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贯中,书稿可在?”
“回禀陛下,书稿就在门外。”
“抬进来。”
侍卫武官抬进一口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书稿,分左右两叠。左边是《忠义水浒传》,右边是《评话三国演义》。
刘浩然顺手拧起右边的书稿,只见上面第二页写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才是正版的三国演义。
刘浩然思量了一下,提笔在书稿封面上题下一行字:“著者:刘浩然、罗贯中。”
罗贯中一看便急了,连忙拱手道:“陛下,这万万使不得。臣只是整理编辑而已,如何能具这著者一名。”
刘浩然摆摆手道:“我所述的三国演义只得其形,你所整理的才是三国演义之魂。原本这著者之名应该你排在前面,只是这样恐怕你就不敢将此书刊行了,我就汗颜愧领首名了。”
张明善非常了解刘浩然的性格,也被他刚才那句“我只得其形,你得其魂”所感动,他做为一个文人,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承认和赞赏,尤其这个人还是大明天子。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袖子,对他言道:“贯中,陛下的天恩你就受领了,陛下见不得惺惺作态之人。”
罗贯中当即神色肃穆,拱手深鞠一躬道:“臣谢过陛下天恩。”
“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如果不是你整理编辑和润笔,我所述的三国演义永远都是粗鄙之书。”
刘浩然说的是事实,他所讲述的三国演义不及原著的十分之一,可这是皇帝陛下亲口讲述的,一般人不敢动笔修改,可是就这样一本书真的刊行天下,只怕在历史中和众多评话小说一样很快就消失了。要真是那样,刘浩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毁了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小说巨著,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幸好正牌作者罗贯中此前一直有写一部三国的小说,看到刘浩然所述的三国演义“草本”,和自己构思的非常相似,于是便费了心思将其完善,总算没有让这部巨著被一个无耻的“剽窃者”毁掉。
刘浩然抖着第一页稿纸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华夏历史就一定要如此循环轮回吗?可每一次分分合合掩盖了多少冤魂和血泪。”
听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张明善和罗贯中都不言语了。
“明善,贯中,你们说说,我华夏历史为什么会分就必合,合久必分?”
张明善犹豫了一下先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愚见。这天下动荡,百姓困苦不堪,自然是思安,此为大势,此时定会有英雄豪杰顺势而为,便可尽收民意,一统天下。至于这合久必分,臣愚钝,不敢妄言。”
合久必分可是个敏感话题,而且历史很多名士文人也对此争论不休,张明善不敢妄下断言。他身为廉政公署都使专员,抓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俊才,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必须保持慎独的态度,避免被仇人抓到把柄。
刘浩然把目光转投到罗贯中身上,他犹豫了一会便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前朝往往是太平日久,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奢华享乐,文恬武嬉,盘剥加重,尤其是地方豪强横行,鱼肉百姓,故而民不聊生,顿生始乱。”
说完这些,罗贯中后背都出了一身冷汗,这种亡国之话如何能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要不是刘浩然的目光逼得太紧,他一时受迫不过脱口而出,说完便后悔了。
“贯中说的挨到一点边了,只是还没有说到重点要害。”刘浩然笑着说道。
他知道,罗贯中作为与“倡优”、“ji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被正统的儒家文士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要不是其老师向张明善托付,估计他这辈子都难以出头。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位写出中国四大名著的高人,不要说正史,连文人编撰的野史也看不到他的记载,只有一位明代贾仲明在其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中留下了那么简单的几笔,其余的多是民间传说了。
但是此人有大才,看看他写得《三国演义》就知道了,这本书体现出其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可以看得出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
“这样吧,贯中,我会请国用、伯温先阅读此完本《评话三国演义》,再请他们各写一篇序文。至于子安先生心血《忠义水浒传》,我阅后定会做一篇序文,与《评话三国演义》一同刊行。只是这名字,我建议改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如何?”
“谨听陛下的安排。”
刘浩然给《三国演义》改名是出于习惯,给《水浒传》改名除了习惯之外,更出于个人喜好。在四大名著中,他对《水浒传》最不感兴趣,对里面为了所谓的义气动不动就杀人越货,丝毫不将他人的性命当成一回事,什么投名状,什么十里坡人肉包子,这江湖义气也太“黑”了。而且刘浩然现在站在一个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可不认为梁山好汉一边四处“替天行道”,一边等待招安是忠。所以当下就决定将忠义两字去掉。
“贯中,两书刊行后,你出面主持一场大讨论,谈一谈为何我华夏历史上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会知会惟庸,让他在《大明邸报》上安排一个专刊。”
看到罗贯中面有难色,刘浩然挥挥手道:“没有关系的,真理是越辩越明,我们只有弄清楚了为什么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能避免这个悲剧发生。”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衣角,阻止他继续开口。
张明善已经看出这是刘浩然在考验罗贯中,而这种考验往往是提拔的开始,再说了,罗贯中是奉旨展开这场讨论的,真要有人找茬,你自个找皇帝陛下说去。而能够让皇帝陛下赏识罗贯中,对其加以重用,这也是张明善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他执掌廉政公署多年,年纪也大了,退出公署应该就在几年内的事情。而站在他嫉恶如仇的立场上,张明善希望廉政公署这把反贪污腐败的利剑将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因此他想找一个合适的接替人。而罗贯中正是合适的人选。他出身卑微,在民间游历多年,深知百姓的疾苦,为人又正直,痛恨奸诈邪恶。最重要的是他聪明多谋,一般贪官都是聪明之人,你没点本事是抓不着他的证据的。
待到张明善和罗贯中走出去后,刘浩然对随即走进来的刘存玄问道:“胡惟庸最近一段时间还经常去李府走动吗?”
“回禀陛下,自胡惟庸胡大人调京以来,往李府走动反而少了。此前其在贵州布政使任上,每一季都要派人去李府送礼问安。调京这一年多只亲自上门拜访过两次,遣人送礼问安也只有两次。”
“百室有什么反应?”
“回禀陛下,李相夸胡惟庸胡大人懂事。”
刘浩然不由笑了笑,李善长身居首相一职,当然知道避嫌。现在胡惟庸也是直学士,要是还像往常一样走动密切,反而会招来非议。
“还有其它什么动静吗?”
“回禀陛下,李相之弟李存义前日找到了胡大人,两人在一间茶室密谈了大约半个时辰。”
“可探出什么事?”
“回禀陛下,根据情报科获取的各种消息推测,李存义想让胡大人帮忙,让他接下东市两处剧场的工程。”
自从大兴戏剧后,为了让百姓们更容易观赏演出,礼部向内阁提出在南京城东、南、西三城修建若干座剧场,三个月前已经获得批准,钱款也分批由计部拨到应天府。虽然剧场由应天府营造厅招标建设,不过此事由礼部主导,胡惟庸当然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刘浩然摆摆手,不再言语。他不担心李存义走关系揽工程会出什么幺蛾子,因为工程质量验收届时将由应天府营造厅委托南京大学营造科教授和格物院营造研究所验收,真要是出问题,自然会有廉政公署、监察局、都察院几个衙门去找麻烦。他现在在想着胡惟庸、李存义、张明善、罗贯中等人的关系。
想到最后,刘浩然笑了笑,轻声说了句:“胡惟庸,罗贯中。”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冲突
第二百三十一章 冲突
明历七年十月初一。御前内阁全体会议。
根据议程,汪广洋提出将台湾、琼州岛、琉球岛、广西建设成为大明蔗糖生产中心,满足国内市场。台湾、海南地理偏僻,人口不多,发展农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开荒修水利,更需要大规模地移民,可是现在大陆上的人口本身都不够用,如何能抽调出百姓到这两处“荒岛来?
农牧研究所和当地官府分别到台湾岛和琼州岛实地考察了一番,几级商议,终于确定以制糖业为发展重点。
首先,甘蔗制糖法在中国历史悠久,前唐年间,唐太宗遣人前往天竺学习当时比较先进的熬糖法,几十年后便发明了滴漏制取白糖法,即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
进入前宋年间。更多的制糖方法被发明,文士王灼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到了大明之后,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大明很快就研制出了水力三辊榨糖机,即保证了多重压榨的功能,又提高了效率;发明了多效蒸罐,使得糖汁的浓度得到提高;发明了高速水力飞轮离心机,使得糖汁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总结了石灰澄清法;加入了过滤设置。
如此一来,大明的制糖技术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随着大明国内地安定,百姓们对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能力已经不够用。在另外一方面,虽然日本、朝鲜从唐宋时学会了熬糖法,但是它们缺乏必要的原材料…甘蔗,所以产量不大。而瓜哇岛、暹罗等地虽然即有原材料,又在宋时学会了制糖术,但是大明拥有更先进的制糖术,生产出来的砂糖根据农牧研究所的人员推测,成本只有它们的一半。
所以农牧研究所认为这是一个前途极大的发展项目,向农牧部打了报告,要求进行大力扶植和发展。而正在为各自的岛屿治下如何发展而发愁的福建省、广东省听说有这个好处,连忙也以地方官府的名义要求中枢上马这一项目。而管辖着琉球群岛的浙江省也赶紧插了队。
正当中枢和各省正在协商如何出资出人手进行制糖业大扶植时,广西省闻讯也参与进来了。广西山多地少,发展正常的农耕非常困难,但是它地处亚热带。可以大量种植甘蔗,因此也可以大力发展制糖业。
经过几番酝酿和讨论,最后确定下来一个方案计划,就是中枢出设备和资金,地方出土地和人手。甘蔗种植业可以以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只需要提供少部分技术和监工人员,雇佣大量的南海地区如原越陈地区百姓进行耕种就可以了。而制糖厂工人也可以从现在的安南省大量招募。现在还实行“军管”的安南省正愁没有地方分流数百万“原居民”。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剿,安南省反抗势力和活动已经逐渐地减少和下降,不少原居民除了一部分被迁居占城之外,很大一部分以“逃难”的形式流入真腊和暹罗等国。使得现在安南省人口足足少了一半多。
现在安南省留下的百姓都是想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既然他们已经成了大明的子民,官府也必须对他们的生活负责任,于是便以发展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为名开始向琼州岛、台湾岛、琉球岛大批地移民。
制糖扶植和发展计划已经经过数年的讨论和酝酿,早就是非常成熟的,很多早期工作都已经开始了。今天拿出来只是正式立项而已,所以很快便获得了刘浩然的同意和学士会议的一致通过。根据刘浩然制定的律法,学士会议算是最高国事决策机构了,在该会议上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的政策方略经过刘浩然的批准,内阁和各省地方必须遵照执行。
接着学部尚书罗复仁提出了几项议程。
首先第一项是正式确定拼音声调等语言规则和标点符号等文字规则。
拼音是大明学部和国史馆一直非常重视的重点项目。原本中国有反切这个注音传统方法,该法是后汉末年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原理的启示而发明的。后来唐代时,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六声母。宋人又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反切法益为精密,成为最通行的注音法。
但是反切法有很大局限性,首先是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成分,在拼合时有一定障碍;其次是反切上下字可用的字过多,使用的人难于掌握;还有就是有些窄韵,不得不偶尔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确的弊病。尤其是随着历史的发生,中国官话也是几经变化,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前非常简单的反切法变得异常的复杂,连很多读书人都学不懂,完全丧失了其原本的含义。
刘浩然当政以来,他一直希望完善拼音等一整套汉语注音规则,使得普通老百姓和小孩很容易就学会了识字,也可以因为有这么一套标准的注音规则,使得“老外”也很容易学习汉语。
刘浩然小学时学的拼音是还记得,可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所学的拼音是以普通话为主,也就是改良过的北京方言,与大明流行的官话相差甚远。有个这个局限,刘浩然就不好开金手指了,只能进行相应的指导。
根据刘浩然的指导,学部和国史馆先就确定何种方言为官话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首先入选了是合肥方言,毕竟这是“帝王之乡”,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合肥话流行区域过小。而且很多话语带有地方特色,其它地方的人不知道什么意思。接着入选的是淮西方言,因为这里聚集了大明很大一部分重臣,可是经过讨论,依然缺陷不少。
最后国史馆和学部选定了京师南京话。原本南京话主流是本地吴侬之语,但是在后晋时期,皇室南渡,大批名士世家也随之南下,在南京安居,带来了当时的“官话”…洛阳话,经过上百年的融合发展,便形成了以洛阳话为主,掺杂了当地吴语的南京话。
而经过多年的战乱和百姓迁徙,这时的中原话和北方话已经失去了四声的入声调,而南京话却很好保留了。经过几经讨论,国史馆和学部认为南京话有三大优势: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话;保全汉语传统的四声。所以最后确定南京话为官话。
在发展注音方面,国史馆和学部产生了分歧,国史馆坚持使用反切法,而学部却准备采取新法。
在国史馆忙着改良反切法,学部找上了精通拉丁语的犹太和欧洲传教士。他们来到大明,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学习汉语,而在他们心目中,汉语的标准便是南京话。这些传教士由于需要四处传教。所以算得上是语言天才,几年下来,很有些传教士算是精通汉语了,一口南京官话比当地人说得还要“标准”,这主要是他们用拉丁字母去注解每一个汉字。
相比国史馆局限于一国,学部的志向更加“远大”,它希望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其它国家的百姓学习汉语,从而将汉语推向全世界。因此,在前唐宋声母、韵母的基础上,学部组织人手与精通拉丁语和汉语的传教士联手,很快根据汉语的发音特点确定了二十三个元音和四十八个辅音。分别表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其中元音就用二十三个拉丁字母表示,而四十八个辅音则用拉丁字母的草体和变形来表示。
因为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而标准的南京话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而连在一起读又会产生变调,这些都必须要能完整的表现出来。于是学部的学者便确定了五个声调度数,分别用1,2,3,4,5来表示,再用这五个声调度数来表示五个声调高低,如阴平声调是高而平,叫高平调,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最特殊的是入声,它是古代中原话遗留下来的,代表真古汉语完整的四声系统,没有它你根本体会不出什么是平仄。因此学部学者就用单个数字来表示入声,如3;1。
这一整套注音的好处是即方便大明百姓学习汉语,也方便学者们去研究其它语言,如拉丁语系和非洲语系,而其它国家的人,尤其是拉丁语系的人只要搞懂了这套注音方法和规则,则就可以很方便地学习汉语。
但是这套方案受到国史馆的反对,这些老夫子和儒生还是希望用反切来表示汉语语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改良后的反切法大明学子学起来虽然容易许多,但是对于老外来说依然是“天书”。但是这些国史馆的院士们却认为,汉语我大明学子们学会就好了,外国蛮夷学不会是他们愚笨而已。
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辩,学部这套利于交流的注音方案受了刘浩然、太平学派、北方学派等势力的力挺,尤其是大明商人集团和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