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追!这群反贼一个都不能放过!”吴三桂咬牙切齿的说道。
得知原本属于自己的财货都被反贼抢走了,这些前任关宁铁骑们心中恼恨不已。接到了吴三桂的命令后,他们纷纷嗷嗷叫起来,眼睛里闪现嗜血的光芒。
吴三桂这一万多人马过半都是骑兵,在将步兵留下后,吴三桂亲自率着近万的铁骑向着北方滚滚而去。
此时李太平带着队伍已经到了商州地界了。因为在兴安府待得时间太短,队伍扩充后又立刻开始转移,所以这些新丁们普遍没有受到思想教育。甚至还有一些团丁对保安团离开兴安府很有抵触心理。于是,这一路上都有人逃散,这让队伍也快不起来。另外,严寒的天气让许多人冻毙在半路上,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士气。
见到如此的情景,四营的代理训导官梅仁信叹息道。
“时间太短了,要是再给我两个月时间,这些人都将被教育成意志坚定的抗鞑斗士,那时就没有人逃跑了。只是如今,思想教育不深刻,只能加大管理力度了。”
于是,每日里都有逃兵被杀,这让军心更加不稳。
“营长,情况不妙啊!这一路上耽搁时间太久了,恐怕鞑子已经出兵兴安府了,或许后方还有追兵前来。如今我们新兵一来武器匮乏,二来又在推着财物,只要鞑子打来我们可就危险了。”独立二大队的大队长贺珍对着李太平说道。
望着路上超过两万人的队伍在缓慢的移动着,李太平心中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他对周围的部下说道。
“看来我们还是分兵吧,这样可以安全些。兵分三路,我亲自带着第一大队留在最后,其余两队由梅仁信带着第四大队、第五大队与独立第一大队携带一半的物资直接北上延安府。另一支队伍由姚怀圣带着第二大队、第三大队以及独立第二大队携带另一半的物资借道陕西的陕州北上。最后我们在延安府的宜川县汇合。”
“营长,还是我来殿后吧!”
“还是我留下吧!”
梅仁信、姚怀圣、李九生等人纷纷嚷道。连刚加入的何亮、贺珍和任珍等人也是如此。只是李太平的老部下大多都是情真意切的,而新人们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好了!我是营长,我说了算!你们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最后庞大的队伍一分为三,在两岔河镇分开了。李太平率着第一大队留了下来,他准备阻击了鞑子追兵后再离开。
一日后,果然鞑子追了上来。只是听着这动静,似乎鞑子的追兵似乎不少。
当看见远方疾驰而来的骑兵时,李太平的脸刷的一下白了。自己预估错误,原本他还以为鞑子追兵只会是数千步兵,这样自己还能抵挡一番。却没想到,鞑子竟然来了上万的骑兵。这让自己怎么打?第一大队只有不到两千人啊!
“撤!”李太平脑海里划过了这个念头。
只是撤也是很有讲究的,一窝蜂的逃跑肯定大家玩完,现在只有牺牲小部分换取大部分的存活了。
于是,在敌人还在数里之外时,李太平留下了第一中队守御营寨,然后带着剩下的人马就跑了。
“同志们!大部队的存亡以及陕西抗鞑的前景可就要靠你们了。”李太平走之前丢下了一句话。
此时,李太平心里也在滴血。第一大队可是自己手中战力最强,唯一一个没有打散后重编的队伍。这些团丁可是自己将来什长、小队长的种子啊!可是,如今一个中队三百余名老兵就要这么白白的扔掉了。李太平十分舍不得,但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听到李太平的命令后,第一中队的团丁们沉默不语。当他们进入保安团后就被灌输服从是团丁天职这一思想。只有服从命令才能打胜仗,才能为死去的人们报仇。如今,他们也知道,这个时候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无论是为了第一大队剩下的人还是为了先走的那两路人马。第一中队必须留下来殿后。
只是因为李太平错误的决策,他在战前便要丢下整整一个中队的兵力。并且这还将要继续下去,为了其余两路人马安然转进到延安府,他必须要拖着这股鞑子才行。
PS:无线潜力榜推荐结束了,成绩一般般,相当于平时的两倍,当然更新的章节也是平时的两倍。最近每天两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头脑晕乎乎的。现在虽然又上了男生无线频道的无线强推以及分类小说新书推荐,但是因为太累了,还是每日一更吧。
关于虐主的事,其实我也是不想的
只是书里一开始就设定了主角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既不是特种兵也不是冶金化工双料博士什么的,更没有带着智脑红警基地时空之门穿越的。在现代社会混的很一般的主角也没有过人的人格魅力,否则光是当销售员就能发家了。所以,注定主角来到这个明末乱世后不可能有百万壮士八方来投,然后整编队伍席卷中原,最后迅速的定鼎天下,那样也不现实。一个没有接触过军事,只是从电视剧里了解了一点点皮毛的人只能在一场场败仗中成长。好在因为电视剧的宣传,主角还能从历史的胜利者们的事迹中得到经验以及教训。
至于设定了开篇时宋秀被鞑子抢走的情节,是因为主角那时还有现代人的思想。主角对于历史的了解仅仅是从书本里以及电视里得到的,所以在受到多年的正统教育后,他对民族大团结思想也是推崇备至的。对于历史的黑暗面他一点也不清楚,这就注定了他不会一来到明末就会抗鞑的,甚至有很大可能是找个地方隐居起来或者干脆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投降鞑子。
没有痛彻心扉就不会感同身受,只有发生了宋秀为了救自己被鞑子抢走的这种事,才能激发主角发自内心对鞑子的仇恨,才会义无反顾的举旗抗鞑。当然,这段记忆只会深深的存在主角脑海里,宋秀也再也不会出现了,就和死在这个乱世之中的数千万妇女们一样。
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因为自己爽文看多了,就想写一写一个平凡人在明末挣扎的故事。告诉大家乱世不仅是野心家的天堂也是普通人的地狱。
以往每次看明末历史时都有种种遗憾,南明不是没有机会,相反机会还很多。高杰北伐、剃发易服令、金声桓王得仁反正、李成栋反正、姜瓖反正、两蹶名王、郑成功张煌言南京之役,等等等等。无数次的良机都失去了,仿佛明朝是不得不亡一般。所以,主角来到这个乱世将要弥补这些遗憾,在这一次次的民族气运转折点中逐渐壮大自己,不过,这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当然,主角最后肯定会取得全国胜利的,不过那将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这也体现了江山的得来不易,让所有人都要珍惜。
最后,看完这个帖子后,喜欢本书的读者可以随着主角一起走下去,不喜欢的也可以离开。不过,即使你离开了,也曾经来过,谢谢你们的支持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陕晋风云(八)
就在吴三桂带着骑兵怒气冲冲的向北追击中,他发现了道路上竟然扎下了一个营寨,将自己北去的路堵塞了。
“吁!”
吴三桂手下们纷纷勒住了马,让马儿的速度慢慢的停了下来,最后停在了营寨的一里之外。
望着眼前这个简陋的营寨,吴三桂心里松了口气,总算是追上了这伙儿反贼了。这一连追了一百多里地,若是再追不上,或许自己就要回去了。
看了一会儿后,吴三桂手一挥,在一名将领的命令下,一支五十人的骑兵便冲了上去,用手中的套锁套在了营寨的栅栏上,然后纷纷打马跑回。随着绳索的绷直,在马儿的疾驰下,营寨的外墙便被扯飞了。
当然,当这些骑兵接近营寨时,也受到了营寨里的弓箭射击。大约十余名骑兵被射下马来。
见到如此轻易的就破除了敌营的防御,吴三桂轻蔑的笑了一下,然后五百名的鞑子开始了冲锋。此地道路狭窄,人多了反而起不到多大作用,五百人刚好。
当五百名骑兵在一名参将的率领下冲入敌营时,只见到数百名反贼已经列阵等候多时了。
“冲啊!”
虽然吴三桂麾下的这些鞑子们装备了很多三眼铳,远了可以射击,近了也可以当棒子使。但是火器毕竟价值高,坏了修补不易。再说眼前这些几百人的反贼还没让带队的参将放在眼里。所以鞑子们都抽出了马刀,向着四营留守部队冲去。
望着疾驰而来的鞑子,第一中队的中队长王敏心中无比紧张,他咽了咽唾沫,手里感觉湿漉漉的。上次救援应山时,他没有参加。所以这次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众多骑兵的冲击。不仅仅是他,其余的团丁们也是如此,胸膛里的心脏在剧烈的跳动着。这个时代的骑兵对步兵的威慑力和数百年后的坦克差不多了。
“竖枪!”
“顶住!”
王敏只能无奈的喊道,面对骑兵的冲击,阵列单薄的第一中队就是一个有死无生的下场。虽然他们对于骑兵的冲锋很是惊骇,但是他们并没有放下武器投降。保安团挑选兵员都是以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为第一梯队,善战者为第二梯队,只为饱食者是第三梯队。第一大队是李太平的心腹部队,当然这里的人都是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这也是在鞑子刚刚入关的这几年,若是再过十几年,当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那一代人死去了,后辈之人便会慢慢的淡去了仇恨。保安团的这一招就行不通了。
想到了自己亲人惨死,想到了自己日日夜夜被仇恨所煎熬,想到了部队里宣讲员们反复强调过的民族气运与国家兴亡。团丁们便觉得勇气倍增,哪怕是战死也不畏惧,那样就可以挺起胸膛去见死去的亲人了,因为自己为他们报了仇。当然,前提是多杀几个鞑子才行。
鞑子的第一排战马被长枪拦住了,当然,手握长枪的团丁也纷纷吐血,手里的长枪被战马巨大的冲击力撞击的断裂开来。
当第二排第三排骑兵扑倒在地后,第一中队的枪阵已经支离破碎了,然后便被骑兵的洪流吞没了。
只是参将脸上并没有喜色,反而是惶恐不安。仅仅三百多的反贼竟然让自己承受了近百的损失。要知道反贼只是手拿长枪的步兵,而自己麾下可是耗资巨大的骑兵啊!早知道就不心疼那点火器了,离得远远的就要拿火铳射击才是。
不仅是参将,当听到战果的消息后,吴三桂也是心疼不已。杀死了三百多名反贼就消耗了八十多名手下,虽然这八十多名手下近半只是受伤,但是伤愈后还能回到部队的却不足两成。自己真实亏大了!
吴三桂的兵马都是自己的私军,没多死一个吴三桂的实力都会削减一分,而鞑子的心也会多宽慰一分。
此时,吴三桂心里有了保存实力的想法。只是此时若是回返的话,恐怕军心会受到震动。
“追!继续追!”
万马奔腾,滚滚北去。过了十里后,吴三桂又发现了一个枪阵。这次,鞑子没有用骑兵冲击了,而是远远地用三眼铳射击。
见到鞑子没有近战而是用气了火器,带队的中队长无奈之下只能让部下们四处逃命了,能逃几个是几个。
李太平也不想这样一路丢下弃子,只是若是不这么吊着鞑子的话,或许鞑子会掉头转道追上北上的大部队。那样的损失是李太平无法接受的,于是只能这样不断的弃车保帅。而且李太平一边逃跑一边点火破坏桥梁,这给吴三桂的追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虽然吴军可以踏冰而过,但是一来马匹重量太大要分批过河,二来牵着马过河速度也慢,就这样吴三桂心中的退兵念头愈来愈烈。
最后当吴三桂率兵追到了蓝田县,一连驱散了四支抵抗队伍后,人困马乏下便不再继续追击下去了,而是决定带着俘获的团丁打道回府。因为后几位中队长不想部下白白送命,让团丁们各自逃命的缘故,鞑子抓到了一些俘虏。
虽然许多被俘获的团丁们死咬牙关不松口,但是在酷刑下也纷纷招了出来。如此,吴三桂得知了这支部队的底细。
一支千里之外的反抗军来到陕南只有一个月,竟然掀起了如此风浪。而且保安团的团丁悍不畏死,誓死不降的意志也让吴三桂十分惊讶。就是这些松口的俘虏许多也是被鞭打的血肉模糊这才开口的,甚至还有人被活活的打死了。
这让吴三桂心中升起了一丝忌惮,隐约之间觉得这个保安团或许是一个大敌。但是如今追出了数百里,人困马乏也只能回去了,毕竟汉中经过龙可望的肆虐也需要总兵驻守才行。
于是,李太平很幸运的逃出了吴三桂的追击,并于十日后到达了陕西府的宜川县,与梅仁信、贺珍等人胜利会师。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陕晋风云(九)
当梅仁信等人看见李太平带着百余名残兵败卒仓皇失措的跑到宜川县时,纷纷大惊失色。
“营长,你这是怎么了?第一大队其余人呢?”梅仁信焦急的问道。李天平带的一个大队可是如今四营主力中的主力了。如今只有一百多人回来,这种损失是四营难以承受的。这几乎就是损失了能扩编整整一个营的军官了。
终于见到了自己的部队,也意味着自己安全了。想到一路上不断的弃车保帅,想到那些不得不做出牺牲的同志们,李太平突然悲从心来,他语气哀伤的说道。
“你们走后,我率着第一大队留在营地准备阻击鞑子的。结果却遇到了鞑子的大股骑兵了,看那阵势足足有上万之多。当时留下拼了也是白白送死,只能北逃,在殿后部队节节抵抗下,我这才逃了过来。”
“可是一个大队兵力如今也只剩下了不到半个中队了。这些都是我们四营的骨干力量,都是老兄弟啊!”
李太平的话让梅仁信姚怀圣等人伤怀不已。毕竟大家相处几年了,里面很多军官都是熟识之人,同住同吃的,这就要生死别离了。但是,乱世之中这种事太常见了,伤感了一小会儿后,大家也不在做这种小女子作态了。
过了一会儿后,前兴安府总兵任珍开口说道。
“营长,那肯定就是驻扎在汉中府的吴三桂的兵马了。平西王的关宁铁骑不仅仅弓马娴熟,更是有着众多的三眼铳,远之能射,近之能砸,十分厉害。营长你这次能逃回,已经十分幸运了。”
因为任珍乃是降将,所以李太平也不放心让他带领队伍,于是在将任珍的部下打散后,便挂了一个第二大队副大队长的名头。这次任珍随着姚怀圣一路北上,因为山西大乱的缘故让临近的陕西几个府也是人心动荡,两路人马这才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宜昌县。
看了一眼任珍,又望了望何亮、贺珍等人,李太平心中猛然惊醒。自己虽然明面上是损失了一个大队,但因为这个大队全是老团丁,潜力上能值一个营,所以也可以说自己的麾下直系部队战力减半。这可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如今乃是乱世,能拉起兵马的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当务之急乃是要立刻进入战时,在战争中壮大自己嫡系实力,削弱这些外系的势力。
将心思暗藏在心底里后,李太平转头问贺珍。
“贺大队长,王永强部联系上了吗?”
“营长,前两日王永强派了心腹手下刘大英过来,商讨了在延安府起事的意见。”贺珍答道。
“他们怎么说?”李太平问道。
“王永强他们的意思是划好起事的范围。他们负责延安府、绥德州以及榆林府,我们负责在同州府以及鄜州起事。”贺珍无奈的说道。
“还没起事就开始划分势力范围了?”李太平皱起了眉头。
梅仁信也愤愤不平的说道:“他们在陕北攻城略地,反而让我们在南边挡住西安府的鞑子,这算盘打得好响。”
考虑了一会儿后,李太平拿起了桌上的简易地图,看了好一会儿,然后说道。
“答应他们的条件,让他们尽快起事。”
“营长,三思啊。”第三大队大队长李九生在一旁叫了起来。
“李大队长,不要急。答应他们也只是让他们早点起事好牵扯鞑子兵力而已,另外还可以与山西相呼应,壮大抗鞑的声势。我们开始北上时的目标就是冲着山西去的,陕西穷困,山西富足,而且如今山西比陕西还要乱,正是我保安团的好去处。”
停了一下,李太平将目光从在场所有人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