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把“同饮班来泥河水”的人都封为功臣。

后来铁木真退到贝加尔湖以东的地方,他一面向王汗求和,一面利用喘息时机,收集溃军。到这年秋天,他的军事实力又恢复了。王汗却骄傲麻痹,在自己的驻地欢庆胜利,整天欢乐歌舞。铁木真暗暗派兵包围了王汗的驻地,突然发起进攻。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占领了王汗的金帐,王汗逃到鄂尔浑河畔之后,被乃蛮人杀死了。

消灭了克烈部之后,铁木真在1204年金章宗泰和四年夏天,亲率大军出征乃蛮,在一次激战中,杀死了乃蛮部的首领塔阳汗。从此,铁木真的威名震动了蒙古高原,其他部落再也不敢同他争锋了。蔑儿乞人闻风丧胆,他们的首领逃到很远的地方。

汪古部主动前来归附。到处逃窜的札木合,被他的部下绑了送交铁木真,最后被铁木真处死。这样,铁木真就完成了统一全蒙古的大业。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全蒙古的奴隶主们在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的意思,一致推举44岁的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并且上尊号为全蒙古的大汗。“成吉思”是蒙古语“强大”。

的意思。

成吉思汗成为全蒙古的大汗,标志着蒙古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几个世纪以来,蒙古各部互相残杀的局面结束了。在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阿尔泰山的辽阔地域内,操着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各个部落,逐步形成了勤劳的蒙古族。

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以后,建立了第一个蒙古政权。他在军事、行政、法律、文化等各方面,都开创了一套新的制度。他把全体蒙古牧民编为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任命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为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凡是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男子,都编为士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他任命失吉忽完忽为“杜鲁忽赤”断事官,把民事和刑事案例编成“札撒”。

习惯法;他还委派兀孙老人掌管宗教事务;命令畏吾儿就是现在的维吾尔族人塔塔统阿用畏吾儿文字书写蒙古语,让奴隶主子弟学习使用,使蒙古人第一次有了文字。

成吉思汗把濒临死亡的蒙古族人从金朝的桎梏下解救出来,把互相残杀的蒙古各部统一起来,使蒙古民族在中国和世界舞台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一巨大的历史功绩,使成吉思汗成了蒙古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0。四大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纸张出现以前,人们主要用竹木简和帛作书写材料,但帛价昂贵、木简笨重,书写、携带、储藏都不方便。西汉中期,宫廷中使用一种丝质的纸,纸薄而小,这是最原始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造纸材料从麻料进一步推广到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把这些植物纤维捣成浆液,并完善造纸工序和改进设备,从而造出了质量精良的纸。蔡伦在105年把这些纸献给汉和帝,他的造纸术一时风行全国,人称“蔡侯纸”。晋朝时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到唐朝时,纸的品种增多了,加工技术提高了,用途也更广泛了,能够生产出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和色泽耐久的宣纸。北宋初年,四川地区开始用纸印交子。公元1005年,宋真宗下令全国正式发行宝钞,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公元三四世纪,造纸术首先东传日本等亚洲国家,唐中期又西传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是中国。唐初,人们在印章、石刻、碑拓的基础上,发明了雕版印刷。碑拓即把墨汁涂在石碑上,再将湿润的白纸贴在石碑上,用刷子一刷,黑白分明的字迹就出现了。雕版是把写好字的薄纸反贴在木板上,把无笔画的地方凿去,涂上墨,盖上白纸,用刷子刷纸背,黑色的正字就印在白纸上了。唐后期,雕版印刷逐渐推广。北宋仁宗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了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方法是把胶泥刻成字,火烧成活字模。排版时,在铁板上涂松脂蜡,活字周围用铁框框住,再用火烧化松脂蜡,然后用平板把活字压平,泥字就粘在铁板上,这样就可以印刷了。一个活字可以使用多次,省时又省力。元代又发明木活字和锡活字,明代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术陆续传到日本、埃及和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开创了印刷史上的新阶段,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战国时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北宋时,又发明了指南针。它是用细小的钢针在磁石上摩擦,使钢针带有磁性,成为磁针,可以用来指示方向。后来,人们把磁针放在刻有方位的罗盘上,制成罗盘针。北宋时指南针罗盘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成为近代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他们用硫黄、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配成黑火药。唐中期已有制造火药的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出现了“火药箭”箭头上绑有火药和引线的弓箭、“发机飞火”即用抛石机把点燃引线的火药包抛射出去。北宋时政府设有专门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生产火箭、火球、火炮、蒺藜炮内装有带刺铁片的火药包等。南宋时制成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元朝时,制造出大型的金属管状火器,叫做火铳。13世纪火药从中亚传入欧洲。

51。元朝的统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朝统治的130多年,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时期,对促进各民族交往有重要作用,它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状态,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与文化交流。

蒙古族是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游牧民族。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经济有了显着的发展。蒙古族首领铁木真英勇善战,得到部族其他人的支持和拥护,先后击败了塔塔儿、泰赤乌、蔑儿乞等部,又击败了札木合、王罕。1206年结束了蒙古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斡难河源今蒙古国鄂嫩河建立了蒙古国,他被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国建立后,实行千户分封制,并且颁布了法典,创立了蒙古的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安内的同时,蒙古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从1205到1209年,成吉思汗先后发动了3次对西夏的进攻。1211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攻金,战争进行了7年后改由木华黎负责,成吉思汗则带兵西进,消灭了西辽、花剌子模,将领土扩展到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草原。1226年,65岁的成吉思汗亲自带兵进攻西夏。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营中。同月,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率军继续讨伐金朝。

1234年,金朝灭亡。蒙古转而将进攻矛头直指南宋。南宋后期,皇帝沉溺于酒色,奸相贾似道当权,朝政腐败。蒙古对南宋的进攻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孟珙、余玠、范天顺、文天祥、陆秀夫等。在战争进行的第一阶段中窝阔台去世,其侄蒙哥即大汗位,他在位期间战败了里衣大食,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势力发展到西南亚。不断征服的结果,出现了一个以蒙古地区的和林为中心的横跨欧亚的大汗国。但是蒙哥不久便战死。1260年,忽必烈继任大汗,采用汉法,以燕京今北京为中都,率领军队进入了攻宋的第三阶段。他采用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进的重点定为襄阳和樊城。1273年,襄、樊陷落,南宋朝野大惊。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攻陷建康,占领临安府。1279年,南宋灭亡,元终于统一了全中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正式建立了元朝。第二年,将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比起汉唐时期领土更为广阔。元朝建立后,设行省,将西藏、云南和澎湖纳入管辖范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制度。忽必烈为巩固元的统治,十分注意吸收中原文化,其国号“元”就取自《易经》“乾元”之义。任用儒生,以宽容态度对待佛教、道教,但为了保持民族特权,维持蒙古祖制,他对其他民族又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将民族分为四等。

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声誉远播于欧亚非三洲。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改变了辽宋夏金时各少数民族偏安一隅的状况,原有的地域观念减弱,一统观念加强,元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52。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从明朝起,中央专制集权得到极端发展,文化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复苏,城市商业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世俗文化开始繁盛。

明王朝为我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因家境贫寒而弃学为地主牧羊,因为闹瘟疫父母兄长相继病死,孤苦无依的朱元璋就进了皇觉寺当小和尚,四处云游化缘。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和下层人民的接触,使他了解了社会弊病,并结交了很多江湖朋友。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各地爆发了许多大规模起义,其中有刘福通、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有浙东的方国珍和泰州张士诚的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濠州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他作战机智勇敢,才能出众,深受郭子兴赏识。在征战过程中,朱元璋知人善任,为人豁达大度。文士冯国胜、李善长等为他出谋划策。英勇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也来投奔他。攻下滁州之后,他整顿军纪,申明纪律,禁止军队抢掠奸淫,因此深得百姓的拥护。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被升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他率众占领建康,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力量强大的武装力量。此后,他逐渐把郭子兴的旧部全部纳入自身旗下,并以建康为根据地,不断扩充势力。当时,在他北面的刘福通、韩林儿所率红巾军正受到地主武装的袭击。西面的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不能服众,将士离心;胡玉珍因为不服陈友谅的领导,在四川自立,国号大夏;朱元璋东面的张士诚和方国珍受到元政府的劝诱,接受了元的官号。元朝的主力指向刘福通等人,朱元璋便趁机在浙东发展,逐渐控制了皖南、浙东地区。

由于红巾军内部的分裂腐化和元政府的镇压,刘福通一部在1363年时兵败,刘福通遇难牺牲,另一首领徐寿辉也被部下陈友谅所杀,红巾军力量削弱,起义失败。朱元璋这时占据浙东,发展生产,招纳人才,巩固统治,实力渐渐壮大。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中流矢而死,全军大败。朱元璋解除了一个重大威胁,转向下一个目标张士诚。1367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亡,方国珍遣使归降。朱元璋收复了两广,平定了南方广大地区。

这时,元朝统治者更加腐化堕落,百姓不堪忍受连年的征战和深重的民族压迫,这种形势对朱元璋统一中国十分有利。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带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朱元璋颁布了由宋廉等人起草的讨元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檄文深入人心,鼓舞了士气。1368年,大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应天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他将应天改为南京,并定为明的都城,从此明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53。郑和下西洋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的一天,苏州城外的刘家港里,人山人海,苏州居民几乎是倾城而出,来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特大型远洋船队出航。沿着数里长的娄江河道,整整齐齐地排列着200余艘船只,船上的将士和船员们,个个衣着鲜明,喜气洋洋。船队的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陪着永乐皇帝朱棣派的钦使走过来,码头上摆设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御酒。钦使斟满一杯,递给郑和。郑和躬身接过杯子,高高捧起,单膝向西北南京的方向跪下,恭谢圣恩。然后举着杯子来到江边,将杯中的御酒洒进江里。霎时各大船上鼓声轰鸣,锣鼓喧天,鼓乐齐奏,一道道雪白的布帆升起。船队在两岸人群的欢呼声中,缓缓移动。郑和与王景弘跟钦使道别,登上主舰,满面笑容地向两岸欢呼的人群挥手答礼。

这支远洋船队是郑和领了朱棣的旨意组建的。船队共有大小船只200余艘,其中大号船62艘,船长44。4丈,宽18丈,称为“宝船”。另外按用途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船队人员,除他任正使、王景弘任副使外,还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将士及郎中、买办、书术算手、通事、医生、舵师、水手等,共2。755万人。

郑和原是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人,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于一个回民家庭,全家信奉伊斯兰教。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第二年将云南平定。那年马三保12岁,被作为俘虏家属送到燕王府邸,净身后当了侍候燕王朱棣的小太监。朱棣见他俊秀聪明,便让他跟王子们一起读书习武。马三保长大后,生得“身长七尺,腰大十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而且善于辩论,颇有才智,武艺超群。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年,马三保29岁,作为一个内臣,一直随在朱棣身边,出入战阵,多次立功,因此很得朱棣赏识。朱棣登基后,亲笔写了个“郑”字赐他作姓,又起名郑和。人们又叫他“三保太监”。

据说当日郑和带领船队驶出娄江,进入东海。这时船队不再一列航行,而改成行军的队形,大中小船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向南驶去。

船队日夜行进,白天船队用旗号联络。晚上,各船悬起退桅灯,恰如闪闪星火,在海面上错落有致,连绵十几里,非常壮观。遇到有雾的天气,各船吹起铜制的号角,此呼彼应,队列丝毫不乱。船队经过福建,先在长乐今福建长乐的五虎门港停泊。等到东北方的信风吹来,郑和率领船队,驶进大海,踏上远洋航行的征程。

船队满帆行驶,顺风破浪,经过10个昼夜,到达了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船队停泊在新州港今越南归仁。当地官员到海边迎接,并请郑和到王城观光。郑和在王城与古城国王会面,双方互赠礼品。

船队在占城逗留了10天,又继续起航南下。再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穿过辽阔无边的南中国海,来到了岛国苏鲁马益今印尼泗水。这里草深树密,椰林婆婆,一派热带海岸风光,十分迷人。岛上居民身披锦衣,敲着皮鼓,载歌载舞地欢迎中国客人。船队在这儿稍事停留,转舵向西,朝苏门答腊岛驶去。

永乐四年初,郑和船队来到了马来亚西岸的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满刺加的酋长叫拜里迷苏刺,听说中国船队来到,在港口迎接。郑和让船队进港,停稳之后,他和副使王景弘下船登岸。岸上,满刺加居民成千上万地争着看中国的使者,一时鼓声和号角声喧腾起来。拜里迷苏刺用当地最隆重的礼节,欢迎郑和和王景弘。

船队在满刺加停留一些时日后,又继续西行,从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海域过去,又绕过印度半岛的南端,向北到达葛兰今印度阿勒皮一带、柯技今印度柯钦一带,最后到达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在古里又迎来出航以来的第二个新年。这一路上,郑和走过了大大小小20几个国家。每到一地,郑和都去见当地的国王和酋长,代表大明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做生意时也是公买公卖,互通有无,做到双方都有利。有时还把大船队分成几个小船队,分别多去几个地方,传播友谊,交流经验。各地人民同声赞颂明朝皇帝的威德。

郑和在古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循原路返航回国了。他在古里海岸上树了一座石碑,碑文写着:“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威若,熙皞同情。永示万世,地平天成。”。

船队返回的路上,郑和继续访问一些国家,最后于永乐五年九月,到了苏州刘家港。这次出航,共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航算起,直到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17年的时间,郑和率部队六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郑和又奉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命令,作第七次航行,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出国,宣德八年返回。他的船队,把印度洋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走遍了,最远到过波斯湾的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境内,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