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书生-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周大学士,今日就看你了。”
“今日是文试最后一场,我们等着为周大学士贺!”
“大文宗又如何,周大学士毕生都在研究经义,也未必会输给他!”
立政殿外,齐国人未到,比试开始之前,数位官员围在周大学士身边,慷慨说道。
周大学士一脸苦色,早在昨日,他就得知了今日经义比试,由李县子代替他上场的消息。
他不知道陛下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李县子诗文天赋极高是不假,但经义又完全不一样,一个弱冠之龄的年轻人,如何能比得过已过花甲之龄,一辈子精研经义的齐国大文宗?
昨日倒是见李县子在弘文馆中逗留了许久,将所有的经义都翻了一遍,可难道他那样做就能将所有的经典都记住吗?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陛下的安排,他没有理由怀疑陛下,只能寄希望于李县子,即便他知道这一丝希望十分渺茫,渺茫的几乎看不到。
“齐国人来了!”
有官员向远处撇了一眼,看到向这边走来的数道人影,立刻开口。
为首的依然是那位齐国三皇子,他的身后跟着几位齐国使臣,身边则多了一位众人没有见过的老者。
那老者一身粗布衣衫,脚上同样穿着一双已经起了毛边的布鞋,看上去就像是京都城外随便哪个田间地头的老农一样,但在看到这位老者的同时,秦相脸上闪过了一丝不自然,站在百官中的几位大儒脸上也浮现出了些许尴尬。
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农,在经义上将他们全都击败,今日周大学士若是惜败他手,昨日李县子好不容……好容易赢得的诗文比试,可就没有了意义。
三皇子面带笑容的和那老者说着些什么,老者面上没有什么表情,两人身后的齐国使臣,倒是有些趾高气扬的样子,昨日只是一个意外,虽然让景国拖延了一天时间,但也仅仅是晚一点品尝到失败的滋味而已,今日有老大人在,要不是怕被直接打死,他们真想对着景国君臣大声问一句……还有谁?
齐国使臣到达没多久,景帝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看到百官陆续向殿内走去,角落里,李易拍了拍手站起来,说道:“不玩了不玩了,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寿宁公主扔掉手里的树枝,同样气呼呼的站起来,不满的说道:“你耍赖,我明明就要赢了……”
李易撇了撇嘴,指了指殿门口,说道:“不信你自己看,你父皇都来了,去晚了可不好。”
说完,就牵着一边的永宁向立政殿走去。
开玩笑,男子汉大丈夫,和一个十岁的小姑娘玩“狼吃羊”的下棋游戏,还需要耍赖吗?
需……要吗……
寿宁公主只能负气的跺了跺脚,瞪了李易的背影一眼,飞快的跟了上去。
“既然齐国使臣已到,那便直接开始第三场文试吧。”一位宦官宣读完比试规则之后,景帝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宣布比试开始。
那位齐国老者站了出来,景国朝臣的目光则看向了周大学士。
周大学士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的望着自己的地面。
景帝向某个方向看了一眼,说道:“今日虽是辩论经义,但无论如何,这位老先生都是一代文宗,李县子不要太过失礼。”
李易撇了撇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己像是会失礼的人吗?
景帝话音刚落,齐国三皇子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愕然,身后的几位使臣也没有回过神来。
至于景国百官,更是瞠目结舌。
怎么又是他!
今日比试之人,不应该是周大学士吗,为什么会突然变成李县子,陛下这是在干什么?
让年纪轻轻的李县子去和齐国文宗比试经义……他们刚才莫不是听错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这怎么可能!【2000月票加更】
齐国老者看着从人群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表情。
他眉头微皱,抬起头看着上方的景帝问道:“皇帝陛下确定,要让此人代表景国和老夫论辩经义?”
齐国使臣脸上也纷纷露出不满,孟老先生的身份何等尊贵,在齐国,就是陛下也对老先生礼遇有加,在他们看来,便是景国的大儒也相差孟老先生甚远,这么关键的比试,景国居然派出这么一位小辈,这不是有损孟老的身份吗?
“君无戏言,朕既然说过让李县子出场,自然不会反悔。”景帝挥了挥手,说道:“老先生放心,这一场是胜是负,我景国都承认。”
齐国使臣闻言,在心中呸了一声,还是胜是负……,你们有胜的可能吗?
“陛下,请三思!”
“是啊陛下,这万万使不得……”
“李县子他毕竟太过年轻,还是让周大学士上吧。”
百官顾不得齐国使臣还在场,纷纷出言劝谏。即使昨日李县子在诗词一道胜过了齐国天才,但今日所比的可是经义,是实打实的真才实学,万万不能玩一丝花俏啊!
“众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景帝一开口,便打破了朝臣的所有幻想。
老将们懒散的靠在柱子上,看着焦急的文官不住撇嘴,陛下做事,什么时候让朝臣失望过,既然他都觉得李小子能行,岂有不能胜之礼?
吏部侍郎李明泽的脸上说不上是什么表情,从始至终,他都不知道他的这位侄儿,到底有多少本事……
倒是秦相一直不发一言,用饱含深意的眼神望了李易一眼,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齐国老者的恐怖,陛下凭什么以为李易能取胜?
齐国使臣还在殿上,比试已经开始,即便朝臣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此时也只能闭上嘴巴。
他们用略带绝望的眼神望着殿中的二人,一人弱冠之龄,生的极为俊秀,一人面如枯松,垂垂老矣,今日若比的是谁生的更为俊俏该多好?
罢了罢了,文试好歹还赢了一场,不算太过丢人,若是武试赢得漂亮,丢掉的颜面也还是能挽回来的。
景帝开口之后,孟姓老者便不再多言,转头看着李易,问道:“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何解?”
朝臣脸色开始变的肃然,从现在起,比试便正式开始了。
这位大文宗一开始并未难为李县子,所问的乃是《尚书》第一篇《尧典》中著名的一句,但凡读过一些书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句。
李县子若是连这句也回答不出来,这场比试,也就不用再进行下去了。
“出自《尚书尧典》。”李易心道这老头也挺厚道,这种题他最喜欢了,照着《十三经注疏》直接念就行了。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既,已也。百姓,百官。言化九族而平和章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昭亦明也。协,合。黎,众。时,是。雍,和也。言天下众民皆变化化上,是以风俗大和。”
没有人对李易能答出这一句话而意外,只是他的遣词用句,却让几位大学士眼前一亮,因为这已经近乎是标准的回答了,一位饱读大儒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并不奇怪,但从一个年轻人的口中说出,意义就大不一样。
至少让他们知道,李县子在经义一道的造诣,比他们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孟姓老者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赞赏,没有再次开口。
实在是眼前年轻人的回答实在是无懈可击,无论是释义还是用句,都让他挑不出一丝毛病。
李易对于比试的规则自然不陌生,对面的老头不发问,那就轮到自己了,既然他刚才对自己那么厚道,他自然也不会难为对方,开口问道:“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
“《公羊传》,桓公三年,九月。”李易的话还没说完,孟姓老者便淡然说道。
朝中百官大多数还在苦苦思索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闻言纷纷抬头惊愕的望着齐国老者,心中惊诧不已。
这位大文宗,究竟对十三经熟悉到了何种程度?
周大学士摇了摇头,十三经是极为重要的经义著作,那位齐国文宗怕是对于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烂熟于心,根本难不住他的。
“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出自《公羊传》第几页,第几段,第几行?”
李易看着孟姓老者,心中暗道:“让你装逼!”
孟姓老者脸上的表情一僵,本来已经想好了下一次该如何发问,要说的话堵在了喉咙。
周大学士张大嘴巴,百官更是瞪大双眼,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辩经……还能这么问?
景帝的身体向龙椅之后稍微缩了缩,伸出一只手揉了揉眉心……顺便遮住了脸。
在齐国三皇子难以置信的表情还没有消去的时候,齐国一位使臣早已反应过来,走上前,大声说道:“岂有此理,这是何等问法?”
“不行吗?”李易没有理会那位齐国使臣,转头看向了刚才宣读规则的宦官,问道:“有规定不能这么问?”
那宦官怔了怔之后,摇头道:“没……,没有。只要所问包含在经义之中便可。”
百官面面相觑,这条规矩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大家都是读书人,也是要脸面的,哪有人真的会这样问?
这等问法,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但按照辩经的规则,李县子的这种问法……似乎也并不是不可。
毕竟他的问题,也没有超出经义的范畴,若是真的对十三经极为了解,或许也真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也说不定呢。
不过,看那位齐国大文宗的样子,他似乎……,还没有熟悉到这种程度。
那位齐国使臣脸色涨红,在孟姓老者挥了挥手之后,恶狠狠的瞪了李易一眼,无奈的退了回去。
孟姓老者看着李易,说道:“你的问题,老夫的确不知,不过,这道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百官面色古怪,这位大文宗可能真的被李县子刚才的问题问懵了,既然李县子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又怎么会没有丝毫准备?
看来陛下这次之所以会让李县子上场,便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幕,正面难以获胜,便兵出奇招,陛下果然是陛下啊!
“老先生这算是第二个问题吗?”李易看着孟姓老者问道。
老者淡淡的说道:“若是你的问题,连你自己都回答不出来,那么按照规矩,老夫也算不上输。”
李易点了点头,说道:“公会齐侯于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出自《公羊传》第八页,第六段,第三行。”
在依靠调版印刷的时代,想要著书立传,无疑是地狱般的难度,有些大儒一辈子也出不了一本著作,像这些儒家经典,虽然已经流传了数百上千年,但也不像后世一样一本书就有几十上百个版本,景国人齐国人读的,其实是同一本《公羊传》,因此李易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早已有宦官取来了《公羊传》一书,周大学士亲自确认,李县子的答案分毫不差。
老者此时也已经想到,既然李易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定然也能够答出来,只觉得堂堂文宗,被一位小辈如此羞辱,心中微怒,看着他问道:“既然如此,你便告诉老夫,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出此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
百官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李县子这一招虽妙,但也只能使一次,若是对方也问出同样的问题,他必定是答不出来的。
齐国使臣脸上浮现出得意之色,兵出奇招又如何,终究也不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已……
李易略一思考,便笑了笑说道:“《孟子公孙丑下》,第十二页,第五段,第十三行。”
孟姓老者面无表情,百官在心中暗叹,李县子就算是随口编出一个答案,等一会也会被否认掉,根本无济于事。
好在弘文馆距离立政殿并不远,不一会儿,便有一名宦官将《孟子》一书取来,交到了周大学士手中。
周大学士摇了摇头,翻开几页之后,说道:“《孟子公孙丑下》,第十二页,第五段,第十三行,写的是……,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君臣……”
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周大学士猛的抬头,眼睛死死的盯着李易,呼吸急促,手中的《孟子》掉落在地也全然不知。
“这怎么可能?”孟姓老者终于抬起头,浑浊的老眼中露出了浓浓的难以置信,大步走过去,将那本《孟子》捡起来,快速的翻动。
片刻之后,他缓缓的合上书,深吸了一口气,再次看向李易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已经迥然不同。
【ps:晚了点,这张三千字,不短,回宿舍休息,明天继续还。】
第四百七十四章 彼其娘之!
朝堂之上陡然变的安静,落针可闻。
李县子第一次能够说出那句话在《公羊传》中的具体位置,是因为他早有准备,可他第二次,为什么还能准确无误的道出这位齐国文宗的问题?
百官并不认为李县子将所有的经义都背的滚瓜烂熟,熟到可以说出任何一句话出自哪本书哪一页哪一行,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周大学士不行,齐国文宗也不行。
百官看了那位孟姓老者一眼,心中不禁怀疑,莫非李县子是和这位老者串通好了不成?
若真是这样,陛下忽然用李县子换掉周大学士,就有了解释。
可问题在于,对方真是那么好收买的吗?
百官心中一团疑云的同时,殊不知景帝心中也并不平静,他会选择李易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心底里面其实也不太相信,他在经义上能够和齐国文宗分庭抗礼。
唯有李轩靠在老将周围的一根柱子上,无聊的数着有几只飞鸟从殿前的天空飞过。
不管是谁,和李易比试,这不是傻是什么?
当他答应和那位齐国文宗比试的那一刻,对方就已经输了。
“你的确让老夫很意外。”孟姓老者看向李易的眼神终于认真起来。
李易心中却在想,这比试什么时候是个尽头,问过来问过去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难道非得一方认输才结束吗?
万一这老头脸皮厚一点,他早上岂不是又不能回家吃饭?
“是不是该我问了?”李易看着老者问道。
孟姓老者目光微敛,点了点头。
“齐武帝三年,左相魏京以妇人乱政为由,进谏武帝,要求废后,君臣奏对之时,武帝只说了一句话,便令魏京心服口服,再也不提此事。”李易看着魏姓老者问道:“武帝当时是如何回应左相魏京的?”
齐国三皇子闻言怔了怔,随后脸色微变。
百官之中,有不少人当即变了脸色,李县子这是怎么了,居然问齐国文宗齐国的事情,这不是摆明的送分题吗?
“一派胡言!”孟姓老者皱了皱眉说道:“武帝三年,齐国建国不久,文景皇后贤良淑德,何来乱政一说?”
“咳,孟大人,李县子没有信口开河,确有此事。”齐国三皇子轻咳了一声说道。
孟姓老者眉头更皱,“此事为何史书上从未有过记载,又是出自哪本经义?”
“此事乃是皇族秘闻,所涉书籍,已被尽数销毁,孟大人不知实属正常。”齐国三皇子摇了摇头说道:“孟大人不必再问了,继续吧。”
……
……
立政殿中,齐国使臣和景国百官今日终于见识到了他们这辈子看过的最别开生面的辩经。
按照经义论辩的常规流程,大都是一方提问,对方回答,然后提问的一方抓住另一方的漏洞展开攻击,场面激烈,唾沫横飞,最后总会有一方被问的哑口无言,主动认输……
然而今日的情形却全然不同。
李县子从不让这位大文宗阐释经义,也并未像最开始之时提问那种古怪问题,但所问却更加刁钻,一代文宗,居然回答不出来他所问的问题出自何处,何谈阐释义理?
就连弘文馆几位大学士都怀疑那是李县子肆意编造,可当那宦官从弘文馆中翻出原文时,众人也只能互望一眼,用看怪物的目光望着他。
他居然连如此偏门的经义都记得,大文宗就算是再博闻强记,也不可能将千百年来的所有经义都记住,此时也只能将这口气憋在心里,所问问题越发犀利,朝堂之上那些大儒纷纷皱起眉头。
然而结果也让众人吃惊不小。
无论孟姓老者如何提问,李县子总能给出完美的答案,完美到他根本找不出漏洞加以攻击,整个辩经过程,井然有序,孟姓老者问,李县子答,李县子问,孟姓老者答不出,如此几个循环,孟姓老者的脸上就再也无法保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