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海·过客·偶拾-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慧济寺而法雨寺,从法雨寺到紫竹林,再从紫竹林到普济寺。看不完的善男信女,僧人游方。身旁游人如鲫,眼前香烟缭绕。*的钟声、木鱼声、颂经声回响在耳边。这就是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中国百姓心中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曾经显灵的地方。高达三十三米的观世音菩萨铜像矗立在海边,俯视着普陀山,俯视着人头涌涌的一处处名寺大庙,俯视着从天下赶来普陀山的一众苍生。
我想每个人在普陀山得到都不相同,有人得到了安慰,有人得到了感悟,有人得到了希望,也有人得到了解脱。
当我们离开普陀山的时候,金色的夕阳下这海天佛国无处不是金碧辉煌了。
绍兴
如果说绍兴在中国是一座名人的城市,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古人上至大禹、勾践、王羲之、陆游、徐渭,今人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鲁迅、周恩来,他们的遗迹都可以在绍兴找得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山阴道上(5)
对我来说,它更是母亲的祖籍,外公就出生在这里。
到绍兴时已是黄昏,下着不大不小的冷雨。湿漉漉的街道映着昏黄的路灯,竟有一种淡淡的古意和愁思。
晚饭想吃地道的绍兴菜,吴先生介绍咸亨酒店。“不是那个喝老酒的小酒店,是旁边那座咸亨大酒楼!”正好,早就想去的地方。
当晚的花雕醉鸡酒香扑鼻,霉干菜爆河虾咸中有鲜味,清蒸白鱼味清而甘,霉干菜烧肉味厚不腻,配上咸亨酒店自酿味甘醇厚的太雕酒,让我对绍兴的地方菜有意犹未尽的好感。
好像我不知道父亲的祖居在宁波的哪处乡下一样,我也没有能从母亲那里把外公在绍兴城里的故里问清楚。既然不能一访外公的祖居,那我就告诉吴先生我们这次到来想要感受的三样东西:越中的山水、古城的文化、水乡的生活。
为了感受越中的山水,第二天的上午吴先生带我们去了柯岩。
柯岩的人工味道虽然稍微重了一些,但却是典型的越中山水——有山,有水,有岩,有桥,有船,有阁,有寺。
站在柯岩山顶的寺里,正好俯视脚下的山山水水,村庄田野。淡淡的雨雾中河道纵横,阡陌相连。乌蓬船在河道间穿梭往来,烟树里透出粉墙黛瓦的村庄。这片土地就是古时山阴会稽两县的治所。细雨蒙蒙,烟雾低飘,婉柔的山水和细致的景物深蕴了江南的灵气和神韵。相对眼前有如飘逸诗篇和淡雅水墨的景物,我身后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显得太华丽媚俗了。
雨雾中虽看不清哪一座是府山,看不见府山上的越王台,但我仍然感觉得到越王勾践曾经依靠这片丰饶多情的土地卧薪尝胆,终成复国雪耻大业的霸气。总纳山阴会稽三十六源之水的鉴湖在视线之外,但纵横相间的堤桥下又哪处不是王羲之咏鉴湖诗句“山*上行,如在镜中流”的景色?明山秀水出画家。绍兴除了生出了中国人老幼皆知的王羲之和连齐白石也想要到他门前做走狗的明代画家徐渭之外,这片山青水秀丰饶富足婉约细腻的土地,还孕育出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士伟人。
中午还是在咸亨酒店午膳。江浙一带人士多认为绍兴菜味道偏咸,难登大雅之堂,有些上海人常说:“绍兴菜吃来吃去还不就是咸鸡和霉干菜烧肉!”但因为醉鸡、霉干菜烧肉和油爆虾等菜是我从小就常吃的,所以倒觉得绍兴菜甚合胃口。从小到大霉干菜我吃得不少,但这次到绍兴才知道此菜历史几乎与绍兴城一样悠久。相传公元前494年越国大败于吴国之后越王勾践为了复国雪耻卧薪尝胆,越国人上行下效节衣缩食。将青菜在冬季时腌制晒干常年为菜,即是霉干菜,又称干菜的由来。风俗流传至今。干菜可分白菜、油菜、芥菜三种,以芥菜为上。菜割下后,晒、洗之后腌制,待菜叶转绿,取出挤出卤汁晒干即成。后来绍兴人又在干菜中加入笋干,变成了更鲜美的干菜笋。烧肉,烧鸡,烧鸭无不味美。
进门之前看见坐在旁边的那间咸亨酒馆里喝酒吃茴香豆的人不算多,倒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原想这间小小的咸亨酒馆靠着鲁迅的大名就算卖卖黄酒和茴香豆大概就可以轻易成为百年老店了,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在1981年重开的。
和其它到绍兴来的游人不同,我们决定就不去众多的名人故居凑热闹了。虽然看起来有些可惜,因为这些名人的故居毫无疑问代表着绍兴古城源远流长的文化最辉煌夺目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在咸亨酒店吃地道的绍兴菜,坐着乌蓬船到密如蛛网的河道里去看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水乡城市的真正面貌,再到古韵尚存的石板小街上去寻找绍兴的旧日情怀,也是另一种感悟绍兴文化的方法。
山阴道上(6)
戴着乌毡帽的船夫手脚并用,整只漆黑的乌蓬小船慢慢在狭窄的河道里滑行。这种船有三片用蔑竹编的乌蓬,正是好像周作人在他那篇“乌蓬船”里所说的“三明瓦”。坐这种船如周作人所写,“小船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蓬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还把手都露在外面。在这种船里彷佛是在水面上坐……”我们一边坐着船,一边想着周作人对故乡的描述,两岸的景物慢慢向后退去,两三层高灰暗的小楼、各式各样的石桥、金黄色的秋树、在湖边洗衣服的妇女、刚刚下学的孩子、暗绿色的湖水……
河边房屋的粉墙多数已经不再雪白,斑斑驳驳的污点、水渍、苔痕,如似水流年的印记。不知道外公家的祖居是在河边,还是在城里的一处宅院呢?我只是从母亲那里知道外公的家庭世代为官,是富裕的。不过他很小的时候已经离开了绍兴,学校毕业之后年纪很轻就开始在上海作买办,后来又出国在东南亚国家经营茶叶生意。在他离开了绍兴之后,有没有回过故乡祖居呢?母亲说她不知道,但如果有一定也是很少的。
绍兴,是一个平稳安逸过日子的地方。但对于一个要在商场上大展拳脚的年轻人来讲,必竟是太小了。
要看看老绍兴人的生活吗?到八字桥去吧。无论是三轮车夫和乌蓬船的船夫都这样讲。
我们在八字桥下了船。这座建造得如同八字的石桥,虽然到今天还风韵犹存,但已经是又老,又旧,又残破了。每一块条石,石板或石栏,无不刻满了岁月和沧桑的痕迹。除了年年代代的风霜雨雪之外,留下这些痕迹的是桥下的悠悠流水,桥上慢慢行走的路人。一座桥,一河水,一只船,桥边的民居,房子里住着的绍兴人,一道永恒不变的绍兴生活风景,在这座老旧残破的八字桥边显得特别悠久深厚。
八字桥老了,八字桥边住的人也都老了。他(她)们的穿戴和住所显得老旧,他(她)们的生活方式更是老套了。如果说绍兴的一半是灸手可热的名人的绍兴,那另一半就是传统朴实的老百姓的绍兴。名人的绍兴代表着绍兴的历史,老百姓的绍兴纪录了绍兴的岁月。
到八字桥边去走一走,感觉到的是无华的绍兴旧日情怀。到人流不断的老街上去走一走,看到的是绍兴今天的繁荣。我们闲逛间走进一处酒旗招摇的店家,眼前赫赫大字“古越龙山”在目,原来今日闻名全国的绍兴黄酒至尊在此。
在一般人的心目里,绍兴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它的黄酒。这种以糯米、黄皮小麦酿造的酒早在《吕氏春秋》已有记载,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地人把呈红色的绍兴酒称为元红酒,如果在酿制时增加糯米饭的份量就成了加饭酒,将元红酒当水作第二次酿制而成的酒称为善酿酒。人们通常所说的“花雕”可以是元红或加饭酒,因为盛酒的酒坛外有花鸟或人物浮雕,故名花雕。绍兴尚有一种酒称为“女儿红”,是指一些人家在女儿出生时,父母酿酒入坛埋入地下,待女儿出嫁时才取出作为陪嫁的酒。黄酒贮存年份愈久愈佳,所以也称为老酒。绍兴黄酒的酒质特佳当地人都说是因为酿酒时用了鉴湖的水。据说有一间日本酒厂曾经将全套的酿酒设备及酿酒师傅从绍兴搬去了日本,糯米也从绍兴运去,只是没有鉴湖水,无论如何尝试酿出的酒也不是绍兴酒的味道。
山阴道上(7)
绍兴酒当今最著名的有“古越龙山”和“塔牌”,我就在店里买了一瓶古越龙山1980年酿造,据说是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特制的陈年花雕酒。此酒贮藏期超过廿年,即是已有绍兴女儿陪嫁酒的年份了。好酒当然不便宜,这瓶廿年的黄酒陈酿价格几乎可以与法国的XO白兰地比美,标明是国宴用酒大概是主要原因之一。时至今日已经两三年了这支酒我还没有喝完,此是后话。
第二天冉冉的晨光里我站在桥头看着朝阳慢慢把绍兴河边的景物照亮。袁宏曾有诗赞绍兴:“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虽然我从来没有在绍兴住过,但这座城市给了我一种家乡般温暖和亲切的感觉。绍兴在诸多的江南名城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但它古老朴茂。从作为越国的都城开始,它已经有两千多岁了。岁月里的绍兴慢慢变了,但是变来变去离不开江南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我的脑海里想象着汉代、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清时绍兴的样子,而我也似乎从今天的小桥流水人家里看到了那些朝代时绍兴依稀的影子。我不知道的是今天的绍兴在一二百年之后还有多少小桥流水人家可以留下来呢?相对已经过去的两千多年,最近二三十年绍兴的变化可算是极大。我感到除了修饰一新的名人故居之外,古朴纯粹的绍兴正不知不觉一点点地在消失。不但是从城市的面貌上,也从人们心里。今天不少老的绍兴人还固守着往昔的传统过日子,但新的一代又有多少人会珍惜和保守这些甚至是从春秋越国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呢?
因为王羲之一篇《兰亭集序》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兰亭离绍兴只有十几公里,当年王右军和亲友们去那里修禊乘轿骑马大概要走上半天,但我们今天所用的不过是半个多小时罢了。尽管我们知道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兰亭早已被毁,现在那里除了明代的部分遗迹之外多数是在八十年代新建重修的,但《兰亭集序》里茂林修竹,曲水弯流的景色始终令我们神往。
撇开一些新的建筑欠缺古意和神韵之外,走进座落在兰渚山下群山合抱,林翠风清景致中的兰亭刚巧游人极少,徘徊在早晨的幽静之中满目青翠,令人顿时心旷神怡。想当年兰亭雅集诸名士选中此地作一盛会并有王右军乘兴而作的书法流传千古,显然是得此处山水之灵气。据说此地最早是越王勾践种植兰花之地,汉代曾在此设驿亭,故有兰亭之名。现有的鹅池,流觞亭,小兰亭,墨池等均为明代之后的建筑,清代又建御碑亭,墨华亭等。不过兰亭中王羲之的真迹据说只有“鹅池”碑上的鹅字,另一“池”字一说为王献之所写,一说为徐渭所写。
我认为除了附庸风雅到流觞池边去作诗吟对之外,兰亭盘根错节,龙钟老态的盘景,小湖里已大半干枯的残荷,水边一片白茫茫的芦花和早晨阳光下的竹筏都有好似王右军行书飘逸中又刚健的禅意,值得细细欣赏和品味。但此清幽雅致之地最忌人多,如遇人潮,则一切都索然无味了。
苏州
到苏州的目的有三:一是要从苏州去看看水乡木渎;二是要顺便到阳澄湖去吃大闸蟹,“九雌十雄”最好的蟹季虽然已过,但听说现在螃蟹的供应依然非常充足;最后嘛,苏州我虽然已经去过了两三次,但这个城市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秀和温柔吸引着我。它也令我感到亲切,因为我最敬爱的外婆是苏州人,所以它总有令我想去看看它的欲望。
山阴道上(8)
晚上到热闹的观前街松鹤楼去吃苏州的本帮菜,虽然有百年老店和饮食名店金漆招牌,但在我们看来无论菜的味道和服务都说不上理想,可能这就是百年老店的老态吧。
苏州来过两三次,姑苏的名园和湖山名胜多数已经去过,晚饭间问起吴先生苏州还有什么园林可看,吴先生想了想说这里有一座耦园还算不错,虽然和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无法相比,但倒是很清雅幽静的,您有没有兴趣去看看呢?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明早去看耦园。
耦园在一条小巷里,门口很不惹人注意。走进园来,进面是一池碧水,碧水上是一片凋零的残荷。水榭中有两人凭栏而坐,除此之外几乎看不见人。走上游廊,慢慢观赏随着脚步而变化的景色。与苏州各名园相比,耦园较小,无法以气势胜,故造园时以山为主,以池为衬。其中作为主要景色的黄石假山,被誉为与明嘉靖年间所迭的上海名园豫园的黄石假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耦园最初的主人是清初保宁陆姓知府。花园小巧玲珑,楼厅精雕细琢。特别是房脊和屋檐上的人物花鸟雕刻极为精美逼真。除了吉祥图案之外,历史故事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园内假山上不建亭阁,而多种花木,老树枝桠横斜,从厅堂精美的花窗望去,自成一幅幅饶有诗意的图画。游廊边上枫叶如火,竹枝碧翠。当斑驳的日影透过大树映在粉墙之上,墙上乌黑色的黛瓦和墙边玲珑剔透的假山令园中的小院愈发古色古香,幽静怡人。
看完了耦园,到园后的小码头上了橹船,任船娘沿着内城河上转了一回。河边的楼上是茶馆,老人们临窗品茗,状甚悠闲。石桥上的人们慢慢地走过,连水中的倒影都是那么的悠游自在,不慌不忙。
苏州的最可爱处之一就是它的沉稳悠闲,不慌不忙。它比上海闲适,它比北京温和。它的慢慢得细腻,慢得温柔,慢得令人舒服。慢出了它的情调。苏州的韵致如同它那轻柔细软的春雨,与悦目的粉墙黛瓦和清柔的小桥流水配合得天衣无缝。
木渎
走进木渎古镇的时候是上午。
上午这个镇街上最多的是老人和孩子。年逾古稀的老人抱着水杯在墙边坐成一排晒太阳,聊天。有的面前摆个不能再小的摊子卖些土产和自制的日常小用品。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们都穿得花花绿绿,被老人小心地呵护着在街巷里玩。
不要说比上海了,就是和苏州比起来木渎镇上的人穿着也朴素得多。虽然和苏州的市区只相隔十余公里路程,但在这里,不停变化着的时代好像还是慢了下来。看完了榜眼府第,走进没有游人的窄小街巷里,前面走着手拿菜篮的一对老人,一会儿又和提着两个马桶去河边的男人擦边而过。锯木声传来,小小的木作坊里老木匠正在全心贯注地做着小木凳子,水面冉冉的雾气还未散清,河道里静悄悄地没有小船划过。
我们在一条僻静的小河上发现了一座小小的廊桥,很让我们高兴了一会儿。
木渎镇最风光的街道是凭水为街的山(三)塘老街,由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都曾在此走过,被捧为“御道”。街上名园古松园,明月寺和严家花园一字排开。我们顺序看了。大概是看过的江南名园太多,总觉得假山,鱼池,水榭,厅堂多有雷同之感。虹饮山房虽说是康熙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的必临之地,也不能引起我们的什么惊喜。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山阴道上(9)
木渎是个名人辈出之地。诗人名士且不去说它,明代的琢玉名手陆子冈和清代的刺绣之圣沈寿都出于此。陆子冈所雕的白玉牌称为“子冈牌”,到了今天已经是千金难买之古董;而沈寿的刺绣在清代已经是宫廷供品,甚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木渎,好像是一本江南的明清画本,如果用平常的心去看它读它,所得可能更多。
乌镇
从木渎到乌镇的途中我们在阳澄湖买了大闸蟹,准备晚上到杭州时享用。
到了乌镇先上船,从船上细看这座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镇。
小船沿着市河慢慢向镇的中心摇去,河岸两旁是一间间墙壁相连的古老民居。据说乌镇人喜欢把自己的屋子油漆成近似于黑色,江南人常称黑色为“乌”,乌镇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了。
从水上细细欣赏这些老旧的民居很有韵味。一层或两层的房子,临河一面的窗、门、墙壁都是用深褐色的木板造的,窗的顶上有轴,可以从下面撑起,方便观景和通风。屋子的两边露出粉白的墙壁,屋顶一律覆盖着黛青色的瓦。有些较大的房屋会有防火的风火墙高高坚起。多数房子的底下靠石块或粗木制成的脚伸入河底支撑,使整间房屋悬空于水面三四尺的地方。船夫说在江南燥热的夏天,河面和房屋间流动的空气会令屋里凉爽些。
可能是天色已近晚了,只有我们的船摇过静静的河面。有的老人从窗子里看着我们的船慢慢驶过。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他(她)们问好。每天会有多少船驶过他(她)们的窗下呢?几十年枕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