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笑傲神雕天龙-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足道听方志兴说到琴韵,丝毫不错,心中很是高兴,说道:“未料到前辈深通琴理,若蒙不弃,愿闻清音。”他对自己琴艺最为自得,听到方志兴似乎也擅长于此,便想要讨教一番。说完此话,他双手捧起瑶琴,送到方志兴面前。

    方志兴并不推辞,接过瑶琴。见这琴古纹斑斓,显是年月已久,调了调琴弦,心中颇为满意,奏起了一曲《清心普善咒》。他见何足道脸色似有倦意,知道此人分心二用,精神消耗不小,便想要以此乐曲,助其恢复精神。

    何足道听得琴韵,只觉曲调柔和之至,宛如幽谷清泉,又似是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一时之间,他刚刚下棋时的算计尽皆忘却,沉浸于琴音之中。但觉琴音清雅,从所未闻,心中宁静之极。(未完待续)

第362章 西行之两仪剑法(十七)() 
过了良久,琴声止歇,何足道却仍未醒来。方志兴和李莫愁也不催促,就在一旁静静等待。

    又过了许久,何足道方才清醒,感觉自己似乎睡了一场大觉,身体也前所未有的轻松。正想活动一下,突然想起自己是在和方志兴谈论琴艺,顿时惊醒过来。抬眼向周围看去,只见方志兴和李莫愁正在一旁看着自己,方志兴道:“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刚才他弹奏之时,特意用上了这些日子新悟出的精神运用之法,糅于琴音之中,如今看来,效果应该不错。

    听闻此言,何足道哪里还不知道方志兴刚才是特意让他调养身心,心中着实感激,躬身一拜,向方志兴道:“多谢前辈指点!”不过想到自己刚才竟然毫无感觉便沉沉睡去,心中又自警醒。方志兴的琴艺虽然高明,但他自信也并不逊色,但对方能够让他毫无知觉的睡去,手段当真不凡,单凭这手,自己就远远不及。

    似乎是看出了他心中所想,方志兴说道:“刚才我弹的这曲,名为《清心普善咒》,用以调节身心。适才你分心自弈,精神消耗不小,以后可万勿如此。精气神乃人体之本,无论哪方面消耗过大,都会影响寿元,还要慎重才是。”

    昆仑派也是道家门派,何足道对此自然知道精气神之要,闻言谨尊教诲。

    方志兴点了点头,又道:“适才你分心自弈,可是要找出分心二用之法,自己一人运使两仪剑法?”

    何足道闻言一怔。喃喃道:“还能这样用剑……”说着又自语道:“是了,是了。当能如此!”他分心自弈,只是因为棋艺太高。找不到对手而已,如今听到方志兴所说,却顿时想到了这方法在武功上的运用。他越想越觉得可能,拔起长剑,又从屋中取了另外一柄,双手同使,运使起两仪剑法来。对于方志兴在一旁,也是毫不避讳。

    方志兴这些年对阴阳两仪之道也多有感悟,也想找人印证一番。他自忖拿得出相比两仪剑法的绝学补偿对方。也不避讳,就在一旁观看。

    何足道分心二用之法已有小成,并且左右手都精于用剑,虽然首次双手同使,却很快便熟悉下来。数招一过,便越使越顺手,双剑配合得严密无比。这套两仪剑法虽然只有六十四招,但双剑配合,变化却繁复之极。何足道心中喜悦,将其一一演练出来,越来越显严密。

    方志兴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心中已然琢磨出了这套剑法的步法招式。心中佩服不已。他看得出这套剑法和混沌剑阵颇有相通之处,显然是从中化来,若是这套剑法是一人所创。那此人武功之高,定然不亚于己。当然。以方志兴的眼光看来,这套剑法招式间略微有些呆滞。显然并非同一人所创,料来是昆仑派数代努力,才会达到这等境界。

    何足道演练完这套剑法,展颜笑道:“这是我昆仑派两仪剑法,可还入得前辈法眼?”他得方志兴提醒,找到了使用两仪剑法的另一种方法,心中颇为兴奋。

    方志兴轻轻拍手,表示赞许。说道:“这套两仪剑法到了这等地步,可以说是到了极境。昆仑派剑法,果然名不虚传!”这套剑法在他手中用来,也只是加上一些顺承变化而已,想要大加改动,亦是不能。

    虽然得到方志兴赞许,何足道却也知道这套剑法的极限所在,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和前辈的剑法相比,还是差之远矣!这套剑法,最多也就如此了!”两仪剑法虽妙,却处于凡技范畴,比之方志兴当日用出的那招蕴含神意的剑法,仍有很大差距。

    方志兴笑而不答,又向何足道说道:“我今日看了这套剑法,多有不当之处。恰好我全真派有一套类似功夫,也就传给你吧!”说着便将双手互搏术,向何足道一一解释。虽然何足道凭自己创出的方法也能分心二用,其中却颇有不妥之处,是以方志兴便将这套双手互搏术传出,弥补缺陷。全真教的功夫向来注重练气养神,这双手互搏术练好了,反而能够辅助精神修习,对何足道也大有好处。

    听到全真教竟有这等妙法,何足道心中也大感诧异,对于中原也更加向往起来,叹道:“如此高人,吾恨不能一见矣!今日何某方知天下如此之大!”他本来以为方志兴这等高手百年也不见得能出一个,却没料到单是全真教除了已经逝去的王重阳外,还有这等高人,心中当真颇为震撼。与此相比,西域武林,当真是太小了点。

    双手互搏术是全真教的功夫,但对于传出这门功夫,方志兴却并不担心有什么后患。主要这门功夫虽然其妙,练好了更是能大幅度增加战力,但因为太过难学,根本无法推广。全真教这些年有不少人都在这门功夫上下了苦功,但除了寥寥几人外,其他人连入门都难。若非看到何足道也摸到了分心二用的门道,方志兴也不会传授此功,免得他徒耗精力。

    “前日见到前辈那招剑法后,晚辈对一套剑法略有所悟,还请前辈品鉴!”方志兴传授完双手互搏术后,便在一旁看着何足道学习,突然听他说道。闻言,方志兴也略感兴趣,说道:“哦,是何剑法?用出来看看。”何足道应该能够看出自己那一招的妙处所在,如今有信心来找自己试剑,应当真的有所收获。如此天资,当真可谓不凡!说着他微微后退,与何足道拉开距离。

    何足道提起自己所用宝剑,伸指一弹,向方志兴道:“我这剑凌厉无比,前辈小心了!”他见方志兴空手应对,虽然不觉得对方大意,却还特意提醒。

    方志兴微微一笑,说道:“尽管用来,我手上的功夫,并不比剑法差了!”他这些年剑法只是稍有进步,拳脚却更上一层,如今是否拿着兵器,着实并无差别。更别说他学到少泽剑后,自创的玄天剑气不断完善,用将出来,也并不会弱于真剑,自然毫不担心。

    何足道神情凝重,静心凝神,陡然长剑颤处,前后左右,瞬息之间攻出了四四一十六招。每一招都隐隐带着轰鸣之声,正是昆仑剑法中的“迅雷剑”。虽然何足道此时需要先聚内力再行发出,但出招之快,剑法之凌厉,可以说是天下罕有。

    不过他剑法虽快,方志兴却仍是看的清清楚楚。他的剑法虽然不以快取胜,却也从来不会慢了,因此对于何足道剑法之快也只是暗暗赞叹而已。不过听到对方剑法中隐隐带出的雷鸣之声,还有一股有若迅雷的意味,方志兴心中却是极为赞叹。能在数日内领悟到这套剑法的真意,何足道的剑术天分,当真天下罕有。

    李莫愁在旁见到何足道这一十六招剑法如此之快,也是心中暗惊。她自然不为方志兴担心,只是见到何足道这等资质如此之高的青年,却是心中有所感触:“此人天资之高,当真不下于过儿,江湖中的年轻一代,也总算真正起来了!”

    心中想着,但听当当当当一十六下响过,何足道这一十六招已然尽数被方志兴弹指挡住。何足道剑法虽快,又有一丝神意蕴含其中,但对方志兴来说却远远不够,他用出弹剑指后发先至,将何足道的一十六剑尽数结下,分毫没有差错。这还是方志兴手下留情,控制了自身功力,否则真正全力用出弹剑指,只怕何足道一招都撑不下,手中长剑便已经脱手而出了。

    “不错,进步不小。我若不用弹剑指的话,还真有些不好接!”方志兴弹开何足道的长剑,说道。他刚才见到何足道长剑刺来,毫不犹豫的便用了弹剑指,由此来看,这迅雷剑还是给了自己一定压力的,不像前日比试,自己丝毫没有感觉到压力。何足道此时虽然还接不下自己一招,进步却是斐然,但只要他继续努力,积蓄功力,来日或有可能与自己一战的可能。正因如此,方志兴才丝毫不吝赞赏。

    见得此景,何足道心中虽然有些沮丧,却也略感振奋。前日两人比斗,他当时还不觉得,后来回想之时,却看得出方志兴从头到尾都是指点居多,就是最后一剑,也更多的是让他感受。今日方志兴虽然看似仍是如此,他却感受到对方已经略感凝重,知道他所言不虚,如此看来,也总算有所进步了,自己的剑法道路也并没有错!想到这里,他心中也是有些喜悦之意。

    不过这喜悦也只是一瞬,想到方志兴仍是一招之间便击败自己,何足道心知自己和他的武功相差还远,因此毫不自傲,反而更加坚定了到中原磨砺的心思,争取在有生之年,攀登武道巅峰!(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第363章 西行之终(十八)() 
“你这迅雷剑似乎和哀牢山三十六剑颇有相似之处,莫非两者有什么渊源?”何足道正浮想间,忽听方志兴问道。闻言,何足道疑惑道:“哀牢山三十六剑?那是什么剑法?难道和我这迅雷剑真的一样?”他身在西域,对于其它地方的武功所知不多,更别说哀牢山三十六剑这种西南大理之地的武学了。

    方志兴两种剑法都曾见过,觉得极有相似之处,才特意提了出来。看到何足道露出疑惑之色,解释道:“哀牢山三十六剑是大理故相朱子柳的绝技,施展之时上六剑、下六剑、前六剑、后六剑、左六剑、右六剑,瞬息之间连刺六六三十六剑,可谓是快捷绝伦。与迅雷剑相比虽然声势稍小,却更为凌厉,号称天下剑法中攻势凌厉第一。”虽然哀牢山三十六剑包含了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比之迅雷剑的前后左右多了两个方向,更是多了两剑。但依方志兴眼光看来,两者内在却极为相通,可以说是同出一源。只是迅雷剑法后期注重威势,哀牢山三十六剑则一直凌厉而已。

    眼见何足道对此极为好奇,方志兴摄起地上长剑,眨眼间化出一片剑光,瞬息之间,已经仿照哀牢山三十六剑发出了三十六招。这套剑法招式并不复杂,主要在于蓄积内力,出剑快捷绝伦。方志兴速度上面一直极快,虽不知哀牢山三十六剑的内力蓄积方法,却也丝毫不慢。此时他用将出来,这哀牢山三十六剑的凌厉之处毫不下于朱子柳,甚至犹有过之。

    何足道见到方志兴凌空摄剑,心中惊骇异常,实不知武学之中。还有此等手段。待见他瞬间刺出三十六剑,更是深刻地明白了两人之间的差距。方志兴这一剑只是随手施为,便毫不下于自己引以为豪的迅雷剑。甚至犹有过之,如此武功。当真让人绝望。总算何足道心志坚韧,才没失了信心。

    平复心绪后,何足道向方志兴道:“这剑法确实和迅雷剑极是相像,不知这位朱相爷是何人,竟有如此剑法?相比是中原剑术名家吧!来日定要会他一会。”他习练迅雷剑已久,自然看得出这哀牢山三十六剑虽然看似招数更杂,却和迅雷剑如出一辙,两者之间。实在极为相像,也怪不得方志兴会如此说了。

    方志兴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朱师兄虽然剑法不凡,却更精于笔法,并不经常用剑。特别他在一灯大师门下学到一阳指后,与自身笔法结合,独创一阳书指,可以说是一大奇功,让人着实钦佩。如今他正与郭大侠一起守卫襄阳城,在中原也是赫赫有名。若是有意的话,你也可以到襄阳拜访他。”朱子柳被方志兴传授“得意忘形”的笔法之要后,一阳书指再进一步。真正成为了一套笔法绝学,如今他武功虽然不如五绝这等高手,却也是少有人及。何足道的剑法虽然可以说是到了化境边缘,比之却也有所不及。而论起功力,二十左右的何足道自然更不及年过花甲的朱子柳了。是以方志兴对于何足道挑战朱子柳,也是乐见其成,免得他到了中原没有碰到高手,起不到磨砺效果。

    “姓朱,精通笔法?莫非……莫非是三因观传人?”何足道喃喃道。说着又向方志兴解释道:“三因观是昆仑派旁支。擅长判官笔,曾经兴盛一时。后来才没落消亡。我记得本派留存的三因观残籍中好像记载有一位朱姓杰出弟子入了中原,后来也一直没有回来。难道这位朱相爷是他的后人?”单从剑法、笔法来看,朱子柳却是像是和三因观有些渊源。只是三因观早已消亡,武功、宗谱也散佚不存,却是难以证实了,何足道所知,也是寥寥无几。

    方志兴本来也只是随口一提,内心其实也并不觉得西南之地的朱子柳会和西域昆仑派有何搀连,但听到何足道所言,却是心中一动,想道:“原书中襄阳城破后,朱师兄的后人便在昆仑山中建立了朱武连环庄,莫非他祖上真是来自西域,所以才会回到昆仑?要是这样的话,也就解释得通了。”不过这也只是他猜测而已,朱子柳祖上之事方志兴并不知晓,也只得将此埋在心里,留待以后再问。而且事情久远,就是朱子柳真的因此和昆仑派攀上点渊源,双方的情谊也早就淡了。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方志兴见何足道对西域之地见识颇丰,又向他询问了一些西域著名景点,还有灵鹫宫、明教等门派的事情。何足道对此自然一一道来,不过对于一百多年前威震西域的灵鹫宫,他也只是有所耳闻而已,对于明教,那更是几乎完全不知了,是以方志兴也没有得到更多消息。方志兴结合自己在中原得到的消息,心中猜测此时宋朝未灭,明教主力也未来到西域,若是想要见识此时的明教,也只能自己寻找了。而且此时西域正处于白驼山庄消亡后的混乱之时,虽然名义以昆仑派和西域少林为首,两派却也都不算强,难以掌控各地,探知各个势力,或许明教已经来了,而昆仑派未曾得知也是难说。

    好在方志兴对此也并不太过在意,也并没有追问。他向何足道大体谈了一下中原武林的局势,勉励一番,这才下峰而去。

    过了几日,方志兴、李莫愁与何足道一起出了昆仑,分赴各地。何足道受方志兴指点后,要去中原磨砺一番,并参加君山会武。并且路上还要为青灵子送信,告知华山论剑之事,是以并不耽搁。而方志兴虽然在西域并无它事,但好不容易来到一趟,自然要和李莫愁好好游览一番,然后再回去不迟。

    西域地广人稀,风景也极是壮丽,比之中原另有一番趣味。方志兴和李莫愁直游了一个多月,踏遍天池、火焰山等地,这才离了此地,经过西夏故地,一路向东,到五台山邀请昙华大师。方志兴打算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邀请少林寺参加,自然不能避开这位与少林寺方丈天鸣禅师齐名的五台山佛光寺方丈了,此去五台山,也好为少林之行打个预热。(未完待续)

    ps:4。3

    感谢各位书友的订阅,感谢生命的惊叹*2、离魂夜、小熊在读书*3、曲尽源、洪天木等书友的打赏,感谢步行者de幸福、饭属吾、紫影月魂、星木石、無為堂主、kf_锋*3、白蔷薇花海*4、太乙青玄*2、熊猫用飘柔、大山啊!大山、宝宝猫熊、长空之雁、大林小皆好*2等书友的月票,你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书月票、推荐票等数据都处于低谷,不知大家是不是不满意,如果各位支持的书友有想法的话,可以在书评区提出来,我会尽量改正。

    另:本书即将更名为《问道武侠世界》,希望各位书友相互转告,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大家谅解!

第364章 少林之行() 
嵩山少室山山势雄峻,山道却是一长列宽大的石级,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是为唐朝高宗为临幸少林寺而开凿,共长八里。这一日,山道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紫袍道士,向着山上少林寺行去。

    此人正是方志兴,他和李莫愁自西域归来后,说到要去五台山和少林寺,李莫愁并不愿往。商议之后,两人便暂时分开,李莫愁径回终南,方志兴则去五台山、少林寺,然后到终南山和她会和。到了此时,已经一月有余。

    五台山之行颇为顺利,方志兴抵达之时,昙华大师正在寺中,对于参加第三次华山论剑之事,也是一口应下。方志兴受他邀请,留了几日,然后才南下少林,邀请天鸣大师。

    迈步而上,方志兴见对面山上五道瀑布飞珠溅玉,奔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