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32年10月2日,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但是国联的报告有的地方也非常荒谬,比如:将东三省交付国联托管,主张犹太人在中国东北建国……

  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反犹浪潮迫使大量俄国犹太人向外迁移。随着沙俄的殖民扩张和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国犹太人开始移居哈尔滨,他们在这里经营实业、修建教堂,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犹太社区和团体。直到今天东北是除以色列本国外有最大的犹太人墓地。

  来到中国东北后,比俄罗斯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大部分在此定居下来。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将带来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和工业建设中,使得当时日本在东北军民工业飞快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于是日本人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利用犹太人的巨大财富和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既可以大大的增加东北的开发进程,又可以影响美国政权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认态度。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犹太人这时候正在全球遭受*,急于寻找一块环境优越的土地建国,如果日本人愿意提供这个条件的话,中国东北正是最佳的选择。于是,河豚鱼计划出炉了,日本许诺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犹太人则用他们的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协议一旦达成,全球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开始向中国东北大转移行动,颠峰时期,在整个东北犹太人大量蜂拥而至,仅哈尔滨一地就有近三万犹太人。一时间犹太社区,犹太教堂遍地开花。日本凭借着犹太人的大量资金,使东北迅速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就在犹太人在中国东北的复国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两个情况最终使得他们的美梦破产了。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美国政府察觉到了日本的企图,美国迫使犹太复国组织不在中国建国,美国的行动最终导致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组织否定了在中国东北的建国计划。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东北人民对于犹太人的不断抗争。在犹太人大量到来,其复国计划在东北公开后,整个东北的犹太人入侵者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有力还击。一时间,中国人民在东北全面出击,犹太人伤亡惨重,财富的损失也非常巨大,整个东北犹太社群立即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尤其是针对犹太富豪的袭击,使得他们的精英阶层认识到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在中国的领土上,即使有日本人的庇护,也不可能让他们轻易实现建国。     

  在美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双重打击下,犹太复国主意的决策者最终放弃了在中国东北建国的梦想。虽然后来仍旧有部分犹太人不愿意放弃,并且日本也仍旧想利用犹太人的财富和在美国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反抗始终使得他们生活在恐怖中,最终他们也都离开了中国东北。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日本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但这激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反对。1932年10月2日,国联调查团发表调查结果,否认了“满洲国”的成立理由,要求一切退回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况。然而国联的调查结果却在日本国内引起爱国者们的一片怒骂,谴责国联对日本内政的干涉。1932年2月21日,国联进行了表决,以41票对1票(1票为日本)通过了要求日本从东北撤军的决议案。然而日本的松冈代表却在表决后微笑退场,宣布日本退出国联,使大会一片谔然。松冈代表回国后受到了狂热日本国民的夹道欢迎,舆论界也盛赞松冈“干得好”、“有骨气”。

  尽管取得了国际社会不承认满州国的成果,却对于东北被日本占领的现状却毫无改善,此时的蒋介石才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

  日本因学习西方由弱而强,蒋介石深知中国要强大也要学习西方。

  一战后德国做为战败国,却在短时间内国力恢复,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新的霸主。作为欧洲陆军强国的德国,历来就是一些在军事上相对比较落后国家的学习效仿对象。

  蒋介石醉心于德国的军事化、工业化、中央化,对领袖崇拜、个人独*裁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能从德国输入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能灌输到他麾下军队的脊髓,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内捍卫其统治、对外抵抗侵略。而德国也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品、军火的市场,中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战略物质…钨、锑、锰等更是他们称霸世界所不可缺少的。于是中德两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

  德国军事顾问此时就应运登场了。

  于是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斯·鲍尔(Max…Bauer)、赫尔曼·克里拜尔(Hermann…Kriebel)、乔治·魏采尔(Georg…Wetzell)、汉斯·冯·塞克特(Hans…von…Seeckt)、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von…Falkenhausen)……这些璀璨的将星、德军的精华,低调秘密地来到过中国。他们以日尔曼人特有的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领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这些德国军事顾问犹如一柄柄深藏鞘内的利剑,随时都会有惊人的一击。

  为了统一全国的军制,1932年6月4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长的身份,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通令全国军队实行统一编制,规定以军为单位。

  在国民党军界中派系众多,仅中央军里就有“保定系”、“日本士官系”、“ 黄埔系”三大系统,另外还有东北军、西北军、川军、粤军、晋系、桂系等等。其中中央军代表国民党军队的嫡系,其余被称之为“杂牌军”。

  “保定系”,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被人称之为“保定系”。 

  “黄埔系”,可分为黄埔教官和黄埔学生。为嫡系中的核心与骨干,是国民党在历次战争中,特别是蒋介石实行军事大权独揽的重要支柱。

  1931年6月28日第45师奉命改称第10师,方先觉所在的部队也随之改番号为第30旅(旅长李树森)第59团第1营,方仍任营长。

  这个时候,军委会拟将第10师按照军校教导师的德式教育方式来训练,便调教导第1师副师长白兆琮来第10师任副师长。

  白兆琮,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一度任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上校战术教官,军政部军事教育处专门委员,军事教育委员会少将委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白氏到任后他立即开办一个干部训练班,在德国军事顾问帮助下,他准备从军官入手,逐步训练第10师官兵。

  方先觉有幸进入这个班,并接受了新颖的德式操练。

  限于军费不足的原因,方先觉所在的第10师虽同属黄埔系,但德械没有完全列装于队伍中,德式操练也没有发挥他的最大作用。此时的方先觉犹如一个人虽考取了驾照,却没车实践一样。但是这一优越于军阀混战时接近于冷兵器作战模式的先进德式操练,对他今后能将预备第10师乃至第10军训练成战斗力强劲的部队有着直接影响。

  1931年10月第10师独立旅扩编为第83师(师长蒋伏生),方先觉被调升为第83师补充团(团长陈孝强)中校团附。 第83师乃黄埔系,属于中央军序列。

  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在中央系的30个师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装备,其中还有几个师是接近全部实现了德式装备,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以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

  十年间,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国民政府的“安内”与“攘外”。帮助国民党政府训练军队、采购军火、出谋划策。“蒋桂大战”、“中原大战”、“五次围剿红军”都有他们的身影。

  抗战爆发后,德国顾问的身影始终在最前线出现。华北、凇沪、徐州等等。德式样板师、德式装备在抗战初期,对支撑大局功不可没。 

  二战开始后,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由于日德的特殊关系,1938年,德政府严令顾问团回国。纳粹头子希特勒甚至以不归国以叛国,取消国籍没收财产为胁。1938年7月8日,以法肯豪森等首的最后一批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广州挥泪登船,离开中国。

  利剑终于归鞘。

  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

  但实际上是国民党政府仿照德国国防军轻装步兵师的装备进行配置的陆军部队,其实力是德军中辅助部队的水平,和日军相比则并无优势,况且限于军费捉襟见肘只装备了第87师、第88师,教导总队等5万余人的部队,在战斗中难以取得局部优势。

  淞沪抗战中德式师被用于对日军据点的攻击,轻步兵师最怕攻坚,因为它的破坏性兵器,也就是重炮不足,而且没有装甲部队,这是运用上最为失败的地方。加上指挥不当,士气涣散,蒋介石一度寄予厚望的德械式第87师、第88师却无力回天,一度被日军打残,没有起到应有的战果,从此德式师,已经成了尘封的历史,不再被人提起。

3、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一口气吞下了东三省,有点飘飘然了。

  甚至有一些号称是“中国通”的日本人,把中国说得一文不值。

  如平田晋策就这样评价中国军队:

  中国现有军队,共有二百多个包含着许多步兵团的师,就士兵的数量说,共有二百多万,可是够得称为现代化的军队,有现代化的装备的,实在找不出一个师。

  中间偶然有一、两旅或团比较好一点,然如严格地说,仍旧是落伍的。

  中国军队绝对不能对外,也绝对不会对外的。纵使有拿破仑的天才来率领,也无法使用。

  中国军队完全以步兵为中心,还是殖民地的战术,就是南北非洲的战术。

  中国军队之弱点为天下周知之事,而中国高级将领不学无术,反妄自尊大。

  中国海防等于零,战事一起,日本只要派几条兵舰,马上就可以封锁中国海岸线,从汕头、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烟台,一直到天津,只要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占领中国所有经济中心,使它毫无接济,毫无办法。

  中国毫无防空设备,只要日本动员令一下,日本飞机在最短期间,即可将中国所有重要城市统统炸毁。

  ……

  平田晋策的上述评价未免太过狂妄,但有一点他说对了,那就是:中国人喜欢窝里斗。

  中原大战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最早公开支持蒋介石的,是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发起“九省联防”,他们希望借此同胡汉民在广州成立的“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相对抗。陈济棠又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也在筹划“北方六省大联合”。

  国民党可谓四分五裂,蒋介石不得不第二次下野,由孙科出任。

  19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

  日本人感觉机会来了。既得东北,日本食髓知味,打算以武力独吞上海。 

  于是在上海策划先是制造事端然后嫁娲于中国的事变。史称“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上海租界的5名日本僧侣忽然被一群中国人围打,其中一人被打死,二人重伤。但二战后的调查发现,该事件原来是关东军的高级军官委托日本上海总领事馆的武官,雇佣中国无赖所干。中国人打死日本僧侣一事,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骚动。1月20日,在上海居住的日本人近千人,到日本总领事馆和海军陆战队总部门前示威*,强烈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出兵保护他们,在示威途中这些日本人还捣砸了一些贴有反日标语的中国人商店。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国民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

  英、美等国怕战端扩大,影响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利益,遂出面调停。日本见上海战况对自己不利,表面接受“调停”,以待援兵。

  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

  同日,国民政府主战派将领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不顾主和派的反对,亲率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

  第五军中的第87师、第88师,武器都是德国进口的,士兵都配戴德军M35钢盔,并由德国军事顾问团亲自训练,称为“德械师”,一度担任卫戍南京任务,可谓是国内战力最强的陆军部队。

  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淞沪抗战爆发,不知如何处理的孙科已下野,亲蒋派纷纷要求蒋介石出山,提出“请蒋先生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的动议。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在洛阳召开四届二中全会,选定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再次出山的蒋介石终于重掌军事大权,自此蒋介石又有了“蒋委员长”的称呼。伴随着蒋介石的下野与再起,国民党内各派势力意识到国民政府少了这个“老头子”还是支撑不了大局的。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

  (1931年10月第10师独立旅扩编为第83师,方先觉被调升为第83师补充团中校团附。)

  得知日军武力侵犯上海,方先觉沉不住气了:小小日本岛国,竟然如此猖狂,先犯我东三省,又要吞并上海。这胃口也太大了吧?

  应该说方先觉对上海是有感情的:首先他在上海读过书,并从上海这个地方接受三民*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再者上海是妻子周蕴华的故乡,二人在这里相识相恋,方先觉视上海为第二故乡。

  如今上海战事吃紧,自己身为军人却无力保家卫国,这能不让他着急吗?

  方先觉经常发牢骚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话被团长陈孝强听到了,陈就问他说谁呢,方先觉说:咱们也算是中央军吧,咱们补充团装备比人家差也就算了,可这打仗立功的机会总该争取吧?

  陈孝强知道他的脾气,也明白他的意思,只好说:小日本,乃蛮夷之邦,谁不想教训他们一下。可这打仗一事,该谁上就谁上,政府自有安排,这也不是咱们能左右的啊?

  方先觉说:你这个当团长的就不能主动点,去请缨抗战、毛遂自荐,这机会都是争取来得嘛!

  陈孝强听到这也火了:咱们革命军可是论资历的。在军校里我可是黄埔二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三期,论这个我是你的学长;再说在军中我可是这个补充团的团长,有你这样对上级说话的嘛……

  方先觉和陈孝强经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但是吵过就好。陈孝强禁不住方先觉嘟囔,二人只好联名下面几个营长亲自去找师长刘戡,请缨抗战。

  刘戡也是一条汉子,对方先觉几人的抗战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