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本来是纯朴的农夫、勤劳的工人、风华正茂的学生、天真无邪的孩子;可七十三年前一群强盗闯入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他们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他们杀人、他们放火、他们真是比野兽还野蛮,比魔鬼还凶残!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亲人、孩子、父母,这群人从此有了同一个名字:抗日军人……

  (凤凰网<;留住历史。不留遗憾>;)

  
  看一部抗战史,下面的这些人物和地名,番号经常出现:李宗仁,白崇禧,杜聿明,陈诚,汤恩伯,顾祝同,张治中……王耀武,张灵甫,卫立煌……刘勘,李天霞,余程万,方先觉,李玉堂,李品仙……

  喜峰口,古北口,芦沟桥,忻口,雁门关,台儿庄……武汉,万家岭,长沙,衡阳,昆仑关,中条山,郑州,兰封,徐州,桂林,……

  第五军,第十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第十三军……

  (《我为国军哭》)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也是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全国哀悼日。

  谨以此文向全世界为反法西斯做出贡献的光荣先烈致敬!深切哀悼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

  战争是残酷的,天灾是无情的,原逝者安息!生者自强!

  
  65年前的今天,日本代表在投降协议书上签字,这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时此刻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一位革命前辈——国军中将军长方先觉将军,因久久不能入睡,遂打开电脑,写下此文。

  
  缅怀革命先驱,重温抗战史,居安思危,让我们一起来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方先觉将军戎马一生,从长城打到大西北,从抗战卷入内战,属于那个年代叱咤风云的人物。

  当笔者与方将军多位原籍网友交流时,问及是否听说过方先觉将军的事,多数人说不知道,仅方将军老家本村(方家村)新生代网民知道点皮毛。

  哎!我发现一代英雄人物,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着……

  笔者和方将军的老家是一个地方,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深深的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

  可以前我所学的正面教材上根本找不到方将军的相关资料,记得我读初中时,有一本《可爱的宿州》一书,上面的宿州名人录一栏,从古代到新社的宿州名人都有记载,甚至连当代的某某村的劳动模范都写入书籍中,而身为宿州籍的方先觉将军只字未提。

  或许限于当时政治立场,或者出于阶级斗争利益的考虑,不予记载也是有情可原。

  那么时至今日,随着阶级立场及党派意识逐渐淡化。我们敬爱的胡主席在抗战胜利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是我们政府首次提出来“国军正面战场”这一概念,说明我们的政府肯定了国军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那么此时也是该让方先觉将军的英雄形象展现于民众眼前的时候了。

  不要让这些抗日的英雄们流血再流泪。

  不应忘记和否定那段历史,因为忘记意味着背叛。

  笔者将跨越党派、跨越历史时空,结合方先觉将军故人口述及相关史料,透视方将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我们可爱的毛大校说了:“我爷爷指挥了三大战役,所以取得了抗战胜利”。

  看到此文我不禁感觉好笑,如果说八年的抗战胜利全是用小米加步枪硬把日军赶回老家的,这不免有点太贻笑大方了吧。

  侵华期间,日方战亡约150万; 国军抗战8年牺牲约380万人,最高军衔陆军上将。

  我承认抗战时期,国军装备水平低劣,吃败仗当然多了,特别在面对日军飞机和坦克的进攻时毫无办法,这样的仗好打吗?我们在指责他们的同时,不要忘了,仗是他们打的,而不是你我!

  也许你动辄就跟我提“三大战役”,要知道“三大战役”是国共内战,兄弟相残,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炫耀。要知道我们生活充满着危机,韩美军演,南海争端……我们每个国人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一位网友说的好,抗战管他是蒋军还是*,管他是死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记区,只要是死在打鬼子的正道上,他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还有一位网友说:官方的教材提及抗战时,只要打胜的时候就会说是“中国军队”,凡是吃败仗的时候就说“腐朽无能的国民党军队”……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实事求是地、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主义历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果说以前的国内主流教材有淡化和丑化国军功绩的倾向,那么现在应该是公平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了。

  正确、公平的看待抗战史不仅不会影响我党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民众感觉我党宽容大度,更能让民众意识到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同时此举也符合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激起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

  我们的领袖邓书记说过:我们党要敢于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发展,才能更快的成熟。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台海关系走向缓和,昔日的仇恨放下了,昔日的争斗放下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拂去岁月尘埃,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历史!!

  
  引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段话,作为开篇吧:

  历史,

  是人类集团生命的活动行程。

  没有人能够自外于这一条来自太古的滚滚长河。

  但对当下而言,

  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

  所以,

  我们尽可以去开创未来、缔造未来,

  却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

  因为历史不论是对的、错的;

  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为定局。

  真诚面对历史,当有助我们敞开心胸,以更宽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北京初稿

附:方先觉将军生平简介
方先觉(1905年11月15日—1983年3月3日),字子珊,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毕业。 

  祖籍江苏省徐州萧县禇兰区张山集方家寨(今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乡青湖大队方家村)。 

  方先觉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家境较好,父亲方为宝为清末秀才,乐善好施,人称“方善人”,母亲康氏,育有兄弟五人,方先觉排行第三。他自受到良好家教,并得私塾启蒙,受到了儒教思想的熏陶,从小崇拜孙武、关羽、岳飞等英雄人物。 

  
  1917年9月考入萧县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宿县禇兰中学前身); 

  1920年9月考入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今徐州老三中前身),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 

  1924年9月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在上海法政大学上学期间接触到了三**义,并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 

  1925年1月,方先觉离开还未毕业的上海政法大学,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25年11月,因带头殴打黄埔军校一名贪污伙食费的军需被校方开除,一度失去学籍; 

  
  1925年年底方先觉在多位同学的担保下到第3师(师长)第9团(团长卫立煌)侦察队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见习期满后改任中尉排长; 

  1926年8月,方先觉经团长卫立煌的推荐,被调到第1军(军长何应钦)宪兵第3连担任上尉连长; 

  1926年10月…1927年3月,方先觉所在的第1军作为北伐军的东路军,开始北伐,该路军由福建入浙江,进逼江沪,一路凯歌,在攻克松江时他义告奋勇地参加学生敢死队,遂后负伤,与革命队伍失去联系,伤愈后归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部在南昌起义,随后方先觉随第1军南下; 

  1928年2月新编第1师改称第69师,方先觉所在的部队改称第205团(团长贺光谦)第3营,方任营长。 

  1930年2月,方先觉曾经的上级——第9团团长卫立煌来电请其去第45师任职; 

  1931年10月第10师独立旅扩编为第83师(师长蒋伏生),方先觉被调升为第83师补充团(团长陈孝强)中校团附; 

  1933年3月日军侵犯我国热河时,方先觉随83师(师长刘戡)北上参战,该师接守南天门中央阵地,因掩护主力后撤负伤,在北京养伤多月,年底归队。 

  1935年6月17日,方先觉被叙任为陆军步卒少校;10月入中央军校高档教育班第四期进修;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第3师奉调上海参战; 

  1939年3月南昌沦陷后,驻防于抚河东岸的预10师奉命策应友军反攻南昌,此时方先觉已升任预10师师长; 

  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向长沙发起猛攻,预10师被列入了固守长沙的战斗序列; 

  1943年11月,预10师所隶属的国军第10军奉军事委员会之命驰援常德保卫战友军; 

  1944年5月18日,日军攻占长沙,旋又夺取醴陵、攸县等地,剑指衡阳,方先觉临危受命升任第10军军长,遂率师部旋后打响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 

  1944年8月8日凌晨,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方先觉及下属四位师长城破被活捉,打了47天的衡阳保卫战至此结束;日军对其进行诱降,方不为所动,随后方被监禁;得知方先觉宁死不降的消息后,蒋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同年11月19日方先觉被救出;方先觉抵达重庆后,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1945年1月1日,方先觉调任青年军第207师,方任师长,旋又调任青年军第206师师长; 

  1945年下半年,方先觉奉命调任第88军任中将军长,此时日本已战败投降,该军开赴徐州接手徐州周边日军投降事宜,随后担负卫戍徐州任务,隶属徐州绥靖公署直接指挥,人称“徐州军长”;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共产党的军队却在徐州津浦路西高庄及陇海路尚口暗设据点。面对共产党的挑衅,方先觉为决定先发制人,于1946年4月27日亲自指挥,向盘踞在尚口的共产党军队发起进攻。新四军十二旅望风而逃,但其殿后的中*共萧县县总队损失惨重,被歼300余人,俘虏约200人。史称“尚口事件”。 

  
  1946年5月,第88军奉国防部命整编为第88师,随后全面卷入国共内战; 

  1946年12月驻守金乡的国军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围攻,随后方先觉于1947年1月1日奉命率整编88师主力解金乡之围,因即时识破刘伯承的狼群战术而没有避免了全师被歼,战后,刘伯承曾叹言“方,此人,猛如虎、狡如兔,乃国军之悍将也!”;同年国军吃了不少败仗,5月方先觉被诬串通共*匪、指挥无方、贪污腐化为名被调离海淮战役主战场; 

  1949年2月第1训练处改组为第1编练司令部,方也随之改任中将副司令官,主要担任后方补充兵训练事宜; 

  同年10月因国军全线战败,方先觉携家属撤离台湾; 

  
  1950年1月,在台湾,方先觉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级参谋; 

  1954年6月,在台湾,带职入国防大*合作战系第三期深造; 

  1959年11月,在台湾,调任第1军团中将副司令官; 

  1962年1月,在台湾,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石觉)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被打入冷宫; 

  1969年1月1日以陆军中将的官阶退为备役; 

  1983年3月3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逝世,享年79岁。 

  方先觉作品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他著)等。

  (文章摘自《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自古英雄出少年
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

  (唐。白居易)

  如今,陴湖早已堙没,主要是黄河改道、陴湖水位下降所致。仅萧县东南角因为地势低洼仅存原陴湖一部分,曰“老汪湖”。诗中的“陴湖”即是今天的老汪湖。

  据《同治徐州府志》载“……张山(今宿州张山集)东五里九顶山为灵璧界山,南五里大庙圩迤,南有青冢湖,西岸也有湖,南接老汪湖,中有洲曰曹家楼,东里许有三界碑,东北有灵璧,东南有宿,西为萧也。”

  民国时期,老汪湖乃当时萧县、灵璧、宿州、三地的界湖。

  相传楚汉相争末期,刘项两路大军曾据老汪湖(古称陴湖)对峙。十里战场、八面埋伏,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兵败于老汪湖南岸的垓下(垓下,古地名,今灵璧县虞姬乡),最后在乌江自刎。英雄早逝,红颜易老。刘邦英雄惜英雄,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将项羽的妃子青姬就地葬于老汪湖畔,至今老汪湖北岸还有一泓水叫青冢湖。后人为纪念项羽,又在老汪湖南岸建有霸王城,与湖北岸的青冢隔湖相望,今城虽湮没,但城东村、城西村这些地名犹存。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老汪湖,三面环山,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我的记忆里,老汪湖非常神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朝有户部员外郎的张体乾;民国有抗日名将方先觉;今有大书法家李百忍。

  据说民国某年老汪湖一带发生旱灾,河塘干涸、井水淅沥。湖畔村民纷纷取老汪湖水浇灌田地,抗旱保苗。

  因老汪湖是萧县和灵璧的界湖,两地的村民经常上演抢水的大戏。

  抢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事一般发生在天旱无雨的时候,两岸的村民要抢着把水抽到自己家的田里。如果抽得慢了,老汪湖的水就要向对方那一侧流去,而且渐渐的水抽干了,你家的庄稼就会干枯而死,就会没有收成。

  这日又要抢水了,双方都在村子里或者邻近的村子里组织一些最强壮的劳动力参加,一大早就开始了一场争先恐后的抢水大战。

  一日一位云游的道士经过此处,看到如此火热朝天的场面不禁问旁边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如此热闹?”

  这个书生摇了摇头说:“这位道长,我们这里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前阵子闹蝗灾,这阵子一连几个月不下雨,老天爷又闹起了旱灾!我们湖两岸为了抢水抗旱,差点打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那你怎么不去抢水呢?”这位道长打量了一下这个书生问到。

  “我乃一个读书人,身子骨弱,不便与他们争抢。”这个读书人倒了一碗茶递与道长,接着说,“我只能为村民烧些茶水,送来解渴。”

  道士接过茶水,说道:“我看你眉目清秀、心地善良,乃一大福大贵之人呐!可有什么功名?”

  “惭愧!”这个书生说,“我饱览群书,寒窗苦读多年仅得秀才!”

  “哦!这么年轻就中得秀才!不错!”道长接着问,“你家住在何处?”

  “俺就住在北边那个村子方家寨,俺姓方。”这位秀才指了湖北边的村子说,接着又叹一口气说,“哎,都说我们这里地势洼,风水不好,不是淹就是旱……”

  这位道士听罢,遂通过望气、观砂、尝水之后,然后对方秀才说:“非也!此地土沃而泉甘,湖美而山秀,乃一藏龙卧虎之地也!不出多年,必有贵人出!”

  方秀才听后半信半疑,他挠了挠头,笑着问:“这位道长,都听说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不能给我算算仕途如何?”

  “生死由命,富贵由天!”道长打量了一会方秀才,对方秀才竖起大拇指意味深长地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说罢,此云游的道士入山采药去了。

  这是流传在方家寨一带一段美丽的传说……

  这个方秀才就是方为宝。

  方为宝,字从善,家住老汪湖畔方家寨。

  方家寨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三面环山,南依老汪湖。三山伴一水,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民风习习。

  方家寨的东边是九顶山,因盛产号称“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而出名。

  方家寨的西边是子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