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样。虽然做了汉奸,也不想被别人骂,不让别人骂,很难做到,不过有一个最直接最干脆的方法,那就是大家都做汉奸,这样,就没什么理由骂别人了。当初,他们是这么做的。现在,自然也要一条路走到黑。

    乾隆明白在座所有大臣的小心思,权衡利弊后,心高气傲的乾隆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71年夏,乾隆下令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合兵5万,进攻安徽安庆。南方的大明朝廷,为了确保安庆这个南京上游的屏障,将驻守南京的皇家禁卫军抽调一半,约两万人,乘坐军舰逆流西进,与安庆守军一起,防守安庆。

    却不成想,早就悄悄抵达扬州清军主力,快速南下,趁势攻略南京。

    经过两年多的蛰伏,清军已然装备了大量新式火器,并经过西洋教官的训练下,满清的火器营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体现在武器先进所带来的战斗力增加,西洋教官新式训练带来的关于火器更先进的经验,还有就是人员的大量扩充。原本火器营只有不到8000人,在经过大力扩充,已经成为编制3万人的大型军团。其人员采用满汉混编的模式,满人大约占据其中一半,中上层军官几乎全是满人,就是为了确保满人对于这支部队的绝对控制权。

    除此以外,作为战斗尖兵的健锐营也大力扩充到1万人,这是一支冷兵器部队。虽然人数的急剧扩大必然导致单兵战斗力的降低,不过由于武备相应更新,战斗力也是很不错,至少,相对于普通士兵,战斗力是强了不少。

    另外,驻防北京的军队也在大量征召满人入伍的情况下,扩编为九万。

    这就是乾隆敢于派遣主力清军南下进攻的底气所在。

    这一次,乾隆派遣了所有的健锐营1万,与2万火器营,3万普通满汉八旗清军与71年秋悄悄南下,在皇家禁卫军西进后,突然临近南京,意图一举占领南京。

    此时的南京,作为大明的首都,也聚集了大明最多的军队。原本有3万5千名皇家禁卫军。这是以在新华夏受训的军官为骨干组建的新式军队,战斗力最为强大。另外,还有驻守南京的警备部队4万人。不过这只部队虽然也是大量装备新式火器的火器部队,只是缺乏训练,战斗力其实一般。不过,这支部队的守备沈永强倒是信心十足,来源自然是新式火器。

    清军突发而至,大明朝廷自然让军队驻防城墙,不得懈怠。沈永强作为南京守备,也是责无旁贷的主将。至于皇家禁卫军,主要作为机动力量存在,还有在万一的情况下,为掩护朝廷撤退做准备。

    不过,出于同僚之意,皇家禁卫军统领陈辉,还是对沈永强做出警告,要求小心清军夜晚攻城。作为新华夏培训出来的高材生,对于清军还是有些了解的,自然是得益于崖山人后世打来的认识。此时的清军野战能力相当不错,从清缅战争中也能看出来。

    在白天,视野开阔,可以充分发挥守军的火器优势,根本不会担心清军能够攻上城墙,所担心的,最可能的是清军趁着夜色攻城。此时,守军的火器就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沈永辉却认为,身处黑暗,对于清军与大明军队来说,都是一样的劣势,无所谓谁就占据更大优势。更何况,清军远道而来,必然会安排休整,刚开始几天,并没有太过小心。虽然在夜晚也安排了守备力量,但是,其余部队甚至都是卸甲而眠。

    却不成想,清军在之前已经休整多时。虽然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依然疲惫,不过经过一天的休整状态还是不错的。

    当天晚上,清军以健锐营为前锋,直接发起了最高强度的进攻。

    以健锐营的强悍,战斗结局其实已经注定。在后世,中国军队多次拔除日军据点,往往都是趁着夜色。其原因自然就是,黑夜给与火力薄弱方一个极大的突发优势,让其最大程度的拉近与日军的距离。结果往往也是获胜居多。

    而此时,清军健锐营的士兵,冷兵器作战能力绝对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拿下南京其实是必然的。甚至,不要说南京,就是新华夏的华京,英国的伦敦,如果突然遭遇健锐营的夜间进攻,都很难保住城池。

    大明朝廷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知道,南京外城墙已经陷落。

    此时,若是有威望的将领组织反扑,其实还是有可能将清军赶下城墙的。但是,明显的,此时的大明军队,缺乏这样一言九鼎的军事统帅,即使是在新华夏深造过的皇家禁卫军军官,也没有这样的威望。说实话,近代化国家的军队,讲究集体的力量,也很难涌现出威望卓著的军事领袖。比如,美国著名的开国领袖华盛顿,你要是仔细观察他的军事生涯,也很难发现汉人习惯上认为的奇谋巧计,更多的是实打实的兵力比拼。

    此时,沈永辉已经率领自己的护卫军团,挟裹这败军,从南京的南城门溃逃了。军队都乱成一团了,大明朝廷自然更加没有组织反扑的决心,他们可没有与清军巷战的决心。在皇家禁卫军的护送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地方官员,逃出南京。沿途根本没有长时间停歇,一直抵达杭州,以杭州为临时都城。

    抵达杭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抽调四方的军队,汇集杭州,意图坚守。当然,也没有忘记新华夏,请求新华夏出兵支援,夺回南京。

    对于大明的求救,新华夏很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毕竟,驻守南京的是全部装备新式遂发火枪的火器部队。虽然军械技术水平比新华夏略低,但是已经不差于此时主要西方国家的主流水平。

    虽然战败有客观原因,比如清军有冷兵器时代最强的特种战士,还趁着夜色偷袭。但是无论如何,清军虽然占领了一段城墙,但此时大明军队主力几乎无损,依然有超过4万的部队,如果在城内与清军巷战,即使不能胜利,但是让清军伤筋动骨还是能够做到的。在凭借地利优势,集结重兵,对他们进行围歼,胜算就极高了。

    新华夏虽然惋惜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该救还是必须救,否则心血就白费了。只是具体到战略战术上,到底怎么就,就成了议题。

    为此,林航组织了国家安全会议,并按照常例,主持了这次会议。

    由于涉及到军务,吴永恒与刘永清作为军方两巨头自然要出席会议。

    两人显然早有腹案。因为此次对满清的战争,注定了是陆军为主角,因此首先是刘永清发言。

    刘永清提出,按照大明的请求,新华夏直接出兵南京,其实并非上策。因为,此时的南京想必已经完全为满清所控制。等到新华夏援军赶至,经过休整的清军,背靠城墙,攻打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即使攻克下来,对于提振民心也没有太大效果。毕竟,我们只是收复失地,而不是开疆拓土。既然如此,不如直接进攻北京。此时的北京,精锐已经被派到南方,城内的守军要么老弱,要么新兵,攻打起来难度应该不大。一旦占领北京,意义就太大了。满清都城陷落,必然导致威望扫地。迎接他们的只能乖乖退回东北。这样,距离大明全占中国已经为期不远了。

    吴永恒却表示反对。经过几次战斗,显示,清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新华夏军队在没有数量优势的前提下,并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既然如此,不如充分利用海军优势,封锁长江,截断南下清军的退路,同时也阻断北方清军南下支援,让这只南下清军成为孤军。再配合南方的大明军队,全歼这支军队并非难事。

第一百零八章 警觉的福康安() 
刘永清再次反驳:虽然这样的战斗比较轻松,付出也较少。但是所谓困兽犹斗,一旦将这支南下清军包了饺子,很难阻止他们肆虐江南。即使最后围歼了这支清军,富裕的江南也必将糜烂一片,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吴永恒反驳,“你想让我们新华夏付出多少条性命,为南方的大明夺取北京?”

    刘永清则说道,“大家源自华夏,为自己的祖先留些血泪算什么?”骨子里,刘永清还是一个解放军战士。

    张柏林补充道,“严格说来,我们是新华夏人,请大家记住这点。”他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即使帮助大明,也要在确保自身里的利益。

    既然谈到新华夏的利益,政府官员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先不谈是否能够占领北京,或者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从大明迅速统一张国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新华夏到底有多少好处?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新华夏与大明交好,不代表永远就是朋友。此时的大明,主要官员都在新华夏接受过培训,他们已经明白,一个光专注陆地的国家,注定只能成为二流的国家。只有海军同样强大,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大国。海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经济所需,政治所需。海洋的资源甚至超越了陆地。马汉的海权论在大明军队与政府内部也是与许多赞同者的。可以说,新华夏教会了学生近代意识,却也给自己增添了一强敌。

    一个统一的大明,目光注定会投向外围。东亚、东南亚作为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大明关注此地,想要拥有这些地区的宗主权并不困难。

    而新华夏的目标呢?随着北美地区的人口的逐渐增长,新华夏对于本土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新生的美利坚注定了不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新华夏。等到美利坚稳定并打算扩张时,它会发现,西方的邻国已经不是它所能够轻易招惹的了。因此,新华夏此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先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兰芳自治领,后是澳洲,都是新华夏目光对外的体现。控制了东南亚,就控制了东亚南下的航道。不仅如此,南亚也是新华夏关注的目标,因为南亚有新华夏需要的许多资源,比如柚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此时,西方造船都以橡木为主,少量会因地制宜的以柚木材料。相对而言,自然密度更大、含油脂量更高的柚木更适合造船。更何况,南亚还有铁力木更是最优秀的造船材料,南亚也有不少。

    新华夏虽然已经决定,全部的军舰都用钢铁制造,但是商船却不在此列。

    商船不用太考虑防护性,因此,此时造船行业最常用的木料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虽然后世的木材成了天价,钢铁则是白菜价。但是,此时,钢铁才是最贵重的战略物资。因此,新华夏需要这些造船用木料。

    因此,无论南亚还是东南亚,都是新华夏的利益所在,不容他人染指。

    但是,一旦中国这个沉睡的巨龙苏醒过来呢?等待新华夏的,估计至少在南亚的影响恐怕就要微乎其微了。

    最关键的是,人口是事关新华夏能够崛起的关键所在,没有了充足的人口,新华夏不要说与英法等世界强国竞争,就是与即将独立的美利坚相比,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可以说,人口,是新华夏的死穴所在。

    这一点,不仅是新华夏人,就是大明,恐怕也是非常清楚。因为,许多在大明身居高位的官员,都是在新华夏培训过的。对于新华夏的虚实,即使不是十分清楚,至少表面上的实力还是比较清楚的。而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劳工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与大明交恶,大明想要抓住新华夏这个致命的缺点其实十分容易,只要阻止劳工或者移民前往新华夏即可。

    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不支持大明统一全国,成为新华夏的国策。当然,也不能允许大明被满清重新吞并,也是一个基本条件。

    会议结果让刘永清这个纯粹的军人难以接受。但是,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现在的他,只能是新华夏人,屁股决定了脑袋。

    1771年冬,新华夏陆军出动了7000人,连同远东区的1000海外军团士兵,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抵达遥远的东亚,并以最快的速度登陆镇江,同时,留下海军巡航长江后,新华夏陆军继续北上,占领了扬州,截断了大运河河道,就此,清军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东进的通道都被切断,只能向西逃窜,而西方,新华夏也事先挖了一个坑。

    尤其是运河的切断,对南下的清军影响最大。清军的粮草虽然可以依靠以战养战的策略从当地获得,但是军火与武器却必须从北方获得,因此,只此一点,已经注定了南下清军的败亡结局。

    清军其实也明白补给通道的重要性,在扬州就布置了超过六千的清军绿营。只是,绿营在此时的清军里,虽然人数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但是地位却是极低,根本不能与八旗兵相比,军备既差,俸禄也低,几乎不能养家糊口。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绿营会为国死战?猪脑袋都知道不可能。装备差、意志薄弱,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他们其实一直是作为地方守备部队的面目出现的。

    这样,自然为新华夏军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扬州城已经百年未经过战火,歌舞升平之下,就是城墙的年久失修。新华夏在以野战炮凶猛的轻松的摧毁了扬州的城墙,绿营兵见大势已去,无心抵抗,作鸟兽散,速度快的人影都见不着。新华夏军队轻松入城,状态如同游街。

    这一支南下清军的统领是正蓝旗人阿桂,副统领则是傅恒的儿子福康安。阿桂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战争经验丰富,虽然清缅战争中,因为失利曾经被乾隆多次斥责,但是其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军中又是威望卓著,没有人可以比拟。在明瑞过世后,可以算得上满清第一名将,是满族将领的一面旗帜。因此,乾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将他提了出来,作为南下清军的主将。

    至于福康安,虽然年轻,也是骁勇善战之人,最重要的,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皇后的儿子。更有民间传言,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当然,在当事人不说话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是人尽皆知的。傅恒死后,为了照顾富察氏,就将福康安派了出来,历练一番,以作大用。在用人方面,乾隆倒是值得赞赏一番。他不会因为对某人亲厚就让某人骤登大位,拔苗助长。

    阿桂作为沙场老将,因此无论是军队行进还是扎营,或是进攻,都是颇有章法。为了麻痹南方的大明,将清军分为数路,昼伏夜行,在大明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悄悄抵达了扬州。在受到南京大明军队分兵驻守安庆过后,果断出击,一举拿下了南京。

    拿下南京后,阿桂与福康安发生了分歧。

    福康安建议,趁着大明军队首尾难顾,不如直接轻军突进,直奔杭州,将大明的临时首都再次攻克,必然能够再此重重的打击到明逆的威望,消灭明逆就在此时。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还是不错的。只要再次攻克杭州,大明的声望再落,许多墙头草般归顺大明的清朝官员,说不定会再次来个拨乱反正,让大明在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

    不过,在清缅战争吃过火枪大亏的阿桂却谨慎了许多。这一支军队虽然顺利的占领了南京,阿桂将胜利归于突袭与清军的白刃战能力。对于正面对抗大明的火枪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在攻城时,根本没与大明军队正面交锋,反而让阿桂更加心里没底。因为,没有正面交锋,说明明军也也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在经过杭州的兵力调整,以疲惫的孤军对抗整装待发的明军,阿桂并没有多少信心。

    要知道,这支南下的清军这可是满清所能拼凑出的最强战力了。一旦这支部队折戟南方,满清可就再也没有进攻之力了。每次梦回,阿桂都会想起乾隆在他临行前握着他的手的模样,那是信任,更是巨大的压力,他根本不敢冒险。

    因此,他的策略是,稳扎稳打,以南京为依托,首先攻略周围地区。等到平定了苏南后,再西进安庆,与绿营兵合力,攻下安庆。然后就可以将战线逐步向南推进。

    福康安年纪既轻,又没有什么威望,只能同意阿桂的意见。

    福康安作为一路军队的统帅,就接连攻下了镇江、无锡、苏州等地,望者披靡。正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却接到驻守南京的阿桂的命令,火速返回,防守南京。因为新华夏已经攻占了扬州、镇江,截断了清军的退路。

    福康安并没有直接返回南京,而是在镇江附近徘徊,并打探敌情。

    等到情报显示,包围南京的明逆军队已经超过十万,心中一寒,明逆有海军的巨炮协助,轰破城墙并不困难,等待守军的只有败亡一途。一旦城破,有长江阻隔,城内清军根本无法向北方撤退,只能向西逃窜,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福康安当机立断,拒绝接受阿桂的命令,下令向马鞍山方向转移,以接应即将败退的清军。

    事实证明,福康安的判断十分准确。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