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袁世凯也知道新军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近战能力太弱,所以部队也配备了近战使用的砍刀等近身装备。

    一个是砍刀,一个是匕首,那个威力大根本就不用想。

    “这就是你说的新武器?除了外观有些创新以外,其余各项均不如部队目前配备的砍刀。”

    袁世凯脸色不善的回复道。

    没想到张野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拿着这么一个小玩意儿也好意思来邀功?

    “督练大人,此物虽小,但威力却远非砍刀可以相比,而且此物的使用方法也有一些特别,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在砍刀面前,此物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张野一手拿着三棱军刺,一边解释着。

    三棱军刺除了在他的一队得到了官兵们的认可以外,在其他的地方基本等于零,根本就没人见过,而且单从外观上来看,此物也的确不如砍刀,可一旦了解到了三棱军刺的使用方式以及所能带来的效果之后,这必然会引起一番轰动。

    “无稽之谈,可笑之极!”

    袁世凯藐视的瞪了眼张野,一连发出两个词语,而意也很明确,就是赶人。

    “督练大人,此物的特点有很多,职部将其称之为三棱军刺,主要源自于他有三个棱角。而此物最大的优点在于刀背上的三个放血槽,一般的刺刀刺入人体内,因为空气被挤压出去,会导致肌肉紧缩,所以导致刺刀无法顺利拔出。

    这三个放血槽可以使空气源源不断的从伤口进入人体,迫使肌肉无法紧绷,使刺刀可以很轻易的抽出。

    在一个,普通的刺刀或者剑刺上去之后是一字型的伤口,这种伤口很容易处理,一般只要士兵用力挤压住伤口便可起到止血的作用。

    而这把刺刀因为采用的是三角形,所以一旦刺进去,那么伤口就是一个窟窿,无论士兵怎么捂也捂不住,即便是医官们对此也无可奈何,如果督练大人不信的话,尽可找到军中医官询问一番。

    在一个,这把三棱军刺是特制的,可以安装在步枪上,并且不影响开枪的,有长度,又有杀伤力,比起砍刀而言,的确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张野一连解释了三棱军刺的作用与威力。

    之所以说这么多,一是有意将三棱军刺装备给新军,在一个,张野是想要得到袁世凯的认可。

    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在后日的演练中,张野打算用木棍沾上石灰来代替三棱军刺。

    毕竟这玩意儿威力太大了,即便是演练也不可能拿出来捅自己人的,所以只有让袁世凯了解,认可三棱军刺的威力,从而同意张野用木棍来代替三棱军刺来参加演练。

    这样既能保证一队的战斗力,也能避免友军因此而丧命。

    “哦?此物可以固定在步枪上?并且不影响开枪?”

    袁世凯眼前一亮,一扫先前鄙视的心态。

    此时的部队基本上已经淘汰了刺刀,因为它的使用方法太过于繁琐,并且不利于作战,还不如直接配上一把砍刀。

    最早的时候,刺刀是直接塞入枪管内的,一旦塞入之后,很难拔出,所以也就无法二次开枪。

    后来好了点,与枪管平行,但是在安装上刺刀的同时还是无法开枪,必须要把刺刀拆下之后才能开枪。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各国基本上已经抛弃了刺刀的使用,虽然他有着很强的威力,但是太过于麻烦了。

    如果能在不影响开枪的前提下安装刺刀,那才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也是众人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因为腾出来砍刀的重量以及空间,士兵们就可以多带一些弹药补给之类的,大大的提升了作战能力。

    袁世凯虽然是半道出身的军人,但是对于这一点显然有着很深的理解,所以张野一说出三棱军刺的作用,袁世凯便知道,此物如果真的如同张野所说,那么对于新军来说,无疑将会是另一个质的飞跃。

    “是的,督练大人,不过普通的步枪不行,还请督练大人让亲兵将我带来的步枪拿进来,我演示给督练大人看。”

    张野点了点头。

    普通的步枪不行,虽然让袁世凯有些失望,但是听到张野带来的步枪却可以,这无疑又让袁世凯看到了希望,于是命令亲兵将张野的步枪给拿进来。

    而亲兵在拿进来之前,也将张野步枪内的子弹都给卸了下来,虽然是空包弹,但近距离的话也还是会伤到人的。

    紧接着,张野很轻松的将刺刀固定在了一把曼利夏步枪上,旋即将步枪交给了亲兵,任由亲兵随意的去摆弄。

    一个是在袁世凯的办公室里,自己拿着一把带着刺刀的枪,人家也未必会放心,第二,要让袁世凯相信自己所说的,就必须要他亲自,或者他的亲兵去操弄,确保不会随意脱落才行。

    “大人,的确如张队官所言,刺刀就跟长在枪身上似的,连轻微的晃动也没有,如果能拿到战场上的话,部队的近战能力肯定会大幅提升。”

    亲兵满脸惊喜的说道。

    “没有轻微的晃动,是因为在设计上采用了圆锥形,就是那种前细后粗的原理,使刺刀内的卡槽与枪管下的卡槽可以完美的连接在一起。”

    旋即,张野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的按了下刺刀上的一个按钮,很轻松的将刺刀给取了下来,然后将那个按钮对准袁世凯,继续道:“此按钮便是开关,按下之后,刺刀内部的卡锁自动开启,可以取下刺刀,上刺刀的时候则自动关合,采用的是铁锁的开关原理。”

    袁世凯的脸上开始渐渐的露出了一些兴奋,接过张野手中的三棱军刺,不停的摆弄着。

    而亲兵则不停的研究着枪管下方的刺刀卡槽,许久之后,终于确认了,这的确就是个圆锥形,前细后粗,不过差别并不大,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很难看出来。

    “此物真如你所说,刺下去在人身上便是一个窟窿?”

    对于刺刀能够安装在枪上,这点袁世凯已经相信了,但是对于刺刀的威力仍旧保留了一些意见。

    他怎么也不会相信,就这一个小小的玩意儿,下去就能要了一个人的命,而且还是在有医官的情况下也无法救治。

    “大人若是不信,一试便可知晓。不过此物太过于锋利,且不易医治,拿人来做实验的话自然是不行的,不妨就去伙房内拿活猪来做实验,反正早晚也是被吃的命,拿来给我们做个试验,也算是为部队提供了两个贡献。”

    对于三棱军刺的威力张野自然要更有信心一些,而且之前他也拿活猪做过实验,确认了三棱军刺的威力。

    “喊上医官,去伙房!”

    袁世凯点了点头,即便是普通的刺刀也不能拿人来做实验,还是猪好,又能吃还能做实验,一箭双雕呐可是。

    十分钟后,伙房后的猪圈内。

    两头肥大的活猪被单独的领进了带宰的区域内,两名士兵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名手持普通的长剑,一名士兵则拿着张野带来的步枪与三棱军刺。

    医官气喘吁吁的来到了猪圈,身上背着一个紧急药箱。

    军中的医官与外面的医官不同,这里的医官主要都是外科医官,主要就是负责伤口的清理与包治,缝合等工作。

    很快,在袁世凯的指令下,两名士兵分别朝着两头活猪刺了上去,持剑的那名士兵在刺入猪体内的时候,明显的感到了有些阻力,但是对于一名士兵来说,这点阻力根本不算什么,顶多也就是浪费自己的一些力气而已。

    但抽出的时候,这股阻力便更大了一些,最终好不容易的才将长剑抽出,一股褐色的猪血瞬间喷了出来,而猪也疼的上下乱窜。

    反观另一侧,手持三棱军刺的士兵很轻松的便将刺刀刺了进去,又很容易的将刺刀抽了出来,而猪的身上也留下了一个窟窿,褐色的血不停的顺着窟窿流出。

    紧接着,两人各自交换了一下武器,继续朝着猪的身体刺去,用来做个对比。

    为了有个鲜明的对比,换了武器的同时,双方也换了目标,也就是说,两头猪的身上各有两个伤口,一个全部是长剑所致,而另一个则全为三棱军刺所致。

    几分钟后,那个被三棱军刺刺伤的猪便耗尽了力气,地上留下了一大滩血迹,伤口内血液的流出速度也明显减缓,而另一头猪却还在活蹦乱跳。

    不得已之下,几名士兵合力将两头猪按下,然后几名医官各自奔向两头猪,做着各自处理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不用消毒什么的,只要止血就行了。

    很快,被长剑刺伤的猪在几名医官的帮助下,伤口已经被处理好了,除了有一些血液继续渗出以外,并无大碍。

    反观另一头猪,几名医官则不断的摇头,静静的皱着眉头。

    该做的措施他们都做了,但血就是止不住,虽然此时冒出的血已经不多了,但是几人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们之前的救治都是无用功。

    而伤口太大,中间的肉都被捅了进去,缝合的话也根本就行不通,最终,几名医官只能无助的看着那头猪死去。

第九章 战前对持() 
看着如此锋利的兵器,袁世凯更是心头一喜,不禁联想到如果这种军刺全面配备军队,那么到时候将会是一种何样的震撼?

    “此物甚好,造价是多少?”

    袁世凯虽然欢喜,但还没忘了来到伙房的目的。

    既然已经验证了三棱军刺的可行性,那么接下来就要考虑造价与全面列装的问题了。

    现在可不止是他这一处新兵,南洋那边也开始练起了新兵,不过却是在老旧军队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所以目前为止效果并不突出。

    但即便是这样,袁世凯也依然不敢轻视,现在他的力量还太过于薄弱,还需要仰仗不少人的支持才行。

    直隶总督李鸿章,这是袁世凯目前为止在天津唯一可以仰仗的人。

    张野如实的回答道:“回禀督练大人,配合步枪卡槽,一套大约需要一两银子。”

    袁世凯皱了皱眉头:“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一套,虽然价格不贵,但那也要对比一下才知道是不是真的便宜。

    一杆从国外购买的步枪也才十多两银子,而就这么一柄细长的刺刀竟然就敢要一两银子。新军有七千人,也就是需要至少七千军刺。

    在算上损耗等等,袁世凯至少要订购一万四千柄刺刀才够用,否则的话等军刺坏掉之后再去采购,那就有些晚了。

    一万四千两银子,这钱袁世凯并不是拿不出来,但袁世凯总觉得这把刺刀并不值那么多钱,怎么看也就是那么点铁而已,在袁世凯看来,一两银子两把刺刀才是最公正的价格。

    其实也不是别的,袁世凯是在怀疑张野是不是故意抬高了价码,想要以此来贪污一些军械款。但是以袁世凯了解到的情况,目前新军内已经没人敢去贪污军饷,更别提这些军械款。

    “督练大人,您有所不知,此物的原材料价格并不值那么多钱,特别是这个步枪卡槽,基本就是白送。

    而要价高的也主要就是这柄刺刀,因为技术原因,刺刀目前还无法批量的制造,所以必须要采用古老的方式来锻造,先进行浇铸成型,尔后再由工匠捶打淬火用以增加刺刀的硬度以及韧性,使之不易折断。

    在一个,在这刺刀把手内部安装有闭合开关,这玩意儿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难就男在要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去安装,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下来也只能造出两三柄刺刀,所以这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张野似是看出了袁世凯的疑惑,不由的解释道。

    其实也是在告诉袁世凯,造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前提是工业基础要跟上,如果有大型锻压机之类的设备的话,不仅产量会提高,就连刺刀的质量也会跟着提高,相对应的,价格也自然会下来。

    “原来如此,你的一队目前已经装备了这种刺刀了吗?”

    袁世凯恍然大悟,想想也是这个理,干什么都要靠人工去做,每天只有两三把的产量,除了成本以外,人家工匠自然也要赚点钱,所以这一把刺刀一两银子还真不算高,特别是这东西太过于细腻,还会有次品的出现,所以这样就间接的增加了锻造成本。

    而次品自然是无法通过验收的,但是工匠们肯定会把次品的数量也融合进总数量内,然后给出一个相对应的报价,不至于让人家赔本。

    “目前一队人手两把。其实职部今日前来大营并非只是为了这些事情,现在督练大人既然已经见证了这三棱军刺的威力,职部还请督练大人允许在后日的演练中,职部本队人马以相同长度的木棍代替三棱军刺,尽可能的避免无谓的伤亡。”

    张野回答了袁世凯的话,旋即再次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

    三棱军刺在演练中是肯定无法使用的,被这玩意儿给碰上了非死即残,连医官都只能束手无策。

    现在袁世凯已经认可了三棱军刺的威力,那么他们在后日的演练中也可用木棍来代替三棱军刺,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一样的,只要木棍沾到了对方的身体,对方就算阵亡,即便不算阵亡,也不能在继续参加演练。

    “允了!”

    袁世凯无奈的同意道。

    虽然这样对于进攻的部队来说很不公平,但是没办法,谁让人家有这种近战利器呢?演练只是为了检验一下部队的训练成果,而非真实的打仗,过程虽然很重要,但伤了人可就不好了。

    随后,张野命人带着人拖着长长的铁丝返回了野外的训练基地,而他自己则留在大营内。

    后日一过,张野的一队也将返回大营内跟着训练。

    而此后的袁世凯,却始终焦虑不安。

    虽然没有见到张野手下的士兵,但是从张野的表现上来看,袁世凯认定张野肯定有制胜的把握,否则的话也不会表漏出如此自信。

    但是演练的规矩,该遵守还是要遵守的,战场上没有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之类的存在,别人也不会给你时间去锻造可以与之抗衡的兵器。

    而袁世凯和他的部下,也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

    下午,袁世凯从军中抽调了十队最为精锐的人马,将其队官集合了起来,并且召集了手下大将曹锟、王士珍、冯国璋、段芝贵、张勋,以及谋臣徐世昌,炮队管带段祺瑞等人。

    这些人都是跟随着袁世凯从一开始就呆在小站的,而这些人在日后也基本上都成为了一方霸主,可谓是人才济济。

    参演的人员到齐之后,袁世凯这才将后日演练的事情说了出来,并且将其中的一些规矩也如数讲给众人听。

    而众人也很不理解,对付一个队的人马而已,用得着大动干戈?甚至连段祺瑞的炮兵也给调了过来?

    在众人看来,袁世凯这一次显然是小题大做了,即便是对方有沾之即死的三棱军刺又如何?他们这些哪一个不是精锐中的精锐?对付一群小毛孩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慰亭,一个小将而已,何必如此大动干戈?而且我方若是真的派出了这么多人去攻,即便是赢了也是胜之不武,反而会落人口柄,实在是划不来。”

    作为袁世凯的老友,徐世昌这时候也只能挺身站出来劝阻了。

    其他人虽然与袁世凯的关系也不错,但终归在年龄上还是小一些,有些话说出来也不合适,再者都是武官,也不该由他们来说这些话。

    徐世昌比袁世凯大上四岁,两人又是多年的好友,作为谋臣,徐世昌也有责任去告诉袁世凯这其中的利弊。

    “卜五(徐世昌的字),这十队人马是半年前我与那张野约定好的,而且也是他自己提出的,之前他来找我的时候,也没有对参演人数提出更改,反而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要求,若是我们派去的人少了,威信何在?战场上没有以多欺少,但军中却有失信于人。”

    袁世凯摇了摇头,十队人马参与进攻,这是早就商议好的。

    袁世凯既想检验一下由德国教官训练出来的士兵水平到底怎样,同时也想看一下让张野自傲的资本是什么。

    如果张野真的胜利了,或者是达到了袁世凯预想的效果,那么袁世凯也不会反悔,肯定会按照半年前的约定,提拔张野为营官(管带),并且让张野兼任督练处总教官。

    目前这个总教官是由袁世凯亲自兼任的,副总教官则是德国教官。

    众所周知,小站练兵虽然是成功了,但却只能算是马马虎虎的成功了,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成功。

    而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袁世凯的犹豫不决,往往德国教官拿出一套方案,下面的人便拿出另外一套方案,袁世凯又没有决定到底采用哪一套方案。

    所以真实的小站练兵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成功,这里面其实充满了矛盾,之所以说它成功,只不过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