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尘-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小虎应命而去。这两路攻城,却是不声不响,偷偷爬上城来。

    这卢县守兵,听得北门攻城战鼓,都是大惊,半天才反应过来,确定是北门有人攻城,就都往北门赶来。

    县守张立到北门看时,只见北门外一溜火光,火光里,攻城的是顺义军的装束模样,那马上端坐,指挥士兵攻打城池的,却正是守大良的马荣!

    县守只疑心自己看错了,然而,那两只大锤就是马荣的标志,岂能假了?县守大惊,派人喊话道:

    “马将军!朱天王待你不薄,让你守南安州的门户大良,你怎么打起自家人来了?”

    就听城下“马荣”回话道:“张立,我马荣这双锤,赢得过天下第六的名头,朱武不让我守南安州,却是派我来守大良,‘看大门’,远离腹心!这是不重用我马荣,我岂有不反之理?”

    县守张立听了,脸色都白了:马荣反了,这还得了?此人无人能敌,乃是我顺义军第一猛将啊!

    当时张立下令:集中兵力,重点防守;马荣攻打哪一门,就重点防守哪一门。

    若是只有“马荣”一军攻城,张立这一着用得不错,然而,李诗剑大军三路入城,南门、西门,都发动了攻击。

    张立大惊,打探得只有东门无人攻击,当时就领兵自东门逃跑。此时夜黑,守兵混乱,跟着张立逃跑的残兵,不过是三分之一罢了。剩下的两千多守兵,稀里糊涂地就都做了俘虏。

    李诗剑就留下一员偏将,领兵两千,就地看押俘虏,镇守卢县,等待李诗君到来。自己却领五千人马一路攒程,直扑南安州城。

    当夜二更末时,张立领残兵逃到南安州城下,叫开城门,同时口称:大事不好!马荣反了!

    马荣反了?这消息如重磅炸弹,立即把南安州守将杨灿炸得头皮一紧,脑袋一晕!

    却说张立这边叫开城门,刚刚入城,背后就有纪小虎三千人马紧随着拥入,在黑夜之中,纪小虎三千人马杀城门守兵后,呐喊着往州衙杀来。

    于是南安州城内喊杀声起!张立一看,天呐!这不是要命吗?看来南安州不保喽!马荣反了朱大天王,我得赶紧报信去!于是,张立趁乱,匹马混出城外,直投顺义州向朱武报告去了。

    南安州的守军夜眠正酣,乍闻敌情,都不知所措。于是南安州城中守军是满城惊乱,不知有多少敌人。

    正当守军无措时,李诗剑五千大军也到了——李诗剑顺利拿下南安州城,连本州守将杨灿都没有逃脱。

    此时天已四更了!李诗剑心说眼看天色将晓,可得抓紧行动哟!于是就着手派人调动那三县兵马,并分兵三路埋伏。

第25章 擒贼擒王定三州() 
赞曰:

    有谋无胆必暗懦,好勇轻智是强梁。

    更善文韬兼武略,如施妙手著文章。

    两路兵出分明暗,一条计定先擒王。

    四门鼓响未停歇,战报传处惊数方。

    当日李诗剑夺了南安州,流星探马是时时传递消息,李诗君得知哥哥已经占了南安州,自然就按照预先所定的计策,分兵袭取了维县、和县与方唐县三县。

    而这三县援兵来救南安州,被李诗剑伏击之下,自然也是三路皆败。李诗剑收兵,聚众将于南安州州衙城主府中,令人押过南安州之战所获一班败将。

    首先被押上来的,乃是败将杨灿。李诗剑问道:“杨灿,你可愿意投降?”

    杨灿答道:“愿降。”

    李诗剑听了,就亲自为他松绑,并说道:“南安州所获偏裨将校,本都是你的部下,你替我劝降他们,如何?”

    杨灿道:“将军不杀杨某,杨某正当回报。”

    于是杨灿出面招降一班南安州被俘之偏裨将校,众将都降。杨灿领众降将参见,李诗剑道:“杨将军,南安州之大良、卢县、和县、维县、方唐县都已属我军,尚有耿县、沙县未下,烦请杨将军与我同去攻打,如何?”

    杨灿道:“将军不须出兵,这两县本归我管,耿县守将杨荣是我之侄,沙县守将秦远是我表弟,这两县,我写封书信去吧。”

    于是杨灿信到,两县都降了。

    李诗剑聚众将于城主府,商量下一步行动,李诗君道:“哥,马荣不降,怎么办?”

    李诗剑沉思一番,说道:“弟弟,将他带来再劝劝看。若是他再不投降,那也只有杀了此人。”

    于是马荣被带了上来。李诗剑道:“马将军,为何不降?”

    马荣道:“我呸!当年武考,老子得了天下第六,那三位柱公无不派人来拉拢马某,但是马某听说几位柱公都是奸臣,故而不为利诱!马某人既然投奔了顺义大天王,岂能背叛?你要杀便杀!”

    李诗剑听了,眉头一皱,向杨灿道:“杨将军,你给马将军说说昨夜南安州被攻时,你所听到的消息。”

    杨灿于是道:“马将军,我南安州昨夜被攻时,张立说得清楚:‘马荣反了!’如今张立走得不知去向,必是逃回顺义州向朱武报告去了。只怕此时朱武恨你恨得咬牙,你的忠心,又有何用?”

    马荣道:“朱武虽然无能,但他曾经有恩于我,我不能背信弃义!”

    李诗剑听了,冷笑两声,说道:“马荣,看来你果然是个不读诗书,有勇无谋的匹夫之辈!你好歹也是夺过天下第六的名人一个,却不识何为信义!”

    马荣怒道:“我马荣虽然不曾读过多少书,但忠义二字,却是牢记于胸,怎么不识信义?”

    李诗剑道:“大同汗皇昏庸失政,三柱公各有异心,东八州流民造反,这天下大乱之时,多少家庭是家破人亡,多少流民是委骨沟壑!

    我李诗剑立志救民,重开太平!我与天下苍生讲忠义,你却是只对一姓一氏讲忠义,固执不降,如此看来,你讲的只是愚忠小信,岂能算是真正识得信义二字?”

    马荣反诘:“你说得好听,谁知你做得怎样?”

    李诗剑哈哈大笑:“马荣,待我拿下朱武再说!今天暂且再饶你。”

    马荣被押下后,李诗剑向李诗君并众将说道:“兵贵神速,我们两天一夜时间全面夺取了南安州,现在,究竟是攻打海州呢还是攻打顺义州?”

    众人议论纷纷。李诗君道:“海州之地,有朱武部将安公子明领三万人把守,顺义州朱武的人马,不过是四五万人,依我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推擒王!

    眼下我军在此地有三万五千人马,不如我们请运航叔与杨灿将军领一万五千人守南安,我与哥哥各领一万人马直趋顺义州本城,捉住了朱武的话,这顺义州、海州自然都将归顺。”

    李诗剑点头道:“好!这么着,我军一明一暗,两路进攻。弟弟你领兵明攻顺义州西边的洛县,那里是朱武大军钱粮府库所在,弟弟你攻其必救,吸引朱武的注意力。今天午时就出兵,声势要大,越大越好。

    今天我先到维县,明日黄昏自维县出发,夜袭朱武的顺义州本城,务必生擒朱武。”

    于是兄弟两个,各领一万人马,出发了。

    先说李诗君这一路人马,一路上大造声势,兵马攒程,刚刚出了南安州,临近洛县,那边朱武并洛县守军都早已知道了消息。

    洛县守军只有五千人,统将张龙听说李诗君领兵一万人来打洛县,与部下商量道:

    “听说这李诗君极其勇猛,人称屠马将军,连天下第六的灿银锤马荣都不是他对手,我们怎么办?”

    商量结果,便是向朱武求援,朱武那边自两天前失了南安州,便不断派出流星探马,时时打探李诗剑这边的消息,因此,李诗君要打洛县,朱武自然也有准备:

    两天前南安州失了,朱武早已聚集众将商量怎么夺回来。

    只是马荣被俘,众将之中更无一人是那李诗君对手,一时选不得领兵统将。如今听说李诗君攻打洛县,只得派两员将领,领兵一万增援,并命令道:

    “只宜坚守不战,待到李诗君粮草不继,那时他自然退兵!”

    李诗君兵入顺义州境内却放缓了速度,他的军机参议赵平元不解,问道:

    “将军先前攒程行军,为何现在却又放慢了速度?我们正当加速进兵,一举打下洛县呀!”

    李诗君笑道:“赵将军,你只须沿途多设旗帜以作疑兵,为我军大张声势,只夸说我军增兵到三万人即可!

    我现在缓行军,下一步还要包围洛县,只作样子,围而不打呢!赵参军,洛县投降之日,你就会明白一切的。”

    早有朱武部下探马回报:那屠马将军李诗君,聚得援兵,共三万人往洛县来来!

    朱武得了信儿,叹道:“若是洛县不保,我大军无处接济,这可怎么办哪?”

    朱武部将中有个叫卫信的说道:“天王,那李诗君的人马到了哪里了?”

    朱武道:“据探马报告,离洛县还有一百多里路。”

    卫信道:“天王,那李诗君离洛县本有三百里路程,这半天功夫就赶了一半路程,如此速度,只怕是要抢在援兵前面夺我洛县。

    天王可以派信使通报陈通、高远二将军,让他们加快行军,赶在李诗君到攻城之前到达。明天早上,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加派援军,您看怎么样?”

    朱武听了,连声称是。不料信使未发,探马又报:那李诗君放缓了进军速度!

    朱武道:“卫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卫信道:“天王,李诗君这么做,其中必有古怪!莫非他们是要吸引我军救援洛县,另有所图?

    天王,那李诗剑与杨李诗君兄弟两个,据战报来看,不仅极其勇武,而且极有谋略!李诗君作出如此姿态,只怕是假像,不知那李诗剑此时人在哪里?”

    朱武道:“据探马报告,此人现在正在南安州练兵选将。”

    卫信道:“若是如此,看来他们是要集中兵力夺我们的洛县。若不是如此,末将担心,那李诗剑会来偷袭我们呀。”

    朱武听了,就说道:“卫将军说得有道理,不过,南安州距离我这里有六百里路,哪能长途偷袭不走漏风声?不过,卫将军既然说到这一点,我们自然也要加强防备。”

    话说李诗剑大军隐蔽集结到了维县,准备长途偷袭,也时不停地派出流星探马。得知朱武加强守备,心中又生对策:

    令纪小虎领五千兵,中军打起李诗剑旗号,疾奔顺义州东面三河县,声称与西路李诗君分进合击!

    此时李诗君大军已经抵达洛县,发动攻城之战。李诗君城下挑战,城中无人敢出。李诗君大军四面围城,时时四门惊扰,虽然并不下力气攻城,却也吓得守将张龙、陈通、高远只是告急求助。

    朱武听得东西两路告急,又召卫信道:“卫将军,你看,李诗剑亲自攻打三河县,怎么办?”

    卫信也没有对策,只好说道:“请天王给末将一万人马救援三河县。”

    再说李诗剑这边。派出纪小虎一路兵后,本人却是选了三千精锐,夜行晓宿,悄悄往顺义州本城来。第三日夜半三更时分,李诗剑三千人马摸到了顺义州城下。

    前面说过,顺义州本城已经加强了守备。李诗剑叫过三员偏将,吩咐了一番,于是,两员偏将各领五百兵,分别去东门与西门。

    独有一员偏将,领兵一千,前去北门,李诗剑要他大张旗鼓地攻打。那偏将去后,不多时,顺义州北城门外鼓声震天,喊杀声起。

    朱武刚刚解衣就寝,听得部下报称北门有兵攻城,赶紧起身,就令城中人马,守备北门,同时加强另三处城门防守。

    不料命令刚刚下达,北门声停,东西两门战鼓又是震天响!

    朱武大惊,又令一将去援助西门,自己却是亲自率领五千机动人马来救东门。到了东门看时,却见鼓声已停,更无一人攻城!

    朱武心中疑惑,突然有探马报告:“北门敌兵在攀爬北门城墙!”

    朱武赶紧领兵往北门来。然而,南门战声又起!

    朱武无奈,只得下令:“四门严守,不许失了城门,等到天亮,敌人自会退走!”

    吩咐完毕,朱武怒恨不已,命令一将领五千兵,随时救援四门,自己带着百名亲卫回城主府衙来。

    来到城主府,朱武令亲卫守住府门,自己身边只有数名卫士跟随,就往大厅中来。

    刚刚进入大厅,就见一人自门后蹿出,手中长剑搭上朱武肩头,口中喝道:“朱武!我是李诗剑,你投降吧!”

    朱武听了,惊得魂飞天外!浑身颤抖!

    原来,李诗剑本定偷袭之计,见朱武已有防备,当时就生一计,用了一招“黑虎掏心拳”:当时顺义州四门惊扰,朱武无措,只好来个“以不变应万变”,加强四门守备。

    然而李诗剑早已率领了一百壮士,于城墙无人处,于暗中爬过城墙,潜入城主府,将一众门卫并朱武家眷都俘虏了,就地潜伏,只等朱武回府,抓他个现吃现过——给朱武来了这么一个黑虎掏心,果然是直接抓住了朱武!

    当时朱武就擒,李诗剑一声令下,朱武的家眷并府卫都被押了上来。

    朱武到了此时,怎么能不投降?

    李诗剑道:“朱武,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既投降,就让你部下都放下武器,归顺我李诗剑。我李诗剑起兵,不为自己个人荣辱,只要为天下重开太平!你跟随我,自有建功封侯之时,你可明白?”

    朱武连声称是,就按李诗剑要求,命令部下投降。这里捎上一笔,朱武既降,马荣自然也就乖乖地投降了。

    李诗剑完定顺义州,这一战落幕时,天刚放亮。

    天亮后,朱武号令下达到各县,各县都降。那洛县县城中守军,也得了朱武之令,就地投降。

    军机参议赵平元向李诗君道:“怪不得将军先是缓行军,后来又缓攻洛县,属下现在明白了!”

    李诗君笑道:“我若赶在援兵之前打下洛县,只怕朱武必下令其各部龟缩,共保顺义州本城,那时,反而不利于我哥偷袭打下顺义州。我兵大造声势,实为分朱武兵势,为我哥攻打顺义州服务罢了。”

    ——海州全州,在得到朱武命令之后,自然也是归顺了李诗剑。这一战,传遍数方,各方首领都是大为叹服。

    至此,朱武所据南安州、海州、顺义州全归李诗剑,李诗剑拥有了五州土地,一时成为各方侧目的重要势力。

    李诗剑兄弟商量着下一步要打哪一方人马,而数方人马之中,早已也有人打起了李家兄弟的主意。

第26章 九公兵败周山县() 
诗曰:

    五营逃兵比群羊,敌将如虎狠似狼。

    陆九军败丧胆魄,董山大胜舞银枪。

    功名富贵诚可爱,性命身家易被伤。

    战云寒彻征人骨,战地黄花为谁芳?

    李诗剑兄弟收了朱武的地盘与人马,势力大张。那顺义州有一人,名叫田梦常,本也是厉文山弟子,此人精修文,粗习武,颇有谋断,隐居在家。

    朱武久闻其名,多次招揽,而田梦常觉得朱武不是能成大事之人,故而屡不接受。到了李诗剑一举定三州,便欣然来投,并且说:

    “我师弟有勇有谋有大志,一看就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我现在正应该去辅助他!”

    李诗剑兄弟听说师兄田梦常来投,十分高兴,跣足相迎。见面之后,田梦常又向李诗剑兄弟推荐东八州之徐兴,称此人也是多谋善断之人,李诗剑兄弟自然是请来相助。

    徐兴来到,又推荐二人,分别是文子明、燕君平。一时间,李诗剑手下可略称人材济济。其中重要者有田梦常、徐兴、文子明、燕君平、柳无名、马荣、卫信、常胜、陈志元、纪小虎、杨灿、张立等人。

    于是李诗剑安排数路人马:一路是田梦常与常胜防陆九公,领兵五千守海州之晋县,此地是海州与南八州那北剑州之间的要地;

    二路是徐兴与马荣领兵五千,守顺义州北地门户景县,以防张友三;

    三路是柳无名与卫信领兵五千,守顺义州与倒马州之间的要地上关县,也是要防张友三;

    李诗君与三叔李运航带领陈志元、朱武、纪小虎、杨灿、张立、张龙、陈通、高远等人并新得将校守住平安州、安顺州、顺义州等五州各县要地;

    李诗剑则总领诸军,练兵选将,又命令文子明组织军垦,燕君平招募流民,于是乎这数州境内,渐渐地恢复了生气。

    李诗剑大胜后十数日,有那占据南八州吉州、洋州与南北剑州的陆九公,派了使者,来求见李诗剑。

    陆九公为何派人来见李诗剑?

    原来李诗剑胜朱武这一战,消息传到南八州陆九公那里,令陆九公与常思琛君臣大吃一惊。

    陆九公向常思琛道:“常先生,这李诗剑有胆有勇,用兵如神哪!探马报告说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