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尘-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此雄关皆可下,出奇制胜甚高明。

    话说托钵僧往这大都山来,那刘小棒儿夫妇与南平新汗皇陆雨农都道要为他备一匹好马,托钵僧却是不要,只徒步行来。

    托钵僧离了南平汗国,往大都山来叶,虽不骑马,速度却比骑马还快。若是有人能跟着他看的话,必当惊讶:

    只见托钵僧此时行路,身不动,膀不摇,足不点地,如同贴地平移,其实竟是御风而行!有时迈步而前,却是一步跨过,身形已杳!

    托钵僧甚是高兴,时时傲啸,不由得抚今追昔,于是套着古调“鹧鸪天”自为小词鹧鸪天••托钵吟,边走边唱:

    落魄江湖做孤僧,托钵载酒对平生。荒鸡漫啼山里月,野渡急流云外钟。

    伤离恨,恨重重。花开花谢太匆匆。从今天去出红尘,向明日来御清风。

    说起来,托钵僧能够跨进先天境界,全是凭了他那个钵。那钵本是二阶道器。若是拙作两世为仙供读者朋友们看过,大家便知道二阶道器,对应的是灵道境界修为的修仙者。

    当然,一般地说,灵道境界的修仙者,所追求的法宝,都是灵器仙器,但是,使用道器的毕竟是多数;又何况此时的托钵僧,不过是刚刚踏入先天境界罢了。

    托钵村夫其实也在旧稿中断断续续地交待过的,若以武师论之,后天之上是先天,称为真道武师,真道以上是灵道,相当于五行道开天世尊门所说的金身境界。再往上,依次是仙道、玄道,直至圣道。

    只是,此时,那五行道开天世尊门的创始人刘小棒儿还没踏入先天境界,这一修仙门派,现在还没出现呢。

    闲话少叙,且说托钵僧一路行来,到了大都山真儒居,来见厉文山。

    相见之后,厉文山道:“明尘,你来得正好!我近来读观鱼大法,颇有收益。我已经抄写了副本若干,正好送你一本。”

    托钵僧道:“感谢厉先生厚爱!”

    于是二人讲论观鱼大法,托钵僧道:“这本书,可归于经书,叫观鱼经也不错。”

    厉文山道:“我早已管它叫观鱼经了。我按此经修习,这半年来,觉得自己隐有突破之感觉,似乎还有更为高深的境界,那扇门就在眼前,却是一时总也不能推开。”

    托钵僧听了,笑道:“厉先生所说的,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种临界状态,是一道门槛,突破之后,便是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加逍遥的世界!”

    厉文山惊叹道:“明尘,这么说来,你竟然已经是先行突破了吗?”

    托钵僧道:“不错,我于数月前便已突破,体悟到了更高的境界。”

    “你是怎么突破的?”

    托钵僧道:“实不相瞒,我是凭所托之钵突破的。”

    “什么?你那钵居然能助你突破?”

    托钵僧道:“是呀。我现在已经晓得,我那钵,是法宝啊。”

    厉文山听了,欣羡笑道:“既然是法宝,看来这世上还真有神仙!我们修仙之事,也是真的做对了!”

    说到这里,厉文山道:“明尘,你那钵今天怎么没托在手中?”

    托钵僧笑道:“我将钵放在南平,给我儿子滋养身体呢。”

    厉文山道:“既是如此,那这一次你下山去时,我也随你去一趟南平,希望借你那钵,助我突破。”

    托钵僧笑道:“你要用钵,又有何难?”

    厉文山道:“莫非你还有一只钵么?”

    托钵僧笑道:“如今是两千里之内,这个钵,我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呢!”

    说话之间,托钵僧望空招手,叫一声“钵来!”就见那钵凭空出现在托钵僧手中。

    厉文山大吃一惊:“刚刚你还说钵在南平,就这么着说来就来到了?果然是召之即来啊!”

    托钵僧笑道:“此钵与我心意相通,两千里内,我让它去哪里就去哪里。”

    厉文山道:“既是如此,我便抓紧借这钵突破,好让这钵回去南平,帮助你儿子休养身体去。”

    托钵僧笑曰:“好!”

    恰恰此时,翠姑自后山归来,见了托钵僧,就施了一礼,喊道:“明尘师兄!”

    厉文山道:“翠翠,你回来啦?师父要闭关一天,就由你照看真儒居诸事吧。”

    翠姑恭恭敬敬地答道:“是!师父。”

    于是厉文山就借了钵,托钵以助突破。当时厉文山托了那钵之后,就觉得心下澄明,体内气息涌流,依周天循环,再入丹田之后,便有不同!

    原先修炼时,气息入丹田,并无这么大变化,然而此时,气息却如变浓郁了!似是发生了质的变化!

    厉文山原本就精通武艺,熟知经脉,此际托钵在手,闭目盘坐,用吐纳之法,引导体内真气运行,只觉得,体内之气,在经脉中游走,原先如同一条小小的气蛇,此时却如一条大了一倍的气龙。

    但觉得这气龙,随着呼吸,自丹田向下,过会阴,穿尾闾,经命门,上大椎,直入百会大穴,然后自印堂向下,过鹊桥,入膻中,又复沉入丹田中去了。

    如此,一个小周天搬运完毕,厉文山便觉得全身骨骼轻响,似乎自己身轻如燕。然而这气龙并未停下,依旧如前述运转周天。

    闲云日影俱悠悠。不知不觉间,三个时辰过去了。

    厉文山心中坦然,沉醉其中,更不知时光过去几何。突然间,厉文山只觉得眼前金光大放,如同打开了一扇金光大门。

    丹田之内,那真气陡然间变得浓郁起来,全身骨骼已是第九次轻响完毕。

    此时,厉文山只觉得通体舒泰,悠然而醒,便觉得眼前一切,比起先前时,看得更加分明,好像都能用目光透射了似的。

    厉文山心中大喜,缓缓收功,起身,递还那钵,向托钵僧道:“明尘道友,多谢你了!”

    托钵僧道:“恭喜道友成就真道!”

    ——原来,修仙者之间,竟是以“道友”相称,这个话,本是厉文山从那观鱼大法中知晓并告诉了托钵僧的。

    厉文山哈哈大笑:“明尘道友,当世修仙,你我二人而已!果然跨过了这个门槛,便是广阔天地,逍遥世界啊!”

    翠姑早已在门外等候着了,见了老师厉文山这样,也说道:“师父您突破了?恭喜啊师父!这观鱼经居然真的是仙经呀!”

    厉文山笑道:“翠翠,你是我关门弟子——我既然突破,便已明白此经中许多关节,不须二年,为师便可引领你进入真道境界。”

    翠姑道:“师父,什么是真道呀?”

    厉文山笑向托钵僧道:“明尘道友,什么是真道?”

    托钵僧道:“我只知是真道,却不知应该怎么解说呀。”

    厉文山笑道:“观鱼经对此倒是有所解释,我以前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托钵僧自然就与翠姑都询问观鱼经是怎么解释的。

    厉文山道:“明尘道友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先天境界就是真道。只是,这真道分为九阶,为师现在,不过是真道初阶罢了。翠姑,你好好读观鱼大法,此经中后半部分自有解说。明尘道友,你现在是几阶?”

    托钵僧道:“厉道友,我现在么,应该说是真道三阶了。此事我是凭这钵才知道的。”

    翠姑道:“师兄,你这钵好厉害呀,这么好的宝贝,能不能让我摸摸,长长见识?”

    托钵僧笑道:“好说!”

    于是翠姑接过来,托在手中,果然感觉大不相同。翠姑心细,便觉得身外似有无限气息,如小溪流水一般,要往自己体内注入,然而,却又有它独特的注入路线。

    翠姑当时牢记这种感觉,以便自己修炼;却将钵送给托钵僧,笑道:“师兄这宝贝,果然神奇!”

    托钵僧笑着接了钵,道了一声“回去!”

    再看托钵僧手上时,钵已不在。翠姑好奇:“咦!钵哪里去了?”

    厉文山却是笑道:“先前是召之即来,现在果然是挥之即去了!哈哈。”

    ——若是有千里眼顺风耳,翠姑便当听到看见:那南平汗国,刘小棒儿夫妇正为着钵不见了而焦急,陆三丫安慰小棒儿说必是“被阿爸收去了吧”,小棒儿说“但愿如此吧”。

    不想这钵却突然从天而降!于是他夫妇两个,是相视大喜曰:“钵自动回来了啊,果然是宝贝!”

    此时,真儒居中,托钵僧向翠姑道:“师妹,我那钵,已经飞回南平去了。”

    翠姑听了,又惊又喜:“师兄,这钵果真是好宝贝呀!”

    厉文山笑道:“明尘道友,感谢你让我省了跑一趟南平呀。”

    托钵僧笑道:“厉道友,你可得跟我走一趟,我是有事而来。”

    厉文山道:“什么事?”

    托钵僧道:“我已一心向道修炼,我儿子儿媳如今也是宁愿修仙,不愿再做汗皇,故而,南平汗国现在汗皇是陆九公的侄子陆雨农。

    南平汗国愿意做太平汗国的附庸国,条件是让出青州,谨守南八州,且有自主治权。这个事情,需要我与你同去见诗剑说明,让他两国世世相安,永为兄弟。”

    厉文山道:“原来是为着这个事情,挺好呀。我还听说现在诗剑他在天宁关下数月,屡战无果,我们正好过去说清这个事儿,顺便帮助他打下天宁关。”

    托钵僧道:“好!我们就动身吧?”

    厉文山道:“翠翠,你有什么话要为师捎过去的吗?”

    翠姑道:“师父,请您转告他:‘一是盼他早开太平,好来修炼;二是请他留心我哥的下落,我实在是担心我哥,也想念得紧。’”

    厉文山笑着答应替翠姑转达,就与托钵僧一起,下了大都山,往天宁关来。

    却说天宁关这边,当日李诗剑听说托钵僧飞上青州城墙,就此拿下青州,吃惊之际,脑袋里却是灵光一闪,想到一个打下天宁关的法子来了。

    李诗剑当时就命令叫来工匠营统领,招集工匠制作大号投石车,用加粗牛筋做绞丝,在石斗里装入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石块,将投石车定位在大营空地上,离城一百五十步,开始发石。

    先发一石,没打到城上,还差着十多步,再加粗绞丝牛筋,这一回,却是高出城墙三尺,打过了城墙。

    李诗剑笑道:“好!”

    众将士与工匠都不明其意。李诗剑吩咐道:“照这个样子,做上十台投石车来!”

    众工匠都是闷在葫芦里去做了。营中众将,莫名其妙,倒是一众谋士之中,燕君平似乎猜测到了,但也是不敢深想,大觉骇然。

    果然,两天过去,十辆投石车做了以后,李诗剑命令将十台投石车集中在大营空地上,一次又一次地以投石试验,终于个个都达到李诗剑要求了。

    这一天傍晚,李诗剑召众将听令,各自领本部人马,潜伏于城下,待听到号令时,只管攀绳登上城墙。

    李诗剑又令李诗龙、缪辉,将亲卫营中轻功内功修为俱佳的好手招集起来,选出百人,于今夜三更,随汗皇行动。

    李诗剑令宋义道:“宋先锋今夜与我一同去夺关。只是不可走漏风声!”

    宋义心中纳闷不解。

    李诗剑留下众军师守大营,调派好兵马,以便随时接应攻城夺关,此后,看看到了三更,此时月色迷朦。

    李诗剑领宋义与亲卫众人来到大营中心空地上,在众兵将不解之中,亲自跃上那石斗之中,向车兵下令道:“按照发石方式,给我绞紧发射!”

    众兵将这才明白,都是骇然!

    李诗剑向宋义道:“你也上石斗里面当石炮罢!”

    宋义听了,不觉是豪气万丈,说道:“好!臣谨遵我主汗皇之令!”

    说话之间,只听“嗖”地一声,原来,李诗剑已如炮弹一般,被那投石车往城上投去!

    却说天宁关上之兵,十二万人马,每天六万人分三班守关,每班两万人,故而士兵都不累,夜班当值者自然是十分警惕,当时就有人喊道:“敌兵又投石啦,躲开些!”

    于是一众守兵,有的闪避,有的就地卧倒,以避投石,不想闪开卧倒之后,却见是一人落在城上,于是呐喊着杀上前来!

    落到城墙马道上的人,正是李诗剑。当时李诗剑大枪舞动,挡住敌兵,就顺手从女墙处往下抛放缒绳。

    不过数息,又一人落到到近前,却是宋义。宋义上了城墙,靠近李诗剑,也是舞动大枪,边战边往下放缒绳。

    正厮杀时,就听“嗖嗖”声连连,不多时,城上有了近百太平军!这些太平军是一边战斗一边往下放了近百条缒绳。城墙下,太平军先前潜伏到城墙根儿的诸军人马是攀绳而上!

第48章 柴俊谋游说遭擒() 
叹曰:

    运命本非人能定,韬略翻做一场空。

    西庭遭忌失家口,南平被擒陷牢笼。

    朱门楼台夸新贵,白水林泉赏古松。

    新贵转眼成遗梦,古松如前立风中。

    李诗剑当时大枪舞动,挡住敌兵,就顺手从女墙处往下抛放缒绳。不过数息,宋义也到了城墙上,靠近李诗剑,也是舞动大枪,边战边往下放缒绳。

    这两个,是猛士无双今成双,呼喝酣战。战不多时,李诗剑亲卫营统将李诗龙、缪辉,连同那近百勇士,也都到了。

    于是李诗剑领缪辉,率领数十人,向左边杀去;宋义与李诗龙,领数十勇士,往右边杀去。

    左右两边那守关兵将抵挡不住,连连后退。李诗剑与宋义这么左右两边一分,中间空出一大块城墙无人把守,自有李诗剑亲卫营之兵往下放那缒绳,而城下伏兵,也有数十人先攀登上城墙来了。

    不多时,李诗剑与宋义向左右两边各杀出十多丈远,城下太平军将领士兵,就向这二十多丈城墙空档处爬了上来,那是越来越多!

    不到顿饭时间,太平军有数千人上了城墙,守关士兵再也无法守住喽。

    早有守关将校纵马来迎战,李诗剑与宋义反而都是杀将夺马!于是他君臣两个就在城墙马道上分向左右拼杀,将这天宁关城城墙上的敌兵清理了个干干净净。

    李诗剑、宋义就领兵沿着城墙马道,向城下杀来,城下守军,同样是无人能挡。不多时,杀到关城之下,宋义之兵,开了天宁关城城门,关城之外的大军,一拥而入!

    任自全见势头不妙,守不得天宁关了,于是当先逃走。他一走,天宁关守军更是混乱纷纷,十二万大军,走了一半以上,有三分之一是就地做了俘虏。

    李诗剑夺下天宁关,后军尚未完全进入关城,李诗剑就领前军出发,跟在天宁关败兵后面,直扑天宁府!

    天宁府守军不过是四万人,守将丁大化,本是皇甫俊友妻弟,也就是现在的大通汗国的国舅了。

    这丁国舅,别看他平时是耀武扬威,作福作威,看起来是赫赫声威,其实是狐假虎威——究其实质,不过是个裙带武将罢了,能有多大本事?

    丁大化在天宁府中,只说天宁关无人能破,那李诗剑声名如日中天,却也在天宁关下吃瘪——所以他每天也是声色犬马,逍遥自在。

    不料这一日,天宁府城外,败兵无数,如一群蝗虫扑来,黑压压地都是人头,问之,则答曰是天宁关败兵,天宁关已经被攻破了——惊得城门守卫不知所措,赶紧派人报告给丁大化。

    丁大化听了,同样不知所措。不多时,又有消息说是太平汗皇李诗剑亲自率领大军,跟在败兵后面杀到了!

    丁大化听了,就赶紧带上自家老婆孩子逃了。往哪里逃?自然是两京关。两京关在天宁府与天同府之间,扼两府要道。

    丁大化逃走后,任自全才逃入天宁府。任自全一看情形,自然是又怒又慌,怎么办?国舅都逃了,天宁关都挡不住李诗剑,得了,我也走吧!

    ——本来任自全还想逃到天宁府之后,收拢残兵,汇合天宁府守军,跟太平军再战,到了这时,任自全也是信心全无,领兵也往两京关来了。

    于是天宁关这一败,大通汗国可就只剩下天同府与几个关卡隘口了。

    李诗剑大军占据天宁府,随后兵临两京关下。

    此时李诗剑在众将及谋士的劝说之下,就把天宁府作为正式首都,百官都迁了过来。

    徐文虎道:“汗皇师弟,当日下臣建议分军,是依当日形势;依今天形势来看,左军宜镇守大林州、洪州,就防平林州杜怀彪。右军就守青州、大湖州、南安州,以防南平汗国。”

    李诗剑道:“说得是。不过,我领中军,取清流关、攻天宁关,到了现在,征战近八个月了,按照当初设定的三军轮番休养之议,中军如今应该休养去了,怎么给将士们一个交待?”

    徐文虎道:“汗皇师弟,我军目前直逼两京关下,不妨以攻势示敌,却按兵不动,这样,就可以使士兵得到休息。也正好趁机训练飞军——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