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魂出没-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序:一位世界性的杰出作家(1)
——从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王理行
今年是谁获诺贝尔文学奖了?
ⅩⅩ国的ⅩⅩⅩⅩ。
啊?没听说过嘛!他(她)是谁?
我也不清楚。
国内出过他(她)的作品了吗?
好像没有。
进入21世纪后的每年10月上旬,有关最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消息在瑞典一公布,在关心诺贝尔文学的人们中间,类似的对话就会不绝于耳。而且,这样的对话不仅在中国常常听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很流行。
一次又一次出人意外
就拿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57岁的奥地利女作家艾尔芙丽德?耶利内克来说,在获奖前,尽管她已有近30部德语小说和剧本问世,在德奥地区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作家,但在德语世界之外,她几乎默默无闻,在绝大多数国家都鲜为人知。比如,在中国大陆,对于她,除了个别专业外国文学词典里有过简要介绍外,就几乎难觅踪迹了,不过,繁体字版的《钢琴教师》已经在港台地区出版;在美国,尽管可买到四部耶利内克的作品,但她的书基本卖不动。一些美国的出版社认为,耶利内克的作品太残酷,不是那种能畅销的作品。她获奖后,连美国《纽约时报》都感到意外,载文指出,近年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浮出水面时,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得奖者是什么人。该报由此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提出了质疑,认为瑞典学院忽略了包括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在内的现代文学不少顶级大家,还有一些名作家,一年又一年被视为问鼎该奖的有力人选,却总是落空。
2003年南非作家约翰?迈克尔?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曾令许多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作家大感意外,尽管此前,他的代表作《耻》已于2002年推出中文版,一些专业报刊已刊发过几篇相关评介文章,而他在欧美文坛已经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2002年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在得奖前也不为人知。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令世人感到意外的程度,更甚于耶利内克的获奖。很多匈牙利人都没听说过这位同胞,就连匈牙利的许多大学文学教授、评论家也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匈牙利以外默默无闻是自然而然的了。在中国,只在一本作家词典中能找到短短几行介绍他的文字。倘若不是诺贝尔文学奖,凯尔泰斯很可能会一直这样默默无闻下去。
英国作家V。S。奈保尔在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在欧美文坛已被视为重要作家,但他和库切一样,人们似乎在世界文坛上可以找出一批同样有理由,甚至更有理由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作家。在他获奖前,在欧美,奈保尔早已享有声名;在中国,则只有花城出版社在十来年前出版过他的一部小说《米盖尔大街》,另外,译林出版社已买下他的两部代表作正在组织翻译出版,有少量学者在关注他,但对绝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奈保尔是个未曾听说过的名字。
相比之下,20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倒是一个例外,但他的获奖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意外。生于1930年的品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不过,尽管品特一直被公认为英国20世纪继萧伯纳之后最杰出的戏剧家,也对世界剧坛产生过重大影响,但他早已过了文学创作的巅峰期,也早就被诺贝尔奖的预测者忘记了。到2005年3月,他已宣布终止自己的剧作生涯,全力投身于政治活动。谁也不会想到品特此时还会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仍然是评委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为什么新世纪初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都是陌生人呢?为什么瑞典学院以外的专家、学者、媒体认为最有可能获奖的那批作家偏偏老是不得奖呢?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诺贝尔文学奖走过了百年历程后,每年在确定获奖作家时,仍然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即诺贝尔文学奖是要颁发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文学自然仍是其评委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品特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剧作家,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人物多是下层人民,戏剧冲突往往围绕一间闭塞的小屋发生。小屋象征着安全,而屋外则存在不可知的威胁。他的剧作表现的是品特对战后英国社会生活中受“威胁”的感觉,也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现当代社会里人们的恐慌心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不理解和人的孤独。
耶利内克的许多作品以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著称。她用文学语言对性别问题、社会中的性与暴力等主题的探讨,她描写的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她对奥地利传统文学以及传统文化风俗的抨击,她对自己的同胞的无情批评和强烈的女权主义倾向,都包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社会思辨和批判意识,能够引起极其丰富的联想。她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中陈规旧俗的荒谬以及这种枷锁对人施加的压力。
南非的国家之耻——种族隔离制度,库切一直不愿直接写及但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得到了象征性的表达。这,其实是整个人类之耻。他的作品内涵和寓意都颇为丰富,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涉及了后现代社会里的诸多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缺乏、不愿、难以相互交流和理解,而是互相设防、互相封闭。其代表作《耻》中卢里生活中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纪末人类生存现状的困窘。《耻》是一个后殖民世界中人类种族关系现状的寓言:殖民统治结束后,其危害却仍在继续。
少年时期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悲惨经历,使凯尔泰斯?伊姆雷每当考虑写一部新小说时,总会想起奥斯威辛。目睹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成了他的一段决定性的成长经历。他的写作支撑起了个体脆弱地对抗野蛮历史的经历。对他而言,奥斯威辛并不是一个例外事件,而是现代历史中有关人类堕落的最后的真实。纳粹集中营的经历,是他所有创作的核心与背景。他要通过创作成为奥斯威辛的代言人。
奈保尔在他的创作中对人物性格中所具有的泛人类共性的关注,是为弥合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所作的努力。奈保尔作品所涉及的地域延伸到了印度、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的伊斯兰国家。多元复合的文化背景,使奈保尔具备了理解文化差异的必要素质,也使他更能深切体会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差异意味着什么。他在东西方两大文化范畴之间徘徊:既有文化依赖又有文化反抗。这种无边界性实际上是对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狭隘性的挑战。
总序:一位世界性的杰出作家(2)
这些作家的批判、抨击、控诉、讽刺、追问,所涉及的极具个性的问题,同时又是带有人类普遍性的问题,其背后都有强烈的理想倾向在支撑。平心而论,百余年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虽然说不上个个都是当年世界文坛上傲然屹立于最高峰的作家,但是,应该说,每一位都是在一定的水准线以上的,没有哪一位是平庸的作家。放到整个世界文坛上来看,上述五位作家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
尽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
不过,每年在确定获奖作家时,文学已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考虑的唯一的因素。
比如,国别与地域的分布应该尽量广一点了。耶利内克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库切是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人,凯尔泰斯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人。奈保尔获奖时虽然是英国籍,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出生地在中美洲的那个小国和父母的印度移民背景,而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若不是意外状况,本来是要颁给土耳其作家奥尔汗?帕穆克的。
在后现代的多元文化主义浪潮中,原先处于受忽视的边缘地位的弱小势力受到了重视,纷纷从边缘向中心运动。这种现象反映到诺贝尔文学奖中,便是弱小国家、民族或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作家受到了格外的重视。耶利内克来自欧洲小国奥地利,是第十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女性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大多处于受忽视的边缘地位,也属于弱小势力),库切来自非洲的南非,凯尔泰斯来自欧洲小国匈牙利,奈保尔获奖时虽然是英国籍,不是弱小国家的,但出生在中美洲的小国特里尼达和多巴哥,生长于一个不和谐的贫穷的印度移民家庭。品特的临时意外获奖,同时也是扶助弱小,因为戏剧在文学中已越来越边缘化。
在创作理念上,推崇反专制、反极权、反独裁、反暴力、反暴政、反恐怖,推崇人类民主、自由,不同国家、民族、人种、文化和平而平等共处的思想。品特是一位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道德良知的作家,甚至被誉为“人权卫士”。耶利内克出生在一个具有捷克犹太血统的家庭,她父亲曾经受到纳粹迫害,她一生的心愿就是为她父亲雪冤。她的家庭背景使她有一种使命感,每当她发现“极权”倾向时,她不得不大声喊出来。库切的所有作品都在控诉南非的国家之耻——种族隔离制度的罪恶,希望殖民统治结束后,白人和黑人能和平共处。凯尔泰斯用非戏剧性的真挚、正直的声音叙述集中营的恐怖。他一直追问的是:谁能保证恐怖与恐惧不会再发生?奈保尔的文学创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被扭曲的历史现实,表达了一种超越民族主义和种族差别的人类关怀。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想尽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力争推出有价值的新人。如果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么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轰动效应一定会大打折扣。而经常在一批公认有资格获奖的作家中选取相比之下不大被人注意的作家,甚至选取被广泛忽视而又确实已达到一定水准线之上的作家,让所有的人都大感意外,则更能体现其判断的独立性,更能引起媒体、文学研究专家和大众的关注、兴趣和忙碌,尽管有时会因此引起质疑和非议。文学艺术贵在具有独特的个性,而独特的个性有时并不一定能较快地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同,因此,成功地挖掘和发现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的杰出作家,正是诺贝尔文学奖自身价值的体现,能证明诺贝尔文学奖“点石成金”的作用。
难以避免的局限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的成员由中老年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他们自有其特定的文学观、价值观,也自有其各方面的局限性。
比如,对于用英语、法语、德语等欧洲主要语言以外的语言创作的作家来说,要受到评委们的青睐,最好把他们的作品先译成瑞典语。否则,评委们看不懂,你写得再好也是白搭。所以,要想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用来创作的语言或翻译是很重要的问题。耶利内克用德语创作,其作品获奖前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和瑞典语。品特、库切和奈保尔用英语写作,故其作品不须翻译便可在全球通行无阻。用匈牙利语写作的凯尔泰斯?伊姆雷的一些作品获奖前也已被介绍到了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
再则,如何让杰出作家的作品进入评委们的视野也很重要。要想引起评委们的关注,作家最好先在欧美造出影响来。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品特的剧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在世界文坛得到广泛关注、介绍、研究,得到过欧美许多重要的文学、戏剧奖项,并在世界各地的戏剧舞台频频上演。耶利内克已在奥地利和德国获大大小小21个奖项。库切已在国际文坛上获得包括英国布克奖在内的多项重要文学奖,其多部作品在英、美出版。凯尔泰斯也在国内外获多项奖。奈保尔已获得英美等国的多项重要文学奖。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西方价值观较容易认同。品特、耶利内克和凯尔泰斯生长、生活在欧洲国家,他们的西方价值观是天生的,或者说,他们天生极易接受西方价值观。库切曾在英国工作,并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和执教,自然至少部分接受了西方价值观。奈保尔虽然是移民,但在英国受大学教育并加入英国籍,还长期生活在英国,说明他大致上已认同西方价值观。
瑞典虽然只是一个欧洲小国,但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选择上,仍然可以看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中透露出的“欧洲中心论”。上述五位作家中,品特、耶利内克、凯尔泰斯和奈保尔都是欧洲人,库切虽然是非洲的南非人,但不要忘记南非属于英联邦国家。近十年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除了库切,其余九位都是欧洲作家。
2002年和2004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情势处于严峻的关键时刻,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授予身为犹太人的奥斯威辛的代言人凯尔泰斯和受身为捷克裔犹太人的父亲遭迫害的经历的驱使而写作的耶利内克。尽管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一再表示,只有文学价值,才是瑞典学院唯一的衡量标准,但仍然免不了有人怀疑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总序:一位世界性的杰出作家(3)
对盛宴的期待年复一年
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的历程尽管一直与各种各样的议论、争议和质疑相伴,尽管一定程度上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或失误,但不可否认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无疑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影响最大的文学活动。一个作家如果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他一定会视之为对自己创作的最大的肯定,一定是他最开心、欣慰的事情。人们完全有理由一直满腔热情地期待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盛宴。
纯粹的文学事件同时又能成为全球性的新闻事件,能引起大众媒体的广泛兴趣,大概只有诺贝尔文学奖了。每年10月,全球数以亿计的人都在怀着极大的兴趣翘首期盼着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浮出水面,然后,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会对似乎是刚刚诞生的那位世界文豪的生平、创作、个性、嗜好等等大加介绍,不少人还会对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否该得奖议论一番,同时有的人对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近些年来在评奖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倾向表示不满。在中国,对诺贝尔文学奖自然也是万众瞩目,各种各样的议论不绝于耳。许多人为百余年中居然没有一个(持中国国籍的)中国人拿到这顶桂冠而愤愤不平。一些中国作家以夺得这个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把拿不到奖归罪于没有称职的翻译使他们的杰作为世人所欣赏。有的人则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声言不在乎甚至鄙视这个奖。静心而论,百余年中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每一位都是在一定的水准线以上的优秀作家。要不然,诺贝尔文学奖何以成为今天的诺贝尔文学奖呢?至于中国作家迄今没人得到这个奖,各种原因都可以找,但最关键的,恐怕还得在中国作家自己的创作中找。作为一个作家,如果在形式、技巧、风格的探索与创新方面,在题材的挖掘与出新上,在对人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把握与认识上,能够对于文学创作本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写出自己独具个性又具有人类普遍认识意义的作品,写出让世界上的同行叫好并沿着你新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行的作品,写出引领当今世界文学潮流的作品,这样的作家,迟早是会引起世界文坛的足够重视和肯定的。到目前为止的中国作家中,有两类作家恐怕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类是至今其文学创作思想和观念仍然或多或少地被“极左”思想所笼罩的作家,因为“极左”文学思潮与文学的本质和人类的理想都是背道而驰的;另一类是至今仍然热衷于模仿、且仅仅停留于模仿、多半连模仿也模仿不像国外的各种文学创作流派、形式、技巧的作家,因为仅仅停留于模仿,其价值自然不如原创的被模仿者。这样说,并不是要排斥文学创作中的模仿并否认模仿在文学创作中的积极作用。在文学创作中,为了模仿而模仿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但模仿可以作为创造的基础,可以在模仿中消化、吸收,为个性化的创作服务。可喜的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引进的国外文坛各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主义、流派、形式、技巧的洗礼后,目前已有一批颇具实力的中国作家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都已大大增强。他们在广泛了解外国同行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其长处的同时,已不再对其顶礼膜拜。他们既能意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