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家讲坛: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选载)-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造成的中原人民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再往后,到了周代,在西北边境广置烽火台,就是为了防止西北戎狄民族来犯。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时的烽火狼烟就是周朝防止西北戎狄民族侵犯而设置的预警系统。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后来西北的一支游牧民族犬戎入侵,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之下,周王室东迁洛阳,开始了东周列国时代。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西北方的那些诸侯国,如秦、赵、燕等,为了防止西北游牧民族的侵犯,都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把这些国家的北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了万里长城。它的作用,还是为了防犯西北游牧民族。所以我们说,从商开始一直到西周,再到东周列国时代,西北的戎狄民族始终对中原形成了一个大威胁,他们不断地对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发起战争,有时也进行和平交往,双方形成了一个相互冲突和融合的漫长过程。那么这个冲突与融合的过程,经过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一个###时代,最终就导致了中国第二代文明的出现,这就是秦汉帝国。秦汉帝国作为中国的子代文明,其产生的情况虽然与西域几个文明嬗变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仍然是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冲突、融合的历史结果。
  

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冲突(4)
在人类最初的五个亲代文明中,我们已经讲了四个文明发生形态嬗变的情况,其中有三个是受到操持原始雅利安语的游牧民族入侵的影响,另一个则是受到操持汉藏语言的游牧民族入侵的影响,这四个亲代文明都在与游牧入侵者的文化杂交过程中,发生了文明形态的嬗变。这就是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的历史效应。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在人类最初的五个亲代文明中,还有一个到哪儿去了?埃及到哪儿去了?
  埃及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浪潮中幸免于难。大家知道,埃及地处地中海岸,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不善舟楫,不习水性,很难越过地中海去侵犯埃及。因此埃及除了在公元前17世纪前后受到闪米特语系的喜克索斯人的一次短暂入侵之外,再也没有受到其他游牧民族的冲击。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好像是埃及的幸运,其实却是埃及的巨大不幸。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指出,埃及在公元前1600年喜克索斯人被驱逐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死掉了。埃及文明的悲剧就在于它的纯洁性,正是这种纯洁性使得埃及文明很早就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很早就成为了一具文明木乃伊。大家都知道,在生物学中,过于纯化的物种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文明也是如此。汤因比认为,埃及实际上在公元前1600年就已经死去了,已经丧失了任何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这样一个死而不僵的巨大尸体,从死亡到收尸入殓,竟然用了1600年的时间,一直要到罗马帝国把埃及变成自己的一个行省,古代埃及文明才最终结束。而在此之前,埃及已经相继被波斯人和希腊人所统治,实际上早已成为一具绝嗣的文明木乃伊和金字塔而已。我觉得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就是木乃伊和金字塔,而这个文明本身的命运恰恰也就是成为一个文明的木乃伊、一个文明的金字塔,或者用汤因比的话来说,成为一个“文明的化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古代埃及文明彻底消失了,它没有在与游牧民族的“文化杂交”过程中发生形态嬗变,成为一个绝嗣的文明。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埃及这个地方就先后被波斯化、希腊化、基督教化和###教化,今天的埃及已经成为###教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的埃及文明则由于绝嗣而永远地成为了一个“文明的化石”。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亚欧大陆的文明格局,在经历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之后,从五个亲代文明中经过形态嬗变而演化出了四个子代文明,这四个子代文明从西到东,分别是希腊罗马文明、波斯帝国、古代印度文明,以及中国的秦汉帝国。与此前的亲代文明相比,这四个子代文明的地域范围也大大地扩展了,文明的域界向北扩展了约十个纬度,充分体现出我们刚才讲过的文明发展演化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即文明形态的嬗变和文明地域的扩展。这就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一次大入侵和大融合所产生的历史效应。
  学生提问:赵老师您好,刚才在您讲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您特别提到了印度的文明,我觉得印度在整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是非常特殊的。现在有一些学者,他们把文明分为强势文明和弱势文明。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虽然是多灾多难的,但是到现在为止印度文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您觉得印度文明究竟是一种强势文明,还是一种弱势文明呢?
  很难说它到底是一种强势文明,还是一种弱势文明,强势和弱势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因为我们在文明演化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那种比较喜欢侵略和扩张的文明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强势文明,而那些受侵略、被征服的文明好像是一种弱势文明,但是实际上许多被看作是弱势的文明往往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久而久之反而把强势的文明给同化了。印度文明就是如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虽然长期被外族统治者所统治、所奴役,但是它始终能用自己的东西来同化外来的统治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说一种以柔克刚的文明比那些直接进行暴力征服的文明和野蛮,可能更具有生命力,更加强势。所以一个文明到底是强势还是弱势,这个问题要从长期来看。我们刚才也讲了,人类的几个亲代文明,它们最初都是很弱小的,经常受到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和奴役。但是结果呢,那些外来入侵者在征服和统治它们的过程中,反过来被它们的文化所同化了。以我们中国为例,可以说从商周以来,多少次地遭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那些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多少个蛮族政权,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今天还能找到匈奴人吗?还能找到鲜卑人吗?还能找到契丹人吗?甚至连满族人,也被中原文化同化得差不多了。这个结果恰恰说明了历史往往会通过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而发展,这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有趣的效应。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中,当那些蛮族入侵者征服了一个文明地区之后,他们往往反过来会被自己征服的那种文明所征服。这种历史效应在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数千年的冲突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当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对非西方世界的征服不属于这一种类型,因为现代西方文明确确实实具有强势地位,这种强势就表现在,现代西方文明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上,都要比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状态中的非西方世界要高得多。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是可以比较的,当我们东方世界还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时,西方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当我们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的时候,西方已经率先进入了民主政治。仅就这些方面来说,西方文明无疑要领先于非西方文明。但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好比较,很难说谁高谁低、谁强谁弱。比如说,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基督教的价值观念更好,还是儒家伦理的价值观念更好,抑或印度教的价值观念更好。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好比较,也没有办法比出高低之分来。因为每一种文明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它的宗教信仰和基本价值理念,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我称之为“高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东西,汇聚了一个文明的精神根基和历史血脉,因此具有它自身的历史合理性。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1)
亚欧大陆的四大子代文明出现以后,我们看到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如果我们把第一批文明即亲代文明的时代叫做神话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迷信色彩比较浓郁,尊神事鬼的意识非常强烈,那么我们就把第二代子代文明的时代叫做英雄时代,因为在第二代文明中,除了印度之外,其他的三个文明都非常富于扩张。波斯人喜欢打仗,罗马人就更不消说了,希腊人固然早年奉行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但是自从马其顿帝国崛起以后,亚历山大就开始把金戈铁马一直推向了东方,推到了印度河流域。我们中国的秦汉时代大家都了解,也是一个重武轻文的时代,秦汉时代的人们都推崇武力,大丈夫当效命于疆场,报效国家,要“马革裹尸还”,不应该久事于笔砚之间。秦汉帝国的时代精神,大家从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中可见一斑。秦汉之际多悲歌慷慨之士、杀身成仁之人,在中国历史上,素来有所谓“雄汉盛唐”之说。汉代文化偏重于阳刚,“雄”是雄壮,就是浑雄壮丽,具体表现为崇尚军功、穷兵黩武;而“盛”则是指一种博大的文化胸怀,唐代文化繁盛,广开西域通商之路,形成了一种万国来朝的恢弘气象,更加偏重于和平交往。可见与唐代相比,秦汉时代的中国人也像波斯人和罗马人一样,喜欢打仗。因此在英雄时代,在这些强大而富于扩张的帝国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武力冲突。当然,这些武力冲突中,既有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有文明国家与仍然处于野蛮状态的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这两种冲突都有,它们的结果也是迥然而异的。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亚欧大陆西边的情况。在西边,强大的波斯帝国首先与希腊,后来又与罗马处于对峙状态中。由于它们在地理位置比较靠近,所以它们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频繁,当然这种交往主要是以武力冲突为主旋律。从公元前500年开始,首先是波斯人入侵希腊,从大流士一直到薛西斯,波斯人先后三次入侵希腊,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有些西方人在谈到希波战争时,老是喜欢炫耀地说,东方的专制主义一遇到西方的自由主义,就以失败而告终。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确实捍卫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但是另一个方面,希腊人也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帝国主义。我老喜欢说,“帝国主义”这个东西,它最初是由东方人发明出来的,是由波斯人发明的,然后波斯人试图把它强加到希腊人身上,虽然这种企图未能成功。但是,一向奉行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希腊人却在希波战争中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帝国主义”,希波战争一结束,希腊各独立城邦就陷入了争夺霸权的统一运动中,到了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父子建立了马其顿帝国并统一了整个希腊之后,希腊人就像当年的波斯人一样祭起了“帝国主义”这个法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东方发起了进攻。结果呢,通过历史实践证明,西方人尽管不是“帝国主义”的始作俑者,但是他们在运用“帝国主义”方面却比东方人更加得心应手。波斯人发动的三次希波战争都未能征服希腊,而亚历山大大帝的一次反攻,就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给毁灭了。但是,亚历山大的帝国昙花一现,他死之后,他帝国也分裂为三个受希腊人所统治的王国,即西亚的塞琉西王朝、希腊本土的马其顿王朝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两百年以后,后来居上的罗马帝国吞并了这三个希腊王国,又在西亚与新崛起的帕提亚帝国陷入了持久的拉锯战。
  现在让我们暂时把眼光锁定在西亚和欧洲这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上。欧洲的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一直发展到希腊和罗马,形成了对峙的一方;同样西亚的文明,从苏美尔一直到波斯帝国、帕提亚以及被称为第二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另外一方。对峙的双方,一个在西方,另一个在东方(当然不考虑我们中国和印度在内),那么这个东西方之间的冲突,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如果要从历史上来追溯的话,最早的一次冲突可以说是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边讲的就是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即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故事。这可以算是西方人第一次去打东方人。西方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这本书里分析希波战争的原因时,也把东西方之间的历史仇隙追溯到特洛伊战争。在希罗多德的表述里,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欧罗巴与亚细亚之间的文化差异。希罗多德转述了一段出自波斯人之口的传说,在波斯人看来,西方人与东方人之间的冲突最初源于一件诱拐妇女的邪恶行径。据说最初是西亚的腓尼基人到欧洲去诱拐了一位希腊少女,后来希腊人又到腓尼基的推罗诱拐了一位少女作为报复,双方就扯平了。但是不久以后东方人又故技重演,再次来到希腊诱拐了一位名叫海伦的美女,希腊人就以此为由,发起了一场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从此埋下了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历史夙怨。波斯人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而且还颇有微词,因为在他们看来,诱拐妇女这件事,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妇女们不同意,她们大凡是不会被诱拐的。因此,为了这件事情而大动干戈,组织一支军队来远征东方,就未免有点心胸狭隘、小题大做了。无论波斯人的说法是否可靠,但是现在考古发掘却已经充分证实,特洛伊战争确有其事,这是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暴力冲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英雄时代的文明格局(2)
如果说特洛伊战争是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的话,那么几百年以后的希波战争就是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二次冲突,不过这一次却是由东方人主动发起的。在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城邦中的人们是爱好自由的,他们奉行分离主义原则,所谓分离主义,就是说每个城邦都恪守小国寡民的政治原则,把邻邦的自由和独立看作是自己城邦自由和独立的保证,即使彼此之间发生了武力冲突,也绝不以剥夺对方的独立存在作为自己的目标。那种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政治重要性,对于城邦时代的希腊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他们并不觉得建立一个大帝国有什么必要性。但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帝国主义”。随着马其顿王国的建立和希腊的统一,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人就开始把“帝国主义”反过来加到东方人头上。这样就导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间的第三次冲突,即亚历山大的东征。如果说特洛伊战争是西方人第一次打东方人,希波战争是东方人第一次报复西方人的话,那么亚历山大的东征就是西方人再一次入侵东方。后来罗马帝国崛起之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双方在美索不达米亚至亚美尼亚一线陷入了长期的拉锯战。大家都知道,罗马帝国是富于侵略性的,它的锋芒不断地指向东方。但是在西亚,在已经灭亡的第一波斯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另一个王朝,这就是帕提亚王朝,这是一个比较野蛮的一个帝国,在我们中国的史书里把它叫做安息帝国。这个帕提亚帝国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当罗马人向东扩张的时候,帕提亚帝国就构成了罗马人东侵的一个有力障碍,因此双方就在西亚展开了拉锯战。
  当时罗马帝国所建立的版图,确实令许多后世的政治野心家魂牵梦萦,他们都想重现第一罗马帝国的雄风,实现建立第二罗马帝国或者第三罗马帝国的梦想。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向西已经打到了大西洋,把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都纳于到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向北打到了莱茵河、多瑙河一线,莱茵河以北、多瑙河以东的广大区域是日耳曼人生活的蛮荒草原,对于罗马人来说缺乏吸引力;那么向南呢,罗马人已经把埃及和北非都占领了,再往南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了,也无利可图了。所以罗马人只能向东方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了。但是在东方却碰上了一个剽悍野蛮的帕提亚帝国,罗马人曾经两次与帕提亚帝国交战,一次是罗马“前三头同盟”之一的克拉苏带兵侵入帕提亚,就是那个剿灭了斯巴达克起义的克拉苏,结果却是克拉苏战败被俘,帕提亚人知道克拉苏贪婪无比,就把黄金烧化了灌到克苏嘴里,把他活活地烫死。第二次则是“后三头同盟”的安东尼,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位迷恋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安东尼,他曾经是恺撒的爱将,恺撒被刺以后他与渥大维、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被授予了西亚的统治权。这位能征善战的安东尼也与帕提亚人打了一仗,结果也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罗马帝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始终是不太顺利的,先是与帕提亚帝国对峙,后来帕提亚帝国灭亡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第二波斯帝国,即萨珊王朝,它又接替了帕提亚帝国,再次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