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尘-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大两口子一听陆三丫问话语气又急,又似不善,就有心替史小强(当地人只知道叫史小强,不知他原名叫史强生)遮挡一二。

    怎么遮挡?这老两口子于是就装作耳朵不好使。

    陆三丫的性子不是温柔一类的,当时就着急道:“不要啰里啰索地,赶紧说清楚,不然,我把你这小破店给砸了!”

    许大老两口子一听:哎哟,敢情这位是女汉子女大王啊,你瞧她这模样,还挎着剑,还有后面那男的,也是挎着剑,这两个,好吓人哟!得了,小强啊,不是大叔大婶不帮你,这这这两个人我们惹不起呀。

    于是,小棒儿夫妇打听清楚了,就往山上来。留下许大老两口子在那儿疑惑:史小强什么时候得罪了这种人?

    不多时,刘小棒儿与陆三丫夫妇二人来到小村,就往村头第一家人家中来。

    史强生虽然瞧不出那是什么人,但是两骑往自家来,却是看得清楚的,当时心头惊慌,顾不上跟托钵僧比武,就往自家飞奔。

    于是,托钵僧一家三口,都到了史强生家门前。

    史强生喝道:“你们两个是做什么的?”

    不想这二人不理史强生,只向史强生身后那人欢声叫道:“阿爸!”

    史强生听了,一回头,跟托钵僧几乎是脸碰脸了!史强生大惊,后退,发现托钵僧仍然是跟在自己身后!

    史强生惊怒交加:“托钵和尚,我史强生情知自己本也不是你的对手,你还带了儿子来对付我?”

    托钵僧哈哈大笑:“你知道不是我对手就行了。”

    小棒儿还没说话,陆三丫却已经问道:“你叫史强生?”

    史强生冷冷地道:“怎么,我叫史强生有什么不对吗?”

    陆三丫还想说话,托钵僧道:“小棒儿,三丫,我们走。到了大都山,跟你们翠姑师叔说一声他哥哥在这里,也就是了。”

    史强生听了,十分惊讶:“你们和我妹妹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两个怎么会喊我妹妹叫‘翠姑师叔’?”

    托钵僧笑道:“你妹妹,在李家大山小李庵带发修行时,她那师父见智是我师叔,这么着,你妹妹就是我师妹了,我儿子儿媳自然就喊你妹妹叫‘翠姑师叔’喽!”

    托钵僧这么一说,史强生呆了半天。

    托钵僧一家三口下山,小棒儿夫妇乘马,托钵僧却是步行。

    突然,史强生向托钵僧一家三口喊道:“你们慢走,我也要去看我妹妹!”

    小棒儿夫妇听了,勒马,回头。托钵僧也转过身来,说道:“行啊,我们正好有三匹马,你们一人一骑,我步行就可以了。”

    于是,史强生回到屋里,将两个儿子叫醒,穿上衣服,带出门来。托钵僧一家三口早已回转了来,就在门口等候。

    史强生带着两个儿子,向托钵僧道:“还请稍待,我要带儿子去跟玉玉告个别!”

    托钵僧笑道:“你去,我们等你。”

    于是史强生带着两个儿子,再到玉玉坟前,史强生满心伤痛,轻轻说道:“玉玉,我带上儿子去北海大都山了,明年再来看你罢。”

    史强生又让儿子向坟墓磕头。那欢欢磕了,乐乐才一岁多,就由史强生抱在怀里,使他做个磕头的动作。

    两个儿子磕过头后,史强生抱一个拉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往回走来,跟着托钵僧一家三口下山。路过村店时向村店主人许大夫妇道了谢,就跟托钵僧一起走了。

    不想那阿随,“汪汪汪”地吠叫,紧紧跟着跑来,于是史强生向托钵僧道:“我家阿随,十分通人性,我带上它,你同意吧?”

    托钵僧笑道:“带上也好,什么时候老衲我想开荤了,就杀来吃肉!”

    史强生怒道:“你敢!你若杀了它,我跟你拼命!”

    却是小棒儿接过来说了一句:“史叔莫当真!我阿爸是说笑玩儿的。史叔,这阿随究竟怎么通人性?”

    史强生听了,又想起往事,脸生戚色,叹息似地说道:“它极通人性,我知道。”然后,史强生就不言语了。

    小棒儿见他不说话,也就不再问,大家就只顾往前赶路去了。

    路上非止一日,史强生总无言语,托钵僧时复吟啸。倒是小棒儿与陆三丫,夫妻两个没有孩子,对两个孩子很是亲热。特别是陆三丫,性格开朗,就路上已经与欢欢乐乐两个孩子亲近得热火朝天。

    陆三丫时时把乐乐抱在怀里,亲亲小脸儿,逗得乐乐咯咯笑。欢欢有时与史强生同骑,有时坐在小棒儿怀中,然而,却最喜欢坐在陆三丫怀里。小孩子的心,委实是极易快乐起来。

    数人来到大都山上,到了真儒居,托钵僧离远就喊:“翠姑师妹,你瞧瞧谁来了?”

    厉文山正在闭关,翠姑却是应声而出,跟托钵僧一家打了声招呼,一眼看到史强生,就愣了:

    只见史强生,头发都白,满面尘灰,神情似悲痛如麻木,一看去竟是一个四十开外的人了;唯有那眉眼面目却是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正是自己的哥哥。

    ——这才几年不见啊!呜呼!

    岂止流光催去去,华年易老头易白。

    多少世间伤心事,几许秋霜入镜台。

    浮生谁无英雄气,华盖命有壮士哀。

    浊酒杯杯对平生,伤情郁郁难开怀。

    翠姑心中一酸,眼中噙了泪,问道:“哥哥,究竟怎么了?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史强生听了翠姑动问,口唇嚅动,却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半天才如梦初醒一般,拉着欢欢,又指着陆三丫怀中的乐乐,说道:

    “妹妹,这个是大的,叫欢欢,陆夫人抱的是小的,叫乐乐,我儿子。”

    翠姑料想不到,数年分别,哥哥竟是有了两个儿子了!但是翠姑心中迷惑,当年兄妹失散,哥哥未婚,怎么可能才三年多就有了一个六七岁的儿子?

    翠姑莫名所以,不由得问道:“哥,你来了,嫂子呢?”

    不料史强生听了这一问,悲愤地说道:“你嫂子,玉玉她,她”

    翠姑一见史强生这模样语气,就一颗心往下沉:“嫂子她怎么了?”

    史强生终于说道:“被李诗君给害死了!”

    翠姑听了这句话,如同大晴天响了一个霹雳!

    ——李诗君是谁?他是李诗剑的亲弟弟,若是自己嫁到李家,李诗君就是小叔子;然而,眼前,这个中年模样的悲愤的男人,其实才二十多岁,是自己的亲哥哥。

    自己的哥哥与那个人的弟弟结上了仇,自己的嫂子被那个人的弟弟害死了!

    这真让人伤情!既伤亲情,又伤爱情。史翠翠心内辗转,口里却说道:“哥,先来屋里说罢。”

    厉文山闭关,史翠姑掌管真儒居诸务,就安排自己哥哥父子三个与托钵僧一家三口住下。

    哪知第二天,史强生就坚持要搬出真儒居,到山上翠微亭后面去,自己独居独处。

    翠姑一问再问,哪知史强生早已不是从前性格,不爱说话,如同哑巴。问得急了,更是一语不发,再问得急了,他就说道:“我不方便跟你们的人一起住。”

    翠姑无奈,含泪道:“哥,为什么不方便?你倒是说句话呀!”

    史强生只道是“我说住在这里不方便,就是不方便嘛。”

    史强生是自己砍伐竹木,在山上翠微亭后,自己修建起竹屋来了。翠姑见了,只好令真儒居书僮们一起动手帮忙修建。

    翠姑又向托钵僧打听,在什么地方遇到自己哥哥的?

    托钵僧把来龙去脉一讲,翠姑才知道,哥哥被陈志元军抓住后,被陈志元提拔做了将领,还射过托钵僧一箭。

    听了托钵僧说到哥哥月下上坟痛哭,翠姑也才知道,失去了那个叫玉玉的嫂子,给哥哥的打击竟是这么地大!

    然而,史强生究竟是怎样离开军队的,离开后又是什么遭遇,托钵僧也是不知。翠姑只知道,李诗剑信中说过,自己的哥哥史强生,是在陈志元归降太平军时离开军队的。

    翠姑就猜测,只怕那时,自己的哥哥就已经跟李诗君结了仇了。但究竟结了什么仇,也无法弄清。

    ——史强生不说原因呀。翠姑心有不甘,就问史强生。史强生却道:“妹妹,我要报仇!你要帮我报仇!”

    翠姑听了,心都要碎了!

    其实呢,如今是屡遭苦难,史强生再也没有当初那种“落难公子”满心不平的心态了。

    只是,史强生也不愿意说究竟是为着什么跟李诗君结了仇的,他也不相信李家人,更何况,玉玉的死,史强生总认为是李诗君害的呢?

    ——史强生要报仇,要妹妹帮自己报仇。翠姑心碎。

    然而,史强生却不知道,自己不把话说明白,妹妹翠姑就如蒙在鼓里,心中也是难过得很。

    翠姑呢,她哪里想得到,这起因,竟是起自当初李家拒不认亲呢。可是啊,李家当初不认亲,却又是因了见智那老尼婆鬼人干鬼事害的。只是,时过境迁,及至今日,谁又能去追那个本,溯那个源?

    翠姑无奈,于是就逗着欢欢,套小孩子的话:“欢欢,姑姑给你制竹弓小箭玩儿,你告诉姑姑,你阿妈是怎么死的,好不好?”

第53章 一曲打动美人心() 
诗曰:

    春风未语梅先笑,卸过红妆换绿衣。

    尘世都赞寒傲骨,百花尽得春消息。

    暗香幽作孤山静,疏影俏为隐士妻。

    草木先知季候换,愚人事后始识机。

    闲话道过,书归正题。

    话说翠姑心中猜测不出,疑惑不解,就逗着欢欢,套小孩子的话:“欢欢,姑姑给你制竹弓小箭玩儿,你告诉姑姑,你阿妈是怎么死的,好不好?”

    然而,不问还好,一问,欢欢就哭了起来,原来这孩子,被当时惨状吓着了。

    翠姑又无奈又郁闷。当然,心中也不免暗暗埋怨李诗剑:你现在是太平汗皇,坐拥天下,我屡屡请托你寻找我哥哥,你总是说寻找不到,你手里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人有人,却老说是找不到我哥哥,为什么人家明尘师兄就能巧遇得到?

    翠姑心中幽怨,始终猜想不到究竟那李诗君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嫂子的,史强生又不开口——这中间,诸事是阴差阳错,真是命运捉弄人啊!

    史强生呢,有了妹妹与陆三丫照顾两个儿子,自己是呆在竹屋之中,整天除了喝酒还是喝酒。偶而出屋,那是下山买酒。

    ——不说史强生这一去大都山,他兄妹两个见了面,翠姑心中无尽幽怨,对李诗剑有了恼怒之情,再说李诗剑的这边的事情。

    此时,李诗剑在忠州天同府,皇甫俊友投降后,东八州已平,南平汗国归附。忠州八州二府,有那平林州、小湖州、靖州在杜怀彪手里。西八州,有那唐自荣大西汗国。

    于是,平定那大度汗国、大众汗国、大西汗国这三国,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柳无名与燕君平建议道:“我主汗皇,那大度与大众两国相争,虽然大众汗国已是弱势,但有金枪宁诚在,杜怀彪也难以一时灭了仲而要。所以我们应当攻打大西国。毕竟他唐自荣先前跟皇甫俊友交战连年,此时也是元气大伤。”

    李诗君也说宜攻打大西汗国。徐文虎、文子明、徐兴、伏立明等人也是如此认为。

    李诗剑一看众谋臣都主张先攻打大西汗国,也就同意了。

    于是李诗剑又跟众谋士商量怎样攻打大西汗国。

    太平汗皇开平三年六月十八日,太平军两路大军进发,攻打西八州大西国唐自荣。

    这一次,是左军元帅李诗君领十万人马,以灿银锤马荣为先锋大将,大刀常胜为副先锋,以田梦常、徐兴为军师,领李达、张遥、张立、吴军、孟平、向佗、纪小虎等二十四员将领,兵出西塞关,攻打金门州。

    右军,是右军元帅林珙领兵十万,以张猛为先锋,安公子明为副先锋,以柳无名、伏立明为军师,领杨进、阮庭、王汉、马铭、张龙、陈通、陆虎、陆霸等二十四员将领,兵出南塞关,攻打木门州。

    那西八州之大西汗国,唐自荣听说太平军两路来讨伐,当即聚集文四君子议事。

    议事后,唐自荣就以右都督辛君集领右军六万人马守木门州,用右相卜君瑞做军师;以左都督仲君礼领左军十万部队,守金门州,以左相哈君宝为军师。

    唐自荣自领四万人马,坐守西宁州,就做两路接应之军。

    不说唐自荣右军辛君集、卜君瑞领六万人马,在木门州,依托木门峡险要隘口与太平军林珙厮杀,且说李诗君这一路十万人马来打金门州。

    金门州共有八县,哪八县?乃是邦县、庞县、并县、明县、回县、浮县、奉县,加上本州主城所在之金门县。金门州东面有庞县、并县,是为本州东面的两道大门。

    大西汗国左军仲君礼与哈君宝,十分重视庞县与并县的防守,一文一武二人领了十万人马,到了庞县,留下三万人马,就领其余五万人马来到并县。

    并县原有守将,姓慕容,名归,年纪是四十出头,生有二女一子,十分疼爱,不唯教二女一子习武,还请了认字师在家中,教他们学文。

    其子慕容亮小他姐姐三岁,年纪小,故不甚出众,但他两个女儿十分独特,而且是双胞胎,又都靓丽,一个叫做慕容婵,喜欢穿紫色征衣,是为双胞胎之姐姐;一个叫慕容娟,喜欢红色戎装,是为妹妹。

    这双胞胎两个,都远超一般女子,出身将门,大约可以谓之虎女了,而且,还颇读过些诗书;真可以说是文才好武艺好。文武双全再加上一个人长得好,就叫做“三好美女”。

    慕容归有这两个女儿,当然高兴。曾经有一回,慕容归问自己女儿道:“婵儿、娟儿,你们两个都十七岁了,也能说婆家了。你们想要说什么样的人?”

    慕容婵笑道:“阿爸想要撵我跟妹妹走了吗?”

    慕容归夫人在旁边听了,就笑道:“丫头,你阿爸怎么是撵你们走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过了二十不嫁,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啦。”

    慕容婵笑道:“阿妈,女儿要嫁的话,除非是当世少年英雄,武艺好,文采好,人品好——这叫做“三好丈夫”。否则,若都是那猪狗一般的人物,女儿宁愿做老姑娘,不嫁也罢。”

    慕容归听了,不免训斥道:“世间哪能尽是奇男子?少年英雄,武艺高,人品好,这等人物,是可遇不可求的,万一遇到了,人家却是有了家室,老父我岂能让你嫁到人家去做小?你这标准太高了,须知过高难达到,太直人都嫌!”

    慕容归又转过脸来来问二女儿,不想他这两个女儿,竟是心意相通,姐姐作如是想,妹妹也作如是想。

    慕容归听了,就知自己这两个女儿,是难找婆家的。果然,一二年间,颇有人给这一双姊妹花提亲,这姊妹两个,全不管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得要自己过目相看,却是都看不入眼。

    慕容归屡屡说些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道理,然而,女儿有女儿的主见,批得紧了,两个女儿都反驳,老大说的是“由人不由命,我的青春我作主”,老二说的是“俺走自己的路,随便他旁人怎么说去吧!”

    于是乎,把这慕容归,常常是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却又无可奈何,舍不得打她两个;只能多多操心暗暗留心。然而,的确是如慕容归自己所说的,武艺高强、人品又好的少年英雄,真的是难找得很。

    一日,慕容亮自外面回到家中,来向他两个姐姐说道:“大姐二姐,你们来看看这支歌这首词,好不好?”

    他两个姐姐都笑道:“弟弟,就你那见识,估计又是蹩脚文字罢了,又当作狗宝似的拿来,能是什么好歌好词?”

    原来,这慕容亮武艺比两个姐姐只是弱上一线,但是文采上,就差得远了。

    这姐弟三个,两个做姐姐的,是越长大越不好出了门去玩儿,毕竟大户人家的小姐,抛头露面会让人笑话的,反不如小户人家的闺女,少受这些约束。

    不过,这慕容两姐妹也有法子,那就是换上男装,跟弟弟一起出去。对外人就称是三兄弟,老大阿光,老二阿明,老三叫阿亮。姓呢,不是慕容,而是借了外婆家姓,姓曾。

    多数情况是,两个姐姐不出去,慕容亮在外面得了好书好文,总要拿来请姐姐们指点评论一番。

    这一回,慕容亮拿来的,却是手抄一纸。

    两个姐姐虽然跟弟弟说玩笑,却也拿过了那歌词来,一看,早是谱过了曲的,名字就叫做太平歌,其实就是太平汗皇太平歌,因为查禁,被人改了名儿。

    两个姐姐看了,就笑道:“弟弟,你好大的胆子,这支歌,听说早已被汗皇列为禁歌了,哪有人敢唱?”

    慕容亮道:“我知道,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