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臣世家-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更

    不过,蔡道的另外两个庶弟蔡松和蔡柏如今仍然在国子监读书。这一次,他倒是没有徇私,毕竟,这两个弟弟还年轻,又没有蔡杉那样的灵性,天资太差,骤然给予他们官职,并不是什么好事。

    至此之后,蔡道便没有在插手三司使以外的任何事情,他的第二把火就烧在了自家人的头上。

    三司使,后唐长兴元年设立的官职,监管全国的盐铁﹑户部﹑度支,实际上,就相当于古代的盐铁使和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的总和。

    三司使又被成为计相,主官全国的财政大权,其权势仅次于丞相和枢密使。在大宋立国一百多年中,这个官职屡次被废,屡次又重新被设立。元丰改制的时候,三司使的职权被分到户部尚书等官职当中。

    赵煦为了彻底让丞相失去权柄,用重新任命章惇为三司使。

    因此,章惇在任的时候,虽然名为三司使,可实际上就是朝廷里的独相。

    所谓的盐铁司,并不是只管盐铁,更明确的说法,应该是官方专卖品司。

    大宋的酒业,官方控制酒曲,私人不得制造酒曲。籍此,每一年大宋朝光是收到的酒税,最高时就能够达到数百万贯。当然,这个高峰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

    以司马光等人为首的朔党,如同硕鼠一般,早就伙同汴梁城中另外两股势力开国武将世家和宗室,私下里把酒税私吞了不少。

    蔡道进献给宋神宗的烈酒方子,更是如此。

    因此,他上任后首要打击的就是酒税。

    就如同打击私盐贩子一样,想要打击私酒商,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打击这些人。

    酒曲并不能够控制那些根基深厚的私酒商,而粮食才是他们的软肋。

    一方面,蔡道扩大了三司使内部人员的数目,他私下里在各地招募了很多三司使的暗探,他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行,紧盯着朝廷的仓库和常平仓。一旦,地方官员和私酒商人私下里勾结,倒卖官粮,绝大多数都逃不过蔡道的耳目。

    而另外一方面,蔡道开始让今年从太学毕业的学子开始到北方各州府县内担任主簿一职,除了主簿原有的职责之外,他还另外加了一条,暗中铲除地方上的地主。

    蔡道知道,他如果从这些地上土豪劣绅手中使用硬刀子杀人夺地的话,肯定会引起全国大部分文官的反对。

    既然硬的不行,蔡道可以来软的。

    蔡道给这些年轻人出得计策就是彻底让各地的佃户这个职业消失。

    如今,蔡道在北方有大把的土地在手,况且,随着初级工业的兴起,洛阳城里也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相比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工厂里的工人得到工资比较有保障,而且,不用再继续受风吹雨淋之苦,这对于那些终年都吃不饱肚子的佃户而言,拥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第一步,先让那些有手艺的农民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而空出来的土地则交给那些年纪较大,没什么进取心的各地佃户。

    第二步,一旦工业形成了规模,蔡道便开始派人在各地加大宣传力度。

    相信,以他送财童子的名声,肯定会吸引更多的百姓前来。

    失去了佃户这个群体的地主们,除了自己家人耕种之外,以后只能看着他们手中的土地大部分都闲着。当然,那些中小地主,或者地方上大家族,人数众多。蔡道也就任其继续发展。

    这些组合拳打出来,整个北方大部分的粮食就会被蔡道这三司使控制起来。

    而结果,那些私自酿酒的商人便会很快自动消亡的。

    至于那些地方上的大家族,既拥有大量的土地,又私自酿酒的话,蔡道会一直养着他们。一旦辽宋战争的大幕拉开,他们就是第一批被蔡道宰杀的肥羊。

    而且,也不用担心师出无名,单是私自酿酒一条,就足够诛灭他们整个家族了。

    盐,自然是盐铁司的主业,也就是大宋的盐业。

    除了巴蜀之外,可以说,已经被蔡道的势力全部垄断了。既然如今自己当真,他就设立了海盐集团,将其中的利润上交二成给宫中的内库,皇室一成,六位丞相和枢密使们各一城,至于地方上的高级文官和高级武官们,他们只能在海盐的原价上每斤各加一文钱。

    至此,整个海盐集团彻底打垮了淮盐和西夏的青盐,甚至已经向大辽国边境地区开始渗透。两国不少私盐贩子从海盐集团大量购进海盐,在贩卖给辽国的盐商。

    即便是倒了一次手以后,辽国这些胆大包天的盐商也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利润。

    铁器,这个好办,一方面,严格监管各地的铁矿,以后不管任何矿上的矿工,都不得雇佣宋人,蔡道所引领的大宋朝大航海时代,正在把南方各个岛屿上的土著源源不断地运回大宋朝境内。这些当地的土著就是以后各地矿工的主力。

    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对各个边境上国家之间的互市,进行严格的监控,凡是倒卖铁器到外国的,一律抄家灭门。这是铁律,任何人不得违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茶叶。

    从唐朝才逐渐兴盛起来的饮品,北方游牧民族已经渐渐发现了其妙用。说它是同钢铁和马匹同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一点也不夸张。八闽和江浙一代靠近沿海,多山,非常适于大力发展这个产业。

    而仙游县在这一项上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每一年,蔡道部下用海船将之运送到辽东,都能够从当地的部落获取不少马匹和辽东三宝。

    而同大食国的交易,也不再由那些大食国的商人所垄断,蔡道的船队已经彻底剿灭了南海群岛往来的海盗和商船,占据了蒲罗中这个战略要地,也就是后世的星加坡。

    以后,但凡是通过这里的商船,除了大宋朝以外,其他不管什么国家的,都要缴纳非常重的赋税。

第9更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比如从大食国运送马匹贩卖到大宋国的,不但可以免税,还可以优先得到他们想要的大宋国货物。

    蔡道这是在用钱财和丰厚的利润回报来鼓励大食国商人大力开展马匹交易,虽然海上运输肯定会让一些马匹死在海上,可他们带回去的货物所产生的利润也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

    蔡道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慢慢冲破西夏国和大辽国对大宋朝马匹交易的限制。

    当然,在面见大力推广养殖马匹的技术,让饲养马匹的牧人有利可图,也是蔡道接下来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

    王安石变法中,保马法和后来的民牧,都不是什么良法制度。

    想要改善大宋朝缺马的现状,不单单是要增加马匹的数量,还要像汉武帝那样,想方设法的提高战马的质量。

    汉武帝当年从西域,甚至更远的中亚,交易来了乌孙马和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大大提升了大汉朝战马的品质,这才在历次的征讨匈奴的战争中渐渐取得了上风。

    如果战马的质量太差,单凭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天才将领,恐怕是不够的。

    如今,蔡道手中品质优良的种马很多,而且,阿拉伯马和河西马经过杂交之后,其种群已经形成了数量。如今,这些马还都被饲养在耽罗岛上。

    蔡道打算过一段时间就将他们全部运到洛阳那里。

    整个洛阳府,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山区面积占接近五成,丘陵面积占四成,而平原面积却只有一成多一点。故此,洛阳府周边还是比较适合放牧的。

    在北方大范围的消灭地主阶级,这就是蔡道最想做的一件事。

    第三把火,消化冗官,而不是消除冗官。

    皇权不下县。

    对于这么命题,争论有很多。

    在蔡道的认知当中,这现象应该起源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后汉。

    这位被后世称颂的皇帝,其实,派出他的身份和姓氏,他的出身比他先祖刘邦还低,也就比后梁朱全忠和大明太祖朱元璋高了一些。

    说穿了,刘秀就是一个顶着汉室宗亲,在家里种地的半农半读的农夫而已。

    正是在东汉,世家实力逐渐兴起,地方政务被各地的世家豪姓所把持。而刘邦得以起家的亭长这个地方蚊子官职居然在东汉中后期消失了。

    从此,县以下的那些里长,保长或者村长全都是地方上的土豪劣绅担任,或者是大家族里的族长担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这么串联下来,到了大宋朝更是变本加厉,乡村之中,私刑泛滥。

    蔡道会同六位丞相经过商议,一致决定现在北方开始事实,皇权下县的政令。

    第一步,县以下的官员正是纳入吏部管辖的范畴,并且恢复亭长这一异常重要的蚊子官。

    里长,乡长都由知府和知州任命,而这些人并不是当地人,而是由每一年的从太学或者国子监毕业的学子担任。而亭长则由退役的禁军士兵担任。

    这下子,既能让冗官们有事做,不至于白白浪费薪俸,又能让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时刻保持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平稳状态。

    仅仅是北方地区,就一下子消化了朝中的冗官,就这样,还有不少缺额暂时无法补上。

    蔡道和六位丞相进一步固化了文官和武官们磨勘和升官的标准和年限。

    文官从里长乡长,最短需要六年的时间,而干得长的,最长也不得超过十二年,也即一任里长任期是三年,不得超过两任,如果连续两个任期内,同时得到上官和御史的差评,任期结束,这样的人即便再年轻,也只能辞官归了。当然,蔡道也给了这样的人申述的机会,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派到地方的监察御史不会和知州知府串通一气。

    如果考中进士的,就幸运一些,因为,他们被授予的初始官职就会跳过了里长或者乡长,同样是三年一个任期,除了头三甲进士以外,其他进士都只能做做县令手下不入流的辅佐官。

    而武将就比较惨了,武举当然还会继续举办,不过,换了一个名称,大宋皇家陆军学院。从各地招收的学员,一旦毕业就可以到禁军中任职,或者到地方担任亭长。退伍禁军老兵并不是亭长的唯一来源。

    他们的任期却是六年,这一点蔡道也无法更改。

    十里一长亭,亭长的官职略大于里长,可是,亭长却只监管地方防御,和盗贼,职权十分有限。

    这之后,太皇太后还亲自下旨,以后地方上种族再无私自处刑的权利,凡是定刑,皆需交由一县的判官的判决。县令以后不再监管民事诉讼,而刑事诉讼则还是由县令主导,通判和县丞一起陪审。

    并且,旨意中,还下令收回地方死刑的权利。北方各路的死刑犯必须押解到汴梁城,而南方则亚送到江宁府。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天下哗然,南方人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而北方的地方大族的族长们都忧心忡忡。地方上,甚至罕见的出现了叛乱。蔡道趁机派汴梁城城中的禁军出击,将那些叛乱连同其周边的山贼和强盗一扫而空。

    带队的自然不是潘雄和曹虎,而是那些如今已经全都洗白了身份的太行寨山贼。愿意跟着杜猛虎和尤飞熊的人早就已经去四国岛逍遥了,而留下来的都愿意跟着蔡道洗白身份。

    这些人与敌国交战自然都是软脚虾,可是一碰到同行,他们可比这些身处于太行寨南边的所谓强人,要更强一些,所到之处,那些所谓的险要山寨全都被夷为平地。

    紧接着,蔡道还颁布宗教令。

    宗教令中规定,凡是在大宋朝境内,除了道教和佛教以外,其他宗教只能在汴梁城中建立传教的据点,宗教人士也必须居住在汴梁城内。否则的话,一律视之为邪教。

第601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更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比如从大食国运送马匹贩卖到大宋国的,不但可以免税,还可以优先得到他们想要的大宋国货物。

    蔡道这是在用钱财和丰厚的利润回报来鼓励大食国商人大力开展马匹交易,虽然海运输肯定会让一些马匹死在海,可他们带回去的货物所产生的利润也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

    蔡道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慢慢冲破西夏国和大辽国对大宋朝马匹交易的限制。

    当然,在面见大力推广养殖马匹的技术,让饲养马匹的牧人有利可图,也是蔡道接下来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

    王安石变法中,保马法和后来的民牧,都不是什么良法制度。

    想要改善大宋朝缺马的现状,不单单是要增加马匹的数量,还要像汉武帝那样,想方设法的提高战马的质量。

    汉武帝当年从西域,甚至更远的中亚,交易来了乌孙马和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大大提升了大汉朝战马的品质,这才在历次的征讨匈奴的战争中渐渐取得了风。

    如果战马的质量太差,单凭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天才将领,恐怕是不够的。

    如今,蔡道手中品质优良的种马很多,而且,阿拉伯马和河西马经过杂交之后,其种群已经形成了数量。如今,这些马还都被饲养在耽罗岛。

    蔡道打算过一段时间就将他们全部运到洛阳那里。

    整个洛阳府,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山区面积占接近五成,丘陵面积占四成,而平原面积却只有一成多一点。故此,洛阳府周边还是比较适合放牧的。

    在北方大范围的消灭地主阶级,这就是蔡道最想做的一件事。

    第三把火,消化冗官,而不是消除冗官。

    皇权不下县。

    对于这么命题,争论有很多。

    在蔡道的认知当中,这现象应该起源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后汉。

    这位被后世称颂的皇帝,其实,派出他的身份和姓氏,他的出身比他先祖刘邦还低,也就比后梁朱全忠和大明太祖朱元璋高了一些。

    说穿了,刘秀就是一个顶着汉室宗亲,在家里种地的半农半读的农夫而已。

    正是在东汉,世家实力逐渐兴起,地方政务被各地的世家豪姓所把持。而刘邦得以起家的亭长这个地方蚊子官职居然在东汉中后期消失了。

    从此,县以下的那些里长,保长或者村长全都是地方的土豪劣绅担任,或者是大家族里的族长担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这么串联下来,到了大宋朝更是变本加厉,乡村之中,私刑泛滥。

    蔡道会同六位丞相经过商议,一致决定现在北方开始事实,皇权下县的政令。

    第一步,县以下的官员正是纳入吏部管辖的范畴,并且恢复亭长这一异常重要的蚊子官。

    里长,乡长都由知府和知州任命,而这些人并不是当地人,而是由每一年的从太学或者国子监毕业的学子担任。而亭长则由退役的禁军士兵担任。

    这下子,既能让冗官们有事做,不至于白白浪费薪俸,又能让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时刻保持着情下达和下情达的平稳状态。

    仅仅是北方地区,就一下子消化了朝中的冗官,就这样,还有不少缺额暂时无法补。

    蔡道和六位丞相进一步固化了文官和武官们磨勘和升官的标准和年限。

    文官从里长乡长,最短需要六年的时间,而干得长的,最长也不得超过十二年,也即一任里长任期是三年,不得超过两任,如果连续两个任期内,同时得到官和御史的差评,任期结束,这样的人即便再年轻,也只能辞官归了。当然,蔡道也给了这样的人申述的机会,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派到地方的监察御史不会和知州知府串通一气。

    如果考中进士的,就幸运一些,因为,他们被授予的初始官职就会跳过了里长或者乡长,同样是三年一个任期,除了头三甲进士以外,其他进士都只能做做县令手下不入流的辅佐官。

    而武将就比较惨了,武举当然还会继续举办,不过,换了一个名称,大宋皇家陆军学院。从各地招收的学员,一旦毕业就可以到禁军中任职,或者到地方担任亭长。退伍禁军老兵并不是亭长的唯一来源。

    他们的任期却是六年,这一点蔡道也无法更改。

    十里一长亭,亭长的官职略大于里长,可是,亭长却只监管地方防御,和盗贼,职权十分有限。

    这之后,太皇太后还亲自下旨,以后地方种族再无私自处刑的权利,凡是定刑,皆需交由一县的判官的判决。县令以后不再监管民事诉讼,而刑事诉讼则还是由县令主导,通判和县丞一起陪审。

    并且,旨意中,还下令收回地方死刑的权利。北方各路的死刑犯必须押解到汴梁城,而南方则亚送到江宁府。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天下哗然,南方人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而北方的地方大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