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方先觉一惊,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邓振铨的手下五花大绑捆个结实。

  “这是怎么回事?”方先觉大怒道。

  “方同学见谅!”邓振铨笑着说,“在没弄清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之前,只好委屈你了!”

  方先觉此时浑然不知不知国共两党已经分裂。

  “什么?”方先觉更加疑惑了,“就算我是共产党,又怎么样?总理不是一直提倡‘联俄联共’吗?”

  邓振铨正要解释,突然客厅里的电话又响了,他扭头进屋接电话去了。

  方先觉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对革命如此忠诚,自己与部队失散了仍矢志不渝追随过来,现在却落个五花大绑、小命不保。

  过了一会,邓振铨突然又哈哈大笑跑过来:“方同学……误会!误会!”。

  并亲自为方先觉松绑,方先觉纳闷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误会!误会!”邓振铨连连地说,“你老长官来的电话!”

  老长官?这会是谁呢?方先觉走过去拿起话筒,对方顿时传过来他熟悉的声音:“好小子!这娄子只有你方先觉能捅的出来……”

  原来电话的那一头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长官卫立煌,此时正在南京任卫戍司令。

  “原来是老长官啊!”方先觉听出了卫立煌的声音,顿时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在攻克松江一役,我可有功哦!能不能在校长面前美言几句,给我晋级啊?”

  “你小子不去保护大后方,反而跑去打前锋,擅自违反军令,就冲这一点,就该枪毙。”卫立煌道,“这次功过抵消!仗是有的打,功是有的立。这次我可把你小子的命给保住了,以后再问我要功不迟!”

  真相大白,原来是虚惊一场。

  松江一役,方先觉在北伐军第1军左翼总预备队组织的敢死队中有功,军部战后一度认为敢死队全部牺牲,没想到还有一人幸存,可喜可贺。

  但又困其反擅自离开留守广东的第20而混入第1军总预备,有抗军令。功过相抵,不得晋级。此时又值广州北伐军大本营正在扩编,遂安排方先觉回大后方任新编第1师第1团第3营第9连,仍任连长,军衔不变。

6、同室操戈 相煎三河坝
三河坝,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

  三河坝,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部在南昌成功举行暴动,史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

  “南昌起义”的成功,让共产党拥有有了自己的军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后来此次起义日(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

  起义军进入广东后,首先就瞄准了大埔县的三河坝。占领了这个水路交通枢纽,即能后倚闽赣,又能顺流直下潮汕。

  国民革命军总部为阻击起义部队,于9月26日将留驻广东的第20师和新编第1师合编为第32军,以钱大钧为军长统一指挥参加战斗。

  随军南下的方先觉,被安排在新编第1师1团3营9连当连长。 

  方先觉刚刚到任,就听说前线要打仗。

  稀里糊涂的赶赴前线,才知道对手却是自己的黄埔同学。

  叶挺,黄埔三期,北伐名将;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方先觉不干了,找到师长蔡熙盛要撂挑子,要求调到大后方去,并气乎乎地说:“大家都曾经互为师生,都是革命军,为什么要相互残杀?”

  蔡熙盛大骂:“糊涂!共产党先是在上海拉拢极左的革命军,现在又成功的策反了叶挺部,照这样下去咱们的部队早晚要被共产党拉走完!”

  方先觉这才恍然大悟,回到军中,积极布防。

  起义军的部队迅速从南昌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举行北伐战争。

  起义军在三河坝与方先觉所在部队正面相遇。

  方先觉问:你们是哪部分的?部队番号?

  对方回答: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方先觉问:你们来这要干什么?

  对方回答:我们要北伐革命。

  方先觉问:北伐应该北上,你们向南来干嘛?

  对方回答:我们要拿下广州再举行北伐?

  方先觉问:你们这是叛变革命!

  对方回答:你们镇*压工农运动,你们才是背叛革命?

  ……

  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背叛革命,在争执下,双方开火了……

  起义军在进攻三河坝的前一个月,就派有地下工作人员到三河坝境内做策应。里应外合,让国民革命军(以下称粤军)的部队吃了不少亏,但方先觉临危不乱,亲自指挥,也有战果。

  不料其他友军部队一听说“朱军长来了”都吓跑了。

  朱军长就是朱德,此时担任起义军的第二方面军的军长。

  兵不厌诈,起义军故意放出“朱军长来了”这个风声,上演空城计。

  方先觉也上了当,据此判断因为自己遇上了起义军的主力,随后也跟着撤出了战斗。

  三河坝一失守,起义军大队人马顺韩江直下潮汕,长驱200余里,9月23日未经战斗进驻了潮州,第二日进驻汕头。

  起义军占领汕头后,欲把它作为临时首都,准备夺取广州后再作为正式首都。

  广州,一度视为国民党北伐革命军的大后方,蒋介石正在前线北伐,还没班师回来,如今后院起火,这能不让他心急如焚吗?广州危在旦夕,有被起义军吃掉的危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电令留守广东大后方的钱大钧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守住广州革命政府,关乎党*国存亡”。

  北伐之初仅留守在广东一个师,即第20师,虽几经扩编,兵力仍捉襟见肘,钱大钧临危受命,迅速调兵遣将。

  截止9月底,在东江前线的粤军凑够了六个师,其部署是:

  钱大钧的第20师约3000人在梅县方向牵制留在三河坝的起义军第25师;

  黄绍城的两个师9000人由丰顺、留隍窥伺潮州;

  陈济棠部三个师,集结于汤坑附近,威胁揭阳方向的起义军主力。

  守卫潮汕却不战而溃退的王俊部三个团约4000余人,奉命配合陈济棠部反攻。

  以“中山”舰为主力的广东海军,并载有陆战队一个营,封锁汕头海面,并伺机登陆。

  一场正面交锋,即将展开。

  几次苦战,起义军因兵力分散,均没占到便宜。起义军总部决定有计划地撤退。

  钱大钧遂令第20师在三河坝发动攻势,切断起义军的后路。

  起初考虑到三河坝的重要性,起义军安排第25师留下守卫。该师是起义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主力,是由原25师的73团全部和74团一部、75团少部参加南昌起义后编成的,老底子就是北伐时第4军的叶挺独立团,战果辉煌,战斗力非常强。

  方先觉所在的第20师与起义军的第25师双方一度都是黄埔学生军,知此知彼,方先觉随师部发动几次猛攻,都没成功。

  10月1日,钱大钧亲自指挥第20师对三河坝发动总攻。

  第20师发扬黄埔精神,相互配合开始强渡韩江,但几次强攻都被起义军击退。3日,方先觉所在的第1团在浓雾的掩护下偷渡韩江成功,随后掩护后继部队渡江,并对起义军占据的主阵地笔枝山发起猛烈进攻,于入夜后全部占领三河坝。

  起义军被粤军打散后,夺取广州革命政府的计划泡汤,一部分起义军潜伏在山区打游击,一部分北上到井冈山会师去了。

  战后起义军总结失败原因是因为兵力过于分散,“对于三河坝分兵,在起义失败后很多人都予以指责,认为是起义部队领导集团的一个重大失策,以致分散了兵力。”

  从当时的战术上讲,这一批评可以说是正确的,这一分兵直接导致了潮汕失败。然而从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的战略发展方向来看,恰恰由于有三河坝分兵,在起义部队的潮汕失败时才有一支力量北撤到井冈山,为后来的红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后来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史上,也才有了朱德、陈毅,以及林*彪、粟裕等一批日后叱咤风云的共产党将帅们所展示军事才能的舞台。

  三河坝一役,方先觉立下战功,遂由连长升为营长,他亲自打电话告诉自己的老长官卫立煌:我立功了,货真价实!只是一想到这一仗却是和自己同窗打的,方先觉心里有点悲喜交集。 

  早在黄埔军校开办后不久,国共两党学生的矛盾就不断上升,常常因为政治观点相异,由动口发展到大打出手。

  此事立即轰动了整个广州,紧接着又被报媒推向全国。“黄埔军不但能打仗,而且也能打架。”

  国共两党可谓是同宗同源,而黄埔师生也因选择不同政治道路而由同窗变为对手,在中国现代军事舞台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大搏杀。 。 想看书来

7、千里姻缘一线牵
三河坝战役,虽对中国共产党革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北伐整个大局上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驻守大后方的黄埔学生军一鼓作气,保住了广州革命政府,稳住了大后方,使得一度停滞的北伐战争得以继续。

  1928年,蒋介石为统一大业,结束军阀割据,兴师二次北伐,一度停滞的北伐战争又开始了。

  (1927年9月,国民政府将第3师、第14师、第21师合编为第9军,顾祝同任军长,卫立煌任副军长。)

  正在大后方整休的方先觉一日突然接到老长官卫立煌的电话,调他到前线第9军任职,

  方先觉在电话里笑着问:“老长官!我到您的军中,能给我封个几品啊?”

  “你小子,就知道要功!想要功,多打几个胜仗给我看看!”卫立煌在电话里笑着骂到:“不过,你小子运气不错,有比立功晋级还好的事等着你呢!”

  “什么好事?”方先觉问。

  “好小子要交桃花运啦!”卫立煌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卫立煌对方先觉曾经有知遇之恩,二人脾气又很合得来,对老上司的邀请自然是欣然接受。

  方先觉风尘仆仆地从广州赶赴第九军的司令部报到。

  此时卫立煌已经有事去南京了,接待他的是第9军军长顾祝同。这是他第一次和顾祝同接触,顾祝同显得很客气,有点让方先觉受不了。当方先觉知道顾祝同也是江苏人后,二人亲近了许多,寒暄了一阵,还挺投机。

  末了,顾祝同说要给他一个惊喜。

  接着从军中叫来一个小兵,顾祝同问方先觉:可曾认识此人?

  方先觉感觉好生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只好说:不认识。

  哪知这个小兵听到这,直骂方先觉忘恩负义。

  原来这个小兵是个女的,就是对方先觉有过救命之恩的周小姐。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周小姐在上海培德中学读完高中后,受革命思潮影响,也想参加革命。

  应该说方先觉在负伤时是周小姐救了他,回到军中,接下来的南征北战,只是方先觉把此事给忘记了。

  可是周小姐对这个高大英俊的革命军人早有爱慕之情,她怎么能忘记他呢。

  周小姐是个敢于追求的人,高中一毕业就到父亲的故友顾祝同军中打听方先觉的下落。

  顾祝同此时正任第9军军长,周小姐找了过来。

  “我的大侄女!欢迎!欢迎!?”顾祝同见老朋友的女儿来到自己军中,又是惊喜又是亲切,“这大老远的,你来我这有什么事吗?”

  顾祝同是周小姐的长辈,她撒娇地说:“我是来告状的!”

  “告状!我的大侄女!你状告何人?”顾祝同不我解地问。

  “我状告方先觉,他忘恩负义!”顾祝同和周贵仁情同手足,他只要到上海总要去周家坐客,周小姐自然和顾很熟。

  “方先觉?”顾祝同挠了挠头,接着说,“祝叔叔军中好象没有这个人呢……”

  “没有一个叫方先觉的人来找过你吗?”周小姐失望地问。

  “这还真的没有!”顾祝同肯定地说。

  一到听这,周小姐哭了。

  顾祝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一回事?

  周小姐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就把如何救了方先觉一事,说了一遍。

  “临走我还把私房钱、首饰什么的赠予他作盘缠,支持他革命!”周小姐抽抽泣着说,“我救了他,他却书不捎信不传,连一个谢字都没有。”

  原来这样,顾祝同是个明白人,他明白周小姐的心思,于是他安慰到:“大侄女,这事顾叔叔给你作主,只要方先觉这小子还在军中,我一定给侄女讨个说法!”

  “顾叔叔,不能便宜了他!”周小姐听到这破涕为笑,转而又气呼呼地说,“顾叔叔,象这样忘恩负义之辈不能留!”

  “嗯!是不能留!”顾祝同附合着。

  二人笑了。

  顾祝同见周小姐革命思想觉悟高,遂把她留在军中,做些文职工作,又打听到方先觉还在广州大后方,遂把他调到自己的军中。

  都说女大十八变,越变模样越俊俏,十八岁更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周小姐那时候,前来说媒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可她硬是没瞧上一个,心里只有方先觉这个革命军人。

  可眼下自己朝思暮盼的意中人却说不认识自己,这让周小姐如何受得了,他大骂方先觉“忘恩负义”、“心狠”、“无情无义”,并让叔叔顾祝同为她作主。

  见二人闹成这样,顾祝同也故作生气的样子欲把方先觉拖出去“毙了”。

  周小姐误因为叔叔顾祝同动了真,连忙又跪下为方先觉求情:“我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将一个大男人藏在家中养伤,这要是传出去我的名声就没了!要是把他毙了,我也不活了!”

  顾祝同见时机成熟,遂笑呵呵地收了枪,并亲自做媒,做了红娘。

  二人相处一段时间,于1929年正式结婚。那年方先觉26岁,周小姐19岁。

  这周小姐就是方先觉第一任妻子周蕴华女士。

  这正是:

  千里姻缘一线牵,回眸一笑惹相思。

  英雄浴血战沙场,美人仗剑走天涯!

  从此二人夫唱妇随,同赴国难,可以说在方先觉将军一生革命生涯中,妻子周蕴华也有一功。

  方先觉对这个老婆可以说是百依百顺,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妻管严”,这是不是因为她对方先觉除了有救命之恩,还有叔叔顾祝同撑腰的原因呢?

  1928年4月,方先觉任营长,并随军移驻上海,仍旧执行担负地方治安的任务,在此期间方先觉和周蕴华二人渡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同年8月,第3师随军移驻苏州。1929年1月,蒋介石暗访苏州驻军时,发现多名主官擅离职守,勃然大怒之下将该部师团以上正职军官全部撤职,其他涉及人员严厉处罚。

  这是自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第二次见到蒋介石,只是感觉这位老校长比以前苍老了许多。

  方先觉在这次变故中仍任原职,他的团长则改由军校一期生许永相担任。钱大钧离开部队后,中央以毛炳文接替,但毛氏并非黄埔军校教官,且与军校生无任何渊源。反到是副师长陈继承,当过军校教官,深受第3师中下级军官拥护。于是在旅长李玉堂、团长蒋超雄、许永相等黄埔生的抵制下,毛氏被迫离部,陈继承名正言顺的接掌了第3师师长的帅印。

  第3师变成了清一色的黄埔系。

  顾祝同虽不喜欢拉帮结派,但同乡观念比较重,后来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直至长沙会战爆发前方先觉一直在他的第三战区军中任职。

8、问鼎中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的儿子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义,服从国民政府”,以*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谋。

  中国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这也是总理孙中山的遗愿,蒋介石也顺理成章地独揽了国民政府的大权。

  随着中央政府权力的稳固,中国内部权力斗争的舞台由中央逐渐转移到了地方各省,因为原先新政府的成功,并不是由于军阀们在战场上的战败,而是由于他们因为各自的利益暂时投靠了新政府。在北伐期间为了获得这些旧军阀的支持,蒋介石默许了军阀们的自主权力,但当中央政权稳定的时候,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