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通关-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承诺相符合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法规。这里所称的“无固定地点销售”,其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直销。我国政府制定《直销管理条例》正是履行上述承诺的一个重要举措……
看完这条新闻,吴小丽的眼睛里早已溢满泪水。
这是激动的泪水。
这是喜悦的泪水。
这泪水告诉吴小丽——
非法的传销和合法的直销终于有了明确的界限。
这一天的到来,吴小丽等了整整10年。
吴小丽从事ABC的十年,是直销在中国市场风风雨雨的十年。十年来,直销这种特殊的销售模式一直是一个颇受社会关注也容易引起人们误解的销售模式。因为直销在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们将它和非法传销划等号。
这是既漫长又短暂,既短暂又漫长的十年。
过去的十年间,在人们眼里,直销就是传销的孪生兄弟。直销就是骗人的。直销是不起眼的小事情。直销就是没事情干的人才去干的事情。
过去的十年间,她和那些钟爱直销的人们一样,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嘴巴和语言,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爱,去诠释着一个真实的直销。他们更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着一条中国式的直销之路。
她只是想告诉那些不了解甚至误解直销的人们:直销也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商业形态,一种人生选择,一种活法。
直销立法,给吴小丽他们带来机会和惊喜的同时,也再次带来了挑战。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ABC公司将在经营特色和报酬分配制度上进行重大调整。这又将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直销大变革。
2005年10月的一天,ABC公司在广州召开高级营业经理以上营销领导人的会议。
ABC中国公司董事长吕中杰女士在会议中说:“ABC公司一贯以来都是一家守法经营,和政府紧密配合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多次重要调整。这一次的调整也是ABC公司依照《直销管理条例》做出的决定。大家不要害怕和担心变革,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事实。我相信大家会积极配合公司的调整……”
吴小丽坐在下面听着这话的时候,思绪回到了ABC公司2002年的那次重大变革。
其实ABC从传销取缔经营模式转型以来,内部整顿和变革就一直连续不断,而2002年的那次变革特别让吴小丽刻骨铭心。
2002年1月,也是在ABC公司广州总部,ABC中国公司董事长吕中杰宣布了几条内部整顿政策: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ABC暂停销售人员的加入申请并重新审核销售人员的身份;严禁跨地区经营;停止一切和产品无关的各种业务会议……
当时吕中杰董事长一共宣布了好几条整顿政策,但吴小丽当时已经心情紧张得听不下去了。因为每一次转型、整顿、调整,都意味着一种难以言语的阵痛。
当吕中杰董事长宣布完的时候,坐在下面的人刚开始也是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就是对吕中杰对ABC公司的一阵狂轰滥炸。
第十三章 人各有志 1(2)
这是每一次调整政策宣布后的“保留节目”。
吴小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天晚上ABC公司给他们准备的晚宴虽然相当丰盛,但是参加会议的人没一个吃得下。这些平日里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营销精英们,就这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对无言。事先没有任何人约定,但却没有一个人动筷子。在场的工作人员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一个劲地对这些营销精英们笑着说:“大家先吃饭,不管发生什么事,先吃饭再说,啊?吃饭,好吧?”
见他们还是不吃饭,工作人员只好把情况告诉吕中杰。
看到这种场面,吕中杰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其实吕中杰比任何营销人员都难受,只是没有说出口,也不能说出口。
自从ABC转型后,虽然ABC已经对原来的经营模式做了重大的根本上的改变,但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ABC和过去的传销扯在一起甚至相提并论,指责ABC是换汤不换药。
吕中杰深深地知道,ABC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更好地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可每一次调整都是对营销人员一种无形的伤害。因为他们刚刚适应这种模式,你又要改变,你一变,他们又得跟着变。这也正是一些违规操作的竞争对手公司炒作ABC的一大卖点,说ABC在中国水土不服,这样将等于是在降低ABC的竞争力。不管竞争对手怎么评价,有一点吕中杰是深刻意识到的: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才是真正降低竞争力的致命之处。
想到这里,吕中杰语重心长地对下面不愿意吃饭的营销精英们说:“其实我也知道大家的心情很难受,我知道大家吃不下饭,但是有一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直销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物,它和中国的社会还有个不断相互适应和磨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有可能是三五年,也有可能是十年。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市场的不断成熟可以缩短磨合的时间外,我们自己本身的适应和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啊!不管ABC公司的操作形式如何变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ABC公司对大家的诚信和承诺永远不会改变!”
晚上休息的时候,这些营销精英们没一个睡的着,他们都在想着同样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吴小丽当然也没睡着,她和北京的鲁天一等人探讨了一个通宵。
有的说:“这ABC暂停营销人员的加入了,不就意味着ABC做不下去了吗?这样耗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有的就说:“ABC也没有说永远停止加入,只是暂停而已。”
有的说:“ABC老是这么变来变去,真让人受不了了!我们还不如转行算了!”
有的就说:“我们都跟了ABC这么多年了,做ABC也都做出感情来了,哪还有心思去转行?”
有的说:“我们做ABC这么多年了,经济基础也有了,营销管理经验和能力也有了,不如我们自己出去开公司做其他生意吧?”
有的就说:“开公司做生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放弃ABC你真的舍得?”
大家就这么探讨着。
最后还是鲁天一一锤定音:“我看大家说了一个晚上最后还是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对ABC是有感情的,ABC公司对我们也是讲诚信守承诺的。ABC我们也都是相信的,事实上ABC公司也是绝对值得相信的。我们还能去做什么?就做ABC!坚持做ABC!一辈子都要做!现在暂停营销人员加入怎么办?等待消息的同时加大顾客的累积,把自己的稳定顾客群服务好并不断开出新的顾客群。好!就这样!”
ABC公司的那次整顿,使很多信心不够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并且开始抱怨和指责,最后就选择了放弃。
ABC当时的营销人员一下子就从原来的10万减到了7万。
当时吴小丽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不少合作伙伴选择了放弃。但她在那次整顿中不仅信心异常坚定,还每天工作在第一线十多个小时,培育出了数百个稳定的顾客群,而且这些顾客又给她介绍顾客,使得她每个月的营业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猛增,最终做到了高级营业经理,也是ABC公司在G省市场的第一个高级营业经理。到2003年底ABC公司重新受理新营销人员加入的时候,吴小丽已经在G省在天驰市拥有了大片市场。
第十三章 人各有志 1(3)
面对此次《直销管理条例》出台后ABC公司的再次调整,吴小丽已经是胸有成竹。
第十三章 人各有志 2(1)
吴小丽真的没想到张云高竟然会放弃ABC。
她是从广州ABC公司总部开会回来才知道这个消息的。
在广州开会的时候,当ABC中国公司董事长吕中杰女士说到ABC公司面临再次转型调整时,吴小丽就想,自己那些合作伙伴当中一定会有放弃ABC的人,因为每次ABC公司调整都会有人由于不理解而放弃。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人竟然会是张云高。
今生缘茶庄的包厢里,死一般的寂静。空气像是要凝固一般,让人闷得慌。
张云高始终埋着头,一言不发。
吴小丽对张云高说:“你的ABC事业都做得这么好了,你为什么要放弃?你不是一直以来都做得好好的吗?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你不觉得可惜我还为你可惜呢!”
张云高不说话。
“你是不是因为ABC公司现在针对直销管理条例要做相关调整的事情想不通?你哪里想不通可以问我呀!你干吗就选择放弃?赢在转折点这个道理你又不是不懂?在ABC公司的这种转折时期,是危机更是机遇!”
说到赢在转折点,吴小丽又想起了她经常和张云高说起的有关李嘉诚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香港受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发生了骚乱。动乱直接影响到香港房地产市场,整个香港房地产市场一片低迷,新建成的楼房无人问津,房产开发明显供大于求,房产开发商们忧心忡忡,心烦意乱。当时香港上流社会很多有钱人都纷纷贱卖房产物业移民,引发了二战后第一次大移民潮。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李嘉诚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拿出在塑胶行业和物业的赢利,大量地购买那些价格低廉的房产物业。当时很多人都对李嘉诚的这一惊人举动表示非常不理解:现在别人连跑都来不及,经济这么萧条,你买那么多产业干什么?很多朋友为李嘉诚捏了一把冷汗,劝他要冷静对待。很多地产同行则等着看李嘉诚的笑话。李嘉诚始终坚定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风波只是暂时的,香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很快就会复苏。在这种特殊的时期,更能体现一个卓越商人的经济眼光和雄才大略。李嘉诚的判断对了,动乱很快得到平息,由于李嘉诚在动乱时期置下的产业一本万利,他成为那场地产灾难中最大的赢家!
李嘉诚的这个故事被吴小丽无数遍地讲,讲给那些在每次ABC公司转型时期动摇的合作伙伴,也无数次讲给张云高听,除了是对他的一种激励外,更想让他从故事中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赢在转折点。
想到这里,吴小丽说:“我和你说过的李嘉诚的故事你还记得吗?”
张云高终于开口说:“记得,你都说过好几次了。”
“你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吗?”
“知道,赢在转折点。”
“既然你知道赢在转折点,你干吗还要放弃?现在就是直销行业的一个转折点啊!”
“我是张云高不是李嘉诚。”
“李嘉诚在成为李嘉诚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李嘉诚而已。”
“这个是不能比的。”
“道理都是一样的,再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也只是个普通人,包括李嘉诚。这些人和普通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份坚持和执着,多了一份眼光和魄力!”
“我说过我是张云高不是李嘉诚。”
吴小丽就换了个话题说:“你在直销行业在ABC公司都努力这么多年了,就这么放弃了,你真的不觉得可惜?”
“有所得必有所失,可能是塞翁失马也难说呢?努力的东西就一定要坚持吗?”
“当年你不是说要在这个行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吗?现在怎么说变就变了?”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和现在的情况不同。”
“是什么情况不同?”
“以前ABC还可以做,现在没法再做下去了。”
“为什么这样说?”
“ABC公司老是这么变来变去还怎么做?你刚适应它的这种模式,它又变成另一种模式了,十年不到就变了五六次了。”
第十三章 人各有志 2(2)new
“ABC公司也必须适应现阶段中国的市场呀!中国的情况和国外不一样呀!不管形式上怎么变化,它对我们的诚信都不变呀!”
“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说那么多了,反正我是不打算再继续做下去了。”
“你已经铁了心了?”
“我都已经着手做其他事情了。”
“你去做什么了?”
“去上班。”
“去哪上?”
“去一家私营企业当总经理。”
“你干吗还想到要去给别人打工?”
“他们答应给我年薪20多万,还给一点小股份。做一份事就拿一份钱,我不想再像做ABC那么累……”
“你觉得做ABC很累?我怎么不觉得?”
“不是身体累,是心累。你是你我是我,就像我刚才说我不能和李嘉诚比一样。我真的很累,心很累……”
“其实累不累关键看你的心态,心态不平和你做什么都会觉得累的。”
张云高叹了口气:“唉!世界上的路千条万条,不一定非要走ABC走直销这条。很多人都不做直销,还不照样生活得那么潇洒?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终于悟到了一点:那就是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走哪一条路,只要是自己觉得过得快乐开心就好……”
“那倒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你觉得快乐,觉得值得就好。”
……
两个人就这么聊到凌晨3点多。聊的结果是张云高彻底地放弃了ABC,去那家私营企业当总经理。
吴小丽真的没想到张云高这么轻易地就放弃了ABC,而且听不进她的任何劝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
人生中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吴小丽想起了罗伯特·T·清崎写的《富爸爸,穷爸爸》的书里面的道理来。穷爸爸是作者的亲爸爸。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位薪水很高的政府官员。但是无论他赚到多少钱,每到月末的时候却总是身无分文。他辛苦一生,到去世的时候依然是囊中空空。富爸爸是作者最要好的朋友迈克的爸爸。他白手起家,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教育,后来却成为美国夏威夷州最富有的人之一。同样是教育孩子读书,穷爸爸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穷爸爸常说:“上学争取好成绩,以便将来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安稳工作。”富爸爸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拥有自己的企业。富爸爸也常说:“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需要去做一名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作者最终没有听穷爸爸的话而听了富爸爸的话,他成为了富人。
这个世界上拥有穷爸爸思维的人的确太多太多了……
吴小丽转念又一想,不管是什么思维,都是他们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外人是没有必要去评判对错的。就像鲁天一经常所说的那样,加入和放弃直销行业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就在张云高因为ABC的转型而放弃的时候,另一个人却第二次加入到了ABC公司。
这个人就是罗世伟。
罗世伟是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才决定重新回到ABC公司来的。
自从那次在人才市场遇到黄来娣之后,他的心情就再也没有平静过。说实话,当年黄来娣介绍他做直销做ABC,他根本瞧不起黄来娣。那时候黄来娣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个跳大神的。但是那天他在人才市场看到黄来娣的样子,他不能不吃惊。他看到黄来娣整个人都变了。首先是形象有了惊人的变化,虽然脖子上粗大的项链和手上的戒指有些夸张,但是衣着比以前得体多了。虽然说话中还夹杂着很多粗话,但是她的语言中已经带有很多全新的观念,很多话是吴小丽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现在已经被她很巧妙地学会了。
其实最令罗世伟吃惊甚至不服气的,还是黄来娣已经做到了ABC公司的营业经理的事。他当然知道营业经理这个职位在ABC公司意味着什么。他真的没想到黄来娣会做到这个职位。
第十三章 人各有志 2(3)new
再想到自己,罗世伟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用他的话讲是往事不堪回首。
罗世伟有心做ABC,但碍于面子,始终犹豫不决。就这么被是否重新加入ABC的问题折磨了又将近半年,直到在报纸上看到《直销管理条例》出台的新闻。
罗世伟虽然穷,但读书看报的习惯倒是没有因为穷而丢失。这天,罗世伟买了一份当天的《天驰早报》。当他翻到《我国出台直销管理条例》这篇文章时,他仔细地看了几遍。看着看着,罗世伟就想起了《天驰早报》记者周大洲当年和他聊天时说的那些话。周记者当年也加入了ABC,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经常去吴小丽的中心,去了几次罗世伟就和他混熟了。他知道周记者是《天驰早报》的财经新闻记者,在G省新闻界和商界有着“G省第一财经名记”的称号。这财经记者看问题的眼光想问题的思维就是和他们普通人不一样。有一次周记者和他聊天,聊着聊着周记者就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准备起草一部有关直销的法规,目前还在酝酿当中,估计两三年后会出台。如果直销法规真的能够出台的话,这对做直销的人来说是一个机遇。他当时哪里听得懂这么深刻的话,就问周记者,周记者说理由有二:第一,每一部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在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给这一行业带来蓬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