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学生科普知识图文百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节 动物奥秘】………

    神龙架动物王国

    地处鄂西的神农架不仅多奇景,出产的动物也别具特色,这里拥有大量白色动物和红色动物,还有一些连专家也叫不上名字的怪异动物,这些动物为科学界设置了一个个难解之谜。

    第一,白色动物之谜。

    神农架里的白色动物之多,堪称世界森林之首。人们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白熊、白蛇、白金丝猴、白松鼠等20多种白色奇异动物。这些动物在其他地方并不是白色的,可是到了这里就都变成白色了。

    部分专家认为,白色动物其实是一种病态的白化,发生病变的原因与神农架里特殊的地质、水貌、气候与环境有关。至于具体是怎么发生这种病变的,专家们也没有找到答案。

    第二,红色动物之谜

    神农架里还生活着大量的红色动物。这里盛产金丝猴,据说共有2000多只。目前已经被发现的红色动物还有红毛飞鼠、红毛马、红色蝙蝠、红色青蛙、红蛇等10多种。这些动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更值得我们去做一些科学的研究。

    第三,怪兽之谜(后有专门章节涉及)。

    第四,怪蛇之谜。

    20世纪70年代,一考察员发现了一件离奇的怪事。一天,他在神农架森林中发现一条蛇静静地趴在一块石头上。他折了根树枝去捅了那“蛇”一下,结果那“蛇”立刻变成许多小虫子,足有好几百条,满满地爬在石块上。可过了一会儿,这些小虫竟慢慢地合拢在一起,重新组成一条蛇,然后慢慢地爬走了。

    后来,该考察员又和同事一起发现,有一条蛇,突然“摔断”了,分成了四五节,但随后这几节都向一处靠拢,重新组合,居然又成为一条活灵活现的蛇,并飞快地钻入草丛中,颇为恐怖。

    专家称,这种动物是蛇,可又像虫,具有神奇的分解组合能力,分解后成虫,组合后又成为蛇,很可能是一种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动物。

    特殊信号——动物语言

    动物之间是怎样进行联络的?它们是以什么作为联络的信号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已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几种联络方式。

    有些动物会发音,它们以声音作为自己的语言。

    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犬吠,都是兽类的语言。在休息或睡眠的猴群,听到在树下放哨的猴发出的声音,就会马上跑得无影无踪。

    有些动物是以气味语言进行联络的。

    如被人抓住的老鼠会撒出尿来,如果你以为这是老鼠被吓得“屁滚尿流”,那就错了。其实这是老鼠向伙伴发出的信号:此地危险,尽快逃离!

    有些动物则用色彩语言进行联络。

    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及昆虫都有自己的色彩语言。雄孔雀常在春末夏初开屏,以迷人的尾羽向雌孔雀“求爱”。刺背鱼平时身体呈青灰色,在*前,雄鱼腹部出现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则腹部泛红,背呈蓝色,煞是好看;*、产卵和鱼卵孵化后,腹部又呈现红色,体色又恢复为青灰色。

    有些动物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它们有一套自己的语言。

    有一种黇鹿,它的尾巴里面是白色的,当尾巴竖起来的时候,*的白色区域显得更大。它的尾巴每一动作,都是向别的鹿表示一种特殊的信号。例如平安无事时,尾巴就垂下不动;表示警戒时,尾巴半抬起来;有危险时,尾巴就完全竖起来。

    蝙蝠、海豚等却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它们有自己的超声语言。

    萤火虫还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闪光语言。

    动物的“语言”绝不止以上介绍的几种,肯定还有其他的语言形式。应该说,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人类对动物语言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动物尾巴的妙用

    动物身后大都长有一条尾巴。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尾巴可有可无。实际上,动物一旦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生活带来麻烦。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下面就谈谈动物尾巴的功能。

    尾巴是游泳器

    夏天,站在澄清的鱼池旁,你可以看到鱼的游泳动作:倏忽远逝,或骤然停游,或跳跃腾空,或返身转向……真是游姿多变,十分自在。鱼儿究竟靠什么游泳呢?根据科学家试验证明,鱼儿是靠鳍来运动的。如果断其胸鳍,鱼就前沉;若把背鳍切除,鱼便后沉;假如把尾巴(即尾鳍)割去,鱼就失去方向,不能前进。这一试验证明,尾巴才是主要推进鱼体和使鱼儿转向的器官。

    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对身体周围的水施以压力,得到水的反作用力,使自身向前行进。根据鱼在水中摇尾前进的原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仿造出船橹。鱼的尾巴不能起航的作用,在游泳时能够控制方向。据说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观察到鱼儿在水里是用尾巴拐弯的,他们经过反复实践之后,终于发明了船舵。从此,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船只也能似鱼儿一样地运行自如了。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虽然属于哺乳动物,却同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的。它的四肢健壮,向外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很像爬行动物。同时,它的嘴巴形状很像鸭子,故名鸭嘴兽。鸭嘴兽的前后肢的各趾间有蹼,游泳时起“桨”的作用;其尾巴扁平而宽阔,几乎为体宽的三分之二,游泳时当“舵”用。所以它不愧为“游泳能手”。

    此外,鲸类和海牛类尾末都有一个宽大的水平尾鳍,这既是它们的有力推进器,又是它们极妙的升降舵。

    尾巴是飞行舵

    鸟儿是靠翅膀在空中飞行的。鸟儿的尾椎愈合形成了尾综骨,藏在体内脊柱末端。在短短的鸟儿尾巴上,丛生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似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所以鸟尾在飞行时起到舵的作用。

    在人们的概念里:鸟儿是在天空飞的,鱼儿是在水里游的。但是,我国南海和东海有一种飞鱼却能跃出水面,作短暂的滑翔飞行。飞鱼在出水以前,先在水表面下迅速游泳,当它快要接近海面时,就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然后领先强有力的尾部急剧摆动,产生一股推力,使鱼体破水向上。一出水面,飞鱼就立即张开胸鳍,迎着海面上的气流而滑翔飞行。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要重新起飞,它就利用全身还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猛烈地拍打海浪,以求增加滑翔力量,重新跃出水面。

    另外,爬行动物中的飞蜥,哺乳动物中的飞鼠和鼯鼠等,它们在空中滑翔飞行时,靠尾巴平衡身体和控制方向。

    尾巴是平衡器

    澳大利亚的袋鼠与非洲的长颈鹿享有同等声誉,并成为澳大利亚的一种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绘有一只跳跃的袋鼠。袋鼠的种类很多,其中红大袋鼠与人差不多高,后肢极为强大,约为前肢的5~6倍长,另有一条粗壮而有力的尾巴,长可达3米。平时,它的前肢不落地面,常用后肢与尾巴支撑身体,成为一只“三脚香炉”,以便休息。只有在吃草时,前肢才落地面。它不像马、牛、羊那样一步一步地行走,而是用后肢作跳跃式前进,往往一跳就有3~5米高、5米左右远;跳跃时,尾巴像“秤杆”一样,维持身体的平衡。我们常见的马、牛等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也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尾巴末端还长着丛生的毛,当它们奔跑时,尾巴高高竖起,也起平衡身体的作用。此外,带毛的长尾巴,还担负着驱赶身上苍蝇、虻和蚊子等害虫的任务。

    猫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与尾椎骨相连,在运动时起平衡身体的作用。猫儿从高楼上跌落下来,总是脚先着地,安然无恙,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全靠尾巴的作用。从电影慢镜头就可以看到这个全过程:当猫儿从空中往下跌落时,它的尾巴伸得笔直,并且不断地扭动着,直到它觉得尾巴成一条直线,落到地上正好是四脚着地。这似乎是猫儿的一个小小的生存技能,可是却启发了研究太空人失重问题的专家,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科学家将猫儿落地这一技巧略加改进,让太空人利用自己的腿作方向舵,使之在失重状态下能正确行走。

    动物也有“生物钟”

    我国南方海边有一种蟹,这种蟹的雄性个体长着一只很大的螯,每当涨潮之前,它总是举起大螯,不停地挥动,因此,人们称这种蟹为“招潮蟹”。

    “招潮蟹”有个怪现象:它的颜色一天要变好几次。白天颜色变深,晚上颜色变浅,黎明时颜色又变深。而且,它们每天颜色变得最深的时间,总是向后推迟50分钟——这恰恰跟涨潮、落潮时间每天向后推迟50分钟一样。

    还有,燕子总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飞来;蛇、青蛙总是在萧条的冬天躲进洞穴冬眠;公鸡总是在黎明来临之际“一展歌喉”;猫、蝙蝠总是在夜幕降临之后,忙碌起来……

    是谁向它们报告了时间?它们怎么知道潮水的涨落、季节的来临、黎明的将至……难道它们的身上有一个看不见的钟表在提醒它们吗?

    的确,在它们身上,有个看不见的“钟表”,科学家形象地称它为“生物钟”。

    “生物钟”与钟表一样也是可以“调拨”的,只是“调拨”的方法是用改变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和黑暗的时间比例等。

    科学家们还发现各种生物体的“生物钟”,它们的节奏规律似乎跟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及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规律很有关系。

    例如“招潮蟹”变得颜色最深的时间与潮水涨落相呼应,就是跟月球绕着地球公转而引起月球对地球海洋的引力不同有关系。

    但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睡眠和清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一直未能搞清。

    寻求了解生物钟构造的科学家们,近年来找到了与果蝇和真菌等简单生物的生物钟有关的基因,但在哺乳动物研究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环境温度促使动物冬眠

    动物的冬眠,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关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人们研究动物冬眠,主要是针对热血动物。动物冬眠只是动物休眠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间每3天或3星期中断一次,以便能进食,排泄大小便,这叫休眠周期。

    冬眠时,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心脏:跳动缓慢,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时期又慢慢恢复。只有蝙蝠例外;脑: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着,中脑代替间脑成为热调节器的变化中心。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从根本上说,动物要度过冬眠,取决其两种适应的能力。其一是适应物质变化的全部过程,能在温度极低下度过来,并能迅速地复苏。其二是必须有很高的制造热量能力。一种是抖动肌肉生热;另一种是通过化学热调节器发挥作用。

    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

    大象的报复心里

    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情感的。既然有情感,当然也会报复。

    第一,金丝猴王的复仇。

    在重庆动物园里,曾有一只金丝猴王,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抓咬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为了惩罚它,就拿起竹条,在它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下。过了几天,这位饲养员调走了。半年以后,他回到动物园看望饲养过金丝猴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猴王从人群里认出了他,想报复又找不到东西,于是就拿下一个粪团,向饲养员的头上扔去。猴粪弄了他一脸,叫人哭笑不得,金丝猴王却得意极了。

    第二,野生大象的复仇。

    在云南西双版纳,一猎人正瞄准一猎物准备射击时,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回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正向他走来。这头大象正是他前几天没打中的那头大象,它这是复仇来了。猎人慌忙调转枪口向大象射击,心里发慌,没有打中。大象愤怒地向他飞奔过来。猎人转身就跑,不料被野藤绊了个跟头,手里的猎枪也扔了出去。大象上去一脚就把猎枪踩断了,用鼻子卷起来抛得老远。最后,大象把猎人逼到了山崖边,然后扬起鼻子,将他卷起来抛了出去,猎人被摔死在悬崖底下。

    第三,母象的复仇。

    在西双版纳刮风寨,一头母象带着一头小象到河里洗澡时,被寨子里的几个猎人发现了,他们端起猎枪就打。可怜的小象刚爬上河岸,就被打倒了。母象被激怒了。两天后,这头母象带着十几头大象复仇来了。象群冲进刮风寨时,寨子里的青壮年人都到山上干活去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好四处逃命,大象也不追赶,却把寨子里的竹楼拱了个天翻地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森林。

    动物的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的报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对此,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海绵是再生之王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其身体比较柔软,所以称为海绵。它们象泡沫塑料一样,全身千“窗”百孔,所以又称之为多孔动物。每一个小孔都是它们的“嘴巴”,海水从这些孔洞*海绵,水在流经海绵体内时给海绵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和氧气,海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随水流冲出体外。

    使人惊讶的是海绵的再生能力。众所周知,海参为了御敌把肚肠吐出之后,不久能重新生出新的肚肠。海星被人撕成碎块抛入海中后,不久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形成若干个完整的海星。它们的再生本领可算是很强的了。但是海绵的再生本领还要胜过它们一筹。若把海绵切成许许多多的块,抛入海中,非但不能损伤它们的生命,相反它们中的每一块都能独立生活,并逐渐长大形成一个新海绵。这还不算,即使把海绵捣烂过筛,再混合起来,在良好的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

    唐山大地震爆发前,有很多动物表现异常的现象:

    成百只黄鼠狼倾巢而出,大范围转移;10多只黄鼠狼围着一棵核桃树打转,当场被打死5只;黄鼠狼不停地嚎叫;大老鼠叼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依次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地震前一两小时,一农户家的二三百只鸽子全部飞出窝;当夜临震前,有户人家养的狗,就是不让主人睡觉,主人睡它就去咬,主人把它打跑后刚躺下,它又进去咬,如此反复直至大地震就发生……

    专家学者通过对这些动物异常现象的分析发现,动物有异常表现的区域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譬如,在地震断裂带的交叉点、两端和某些地下通道的出口处,动物的异常表现特别强烈。

    其实,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373年,人们就注意到在希腊何卡伊地震前5天,该地区成群的家鼠、黄鼠狼等动物纷纷逃离洞穴,四处流窜。

    那么,地震前动物为什么会有异常反应呢?

    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十分圆满的答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临震前,岩石发生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发出声、光、电、磁和热等物理现象,而动物具有接受某种信号的感觉器官,于是收到这些异常信号,并作出异常的反应。

    既然震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那么就可以利用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来预报地震。

    据记载,1739年,我国宁夏居民曾根据狗狂吠及井水变浑等现象,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根据动物异常现象预报地震的实例。

    当然,由于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环境变化、饲养方式不当、体内*变化以及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的异常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