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鞑子来到一营阵前两百步时便停了下来。鞑子带队的参将望见一营竟然如此之多的人马,心中大吃一惊。行军中他有些轻敌冒进,没有广布探马,因为他以为即使匪众攻下了颍上县,恐怕也是忙着搜刮全城呢。却没想到匪众竟然出城与自己野战,所以直到现在他才知道匪众的实力。



  “匪众竟然如此之多?难怪竟然胆敢与朝廷相抗,竟然敢与朝廷大军出城野战。哼,若是你们死守城池尚且还有几分活路,如今嘛,哼哼!”参将心中冷哼道。



  这几年,颍州府也不太平,反贼叛逆多如牛毛,上万人的队伍参将也带队剿灭过,自然不将一营放在心上。唯一让他吃惊的是一营不老老实实的守着城池等他带队去攻克,反而出城与自己野战,这让他难以想明白。



  不过,既然出城野战,那也算是给自己省功夫了。



  “为朝廷效忠,剿灭叛逆!杀啊!”参将喊道。



  虽然一营攻克了颍上县,虽然一营人数众多,但在参将眼中什么也算不上。自己手中的兵力虽然是绿营兵的守兵,但是那也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守兵。



  “杀啊!”



  在参将的命令下,鞑子的兵丁们纷纷呐喊的冲了上去。队伍杂乱无章,进攻阵型毫无章法,全凭借其中的精锐士卒带动。这种战法就是全凭心中的一腔热血将自己的勇气激发出来,然后忘乎所以的厮杀,直到胜利或者落败。



  就这样简单的战法,参将面对那些义军胜利了无数次。在他眼中,一营也如那些义军一样,刚洗干净泥腿没几天能握紧武器就不错了,恐怕过会儿看见头颅掉落躯干散碎就吓傻了吧。



  参将心中满满的都是自信,只要自己冲过去和这些匪众交织在一起,那么自己就胜利了。虽然参将也看见了匪众阵前有木桩,但是参将认为这东西也就仅仅是一个阻碍而已,就跟拒马差不多,自己大多都是步兵不怕这个。



  其实这个时代的许多战斗也是无比简单,战略上讲究机动包抄合围劫道围点打援什么的,但是战术上大多都是硬着头皮冲,只要冲过箭雨冲过炮弹弹丸的覆盖,再将敌人砍翻在地,那么你就赢了。



  拥有着许多次战斗胜利的经验,参将十分的自信。



  当鞑子接近五十步的距离时,阵前的军官便纷纷喊了起来:“预备!”



  当鞑子接近三十步时,军官们便命令道:“弓箭手,射!”



  于是,数百支弓箭齐齐的射了出去,当弓箭手射出手中的箭枝后,迅速的又搭上箭枝开弓射箭,形成了绵绵不尽的箭雨。



  抱着冲过去就是胜利的想法,鞑子们冒着箭雨硬冲着,只是当他们来到阵前二十步时,杵地上的木桩让他们速度减慢了起来,这样速度慢了后弓箭的杀伤力就更大了。



  见到自己的部下伤亡惨重,参将心中一惊,什么时候匪众竟然有这么多的弓箭了?



  只是如今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若是撤下来那么士气就泄了,下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上!将旗押上!”



  对于这些义军,参将有自己的一套剿灭办法,那就是第一次攻击一定要迅猛,要如猛虎搏兔一般将这些所谓的义军击败,让他们恢复匪众的本色,然后四散而逃。



  密密麻麻的人群举着刀枪散发出强大的杀气,这样的情形可是十分骇人的。只是参将估错了情势,也看错了对手。



  参将自以为强大的实力在陈晨眼中只是小儿科而已,光是木桩和弓箭就让鞑子喝一壶了。



  鞑子一时间冲不过去,一些悍勇的鞑子拿起弓箭对射起来。一些弓箭射在了盾牌上,也有一些弓箭越过了盾牌射中了后面的团丁,造成了一些伤亡,也让一些新丁恐慌不已。面对天上落下箭枝,新丁想要躲避,可是左右都是团丁,他们将自己挤得紧紧地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的望着箭枝从天而降射在自己的身上,那种无助的感觉,那种死亡从天而降的感觉让有的新丁都要崩溃了。虽然这些流矢的杀伤力不大,但是十分影响士气。这是许多新丁的第一战,恐惧、焦虑、不自信,这三者的任何一项都可能让新丁的战斗力锐减,甚至还会崩溃。



  战场上,十成本事能发挥三成就算得上精锐了,何况这其中许多未经训练的新丁?陈晨带他们出来不是让他们真正作战的,而是让他们感受一下战场气氛,纯粹的以战代练的。



  陈晨的杀手锏就是那近百个小号的炸药包。



  随着弓箭的射击,弓箭手的体力在急速的消耗,臂膀也渐渐酸痛起来。木桩和弓箭的防线也渐渐岌岌可危起来。战场上有所谓的一枪三刀六箭之说,面对身穿铠甲的敌人,弓箭的杀伤力其实并不大,弓箭主要起到袭扰的作用,用来搅乱敌人的阵势,然后好趁势掩杀。不过如今,一营有了更好的东西来替代弓箭的作用。



  当鞑子冲过了木桩和弓箭的防线后,执盾兵后方的长枪手开始忙活了起来。站在前排的长枪手都是老丁,他们沉着冷静的向着鞑子刺出一支支长枪,每一次的直刺右刺都带出一股股鲜血,留在鞑子身上的都是一个个巨大的血窟窿,三棱角留下的伤口除非是战场上及时的缝线,否则是难以愈合的。等待这些鞑子们的则是慢慢的失血过多而死。



  “掷弹兵,上!”



  得到命令后,掷弹兵从间隙中挤了过去,来到了执盾兵身后,这些掷弹兵们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炸药包,就着手中佛香上的火头点燃了引火线,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扔了出去。



  因为掷弹兵距离盾牌不远且要扔过盾牌外,这角度有些偏上,所以这些炸药包扔的不是太远。



  因为时间匆忙,制成了炸药包后也没有试验,所以陈晨也不知道这些炸药包的威力。对于这些炸药包的战果,陈晨也十分期待。



  而鞑子面对这种炸药包的攻击也不知道躲避,开始时还以为是石头纷纷躲开,但当他们发现这些炸药包撞击在身上不疼时,鞑子也就不躲了。甚至还有人反应快的从身上一把接过即将坠落的炸药包,看着燃烧的引线,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就这样很快的,炸药包的引线燃尽了,爆炸开始了。



  “轰!”



  “轰!”



  “轰!”



  数十声巨响在鞑子的队伍中响起,一股股黑烟腾上天空。
第二百一十三章 北上(七)
  当爆炸发生后,所有人都愣住了。无论是鞑子还是团丁,他们竟然在战场上都愣神了。



  这么巨大的声音,仿若打雷一般,甚至比打雷还要响,光是这声音就让人被吓的两股颤颤了。



  而爆炸的中心地带更是一片惨状,一些尸体甚至连全尸都没有。断胳膊断腿满地都是,甚至还散发出一股焦臭,残肢上还冒着阵阵青烟。爆炸的外围还有无数人倒地不起,身上插着各种异物,一些人还在地上不断地翻滚着痛苦哀嚎着。



  为了追求爆炸的杀伤力,炸药包里除了都是颗粒火药外,炸药包里还都塞了许多碎瓷片和铁片。这些东西在爆炸后将产生很高的速度,迅速穿透身体造成伤亡。



  爆炸的威力也涉及到了一营,因为距离较近,一营也被炸药包中的异物攻击到了。好在第一排有盾牌,挡住了一部分的攻击。但是因为爆炸的威力巨大,也有许多盾牌当场被震裂震飞了,前排的执盾兵掷弹兵还有一些长枪兵纷纷遭遇重创。



  见到这样的场景,陈晨也惊呆住了,他没想到炸药包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早知如此,他干脆弄几个抛石机得了,干嘛还要用掷弹兵?结果因为掷弹兵抛掷的距离过近反而引起了自己人的巨大伤亡,真是搞了一次乌龙了。



  这一刻,陈晨被炸药包的威力所震慑,心中更是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制作剂量更大数量更多的炸药包,这样光是拿炸药包攻击也能打败敌人了。只是陈晨没考虑到,若真是这样的话,鞑子也会成长进步,单靠一种攻击是无法一直胜利的。



  其实**的炸药包威力并不大,但声势绝对浩大。那巨大的声响,还有滚滚冒起的黑烟,这无不让人惊悚骇然。



  “啊!这,这是妖术啊!匪众用了妖术了!”一个迷信的绿营兵大喊的说道。



  “匪人有红衣大炮!一炮过后糜烂十里!”一个见过红衣大炮威力的绿营兵也是喊道。



  当然,更多地人依旧还在懵懵懂懂之间,他们耳朵嗡嗡的,眼睛也被烟尘熏得花了,心中胆气尽丧。



  “啊!败了,败了,快逃啊!”一个绿营兵大喊一声,丢下了武器转头就逃。



  这个绿营兵的行为瞬间成了主流,无数人依照他的行为,转头拥挤着逃走,逃离这个让他们无比恐惧的地方。一时间,被践踏者无数。生者变伤者,伤者变死者。



  此时,一营的团丁们正张大嘴巴发着呆呢,一些人裤裆里还湿哒哒的,屁股上更是黏黏的热乎乎的。还有人更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全身乏力再也爬不起来。



  不光是新丁,老丁们也是吃惊无比。大炮他们见过,可也没见过这样的仗势啊!



  当鞑子们纷纷转头逃离时,团丁们还在呆望着,这时一些机灵的军官发喊了。



  “鞑子跑了,鞑子跑了!”



  “鞑子跑了,鞑子跑了!”



  陈晨也醒悟了过来,赶忙发布了追击的命令。



  追击的部队是前几排以老丁为主的大队,至于后面新丁占据多数的大队暂时留在原地不动,他们已经被爆炸震慑了心神,暂时也失去了作战能力。



  最后此战的战果也是斐然的,阵斩六百,俘敌两千余,参将只能带着不到三百人的队伍逃回府城去了。



  这一战也震慑了颍上县的百姓。当爆炸响起时,县城中的人们也听见了。那巨大的声音让每个人都是畏惧不已,得知最终乃是一营胜利后,颍上县的百姓纷纷一改先前的态度,转而对一营大力支持起来,纷纷踊跃参团。在他们心中,拥有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的一营,战斗力绝对是强大无比的。



  借着这股东风,陈晨带着部队继续向着府城而去。因为参将的逃回,府城阜阳开始人心惶惶起来。



  万余大军,还有威力惊人的武器,这股匪众势大难当。在反复对比了几次后,府城的官员们觉得府城难以守卫了,纷纷弃城而去。北方教匪和榆园军闹得越来越大,南边也开始闹腾了,这颍州府真的危险了。而且除去了派出去的三千绿营兵外,府城还剩下不到一千的人马。就是想守城也没有力量了。



  在这些官吏携带家属纷纷逃离后,陈晨率着大军挟着大胜的气势,将府城阜阳也揽入怀中。



  阜阳一下,整个颍州府再也没有抵抗力量了,于是为了追求更快速度的和二营会师,陈晨开始了分兵。



  太和县、蒙城县,然后就是亳州县,连续被一营拿下。



  攻占全府后,陈晨继续扩军,以五千老丁为骨干,一举将兵力扩张到了四万。只是这军队扩充容易,但战斗力却不增反降。为了这次扩军,陈晨将原先保持完整编制的一个大队也打散了,直接扩充成了一个纵队。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个纵队的战斗能力还比不上原先的那个大队。好在这一路的攻城拔寨,一营缴获颇丰,扩军的粮食足够,只是武器尚缺。



  将第一大队扩编为第一纵队,原先的大队长王大有自然成了新任的纵队长了。陈晨便将第一纵队驻扎在府城阜阳,嘱咐王大有严格训练军队后,便亲帅着大军来到亳州县。



  亳州在三百年前可是极为有名,公元1355年,白莲教的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韩宋政权,以亳州为都城抵抗蒙元的百万大军。那时亳州就是天下反元势力的中心。



  时光流转,三百年过去了,异族再次入侵,神州几有沦陷之势,这正是华夏大好男儿誓死抗鞑捍卫国土之时。



  得到了亳州后,一营的势力便和二营连在了一起了。前不久,二营拿下了归德府城商丘,控制了归德府全境。



  这样一营和二营便可以联合起来,势力瞬间扩充一倍不止。而陈晨头疼的武器问题二营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了。



  一营和二营的会师极大的振奋了四周抗鞑势力,让抗鞑斗争越来越激烈起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
  因为山西久战未平,而多尔衮又身为鞑子的摄政王,不能离京太久。于是,在留下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统领大军后,多尔衮便返回了京师。



  今日,多尔衮的桌上有三份奏折,都是说着同一件事。



  “团匪大举入侵,臣请朝廷派遣大军剿之。”



  这三份奏折的书写人分别为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张存仁、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



  看完奏折后,多尔衮沉默许久。去年自己便从湖广总督罗绣锦的奏折中得知,湖广德安府出现了一个名叫保安团的反贼,不过被三顺王中的孔有德和尚可喜联手剿灭了。当时这个奏折自己看也就看过了,没留下多深的印象。反而是在山西时,保安团这个再次出现的名字勾起了自己的回忆。



  只是没想到还没到一年,这个保安团的反贼竟然发展壮大如斯!



  “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南。”多尔衮一个接着一个的默念着。



  “竟然有五个省了!”多尔衮惊诧的说道。



  四川因为分属残明鞑子和农民军等多方势力,所以叶苏入川扛起保安团六营的大旗,鞑子方面不太清楚,否则多尔衮就念叨的不是五省而是六省了。



  这保安团是从哪里冒出来的?首领又是何方人物?



  想到这里,多尔衮招来了亲信,吩咐道。



  “去查查这个保安团的一切情报,查到后速速禀报。”



  多尔衮心中有些隐隐不安,他觉得这个保安团发展速度太快了,而且都还在朝廷的腹心之地,危害极大。



  前方残明未平,后方姜瓖又反,中间还有这保安团在闹事,这朝廷的天下真不太平啊!



  虽然多尔衮明知这一切都是剃发易服令造成的,若没有这剃发易服令,这天下说不定早就平定了。但是,多尔衮却不后悔。利用剃发易服令可以将对朝廷不满的反贼都逼出来,趁着如今朝廷大军气势如虹战力强劲,可以一举将所有反贼统统绞杀干净。虽然开始时候困难些,但是这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以往王朝都是开国时名将迭出,士卒战力精锐,朝廷上下气势如虹。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名将凋零,锐士老矣,朝廷机构臃肿不堪,这时开国时隐藏下来的反贼便纷纷出世,搅乱这个天下。与其今后动乱还不如现在就用刀子杀出一个太平来。所以,多尔衮义无反顾的推行了剃发易服令,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圈地、占房、投充、逋逃。



  只是这一刻,以往自信无比的多尔衮仿佛冥冥之中有所感应一般,心中有着一丝不安。再加上还有一年余,小皇帝就要大婚亲政了,这让他也有着一丝焦虑。于是,心情烦躁的多尔衮便站起身来想要出去走走。只是一下子站的猛了,直感觉一阵头晕,赶紧又坐了下来。喘息了几口气后,方才平复下来,只是心中愈发焦闷起来。



  这一次,保安团再也不是局限于湖北河南交界之地的小武装了,它在天下也已经是响当当的了。不仅仅是鞑子这一方,连消息迟滞的残明那里也对保安团有所耳闻。



  得知北方战事愈演愈烈,鞑子大部兵力被牵扯到北方后。南边的残明那里蠢蠢欲动,想要派人联系保安团收编为己用。就在残明那里调兵遣将想要北上时,鞑子一方先下手为强,排除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南下。



  如今三人不叫三顺王了,孔有德被鞑子任命为定南王,尚可喜被鞑子任命为平南王,耿仲明被鞑子任命为靖南王。



  如今三王南下,定南王孔有德出征广西,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仲明出征广东。一时间,残明败势连连,被打的措手不及,北伐之事再未提及。



  耿仲明南征途中被刑部奏论,其部下梅勒章京陈绍宗等人纵容部卒藏匿逃人。心怀恐惧之下,耿仲明于江西吉安自杀身亡。其子耿继茂率军继续南下,两路大军同为平南王尚可喜节制。



  华兴七年二月,尚可喜耿继茂两路大军抵达了广州,开始了围城。



  而定南王孔有德一路连战连捷,于华兴七年正月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