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翰逊先生,你现在代表的不是你个人,希望你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要先慎重考虑一下你国民的利益。中国采取的是开放式的外交战略,我们致力于帮助世界上一切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世界上总有一小撮人在敌视中国的行为,帝国政府对于这样的人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哪怕动用武力。”
“你想用武力来威胁我吗?我不管肯尼迪的死是不是与中国政府有关,但是告诉你,我不是犹豫不决的肯尼迪,摩根法案必须要执行,我们也已经做好了打击一切侵略者的准备!”
话说到这儿,没法再说下去了,伍廷芳保持着一个外交家的风度,对约翰逊点头致意,然后转身离开。约翰逊气得全身发抖,半晌才平静下来。
“总统阁下,您准备好了吗?代表和贵宾们都已经等的不耐烦了。”总统助理过来说道。
约翰逊深深吐出一口气,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就职演说稿,大步走上了演说台,他的脚步无比沉重,因为他知道自己在登上美国最高权力颠峰的下一刻,将会面临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中国!他做好准备了吗?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此刻必须要以一份凝聚全体美国民众民族感情的演说来把所有美国人团结起来。
同胞们:此时此刻,我在你们和上帝面前宣誓,这个誓言不只是我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我们同住在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我们国家的命运和我们民族的未来并不是靠一个公民,而是要靠所有的公民。
这就是这一时刻的庄严及其意义所在。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就某些时代的人而言,历史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至于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必须选择自己的命运。
此时此刻,美国的第一枚火箭正向着太空飞去。这提醒我们,对我们的子孙来说,甚至对我们自己来说,在短短几年内,世界将不会再像现在一样。下一任总统站在这里时,他将展望一个和我们现在不同的景象。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迅速而又急剧的变革,揭示了自然的奥秘,使国家成倍地增加,让后辈人掌握了能征服和毁灭人类的新式武器,动摇了旧的价值观念、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的命运将取决于我国人民始终不渝的性格,取决于我们的信念。
我们的祖辈,那些背井离乡的异乡人,那些勇敢而受惊的异乡人,为寻找一块个人可以自主的地方而来到这里。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订立了公约。这一公约以公正来表达,用自由写成,受团结的约束,指望总有一无会激励全人类的理想,这一公约至今仍约束着我们。我们如果遵循公的的规定,就将繁荣昌盛。
我为这个国家服务了30多年,我一直认为,不公正地对待我们的人民,浪费我们的资源,是我们真正的敌人。30多年来,我竭尽所能,时刻提防这一敌人并与之作斗争。我认识到,也深深懂得,这个敌人不会轻易屈服。
但是,变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武器。在这一代美国人的有生之年,这个敌人不仅会退却,而且还会被征服。
美国公约要求我们为帮助全人类的解放指明道路。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因此,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无法控制许多事情;但作为一个民族,我们对所有的人充满希望。
想象一下在飞向太空的火箭上看地球时的情景吧。地球就像小孩玩的地球仪,它悬在大空间,陆地就像贴在球体表面的彩色地图。我们都是这个小小地球上的旅客。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实际上只在自己的同伴中度过短暂的一瞬。
人的生存是如此脆弱,可我们竟然彼此仇恨,相互残杀,这是多么难以令人置信。凡意愿放弃统治他人的人,有足够的机会来实现对自然的统治。天地广阔,足以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幸福。
我国的方针是明确的。我们并不奢求获得别人的东面。我们并不寻求统治别人,而只希望人类能战胜专制和苦难。
但是我们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人们希望成为共同事业的参与者——这是比他们本身更为伟大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想方设法为实现我国的目标作出贡献,因而也为自己找到新的目标。如果缺少这些,我国就会变成一个陌路人组成的国家。
在这个以公正、自由、团结为宗旨的公约指导下,我们已经成为一个繁荣、伟大和强盛的国家。我们还维护了我们的自由。
但是,上帝没有保证我们的伟大国家经久不衰。
上帝准许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用汗水、用精神力量来争取我们的伟大。
我们的敌人总是犯相同的错误。在我这一生中——在萧条年代和战争岁月——他们期待着我们的失败。但每一次,在美国人民的心灵深处,都会产生出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信念。这种信念曾给我们带来胜利,它将再次给我们带来胜利。
因为这就是美国。这是一块未曾跨越的沙漠,是一座尚未攀登的山岭。这是一颗人迹还没有到过的星球,是沉睡在未开垦土地中的硕果。
对那些肩负重任的公仆,对我的家人,对随我走过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的朋友们,对联邦全体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我今天重述我在1918年11月那悲痛的一天说过的话:“我将领导大家,并将尽我所能。”
但是,你们必须在内心铭记旧日的承诺和梦想。这才是你们最好的向导。
演说结束的时候,原本瑟瑟发抖的人群似乎已经忘记了寒冷、党派界线,一切旧有的宗教、种族的问题似乎都被遗忘了。无疑,这是个良好开端,可就职演说中提及的各种希望会实现吗?美妙的音节和文字背后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约翰逊的对外政策是软弱的遣词造句还是冷冰冰的武装边境呢?尽管在鹰派看来,约翰逊是历来总统中意志最为坚定的总统,不过对别人来说,这可不一定,需要事实和时间的佐证。
约翰逊真正成为白宫的主人是从1月21日开始。他命令所有白宫工作人员上午9点上班,而他比任何人都早。总统办公室几乎还没有什么陈设,约翰逊也还不太习惯别人称呼他“总统”。在一些会议和白宫工作人员宣誓仪式之间的空隙里,约翰逊熟悉办公室里各种电钮与电铃,还走到别的办公室看一看,跟工作人员谈谈,瞧瞧速记员,拆拆邮件,打打电话,并开始了他的工作。上午10点30分,他签署了第一号行政命令:给400万贫苦美国人增加剩余食物的品种,并把数额加倍。11点钟颁布了它。
白宫像一锅沸水,还未完全寂静下来,政治家和记者们不断进出约翰逊的办公室。新总统的第一个来访者是前总统哈里杜鲁门。各种团体、知名人士和各种奖金的获得者,从浸礼会教友到美女皇后,每天都在约翰逊的办公室受到接待。每星期有30000封信件源源涌入白宫。不仅总统约翰逊在奔波繁忙,整个行政部门也一样,深夜,他们的办公室还灯火通明。
新总统始终未能克服入主白宫的那种孩子气的自豪感和兴奋情绪。他请客人参观他所谓的这份财产,向他们介绍某个房间或摆设的来历,不厌其烦,还抱怨有些东西不好,得打发走。他试了试林肯的床,说还行。
然而太乐观了似乎也不行。约翰逊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时,也发现自己接手了一摊子烫手的东西。
(本卷终)
巨龙的怒吼 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演习
1919年2月的一天,太平洋。中华帝国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旗舰“黄山”号舰队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划过一道清晰的弧线,正要将舰艏迎向穿过对马海峡。环绕在“黄山”号周围的七八艘大小护航舰只,也正紧密伴随着做同向运动。
“黄山”号宽阔平整的飞行甲板上,早已挤满了大大小小数十架飞机:其中最前面十余架轻巧些的,机翼下或是空空如也或是只挂了两枚不起眼的小炸弹;后面二三十架臃肿些的,机腹下各挂载着一枚黑黝黝的鱼雷。
整个编队很快完成了转向,强劲的海风席卷过“黄山”号,将右舷舰岛顶上的信号旗刮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新的信号旗升了起来,起飞指挥员与甲板工作员在甲板上忙碌起来,机械师也开始用曲轴杆为前面几排的飞机动引擎,不一会儿,前面几排轻型机的螺旋桨都嗡嗡地转了起来。又是两声汽笛响,横在待命机群前方的一面防风格栅被放了下来,风总算能够毫无阻碍地扫过飞行甲板,与此同时,机群最前排中央的那架飞机被几名甲板工作员小心翼翼地往前方推动了一小段距离,机轮贴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红线上。
随即,顶着强风半蹲在这架先导机右前方的一名起飞指挥员,向敞开式座舱里的飞行员打起了手势:手腕在空中转两圈,再以两个手指朝向自己的眼睛,表示要飞行员报告动机转。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表示转达到起飞标准。起飞指挥员也竖起大拇指表示“明白”,便挥舞起手中的信号旗,向舰岛上部的航空舰桥打出了“请求起飞”的旗语。连续三声汽笛响后,最后的信号旗升上了桅顶:“立即起飞”。
机翼上漆着蓝红黄三色圆圈标记的飞机开始在木质飞行甲板上滑行,仅仅一眨眼的工夫,飞机便脱离了甲板,悠悠地飘升到空中,事实上,那条红色起飞线距离甲板前端也就四五十公尺的样子。先导机起飞后立即右转,开始在母舰上空盘旋。紧随先导机之后,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飞机接连从甲板上滑跃而起,同样以在母舰上空盘旋的方式,与先起飞的各机结成编队。未完成的编队继续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等待后续机加入。
母舰上空的编队越来越大,相应地,母舰甲板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少。当“黄山”号甲板上的最后一架飞机从跑道上跃起,位于甲板前端右舷的那位起飞指挥员终于站起了身,向航空舰桥打出旗语:“起飞作业完成……”
航空舰桥上,一位佩带金色穗带的年轻中校按下了手中的怀表,面露不悦:“十九分三十七秒,还是太慢了。”
另一位颧骨高耸、表情平静的少将缓缓道:“标准要求是十八分钟,回头召集全体作业官,继续研究节省时间的办法。”
“是,司令长官……”
被称为司令长官的那位少将正是太平洋舰队第一舰队司令陈锦荣,此时正亲率新被编入舰队的“黄山”号舰队航母及其护航编队,在太平洋北部的演习场进行航空作业和舰载机攻击演练。陈锦荣遥望着那架殿后的大个头鱼雷机吃力地爬升追赶编队,举起军帽在头顶挥转起来:“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有高队长带队,不会有事的。”一旁的那位中校参谋自信满满地说道。
陈锦荣点点头,果断下令:“立即清理甲板,准备放飞第二攻击波!”
天空中,十二架“风雷”战斗机与二十四架“蓝翔”俯冲轰炸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终于完成了编队,在转向目标前,先以整队进场的姿态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母舰上空。
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机群,舰员们纷纷挥转起了军帽,这是平安的祝福,也是胜利的祈望。
汽笛再次鸣响,桅杆上的旗子降了又升,“黄山”号的飞行甲板再度忙碌起来。
位于飞行甲板中轴线前后的两座升降机开足马力地上下运动,将已经在机库中装好弹药的战机源源不断地送上甲板。
最先送上的是几架“猎鹰”侦察机,接着是一小队“风云”运输机,这些飞机一上甲板就被推到起飞线前,匆匆加足了油,在后面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送上甲板之前迅放飞。
“司令,实战中真的需要如此谨慎吗?目前为止的情报中,还没有现哪国装备了足以摧毁我军大型舰只的航空兵器,更没有现它国装备或正在建造与我军相当的舰队航母。现在我们又是派远程侦察机大范围搜索,又是派战斗机直接掩护编队,如果将这些兵力纳入攻击机群中,不是可以加强机群的总体战力吗?”向陈锦荣提出这番疑问的还是那位年轻的中校,第一舰队参谋桂永清。
陈锦荣双手交叉在胸前,平静地注视着甲板上的忙碌作业:“没有发现,并不表示没有。必须考虑到情报的滞后和遗漏,我们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我们想知道的任何事情。相应地,也要考虑到我方情报的泄露,导致对方采取了有效对策的情况。绝对的自信是毒药。参谋的任务,就是要把各种可能生的情况都要想到,并根据各种变化的因素一一拟定对策,或是以最小代价完成作战任务,或是以最小代价退出战斗,无论情况如何变化都有充分应对的办法。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自以为是主观臆断上,这跟赌徒有什么区别?打仗不是赌博,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遍,计划与现实不符是常有的事,不做好全面的准备,有进退自如的把握,只一心想着要么全胜要么全输,这样可不算是合格的帝国海军军官。”
桂永清听罢微微一鞠躬:“司令所言极是,卑职受教了。”
这时,甲板上一对娇健的身影映入了桂永清的视线中。虽然两人都披挂着飞行服,却没有因此而掩盖掉了女性特有的身形,而且飞行帽都还捏在手里,两条马尾在小脑袋后边跳来晃去,很是显眼。
“看哪,第一舰队之花出来了。”一位新进的上尉参谋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
另一位参谋不以为然道:“别乱叫了,小心司令回头把你眼睛挖出来。”
桂永清却没头没脑地向陈锦荣问道:“司令……如果真的打起仗来,女人也可以上阵的吗?”
陈锦荣毫无表情地“恩”了一声,又举起望远镜朝那两朵“飞行玫瑰”瞥了两眼:“如果战时不上阵,现在又为什么跟同僚一起训练呢?她们的技术是一流的,这一点无庸置疑。”
被航空舰桥上一堆老少爷们议论的两位主角,此时正毫不知情地从飞行甲板往舰岛方向跑过去,一前一后,一高一矮,一样的马尾,一色的秀容,所过之处,还是触了不少新兵惊奇的目光。
高个子、乍看之下颇为成熟的那名女中尉名叫高欣欣,舰队航空兵大队队长高志航的侄女。矮个子、看起来稚嫩些的那名女少尉名叫刘云,是第一舰队攻中队飞行员。
两人提着飞行帽蹦蹦跳跳地跃过甲板旁横七竖八的加油管线,很快躲到了舰岛的阴影下。刘云微喘着气,把飞行帽搭在肩上:“姐姐太着急了,我就说不是那架嘛,刚才我下去转的时候还看见它在前机库的最里边,没那么快上来的。”
高欣欣背靠舰岛,指尖在墙壁上画着什么:“不行,改天要给我的宝贝画个醒目的标记,居然认错了,真是不甘心。”
刘云也靠上了舰岛:“不过就算上来了,也没必要那么急赶过去啊,摆位子、加油什么的,兄弟们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高欣欣却神情专注地盯着前升降机的出口,“那是我的宝贝啊,就算兄弟们再认真,没有我还是不行的。”
“姐姐……我看杂志上说,迷恋机械的女人会嫁不出去的啊。”刘云作担忧状。
高欣欣眼睛一撇:“无所谓,为什么女人一定要嫁人?”
刘云眨眨眼:“不嫁人,难道要嫁给飞机?”
“你管我呢……说来你们兄妹的假期快到了吧,上次不是说你嫂子给你介绍男人来着?”
“真狡猾,故意岔开话题……”
刘云不满地嘟起嘴,马上又伸了个懒腰:“不过呢,可以休假真是太好了,这次除了回家以外,还想去京城看看,看望看望同班的那几个姐妹,不知道她们在政府部门里过得怎么样……”
“休假啊……的确是好事,今年不打仗的话,我也有好长的假可以休……”
刘云疑惑地转过头:“不打仗的话……今年会打仗吗?”
高欣欣拨了拨刘云的马尾:“不知道,我叔叔说的,今年可能有仗要打了。那么随便一说而已,谁知道呢。”
刘云低下头,踢了踢脚边的橡胶油管:“姐姐,如果真的打起来,轮到你上阵的时候,你会害怕吗?”
高欣欣宛尔一笑:“傻丫头,那要到时候才知道啊……哎,我的宝贝上来了,这次应该没错了!”
汽笛声响起,“黄山”号的第二攻击波即将放飞。
巨龙的怒吼 第九百五十四章 部长的赌注
紫禁城,侯事房。
帝国几大部部长们都在这里等候着皇帝的召见。
“来赌一把如何?”科技部部长康广仁提议道。
外交部部长伍廷芳歪了歪头:“赌什么?”
“如今中美关系直转急下,两国基本断绝了贸易关系,外交关系也岌岌可危,双方在太平洋上大量集结兵力,摆出了一副大战的样子,我们就赌这场仗会不会打起来。”
工业部部长杨锐推着眼镜道:“我觉得不会打,如今各国都在一心发展自己的国力,尤其是苏联的发展速度极其惊人,中美两国大战一开,不是白白让苏联、英法这些大国看笑话吗?”
“但是,诸公别忘了,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意土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等局部战争从来就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