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誓死不降-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六章 扩军计划
到了张老家后,就见到张老的小孙子张应正在抱着一本论语摇头晃脑的看一段背一段的。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这种场景,仇天行已经习惯了,因为经常见到,所以再没有第一次见到时的那种好笑感。
“张应,还在背书啊!你爷爷在吗?”仇天行经常来,所以和张老的孙子早就熟了。
“哦,是天行兄啊!来来,先别吃饭了,帮下忙,看我背的对不对。”
见到仇天行,张应放下了手中的论语,走了过来。他又要仇天行帮他背书了。
见到张应这情形,仇天行很是头痛。前世的小时候这种互相背书做多了,所以他最讨厌这种事情了。可他也没办法,只好接过了论语,准备帮张应看着。
正好这时,张老出现了。看见了张老,仇天行找到了借口,赶忙将论语书还给了张应。
“哦,张应,你先背吧。我找你爷爷有事!”说完便直接走了。
见到这熟悉的一幕,张应嘀咕了一下。无奈之下,他只能走到一旁准备一个人背了,他今天准备要把泰伯篇给背下来。
就在张应准备去背书时,仇天行却停了下来,他转头对着张应道。
“张应啊!现在朝廷都亡了。你还背论语,考八股干嘛?难道你想去考鞑子的科举吗?这样为了功名就出卖祖宗的事情可不能做啊!不如下午来我这里上课吧!我教你一些有用的东西。”
听到仇天行这么一说,张应顿时不满了。
“谁说八股没用的?朝廷可没灭亡,在南京已经再建大明了!等我学有所成就去南京应考的!反而是你,天天教授那些泥腿子错别字,这样有违圣人教训,篡改圣人传下的文字!”
听到张应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仇天行也没生气,只是笑了笑。这张应也只是村里的富裕之家,他爷爷张和生也就是张老其实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地主而已。可他就这么瞧不起世世代代和他们共居一村的乡民,可见此时的阶级差别多么的大了。不过,仇天行也不想刻意的去改变什么,毕竟当前民族矛盾可是大于阶级矛盾的。
仇天行没有继续说话了,而是转头向张老走去。
“天行啊,你来啦!”张老向仇天行打招呼道。
仇天行点了点头,道:“张老,昨天一批进来的乡民都安排好了吗?”
最近,因为老虎沟的名声渐渐外传,周围有些不服从鞑子统治的乡民便纷纷投奔老虎沟。
这人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力量壮大了,坏事却是基础设施与田地不够了。
“昨天那批人已经安置好了,大家一起帮把手,房子都已经搭好了。就是如今这里人太多了,树木已经砍伐光了。我统计了下,一共一千一百亩土地样子。每个月都有人来投靠,如今已经突破六百人了。这土地分到每个人头上,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亩不到的样子。不能再多了,再多实在安排不下了。”
听到张老这么一说,仇天行意识到了如今老虎沟已经算是饱和了。当然这种饱和是指能自给自足,若是老虎沟里不生产种地单单只是住人的话,数千人住进来都不成问题的。
仇天行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吃饭时,张老又问了问仇天行民兵训练的情况,毕竟现在这种王朝末世,武力是很重要的。有了武力保护才能享受到些许的太平。
吞下了口中的米饭,仇天行对张老说道。
“如今已经训练了三个月了,民兵们的队列还有正步走已经训练好了。马上我准备训练他们使用长矛,以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
张老点点头,说道:“得赶快抓紧了啊!外面实在不太平。听说鞑子已经打到扬州去了,屠杀了满城军民。若是鞑子派兵来打我们,我们这点兵丁肯定是不成的。练兵成后就得扩军了。如今老虎沟里的壮丁已经超过两百了,可以增加民兵了。”
因为消息的滞后性,张老还不知道他的这个消息是一个月前的了,如今,南明的弘光政权已经灭了。
如今,掌握四十名民兵的仇天行已经成为了老虎沟的领头人,张老也渐渐向他靠拢,帮助他理顺老虎沟里的民政。对于张老的担心,仇天行是知道的,但是单纯的扩军可是会造成战斗力减弱的。当然,如今的民兵们或许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只是学会单纯的纪律而已。
“嗯,我准备再训练一个月的长矛,然后视情况扩军。”
抹了抹嘴,吃饱了后的仇天行放下了饭碗,回去继续工作了。如今,民兵们的文的,武的都靠仇天行一人担着,真是着实不易。
回去后,仇天行又编写了三个小时的简繁体字典,然后看了看时间,发现快要到申时了,便拿上了今天的教材去上课了。
教室就在训练的操场上。没有窗户,没有电灯,仇天行无法在黑洞洞的茅屋内给民兵们上课。所以仇天行便将教室改成露天的。每个民兵们的手上都有一块平平的木板,木板的四周各有一条木条将其裹住,形成了一个凹下去的空间。木板的表面铺有一层薄薄的沙子,这样用笔划过后就可以留下字的痕迹。
这几十块木板可花了赵木匠好长的时间。如今阴干枣木要他,制作枣木杆要他,做这种简易的学习木板还要他,另外乡民们家里做个木门,打个家具也要他。要数这老虎沟里的最忙的人或许不是仇天行,而是他赵木匠了。在忙不过来后,赵木匠一口气带了十个学徒,这才堪堪的缓解了工作的压力。
就这样,赵氏作坊就在这么简陋的情况成立了。虽然它现在还很小,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日后的它会越来越壮大的。
第十七章 授课
当仇天行赶到训练场后,民兵们已经全到了。除了这四个小队的民兵外,还有其他一些人也整齐的坐在地上等待着他的到来。这些人多是后进入老虎沟的青年们以及一些小孩子们。
对于这些其他人,仇天行一直以来都是以鼓励的姿态欢迎他们的。他想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交给这些人,用知识武装他们,让他们能抵挡鞑子,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
看到仇天行到来后,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对仇天行鞠躬行礼。他们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尊敬的眼神。
其实对于仇天行,他们都是无比尊敬感激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但绝不代表他们不尊敬知识,不渴望学习。当他们被告知仇天行要教导他们学习时,每个人都是激动的难以置信。
天地君亲师,师仅仅排在亲之后。正所谓生我者父母也,教我者师也。有些师者一生只收徒一人,其徒弟的与之感情比父母更甚。仇天行教授他们文字的行为与师无异。
仇天行对外公布的身份是秀才出生,所以他们都信任仇天行的学识。如今,堂堂一个秀才竟然愿意教自己这帮泥腿子们读书认字,这让他们如何不感激万分?一些有孩子的父母甚至激动地给仇天行下跪了。自家孩子能读书认字,那么以后就有可能脱离农民这个身份了,若日后再能考上秀才什么的,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是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自己拼命种田为了啥?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了余钱后能让孩子进学几年。好有机会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吗?如今,这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就放在自己的面前,怎能不牢牢抓住?
当然,若是这些人知道仇天行教授的汉字是简体字,这意味着学会这种字永远也无法参加科举的话,他们心中的感激是不是会转变成恨意。
仇天行可不管他们怎么想,只是认认真真的授课。今天他教授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教授十个简体字;第二个阶段是九九乘法表中的七一到七九的算法;第三个阶段则是讲讲这个世界的地理,说说中国外面的世界,开拓这帮人的眼界。
托赵荣的福,在他紧赶慢赶下终于将仇天行订制的黑板做好了。黑板是安装在一个木架子上的,这样便可以随处移动且立的很稳。而粉笔也做好了,是用生石膏加热后成为熟石膏,再用熟石膏加水搅拌放入模具里凝固形成。原理是高中时的化学知识,但具体做法却让仇天行费了好大的心。如今终于做成了,让仇天行着实欢喜不已。自己总算也摆脱了用笔划沙的历史了。
一会儿功夫,仇天行就将今天要认的十个简体字写在了黑板上了。
因为前几天见过了黑板与粉笔,所以众人也不像之前那么激动了,大家都纷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是有一些昨天才来的新人们纷纷骚动不已。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黑板,还有粉笔。
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数百号人,仇天行仿佛看到了前世时阶梯教室的场景。眼前的这几百人总有一天会变成希望的火炬,去点燃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成为冲破这黑暗世界的希望之光!
定了定神后,仇天行从简易的讲台前拿起了铁皮制成的大喇叭,然后教学起来。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十个字是‘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
“大家跟我一起念!”
“我!”
“是!”
“一!”
“名!”
“光!”
“荣!”
“的!”
“中!”
“国!”
“人!”
仇天行一字一字的教大家念字,不时的还停顿一下,点名让人站起来口述一番,然后又纠正他的发音。乘这个机会,推广自己的普通话。念完还让大家用手上的鹅毛笔在沙板上练习。接着,仇天行又一个一个的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的地方。
就这样手把手的教授,一个一个的检查他们有没有写错的字。望着这些颤抖着手在沙板上笨拙的写出一个又一个歪七扭八的巨大汉字。仇天行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他想到了前世时大学课堂里的屡屡翘课,不珍惜那么好的学习条件,真是太不应该了。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仇天行将所有人的字都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后,便开始了数学教程。
开课数月来,仇天行最头疼的就是教数学。或许是大家对这弯弯绕绕的数字很是不感冒,觉得与横平竖直的汉字有很大不同,所以难以理解,学起来非常吃力。于是,仇天行只能用填鸭教育,让‘学生们’每天反复学习。终于花了一个多月才将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完。
接下来便是加减乘除,又花了一个多月将一百以内的加减教完,如今便开始九九乘法表了,今日正好教到七一到七九。
用略微潮湿的布将汉字擦去后,仇天行等了下,等黑板干了,继续在上面写了起来。
7*1=7
7*2=14
7*3=21
………
7*9=63
写完后,仇天行抓着喇叭,大声的喊叫起来。
“大家跟我念,七一得一”
“七一得一!”
听到仇天行的话后,‘学生们’纷纷大声念了起来。虽然口舌十分笨拙,但他们的神情非常认真。
这些学生中有的是三十几岁的汉子,也有才几岁的孩子,但他们都涨红着脸,将仇天行教授的内容嘶喊了出来。
这三个月来,他们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了解了原来中国外还有更大的世界。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困死在土地上的农民,在仇天行的若有若无的暗示下,他们明白了自己或许会有更大远大的前程。
心思活络的人更是想到或许自己还能参加科举,成为缙绅,完成自己家族数代人的梦想。这种想法让他们心潮澎湃起来,便更有干劲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感受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仇天行与他们交谈后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不禁心想道。
“果然阶级产生动力啊!若没有向上提升的空间,人们便失去的原动力。纵然科举万般不好,但至少他给了一些穷困的人希望,期待读书能改变命运。虽然这希望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但只要希望还在,那么就会有一批人前赴后继的为之努力!哪怕付出自己的一辈子也无怨无悔!”
其实科举不仅给了一些人出路以及希望,它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清朝废除科举后,几年便灭亡了。虽然其中各种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废除科举也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读书人没了出路后,便不再心向朝廷了。
日后渐渐落下,仇天行看到时间不早了,快要下课了。于是,最后一点时间,他说起了国外世界的趣闻。有脖子长的比人还高的长颈鹿,有将幼儿塞回肚子里的袋鼠,也有一辈子都在树上睡觉,直到死后掉下来的考拉。
听着仇天行说的趣闻,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亮晶晶的,他们真渴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见这些东西,看看它们真的有老师说的那么神奇吗?
第十八章 保安团的成立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过去了,仇天行开始训练民兵们使用长矛了。
虽然仇天行也不清楚如何训练长矛,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些长矛战的情节。所以,对于长矛的训练,仇天行决定套用里面的方式。
紧赶慢赶下,赵荣赵木匠终于将仇天行需要的长矛杆做好了。因为这三个月来,沟里也逃来了几名铁匠。在融化了一些无用的铁器后,终于打好了一批矛头。于是,组装好后便成了完整的长矛。
长矛的矛杆有六尺四寸,配上八寸长的矛头,总共有七尺二寸长,换算成仇天行前世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两米四。矛头上有套子,可以套在矛杆上,整枝长矛有十余斤,正好在民兵们承受范围之内。
领到全新的长矛后,民兵们都非常高兴。他们这三月来一直训练队列、正步走以及短距离跑步,实在让他们厌倦了。如今,新武器下发下来,怎能不让他们激动?
长矛杆子刨的滑溜溜的,还刷上了一层桐油。矛尖也是亮堂堂的,锋利的仿佛吹毛断发似的。每个人都爱不释手,仿佛这就是他们最宝贵的宝贝一样。
有了长矛后,仇天行又准备了许多草人,将他们立在操场上。然后仇天行又在草人的脸上、喉咙、胸膛三处各画上了一个白白的圆圈,准备让民兵们训练扎草人。
就这样,每天早上除了例行的一刻钟队列训练外,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训练长矛。一开始,仇天行要求民兵们每人每天扎草人至少两百下。前面的不计成绩,半月后开始测试。扎中白色圆环次数达到六成以上方才合格。
于是,在领到长矛的当天,仇天行便与民兵们一同的训练起来了。这些民兵都没有使用长矛的经验,当然,仇天行也没有。不过,他在电视里看过。
使用长矛时,手抓着长矛一定要稳,刺出时要狠和准。所以,每每的,仇天行准备要刺击时都会大喝一声,以壮己胆,摄敌魄。
在仇天行演示过后,民兵们便跟着演练起来。于是,操场上便传来了一阵阵喝喝声。
长久的从事农活,让民兵们耐力都是很好。可是,因为每日缺乏必要的营养,所以缺乏爆发力。天天又要忙活家中的农活,又要训练队列,让他们身体很是透支了。
长矛有十几斤,许多民兵还没刺击几十下便感到手软了。甚至一些年龄较小的民兵更是连几下都没刺好。沉重的长矛压在手上让他们很难找到准头。
见到这一幕,仇天行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是缺乏营养的表现,他也想每日里给这些训练辛苦的民兵们大鱼大肉的补充着,可是他也没法子。因为他太穷了,而且周围也没有渠道能买到足够的肉食。
无奈之下,仇天行只能削减了训练量。
因为训练量加大,若没有足够的肉食补充营养,人便会虚脱,甚至还会尿血的。
于是,他便把每次刺击的数量削减到六十次,让民兵们能保持住足够的体能。
就这样,一日一日的过去了。民兵们的战斗力也在逐渐的形成。他们刺击的技术也在慢慢提高,原来越快,越来越准了。看到这一幕,仇天行很是欣慰。因为这帮民兵不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