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荀爽说的这句很好,窦辅与荀彧都听不明白,二人从彼此眼神中看到了疑惑。但是,却都没有开口询问,只是静静的垂听等待。

    荀爽望着这两个人,心中亦感慨万千他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到底该如何做?只是,若这样做了,结果真的能如自己所愿吗?窦辅的将来必定不凡。从他现有的家世,背景和人脉都足够了。可是自己也推荐了戏志才,郭嘉给他,可以说这两人都在自己或明或暗的帮衬下,追随了窦辅,更何况还有多年的教导之恩,同门之谊!窦辅对自己也足够尊敬,感激!到底要不要荀彧追随他呢?是否应该将宝全部压在他身上,还是缓一缓。毕竟给予他的帮助已经够大。等未来形势再明朗些,再说吧!想来那时再让荀彧追随他,也还不迟!毕竟如今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了。有戏志才与郭嘉足矣,万一将来有变数。亦不至于将家族搭进去!自己答应先师(李膺)照看窦辅,自己也做到仁至义尽了,但是家族还是不要过多参与进去。其实先师的目地。自己也知晓,可是。一切真的如先师所料想的那样吗?大汉的未来真的可以交在他身上吗?再看看吧!先师恐怕没有料到,不等窦辅长大。外戚再次崛起,而且已经和党人,世家交织在一起!而宦官的势力却提前在消退,谁想到会有黄巾作乱,而党人解禁!地方豪强崛起!大汉风雨飘摇啊,自己这些老家伙,真的能等到这一天吗?辛家已经来通知了,太丘公,恐怕很难撑过今年!荀家,陈家以及颍川世家的未来到底再哪里?唉,这天下越来越乱了,恐怕已经不是人力可以预测掌控的了。再等等看吧,自己该做的都做了,窦辅若是成才,数年后,便可以独当一面了,那时再让荀彧追随他吧!

    想通以后,荀爽缓缓开口说道:“方才老夫所言,乃是为了看看尔等反应!很好,尔等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沉稳,不骄不躁,非常好!老夫很满意!”

    荀爽与窦辅听了一愣,窦辅疑惑问道:“师兄,难道方才所言皆戏言耳,并辅无黄巾作乱?”

    荀爽摇摇头道:“此等大事,又怎能信口胡言,确有其事!”

    听荀爽如此说,荀彧与窦辅愈加困惑。

    荀爽接着说道:“数日前,荥阳贼寇杀中牟令,诈称黄巾,欲进袭颍川。只是,昨日接报,朝廷派遣河南尹何苗剿贼,想来不日便会传来捷报!何苗手下所属乃是精锐,对付区区草寇何难之有!正是因为此,老夫才以此相试,欲观汝二人胆识!”

    听荀爽解释,窦辅与荀彧才恍然大悟。窦辅不知道荀彧怎么想,至少自己却是惊出一身冷汗,幸好自己方才表现还不至于,要不然后果可就不好说了!荀爽如此做,到底为了什么?绝对不会吃饱没事做,故意找茬的,一定有什么目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还有,荀爽方才说的何苗,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似乎在哪里听过啊!

    荀爽仿佛看透了窦辅的眼神,开口解释道:“这个何苗便是大将军何进的弟弟,此次由他领兵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传闻这何苗与宦官们关系很好啊!如今看来这倒是不假啊!”

    窦辅不解问道:“师兄何出此言?这何苗来此剿贼与宦官何干?”

    荀爽并为说话,荀彧知其心意,遂对着窦辅耐心解释道:“敬德有所不知,那张让乃是颍川人!自然不会任由贼人劫掠乡里!而何苗与其私交甚好,故而叔父才有此言!”

    经荀彧如此一说,这才知道,原来还有这层关系,窦辅点头称是,又问道:“这何苗乃是大将军之弟,为何会偏帮宦官?这不是与其兄做对吗?”

    荀彧正要回答,却并荀爽制止。随后自己向窦辅解释道:“敬德可知何进因何能做大将军?”

    窦辅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因为其妹乃是皇后!”

    荀爽点头,又问道:“那其妹又如何做得皇后呢?”

    窦辅一愣,这个却是不知道,只得请教荀爽。

    荀爽将其中的前因后果仔细说与窦辅听,窦辅才知道这其中还有这许多辛密。

    原来,何进一家果真是屠户,只是比较大的屠户,为了攀龙附凤,其父何真通过宦官将其女,也就是何进之妹,送进宫去!若非如此,以何进的家世,是根本不可能送女入宫的!所以,何进一家一直很感谢宦官们,自然家人会与其走的较近。其实也就是彼此是合作关系,宦官也需要人抓住灵帝的心,那时正好处理了宋皇后,于是何进妹妹因为得宠且生有皇子,便进为皇后了。可后来因为嫉妒王美人,就是汉献帝生母,将其毒杀,灵帝大怒,本欲废了她,也是十常侍帮忙才得以保全。双方的关系越加密切!可是随着黄巾起义,何进晋封为大将军,而十常侍却因此,将各郡地方子弟都召回,平息众怒,而实力大损。双方因利合,也因利分。彼此矛盾加深,何进收拢了袁绍等人后,公然对抗宦官。但是,他的母亲与弟弟何苗,却颇为念旧,与十常侍等来往密切。其实,也是因为其出身,政治觉悟不高,所以说,何家真正与十常侍做对的就是何进一人!包括何皇后等都是心向宦官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此次荥阳贼寇欲袭颍川,何苗亲自领兵镇压。

    听明白这一切后,窦辅便问荀爽道:“那师兄今日叫辅与文若来此,究竟所为何事?”

    荀爽见窦辅如此,颇为欣慰道:“为兄欲请敬德与荀彧代表老夫前往陈家,拜见太丘先生!”

    窦辅原本就准备去拜见,如今既然荀爽开口,自然义不容辞。

    第二日一早,窦辅与荀彧连同典韦太史慈出发,赶往陈家。

    沿途无事,窦辅继续向荀彧打听关于陈家之事,荀彧见赶路,左右无事,便将许多知晓的事说与窦辅听。除了陈寔陈群外,对于陈群的父亲也多有提及。

    话说,陈寔曾经在家中及书房看书,却发现房梁上躲着人,心知是窃贼,便将几个儿子叫过来教育,要他们好好用功读书,莫要学梁上那位‘君子’一般,将来作奸犯科。而那人知道陈寔知晓自己,也深受感动,便主动下来认错,陈寔不但没有报官,还送了钱物,让他改过自新。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梁上君子’的出处。

    可见陈寔是一位道德楷模,至诚君子!而两个儿子陈纪,陈谌经常为此争论,互相陈述父亲的品行。于是有人就去问陈寔,这两个儿子到底那个更厉害,说的更对。陈寔笑着回答道:“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这陈纪是长子字元方,不是那个狄仁杰中的‘元方怎么看’中的元方啊!陈谌是四子字季方。表示兄弟二人难分上下,称之为难兄难弟!这也是成语难兄难弟的出处。原意是难分高下,如今却变了意思了啊!

    在荀彧的讲述中,不知不觉众人已经来到了陈府。正准备进门之际,却见远处一匹快马冲到府门前。

    众人疑惑道:这人是谁?

    到底什么人?又是出了什么事?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ps: ;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希望第一个月,大家有票的多多支持啊!
第七五回 惊天变傅燮刚烈 西风起忠臣死节
    上回说到窦辅与荀彧通过了荀爽的考核,命二人前往陈家拜见陈寔。窦辅与荀彧怀着各自打算,启程前往陈府。

    而窦辅一行人才到达陈府,就见一人快马飞奔而来。正当窦辅疑惑来人是谁?如此情急,必定是出了什么大事。难道是陈寔不行了?毕竟荀爽才告知过自己陈寔身体已经不行了。就算此时知晓陈寔,窦辅也不会觉得惊讶。

    可就在窦辅等人疑惑之时,那人来到窦辅跟前道:“这位可是护匈奴中郎将窦辅窦将军?”

    窦辅一愣,点头道:“不错,在下就是!不知阁下是哪一位?”

    那人行礼说道:“见过将军!小人乃是皇甫将军门下,皇甫将军命小人送信来此。并转告将军,西北有变,请将军做好准备,随时要出征!朝廷诏书此刻恐怕已经到了路上。”说完,从怀中取出信件,交予窦辅,随即便欲转身上马离去。

    窦辅见其满脸风霜,想必一路非常辛苦,便让来人入陈府休息。而来人却坚持要走,窦辅只得告知他,自己将有回信,要其带回给皇甫嵩,见窦辅如此说,那人才下马草草休息,等待窦辅回信,但坚持不愿入府休息。问其原因,只说,同袍此刻皆在边疆,自己绝不独自享乐。见其心意已定,窦辅等也不再勉强。心中对这人充满了敬佩,而对于皇甫嵩练兵之能,亦心折不已!

    窦辅虽然还没有看信中内容,但是看送信之人神情,便知必定是大事。西北有变?难道是?董卓?还是留守云中及朔方郡的马鸣羊衜?窦辅这是关心则乱。一旁荀彧看到,便出言提醒。窦辅才赶忙打开信笺。

    而就在此时,得知窦辅荀彧到访。陈家亦出门迎接。窦辅只得暂时停手,等待空闲时再看。

    来迎接窦辅之人正是之前见过的陈群,两旁随行的居然是辛评辛毗兄弟。再次相见,气氛十分融洽。而陈群等与荀彧早已认识,自不必客套。一行人在陈群的,来到陈府大厅。

    陈群先向众人,说祖父陈寔,近况不太好,父亲与几位叔父正轮流守候。特代表他们及整个陈家,对诸人的到来表示欢迎,以及不能前来迎客的怠慢,表示遗憾!

    稍做寒暄后,便进入了方才所谈正题。窦辅见大家都比较关心西北情况,于是,将方才收到之信取出,仔细阅读,可是才看到一半。窦辅就惊骇莫名,连信纸飘落在地都不自知。

    荀彧及陈群等见窦辅如此表情,皆大惊!尤其是荀彧,他可是在荆南就与窦辅熟识。当时五溪蛮叛乱都不曾见窦辅如此失态过。如今在此等情况环境下,窦辅居然吃惊到连信纸都掉落了。那么,可想而知。信中内容的震撼性。众人皆暗自揣测,越发觉得好奇。只是窦辅没有说话,谁也不合适去询问。更不可能去捡地上信纸,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很想很想这么做,但是理智他们,绝对不能如此作为。

    见窦辅出神,太史慈默默低头,将信纸捡起,交到窦辅手中。典韦则轻轻推了窦辅一把。在典韦太史慈的作用下,窦辅渐渐平复了心境。当窦辅抬头见到众人热切目光是,顿时都明白了。于是,将皇甫嵩信中之事说与众人听。

    凉州韩遂再次反叛,杀凉州刺史耿鄙,别驾及军司马马腾从贼!汉阳太守傅燮誓死不降,战死城外!这一消息,将荀彧等人彻底惊呆!怎么会突然有如此转变呢?这事还要从184年羌人初次反叛说起:

    原来,自从上次羌人叛乱,经过皇甫嵩及张温的镇压后,虽然暂时退去,却并不甘心,当年的失败说起来,也并不全是汉军勇猛。只是因为一颗陨星降落在羌人营地,使得羌人营中大乱,汉军只是抓住时机,趁火打劫啊!古人大多迷信,对未知之物心怀敬畏的,所以叛军兵无战心,贼首们只得选择暂时退却。

    可是,他们并不甘心失败,在准备一年之后,再次卷土从来,且声势比之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原因在于,指挥系统的独立与专一。在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冬,韩遂杀掉了原本凉州叛军中的其他首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完全掌握了这支军队,从而初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军事集团。然后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而在今年年初,也就是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韩遂再一次在凉州地区展开对汉军的攻击。首先他在陇西作战中取得胜利,并成功拉拢了陇西太守李相如加入了自己的阵营;李相如的加入,意味着凉州本土势力开始进入了叛军,从根本上慢慢脱离的叛军的性质,渐渐演变为汉末重要的一支:韩遂军事集团。

    不久,凉州刺史耿鄙率领六郡兵讨伐韩遂。汉阳郡守傅燮不同意刺史耿鄙的讨伐大计,他认为耿鄙此去必将失败。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内外两个原因,外因是耿鄙来到凉州时间还短,士卒也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训练不足,战斗力底下,不足以对抗韩遂的精锐边军。内因是耿鄙任用酷吏程求,已经引起了凉州士人的广泛不满。如此民心、军心不稳。所以傅燮劝他不要出兵,坚守城池,以逸待劳。

    可是,好大喜功的耿鄙不听傅燮的劝阻,贸然出兵,讨伐盘踞在金城郡的凉州叛军。结果还没等与韩遂军队相遇,行军到陇西郡狄道县时军中便发生了叛乱。凉州别驾倒戈相向贼,先杀了程球,再杀害耿鄙,他军司马马腾率部投奔叛军。而随着刺史耿鄙的被杀,军司马马腾的投奔,使得整个凉州都动荡起来,陆续有人来投靠,如:汉阳人王国。故酒泉太守黄衍。由于别驾的背叛,马腾的投靠。耿鄙的这支由凉州六郡兵组成的军队,有相当的一部分投降后。成为了韩遂集团的成员了。这无疑增加了韩遂集团的军事力量!同时韩遂在凉州六郡的影响力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后韩遂兵威大盛,遂进围汉阳郡,并杀死了太守傅燮。这个傅燮之前已经说过了,征讨黄巾立有大功,因不曾趋附十常侍,而未能封侯,后更被调离雒阳,任汉阳太守!而耿鄙不停傅燮之劝,自己身死不说。也使得整个凉州变得空虚,只因兵士大多之前随耿鄙出征了。

    傅燮困兽汉阳郡郡治冀城,因傅燮到任后,为人正直,体恤百姓,许多叛乱羌人皆来投降,屯驻在此。知晓傅燮被困后,许多人不愿与其为敌,皆劝其远走。甚至北地郡数千匈奴骑兵。皆叩拜恳求傅燮出城,愿性命担保护送他回家乡北地郡!但傅燮都不为所动,誓死守城。

    傅燮之子傅干,年十三岁。亦在城中。傅干知晓父亲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恐不会接纳匈奴人的建议。于是劝说道:“皇帝昏庸。宦官当道,父亲既已不被朝廷所容。如今耿鄙不听父亲之言。自取其祸,凉州也已被叛军所控制。吾等无从抵挡,不如接纳匈奴人的建议,暂且先返会乡里,再征募勇士,等明主出世,父亲再来考虑拯救天下…”

    傅干话还未说完,傅燮叹气道:“别成(傅干字)可知为父为何今日必死于此?正所谓‘圣达节,次守节’,商纣王这样残暴的君王,都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为父品德又怎能超过伯夷?乱世不能培养出浩然正气的人,为父食朝廷的俸禄又怎么不替朝廷分忧?既然事已至此,有死而已。吾儿聪明智慧,今后定要努力。郡府主薄杨会,便是为父之程婴。”(赵氏孤儿中托孤之人)

    说到这里,傅干哽咽,泣不成声,左右之人,亦流泪哭泣。韩遂派遣故酒泉太守黄衍来劝说傅燮,却被傅燮驳斥,掩面退回。随后,傅燮为了保住满城百姓,率领剩余人马出城,杀入敌阵,战死当场!

    至此凉州全境沦陷,王国、韩遂控制了凉州大部份的土地,随即向三辅进攻。

    当傅燮的死讯传到雒阳,灵帝刘宏十分哀痛怜惜,下诏追封傅燮为“壮节侯”。

    这也是窦辅为何看到消息后惊呆,以至于信纸落地而不自知的原因。这其中居然有两个熟人,当年在凉州为张奂守灵时,结识了马腾,丝毫不觉得他会从贼,当年还是自己鼓励他去从军,不想今日会如此!而另一个人就是傅燮,因为曹操的关系,二人是讨黄巾时的战友。当年在雒阳城外有一面之缘,觉得他是难得的好官,却不想因此横死!

    窦辅知道皇甫嵩派人转呈自己这些消息,必定是知晓接下来有大战,到时皇甫嵩必定会前去迎敌,自己恐怕也会前往!不论是朝中杨彪马日磾等为了助他的长辈,还是为了陷害迫害他的宦官们,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反正是为国征战,义不容辞!窦辅不论什么原因都不会推辞的。只是,如此倒是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韩遂要进击的是三辅,关中震动,且先帝陵寝皆在此处,朝廷不可能不着急。也许,对自己的诏书已经在路上了。

    听完皇甫嵩写给窦辅书信内容后,荀彧等都不再多言,不知是在担忧大汉的未来?还是在担忧自身的前途?不论大吉此刻在思索什么,但都知晓窦辅肯定没有时间留在此处了。窦辅与陈寔终究是无缘一见,等窦辅再次回来时,却是参加陈寔的葬礼了。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这一次再见后,今生就再也不见了!也不知道自己,下一刻又能否为自己许诺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