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尘-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托钵僧道:“方丈师兄,究竟是何难处?”

    明慧听了,这才说道:“师兄有所不知,当初师父没有圆寂前,德行资历压过后山小李庵见智师叔一头,因此,我们大李庙香火向来就比小李庵兴旺。

    然而师父圆寂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前天上山,你也看到了,我们是冷冷清清的。

    见智师叔更是不知从哪里弄了个带发修行的绝色小美女做女弟子来吸引香客,这简直就是要逼我们大李庙散伙呢,我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师兄,师弟我早已听说了,你的名气,现在大得很,师兄,你要是留下来了,大李寺就能起死回生呀!”

    托钵僧一听说见智弄了个带发修行的绝色小美女做弟子,以之来吸引香客,就知这必是见智骗来的,或者,那女弟子有问题。

    这绝色美女弟子,其实正是翠姑。当日翠姑随见智回到小李庵后,见智有心引翠姑说话,套取信息。翠姑不识见智心,又颇信任见智;而见智则问道:

    “翠姑,你父亲既然替你定下这娃娃亲,可有什么信物没有?”

    翠姑道:“师太,没有什么信物呢。”

    见智道:“没有信物,只怕人家若是不认帐,你就不好办呀。”

    二人说了一番话之后,见智道:“下午我带你去寻访吧。我们从那西北的北一小李村开始。”

    于是乎,在见智的带领下,翠姑是访一村一村不见,寻两村两村无果。

    那见智又从旁多放冷炮,尽说些让人听了心灰的话,翠姑的心自然就渐渐冷了。

    一日,见智带翠姑寻访到了南小李村,村中虽无“李晚运”,却喜有个叫做“李运晚”的。当翠姑满怀希望地找到门上时,却落了个更大的失望。

    这正是:希望大时失望大,情怀深处痛苦深。

    见智天天做“洗脑”工作,此番又抓住时机,竭力诱导;于是,史翠翠伤心痛苦之际,终于含泪决定:带发修行。

第16章 厉文山论儒授徒() 
诗曰:

    北海之滨立名山,大都山上有鸿儒。

    腹中藏有书万卷,手底教出人无数。

    此日论儒说真伪,他年修道有师徒。

    只缘凡尘事未了,亲授弟子史翠姑。

    话说当日,大李庙方丈明慧跟托钵僧诉苦,说到小李庵之见智收了个绝色女弟子,更能吸引香客,害得大李寺雪上加霜之事后,托钵僧就动了他那侠义心肠。

    原来,如明慧所说的这种事情,托钵僧走遍天下,早已知晓:禅林之中,此事广有,都是贪利之僧尼所为。

    于是托钵僧道:“若是人们论资排辈,看重见智师叔,那么师兄你也只有忍着,好好修持自己。至于说我能让本寺起死回生,师兄你太高看我了。

    倒是你说的那什么弄个小美女做弟子,依我看,见智师叔向来是贪图财利之人,我估计,这个女弟子必是她哄骗来的。这种事情,我倒是要过问一下!”

    明慧留不住托钵僧,却是想着:若是那绝色女弟子果如明尘师兄所言,乃是见智师叔哄骗来的,那么能由明尘出头,让那绝色女弟子走人,也是于大李庙有利之事。

    于是明慧合掌,高宣佛号,与托钵僧道别。

    托钵僧就往小李庵来。小棒儿与陆三丫自是跟随。

    托钵僧一家三人三匹高头大马骑了过来,小李庵中见智早已看到了,只以为是有钱的香客来了,不料来人之中,头一个就是个僧人——是明尘。

    见智道:“明尘,你来做什么?”

    托钵僧道:“师叔,听说你这边有个极漂亮的小师妹,我来看看!”

    见智心生警惕:“有什么好看的?你不在大李庙里好好呆着,跑来这边不太合适吧?”

    托钵僧早已看到堂中大佛像下,果然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尼盘坐诵经,但见她头发盘束在尼帽之下,背影极为娇俏。

    这时,女尼听得这边说话,转脸看来。

    托钵僧一愣:哎哟,这女尼我见过!这史有才家的翠姑,怎么到了这里了呢?

    当时托钵僧就问道:“你不是史有才家的翠姑吗?怎么来这儿啦?”

    翠姑自然认得托钵僧,毕竟此人托着个钵,特别显眼。只是,两年前,翠姑才十五岁,她没想到托钵僧能认出自己来。

    此时翠姑见托钵僧问自己的话,当即回答道:“原来大师认得我!”

    见智喝道:“他哪里是什么大师?他就是前山庙里的明尘,你喊他师兄罢。”

    于是翠姑就喊师兄。

    见智又不许二人说话。托钵僧大怒道:

    “见智师叔,他本是我故人之女,你怎么不许我与她说话?莫非师叔你是骗了她来的?若真是如此,你须知我明尘认得你是师叔,我手中这单刀却不认得师叔!”

    托钵僧将背上单刀往地上一插!见智脸色一白,脚步一退。

    陆三丫道:“老尼婆,我阿爸要跟什么人说话,谁也不能拦阻!”

    见智看他现两个凶巴巴的样子,害怕之下,当时闭嘴了。

    只是,虽不再阻拦二人交谈,见智还是怕托钵僧说出什么底里来,不肯离开,只说道:“明尘,你说过几句就赶紧回去吧。”

    托钵僧早先多历坎坷,后来又游历天下,广有见识。见智这种表现,他早已怀疑其中有猫腻了。

    听了翠姑的话,托钵僧才知道,原来翠姑到此地寻亲,无奈在这李家大山寻访了许多日子,总也没有消息。

    其实,这见智为着留住翠姑在小李庵,时时误导翠姑之故。

    到后来,见智私下里自己跑到南小李村李运晚家,向李诗剑两位阿妈说道:“两位施主,听说你们家大儿子订过娃娃亲,不知可有此事?”

    李诗剑阿妈就说道:“他阿爸没死之前,也说过这个事情,正要商量迎娶呢,一为诗剑没在家,二为那边发生了战乱,就耽搁了,不巧的是他阿爸又死了,这事情就摆了下来——师太您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

    见智道:“阿弥陀佛!贫尼俗家有个亲戚,前天从倒马州逃难过来。说起来也是极巧,他曾在路上遇到那史家人,攀谈之下,听那史家人说到此事,故而来到这里就讲给贫尼听。

    贫尼一想,施主家可是常到庵中进香的积善人家,这样重大的消息,哪能耽搁?于是贫尼就赶紧过来告诉你们了。”

    李诗剑阿妈听了,当时动容:“师太,莫非史家也往这边逃难过来了吗?他们都在哪儿?”

    “没有,没有。”见智说道:“他们没过来,我那亲戚说呀,他们家逃难路上遇到了贼人,女娃儿受了屈。听说呀,大约是那史家不好意思再与你们家结亲呢。”

    李诗剑两位阿妈听到这里,不由得都叹曰“哎哟!”

    当天晚上,李诗剑回到家中,他两位阿妈就跟李诗剑说起娃娃亲之事,不料李诗剑心中总有一个身影在,不同意什么娃娃亲。

    他两位阿妈一见儿子不乐意,又想到见智的话,也就正好趁势作罢了。

    见智设法打听得李家两阿妈与李诗剑都不愿意的信儿,就另找日子,带了翠姑前来南小李村,路上说道:

    “小施主,这南小李村,虽然没有李晚运这个人,却有个人叫李运晚,今天带你去问问看,或许就是你要找的亲戚罢?”

    翠姑来到,李家两位阿妈见她虽是长得极俊,但儿子既不乐意,自然也就嫌弃她史翠姑,暗思必是她长得俊才招了贼!

    于是李诗剑两位阿妈就推说:你没有信物,我儿子也不乐意这门亲事;他阿爸死前也没说清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乎,竟将翠姑拒这门外!

    翠姑年轻脸薄心思浅,哪里受得了这个打击?不免哀伤无奈,于是就带发修行——她心中的想法是,既然你李家不认我,我,我或许能再遇到

    心中有这个身影在,少女的美梦还有所残存,翠姑当然不同意削发,只答应见智,带发修行。修行之后,这师父见智反而日见其刻薄了!

    这中间的曲折,翠姑是知晓多少就说多少。

    托钵僧听说后,就问道:“当年你两家没留信物吗?贫僧前时经过平安州,听说那李诗剑现在是平安州的城主了,他可知你们这个婚约?”

    翠姑含泪道:“师兄,我听说过了的,他是根本就不同意的。”

    托钵僧听了,心下暗思:那李诗剑本是大都名儒厉文山的弟子,果然是少年英雄,不如我帮这丫头一把,促成他们的好事。君子成人之美嘛!

    只是,他李家既然悔婚,我若直接找李诗剑吧,只怕不妥,不如用个转折的法子,叫他二人终能成就眷属!

    想到这里,托钵僧道:“翠姑,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你的委屈,贫僧也明白了,贫僧倒是能帮你一把,你相信贫僧不?”

    翠姑此时,也正埋怨见智刻薄——其实她本心,也并不想做这个尼姑,又且这托钵僧虽是只见过一面,但昔日却曾经听阿爸夸说过他,说他是个侠义僧人。

    翠姑愿意相信托钵僧,就说道:“愿听师兄吩咐!”

    托钵僧哈哈大笑:“师妹,既然如此,你就随我走吧!”

    见智喝斥道:“明尘!你想做什么?你难道要拐带人口吗!”

    陆三丫大喝道:“老尼婆!你怎么说我阿爸呢?阿爸认得你,我陆三丫却认不得你!小心我的宝剑,可不是好玩的!”

    陆三丫生猛得很,当时把宝剑就压在见智肩膀上了,把见智吓了个半死,只剩下念叨“阿弥陀佛”的份儿了。

    其实见智法号叫“见智”,却并非智者,只不过是个见利眼开贪生怕死的尘世俗人罢了。

    见智看到陆三丫这副蛮横样子,反而不敢多说她,只向托钵僧,哆嗦着说道:“明尘!你,你,你想谋害师叔我吗?”

    托钵僧哈哈大笑,说道:“师叔,我行遍天下,十数年来,不知做了多少行侠仗义之事,扶危济困之举!看来,我的名声还不够响亮!师叔还不知道‘托钵僧’这三个字,说的就是我明尘哪!师叔,我儿子有钱,你别太贪心就是了!”

    托钵僧说到这里,递个眼色给儿子;他儿子小棒儿果是贴心,心领神会会做事,直接扔了五十两银子给见智!

    见智早就被银子蒙蔽了灵智,也就是个没见识的尼婆罢了,又得了银子,至此,一个屁也没有了。

    而托钵僧竟是直上前来,拉了翠姑就走!

    托钵僧道:“小棒儿,三丫,你们是先跟我去找个朋友呢,还是先去九公那边?”

    翠姑此时,心中犹自震惊:万万料不到这托钵僧明尘师兄如此强势如此大胆,竟是拉着自己直出小李庵!

    出了小李庵后,陆三丫道:“小师叔,你与我共乘一骑吧!”

    此时托钵僧问小棒儿与三丫随不随自己走,陆三丫就说道:“阿爸,我们与你一起去!”

    于是四人三骑,一路往东北行去,半路上又买了一匹马,四人直奔北海之滨大都山来——所要见者,乃是此地人称大都名儒者也。

    托钵僧的主意,在半路上已经跟翠姑说明:请托厉文山收翠姑为徒,那时,翠姑与李诗剑师出同门,由厉文山这做老师的出面,总能促成好事吧!

    翠姑此时,才真正明白托钵僧之意,自是感激。

    这一日,四人来到北海之滨大都山,上得山来,到了真儒居,这里是厉文山隐居讲学之地。

    翠姑看那厉文山时,只见他年纪若七旬老翁,但是须眉皆白,而行动言语却又似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这厉文山,一看就是个修为精深的大儒家。

    其实在路上,翠姑就听托钵僧说过,这厉文山,今年九十二岁了,各种兵器都有研究,特别是使一手好枪法,人称大同汗国第一枪;又精通弓马骑射,能百步穿杨。

    而托钵僧见了厉文山,恭恭敬敬施礼道:“厉大师!明尘有礼了!”

    厉文山笑道:“明尘,你现在修为又精进了呀!”

    “托大师的福,明尘此来,有一事相求!”

    “什么事你不能解决?‘托钵僧’三个字,如今天下谁人不知?究竟是什么事让你为难?”

    托钵僧道:“小僧数年前化缘到那倒马州,结识得那里大户史有才,虽然相交不深,但他这个女儿,也算得是小僧故人之女了。

    此女落难,小僧想请大师收她做个弟子——此外,还有一事,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当下托钵僧这么一说,厉文山道:“原来如此,这个事情是好事啊。”

    厉文山当即应允,又留托钵僧讲武论儒,说了大半天,最后,取出一本书来,向托钵僧道:

    “明尘,我近年来得到一本古书,文字奇特,我一直研究到数月前,才认定这本书的书名,四个字乃是‘观鱼大法’,其中内容,文字难认,我想其内容必是深奥。不知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与你一起参详,哈哈。”

    托钵僧施礼道:“我答应了儿子与儿媳妇要去陆九公那里——大师是一代名儒,改天得空,我一定前来就教!”

    托钵僧与厉文山二人道别之际,翠姑自是也跟托钵僧一家三口告别。小棒儿与陆三丫也向厉文山与翠姑师徒道别。

    道别之后,托钵僧一家三口自是回头来往陆九公军中去了。

    厉文山却向翠姑说道:“翠翠,你既然做了我的徒弟,为师我先给你说说真儒之道。”

    翠姑道:“请师父赐教!”

    厉文山道:“世上之儒,其实有真有假。”

    翠姑道:“师父,弟子实不明白世上之儒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厉文山笑道:“为师给你解说。比如这世间有那么一种人,常说的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这种说法,使小人之辈,以真小人自居的同时,又自夸其做人不虚伪;但不免不思上进,甚至恣意作恶。

    然而,‘伪君子’之虚伪固然可恨,若是他真愿意向君子之道,久后也必能大进。不过,话说回来了,伪君子与真小人,本质上都是小人。

    同样的,世之儒者,小人之儒自以为自己是真儒者,自夸真实无伪,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假儒者歪曲真儒之意,一味地做金钱的奴才,权势的附庸,讲的是儒家之道,想的是高官厚禄。这都不是真正的儒者,都是小人之儒。真正的儒者,就是我所说的真儒了。”

    翠姑听了,就问道:“师父,真儒又是什么样的呢?”

    厉文山笑道:“真正的儒者,胸怀天下百姓,不为一朝一代一家一姓之汗皇做奴才;真正的儒者,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个,而是兼修六艺,既得儒雅且有勇武!唯其如此,真正的儒者,才可以说,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身体力行。”

    “师父,弟子不过是一介女流,怎么能学得了做得了真儒呢?”

    “哈哈哈!”厉文山大笑:“丫头,你是我的弟子,我自然教你。”

第17章 兄弟议取安顺州() 
诗曰:

    天下纷纷扰乱里,征尘漫漫战云起。

    纵横捭阖无敌手,决断杀伐有妙棋。

    遍地流离填沟壑,满腔忠义救庶黎。

    英雄不令己失时,还将大义说强敌。

    话说厉文山授徒,与翠姑解说什么是真儒。

    翠姑听得高兴,心领神会之际,向厉文山提出自己愿做真儒,厉文山耐心指点。

    厉文山道:“翠翠,为师我入仕前就在这真儒居自修四十年,三年前辞官归来,又得了观鱼大法!

    观鱼大法虽然艰深,但是为师我近来有所认识也有所进益,更是窥见一线天机!

    虽然你体质柔弱,是个女孩子,但你是我的关门弟子,料来为师教你之后,你必然也会大有收获。”

    师徒二人正说话之际,有一个小僮进来说道:“老师,柳无名师兄回来了。”

    翠姑听了,往外看时,只见一个四方脸,长眉毛,二十多岁的人走了进来,向厉文山道:“老师,弟子回来了。”

    厉文山道:“无名,你下山去游历了这一番,有什么感受?”

    柳无名道:“老师,果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弟子这一趟看到的是东八州战乱,民不聊生,而汗皇朝廷却是无动于衷,弟子明白了,真正的儒者,胸怀天下,想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为哪一个汗皇做奴才。”

    厉文山道:“你总算明白了这一点!你师弟李诗剑兄弟二人目前占据了平安州,自领城主之职,依我看,你不如前去投奔他,共救黎民。”

    柳无名听了,说道:“弟子谨遵师父之命!”

    翠姑听这柳无名要前去平安州,心中不知有多少话想说,却都是咽了下去。

    厉文山看得分明,笑道:“翠翠,你想与他同去吗?还是有话托他捎去?”

    翠姑道:“师父,弟子拜入门下,还没真正学到什么呢。弟子要学上三年,有所成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