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宋时宋文帝命裴松之注释《三国志》,裴松之引《魏书》说:“曹操知人善察,难惑以伪,提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擢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可见曹操唯才是用与知人善任,确实不假。
关键在于“三请孔明”刘备表现得至诚至性,而曹操若真如民间传说,就显得诚意有些缩水了。所以诸葛亮能一往无悔地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乃是为刘备的至情所感。《前出师表》有段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正呼应了此一说法。
中国文士常以“骨气”自许,诸如“吾腰间有傲骨,不能折腰卑颜事君王”等等文句,多如牛毛。孟子说得好:“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要招贤纳才,还是得放下身段的。
智慧悟语:从发现人才、聘雇人才到善用人才,是三阶段的事。
巧妙应用的一致性,就是做为一个主管须时时提醒自己:“最丰满成熟的稻穗,总是垂着贴近地面。”
13。曹操是奸雄?是能臣?
东汉名士许劭喜欢评论古今人物。有一回,曹操找他来问:“依您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不肯回答。经曹操再三追问,他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觉得许劭形容得好,便笑着接受了。
汉灵帝光和末年,曹操因镇压黄巾之乱有功,被擢升为济南国相。汉灵帝去世后,董卓进京,废黜少帝,另立汉献帝,天下大乱。曹操不屑董卓的作为,便改名换姓逃往家乡。董卓下令缉拿归案。
曹操逃亡途中曾藏匿在老友吕伯奢的家中。吕的儿子得知官府重金悬赏捉拿曹操,便故意出卖他。曹操察颜观色,决定先下手为强,连夜杀了吕氏一家八口,曹操手起刀落的当儿,大叫一声:“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然后趁着夜色逃走。这是曹操枭雄性格的写照之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一段描写更为传神。说是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孙权派人将关羽的头颅装入木匣,送给曹操。曹操开匣一见,竟冷笑着说:“云长公别来无恙?”罗贯中的神来之笔将曹操刻划得入木三分,后世也因此为曹操定了型!
曹操被后人以“枭雄”视之,多与他性格上的“奸诈、残戮”有关。《资治通鉴》记载:公元一九四年,曹操曾两次东征徐州,一口气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尸首堆积如山,泗水为之阻断不流。后曹操攻取睢陵、夏丘,也是“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曹操固然有其奸险伪诈的一面,但他也是个“治世之能臣”。例证之一: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曾造“五色棒”于衙门,厉行宵禁。灵帝宠臣蹇硕的叔父,因为特权犯禁,而被棒杀,洛阳治安也因而清平。
例证之二:有一次,曹操下令:“士兵行军不得损毁路旁麦田!”但曹操却因疏忽,马骑踏毁了一片麦地,曹操吩咐主簿依法论罪。主簿不敢论刑,曹操对著他说:“知法犯法,怎能统御三军?虽然我是主帅,不能处斩,那就让我处罚自己吧。”说完,便拔剑割去自己的头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受刑是精神上的死刑。
总之,曹操的性格其实是长短各一、优劣并呈,史家对于他的“用人唯才”就多所称许。所以能成就霸业,想来也不是单向性格能以致之的罢!
智慧悟语: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提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一件事总得从正反两面著手,才能看出个中三味来。
14。诸葛亮的“隆中策”
唐朝诗圣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诗中,曾对诸葛亮大大赞扬一番。杜诗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这首诗不但称许诸葛亮计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也推崇他为古往今来最为风流潇洒又指挥若定的第一儒将。
依《三国志》载。魏蜀吴三国的鼎足而立,是诸葛亮据形势分析向刘备献的策。“三顾茅庐”之后,刘备曾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势,诸葛亮从容回答:“眼前的形势是,曹操坐拥百万兵马雄据北方,其人深具谋略,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代。人心归附,地势险要,但却不足以单独和曹操对抗。可以与之结盟,而不能谋取其地。剩下的就是荆州和益州这两块千里沃野,这两州的领道人刘表和刘璋昏庸无能民心思得明主治之,很容易就可拿下。”
从战略制高点看“隆中对策”,果真是一条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刘、曹、孙能够鼎足而三,诸葛亮实无愧于杜诗称誉的“万古云霄一羽毛”!
高明的策略也需有好的执行者。诸葛亮的“联孙抗曹”,成败的关键在于孙权是否愿意结盟?
当时的客观形势是曹操声势如日中天,既败刘备于长阪,复挥军直取荆州。刘备此时只剩两万精骑退守夏口,要谈结盟必需双方实力相当,否则只能“归附”。而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竟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订下同盟,后以水师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阻断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唐代名臣裴度评论诸葛亮,认为他的功绩、智慧还在萧何、张良之上,当是持平之论。至于后来辅佐刘禅这位“扶不起的阿斗”,鞠躬尽瘁之后,病死五丈原,也只能说是“天意如斯,夫复何言!”
刘备临终托孤,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他毕竟忠心耿耿,回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所以,千秋万世之后,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智”与“忠”,着实感佩不已!
智慧悟语:亚历山大曾经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未传遍世界而哭泣。
面对伟大的人物,我们也需要激励自己同样抱持一种英雄式的理想,并且勇于实践。虽然“成事在天”,但“不做”比“不成”会造成一生更大的遗憾!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1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是罗贯中整部小说中最贴近史实的章节之一。
公元二二八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命马谡在街亭屯兵扎塞,准备迎战魏将张合。马谡领兵到了街亭,一看此处山势险峻,只要凭险据守即可,无须伐木为栅再做屏障。马谡未依孔明之计,致兵败街亭而获罪入狱。
诸葛亮一向器重马谡,所谓“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就是马谡献的策,帮诸葛亮平定了南方彝族。但此时,为明正军律,诸葛亮也只得挥泪斩马谡。
临刑,马谡含泪对诸葛亮说:“丞相平日视我如子,我也将丞相视若亲父。我犯了死罪,不敢求赦;但希望善待我的家人!”诸葛亮回说:“我们平生之交,一如兄弟。你的孩子也一如我的孩子,我不会亏待他们的!”于是在十万军士的大哭声中,马谡从容赴刑。诸葛亮亲自临祭,并待马谡家大小一如己出。明正典刑,也全了上下之义。
诸葛亮斩马谡之事,参军蒋琬曾有不同的看法。他求见孔明,说:“春秋时,成得臣是楚国大将,由于对晋作战失利,而被楚王下令自杀,晋文公得知消息大为高兴。现在天下未定,丞相却要杀了智勇之士,不是亲痛仇快么?”孔明哭着回说:“以前孙武能制胜于天下,就是因为赏罚分明。现在四方分争,战乱频繁,如果失去了法度还怎么去带兵讨贼?”
诸葛亮坚持斩了马谡,之后,曾亲自上表给刘禅弹劾自己识人不明之罪,请求贬降。刘禅勉为同意。
后世史家评论此段故事,常赞誉诸葛亮“执法甚明,用情至深。”卢弼《三国集解》引用何焯的话:“凡亮之治蜀,所以能令人无异议者,以其守法严而用情公也。”但马谡能够深明是非,从容就斩,恐怕其守法的精神更值得史笔刮目相看才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重点不在于执法时的冷酷,而在于不得不然的“人性管理”,如果斩马谡少了“挥泪”两字,也就没什么可议的了。
智慧悟语:“依法行事”是最危险的管理方式,那样,很容易招致冷酷对立的后果,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
河水能够源远流长是因为它能随着远山自动转弯。有时让态度柔软些,即使不得不依法行事,也会获得支持与谅解!
16。武圣关公
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举兵东征,下邳城一战,刘备兵败,关羽也为曹军所俘。
曹操早知关羽是个勇武义气之人,对他非常礼遇,封为偏将军。又送了很多绫罗绸缎金银玉器,另外还挑选了十大美女侍候,外传的说法,其中一位便是绝世美女貂蝉和曹操的女儿曹阿娇。
过些时日,曹操派手下大将张辽去游说关羽投效曹营。关羽慨叹地说:“我深知曹公对我的恩遇,但我受刘备的恩泽更深,况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我不能背叛他。但曹操的恩情,我也一定会用战功报答的。”
不久,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曹操的白马城,关羽请缨出战,在万军当中取了颜良首级,解了白马城之围。
曹操大喜,封他为汉寿亭侯。此时,关羽认为已还了曹操恩待之情,便留下一封信告别,直奔刘营。曹操身边的人要去追杀他,曹操却为关羽的义薄云天所感动,喝令手下的人不得造次。关羽这段事迹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美化渲染,一颗忠肝义胆至今还传颂不已。
关羽离开曹营时,曾画竹明志。画中题了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这幅画的复制品在大陆的一般景点都有贩售,可见后人对关羽的景仰。
关羽另有一个称号,共二十六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中国历史上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外,找不到第二个比他的封号更长的帝王。宋朝道教色彩浓厚,万历年间又追封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大帝真君。”至此,关羽也升格为神话人物。
究其实,关羽的忠义千秋,自不待言。但他可也是刚愎狂傲之人。史家对他的骄气自恃多所评论,直指后来的江陵兵败就是恃强轻敌的个性所致。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评道:“关羽,可用之材也,失其可用而卒至于败亡,昭烈之骄之也,私之也,非将之道也。”可说是持平之论。
所以说,崇敬关羽之义则可;若一时着魔似的将他立寺膜拜,这似乎是有些怪力乱神了。
智慧悟语:每一个知名的人物,都会像书一样被加以深刻的研究。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同时,对方也不时在探测你性格的特质。虽然他没有明说,但心中一定会替你做出恰当的定位!
17。关公的重枣脸
中国历史上最受青睐的两个人物,莫过于三国的关公和宋朝的包公。传奇而巧合的是,关公的重枣脸和包公的大黑脸,有形有色、深植人心。
红脸关公的由来,湖北一带有个流传的说法:关公原是天上的火龙星,专管人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有一回,执行公务出了岔,玉帝派人捉拿,他便赶紧投胎凡体,并托梦给仙山寺老僧,在他出生时以大铁钟盖紧,七天之后才能揭开,以避天廷耳目。可寺里的小和尚好奇,不到七天就揭了盖,孩子的脸上还带着血色,所以成了红脸关公。当然这是神话。
流传于山西一带的说法则是生理性的。说是关公年少时,曾跑到山西潼关为人看顾果园。因为山西盛产枣子,枣子又叫泡红,也叫重枣。时日一久,吃枣子、喝枣汁、连洗脸的河水都含枣子味,自然就有一副重枣脸。
正史里找不到这样的说法,各地民间却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无他,攀龙附凤的心理作祟而已。
华人世界,供奉历代文臣武将的祠庙,最多的当属关庙。
以史而论,关羽对蜀汉的功劳远下于诸葛亮,但武侯祠却没几间,不免令人为诸葛亮叫屈。一个谋士的一次奇谋,甚至一个辩士的一次游说,有时能兵不血刃拿下数十城池。最有名的例子:汉朝刘邦曾派郦生劝降齐国,郦生杯酒之间,转动三寸不烂之舌,竟让齐王田广献出七十余城。试想即使用兵如神的韩信,需要多少将士的性命才能攻下一个城池?所以一个文说客和一个武将军轻重差别如此,人间的思考逻辑,多少是有些失衡的。
再如宋朝的范仲淹功绩也远在包黑子之上,可是现存开封的“知府碑”,碑上所刻的宋代贤相如范仲淹、寇准、欧阳修……等人的名字,唯独包拯的名字因崇敬的人多,在观赏石碑时一指一点,天长日久,竟将包拯的名字磨去了,剩下一处无名坑。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随风而逝,有人名垂千古。要以前人的经验擦亮今人的智慧,还得公正看待历史人物,“名气”有时是不可靠的。
智慧悟语:“优越”的标准在于“事迹”而不在于“名气”。
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必定有一种特质:如在场边观战的教练,不迷信大牌,却能掌握状况、分辨得失,冷静出招。
18。“万人敌”张飞
长阪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这首诗是后人描述猛张飞长阪桥救刘备的故事。
刘备治理荆州时,曹操大军来犯。刘备自忖非曹操对手,便连夜逃往江南。部队行军虽快,但跟随逃离的百姓有十几万人,耽误了脚程。曹操追兵在长阪桥堵住了刘备,刘备不敌,便嘱张飞断后,自己拋下妻子、儿女脱身。
张飞接获指令,就率领二十个骑兵占据长阪桥头,怒睁双目,手中横着丈八蛇矛枪,口中一声霹雳吼,道:“我是张翼德,我们就在此一决生死!”
张阪桥一战,张飞神勇逼退了曹操数千追兵,让刘备得以安然逃往江南。后来刘备封他为车骑将军,时人将他称为“万人敌”。
民间传说,张飞有三大绝招:一是掌心雷,二是侧戳矛,三是朝天吼。长阪桥上的那一声朝天吼,据说曾经喝断桥下之水为之倒流。
于正史,于传说,张飞都是“万人敌”。可这三个字正看是“能敌一万人”,反着看却是“有敌人一万”!
张飞是个情绪管理很差的人,对手下士兵经常又打又骂。刘备曾经劝诫他说:“你用刑过度,又经常鞭打士兵,在你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对你怀着敌意,这样会为你带来祸患的。”
张飞没接受逆耳之言,依然故我。其后,果然为手下将领张达、范强刺杀。刘备接获张飞的营都督上表,还没打开看,就悲痛欲绝说:“唉,张飞出事了。”
现代管理学喜讲EQ管理,证诸历史,的确有其道理。张飞真正的敌人不来自对手,而是来自于自己性格上的缺憾!
智慧悟语:日本大将丰臣秀吉表面上十分严肃,但私下却常会拍拍部属的肩膀,融洽得令人惊讶。
“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你的身边人对你是“两肋插刀”?还是“伺机报复”?来自于你平日的相待和沟通。
19。遥想公瑾当年
拜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赐,又加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让他和诸葛亮演出对手戏,三国人物中,周瑜的名气也顺水打漂地大牌起来。
周瑜,字公瑾,是孙权的部将,曾任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公元二○八年赤壁之战,曹操率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东吴将士多主迎降,以保全身家性命。周瑜独排众议,向孙权分析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虽是汉朝的丞相,实际上却是汉朝的奸贼,民心向背是很容易扭转的。再说曹操的军队来自北方,不善水战,而且在大寒冬天长途跋涉而来,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的。强弩之末对以逸待劳,形势已经很明显了。”
孙权从计,便命周瑜率三万水师和刘备会合,赤壁一战,曹军果真因为瘟疫横行,又中了周瑜火烧连营之计,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周瑜也因此声名大噪。
后世常以“一时瑜亮”来形容分庭抗礼,而又才华出众的对手人物。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周瑜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将周瑜硬是压在诸葛亮的影子下,所以又延伸了“瑜亮情结”的说法。
其实,在正史里,周瑜和诸葛亮是没什么搭轧的。周瑜的年龄大诸葛亮六岁。赤壁之战,时年三十三岁的周瑜已经扬名立万了,而前一年,诸葛亮还在草堂春睡,被刘备三顾茅庐从被窝中挖起来而已。再过两年,周瑜便因病去世,死人如何与活人交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