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活的意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幸运和倒霉会交替地出现?
  为什么悲剧在前面?
  在没有苦难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有好运,不管这种好运是多么的微小?
  毫无疑问,战争与和平总是并肩而行,疫病和健康也是不能分开的孪生子。但是我们想一想,它们其中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出现,这其中真的有逻辑关系吗?使它们成对出现真的能在道德意义上有收获吗?原则上讲,没有杀戮的世界,没有“非典”和癌症的健康生活完全是合理的。苦难和好运之间永恒地交替出现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毫无疑问,如果有战争和疫病,在它们之后出现和平和健康会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但是这种想法有安慰作用并不代表有推理的作用,也不能证明我们的苦难是合理的。简而言之,好运总是紧随灾难,但并不是必须先有苦难才有好运;苦难后面应该有好运,但是苦难不能因为好运就成为合理的。 。 想看书来

我们怎样理解苦难(6)
那些鼓励经受苦难者继续努力并寄希望于未来的人们总是出于好意这样做。这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安慰。但是也要注意到,这同时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策略。尽管这并不是必需的,但通过激发这种好运会紧跟着苦难的想法就会产生一种实际的效果,使经受苦难者不是去追问苦难的意义,而是关注他们将来会拥有的还过得去的或者可能会更好的生活(这根本不是坏事)。
  苦难是展示美德的机会
  苦难也可能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和有益的元素,其中包括个人成长、成熟,最主要的是美德的培养。苦难的意义在于为受害者提供了在忍受、渡过和战胜苦难时展示美德的机会。正如著名神学作家刘易斯() 所说的,“痛苦给英雄主义机会”,它可以“磨炼、塑造人的性格,就像锻造钢铁”。人们可能更熟悉孟子的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持这种观点的人会强调以下两个特点(和可能的好处)。
  第一点,苦难的经历对于展示美德是一个必要的机会。如上面所说,认为苦难之后可能会有好运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苦难本身根本不是任何未来的好运的前提。但是有些,以障碍、损失、痛苦、羞辱、掠夺、强制、恐惧、危险和死亡的形式存在的苦难,对于培养和展示个人的美德是必要的。没有战争的和平和没有疾病的健康完全是可能的,但是,没有逆境的勇气,没有困难的忍耐,没有冒险的光荣都不太可能存在。事实上,这种对于苦难和美德之间紧密关系的观点可以追溯到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古罗马思想家塞内卡。他提出了与此关系很密切的两种观点。
  首先,经受苦难对于珍惜美德和荣耀的人来说,是一种必需和优待,因为苦难可以作为他们力量和性格的一种考验和证明。他说:“没有人比从来没遭遇过逆境的人更难过了,因为他失去了检验自己的特权。”你会“很不幸,如果你从来没有不幸过”。“如果你在人生中没有过逆境,没有人能知道你的潜力,甚至你自己也不能”,而且,最主要的是,“战胜精神世界的灾难和恐惧是伟人的特权”。
  其次,这种检验必须是苛刻的,以使我们最好最有德行的部分能够完全展现出来。对照检验金子和检验人,他说道,“金子由火来检验,勇者由厄运来检验”。而且,他大胆地说“对于勇气的证实从来都不是温和的”。他认为,经受的苦难越严重,检验越准确,我们越能了解自己的潜力和伟大。但是需要注意到,他用下面两个问题来拷问我们时,可能是很残忍的:
  “如果你在拥护中到达老年,我怎么知道你会如何面对耻辱、污名、公开的无礼?”
  “如果你抚养大的孩子都在跟前,我怎么知道你会如何平和地面对鳏寡孤独?”上文的意思是说,在耻辱中变老是一种展示你的恒心的宝贵机会,丧子是对于你的忍耐力的考验。
  如果塞内卡是对的,那就意味着经受困难是有意义的,甚至最恐怖的苦难也是如此。因为苦难可以看做独一无二的机会和必要的媒介,通过苦难,美德、人格、尊严和高贵可以被展示出来。苦难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培养美德不可或缺的基础。后面的部分我们会说到,有一种“意义”对于认为苦难有理由存在还是不够的。

我们怎样理解苦难(7)
第二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会继续说,所有的经受苦难者都有培养美德的机会。依赖于苦难和好运有规律地转换的观点,只能吸引那些还有未来的受害者——至少身体功能正常,心智完好。而获得拥有美德的生活的机会,适用于那些决定光荣牺牲的人,战斗到一息尚存或者把自己变成最残忍地折磨别人的人。即使死亡逼近,一个人的姿态——最后的时日做些什么,在折磨面前怎么表现,对刽子手说些什么——对于这个人在未来会被他人回忆成什么样,判定成什么样也会有影响。经历了苦难之后幸免的机会和一个人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忍耐(在死之前)是无关的。换句话说,不管苦难的程度多深,苦难的时间多长,总会有些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你所有需要做的就是被赋予机会,而且愿意去做。
  苦难:通往美德的道路?
  为了更近一步地理解苦难是有意义的,我们来看看维克托。 弗兰克尔对他二战期间在集中营经历的反思。弗兰克尔在二战前是维也纳的一位学者和心理治疗临床医生,纳粹占领期间,在奥斯维辛和达豪集中营中度过了三年。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死在集中营里。在1946 年出版的《人类对意义的追求》(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一书里,他回忆了自己在集中营中的生活,认为即使在集中营里,在这个充满着苦难和毒气室、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的地方,生命也从来没有失去过意义。他的体验是:
  人生,在任何情况下,从来不会失去意义,而且这种永恒的意义包含了苦难和垂死,剥夺和死亡。
  如果生命根本就是有意义的,那么苦难也肯定是有意义的。苦难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就像死亡和命运。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不可能完整。
  他对于苦难是有意义的信心基于他对于人的精神自由不可破坏的信念。
  这种自由使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选
  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方式……决定是否屈服于那些威胁要剥夺你的自我的力
  和艰难量……决定是否成为当时情况的玩物,和自由与尊严断绝关系,而成为一个典型的被囚禁者。
  毅力的测试 他很清晰地记得,即使集中营里环境恶劣,还是有几个人“在小茅屋之间走来走去,安慰大家,分发他们最后的面包”。这些美德活动支持了他的观点:对于尊严、勇敢和无私的选择永远不会被剥夺。这里有两点需要重述:
  从概念上看,苦难和美德紧密相联:如果没有苦难,有些简单的美德我们无法解释。
  从实际上看,即使在充满苦难的生活中,美德、尊严和人性也可以发出光芒。
  现在,如果我们想要明白苦难的意义,我们就会说从概念上讲,苦难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一个纯洁和舒适的世界没有美德的空间。当问到苦难的意义或价值时,我们这么说是很稳妥的:即使是在充满了苦难的生活中,有德行的行为和有意义的选择仍是可以存在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应该小心,不要再迈出危险的一步,仅因为苦难在理论上可能有作用,就把苦难是有意义的和苦难是合理的混为一谈。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我们需要注意下面的两点差别:
  1。 理论必要性和道德需要性之间的差别
  毫无疑问,世界有痛苦、逆境和受罪,从理论上讲,它们对于我们理解诸如勇气和忍耐那样的美德是有帮助的。而且,很自然地讲,应该存在充满着逆境和受罪的世界以使我们可以加入有美德的事业。比如,我们需要有像纳粹一样邪恶的政体的“思维图画”,来“想象”与纳粹作斗争的勇气。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们怎样理解苦难(8)
但是理论必要性是一回事,道德需要又是另一回事。现实中,我们需要的是美德而不是苦难和逆境。我们需要美德来面对逆境是完全合理的,但是,我们需要逆境来使美德成为可能就显得奇怪了。比如,我们需要勇气来和纳粹做斗争,需要忍耐力以逃过大屠杀,但是我们不需要纳粹和大屠杀来使多余的勇气和超级的忍耐在世界中存在。相似的是,英雄主义在抗击“非典”时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如果说由于它能激发英雄主义的奉献,一些疫病是需要的,这就是非常疯狂的。超级的苦难和超级的美德或许在概念上不可分割,但是如果以超级的苦难为代价来获得至高的美德就会在道德上破产。虽然美德是必要的,但是由此说需要一个邪恶的世界,以使道德的皇冠更加耀眼真的很荒谬。我们认为其荒谬,是因为为了得到美德所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
  这种差别想要说明的是,苦难作为一种概念或许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们在真实世界所看到的大多数的苦难——那些人为造成的、不公正的、过分的、非自觉遭受的苦难——根本不是必要的。苦难确实有一定的作用。没有人想要进行这种残忍的计算,来看多少的好事和美德能够使一定程度的残害和一定形式的苦难有道理。
  2。 不伴随着苦难的意义和由苦难产生的意义
  在弗兰克尔后期的写作中,他澄清了自己曾强烈提倡的苦难是有意义的观点。他最想澄清的一种误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苦难都不是必然有意义的……( 而且) 遭受苦难只是有可能会带来意义——毫无疑问,条件是这种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他的意思是苦难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可能的话应该避免。只有在它们不能避免的时候(情况总是这样),我们才不得不做次优的选择:即使遭受苦难也要尝试创造有意义或有德行的生活。
  换句话说,如果意义存在,它应该是伴随遭受苦难者而存在的,存在于他们的意志、信念和想象力当中,而不是存在于苦难之中。我们甚至可能像内尔。 诺丁斯(Nel Noddings) 那样,说:“这些人在生命中已经有了意义……作为他们苦难的结果,意义更加集中了。不是苦难本身有意义。”
  如果苦难从来都不是我们本来就想要的东西,或许我们应该停止使用“苦难是有意义的”这种说法,好像它真的是受欢迎的,或者因为给我们生命意义而值得欢迎。让我们记住两点:第一,是遭受苦难者的抵抗力和英雄般的忍耐,而不是苦难本身有道德上的价值;第二,人的道德价值的实现,虽然很好,但是不
  生活的意义 — 84 —
  能成为苦难合理的借口。
  结论: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苦难有什么意义?
  前几部分的讨论会支持以下观点:(1)多数的苦难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表面上的;(2)任何伴随在苦难之后的好运都是偶然的而不是必需的;(3)苦难可以产生意义,但是苦难本身还不足以有意义。毫无疑问,这听起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和鼓舞,而且很容易产生生命对于苦难如此脆弱,于是没有意义的想法。但是,笼罩在理性的悲观阴影下的生命也比基于妄想、虚假的希望、自欺和盲目乐观的生命要好。如果这个世界不会是完美的,对于生活唯一积极的立场就是充满勇气地面对它,而且了解我们的脆弱和不完美。无论如何,这和假装苦难不存在或者认为苦难能带来美德,并且对于带来美德不可或缺这些态度相比,更加积极。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苦难,我们首先应该阻止那些否认苦难、逃避苦难和赞扬苦难的尝试。让我们相信即使不是从可能有好的结果或者这个世界及来世存在繁荣的角度看,我们也能认为带有苦难的生命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清楚地辨别我们赋予勇敢地面对苦难者的意义,以及痛苦和受罪本身缺乏意义。如果我们还有疑问,让我们坦然承认我们不能给苦难找到意义。这和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苦难的合理性相比,更加合理。过分的赞扬和正常化会导致危险的观点:苦难或者是无人能避免的命运,或者是一种公平的分配而不需要人类的干预。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吗?(1)
尽管死亡被人们看做是一片未被发现的王国,人们对它一无所知,但却能提出关于自然死亡和可能有来世的一些具体言论。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对人们普遍接受的与灵魂和来世相关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检验。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揭示出这样的结论,即并非所有我们所理解的关于死亡和来世的观点都经得住理性的推敲。
  陶女士:当我们很难理解生命本身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似乎会认为理解死亡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是简单地生活,而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死亡的问题。
  于博士:如果有来世将会怎样呢?也就是说,如果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
  那将会怎样呢?陶女士:你想说什么呢?于博士:啊,我的意思是,如果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也就是让我们设想在
  死后我们继续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着,难道这不是一种重要的值得
  思考的问题吗?陶女士:为什么呢?于博士:因为,在死后我们是否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
  有些人认为我们死后,灵魂将依然存在,而且我们屈从于一种神圣的审判。你难道以前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吗?陶女士:你所说的是指关于死后的一些永久的奖赏或者惩罚的期望;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并不能确保人们死后是否可以以灵魂的方式存在着。
  于博士:我同意你的观点,确实没有直接的例子发现我们在死后是否仍能复活,以及人们是否有灵魂。而且当不同群体的人发表不同的言论时,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难以回答。有的人认为人有灵魂和肉体;有的人认为鬼魂就是死后的灵魂;有的人认为我们的灵魂会随着肉体的再生而再生;而有的人则认为我们并不能再生,但是我们必须接受最后的审判。我得承认,这的确令人困惑。但同时所有这些言论最终将会有重大的意义。
  陶女士:如何理解呢?
  于博士:让我来讲个故事吧。设想生活就是一段旅程,这里要讲的就是关于生活这段旅程中两个旅行者的故事。其中一个旅行者叫约翰,他认为在生命这段旅程的后面一无所有:这段旅程只有这么长,当旅程结束之后,完全不可能过渡到下一段旅程。另一个旅行者杰克则坚持截然不同的信念。他认为生命的旅程不仅仅是眼前所见到的这些;相反,整个旅程只是为了一个人更好地进入下一段旅程做准备。由于坚持这种想法,杰克必须认真思考在这个旅程中他都做过什么,以便为第二段旅程提供一些相关的提示。我想你现在会认为约翰和杰克可能将会拥有不同的人生。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认为约翰是一个坏人而杰克是一个好人是没有必要的,反之亦然。即使我们认为约翰和杰克在生命的旅程中都表现得很糟糕也是没有关系的。不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旅程,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不同点:约翰认为生命的旅程就只有眼前这么长,而杰克则认为这段生命旅程之后还有别的旅程。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当中一定有一个人是对的,而另一个人是错的。也就是,假如生命的旅程之后什么也没有的话,杰克将会是那个错的人。
  陶女士:好吧。现在我对你的观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是,话又说回来,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是非常不确定的。不管怎样,没有人曾在死后复生,所以我们没有证人和证据来告诉我们在死后将会发生什么。尽管科学家正努力解开死亡的秘密,但是他们取得的进步却非常小。因此,别太重视死亡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的问题,似乎是我更好的选择。因为,谁知道当他们的躯体不在的时候,灵魂是否还活着呢?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吗?(2)
于博士:然而我更倾向于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更应该给予这个问题额外的注意。或许死亡和对来世的期盼,对于人类来说将会是永远的不解之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构建一些关于死亡的本质和来世的合理的观点。我同意你说的没有人能死而复生,来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死亡的信息。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的知识和信仰应基于个人的证言或者基于知觉的直接的证据,这不一定就符合事实。即使我们找不到证言或者证据,我们仍然能够从其他的信念和可接受的观点中得出有根据的参考信息。说到这里时我们可以得出:如果我们只是因为一些信念和言论是有理由、证据支持的才接受它们,那么如果没有理由或者证据支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