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古董-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猜透。
近十余年来台湾房屋建筑格局式样,日新月异,客厅书室起居间,
已经没有安放痰盂适当位置。搁在哪个壁角墙根都不顺眼,何况市面
上各大百货公司已少痰盂出售,多镇市廛偶或有售,也都粗劣不堪,难
登大雅之堂。好在笔者从小养成不吐痰习惯,碰上伤风感冒,多去两
次卫生间,问题也可解决。痰盂!痰盂!再过十年八年恐怕已经成为
历史上名词了。
年画琐忆
前几天到老友张宇慈兄府上聊天,正赶上他开衣箱取皮袄来御
寒,他在翻箱底发现有几张从内地来台湾带出来的年画,每张画的右
下角,都盖有戴连增监制的小墨纸,因为净是用细蒲草帘子裹着,不但
没有破皱,就连颜色都没变。
一张是“吉庆有余”,一个肥嘟嘟胖小子,头上扎着两个抓髻,脖子
上系着一件镶黑云头的大红兜肚,怀里抱着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
一张是合家三十晚上接财神包饺子的年景,孩子们穿着棉袄棉裤捂着
耳朵点放太平花二踢脚,男士们皮袍马褂,在院里天地桌前摆供上香
磕头。屋里炉火熊熊,妇女们老少咸集,有的坐在炕头上包饺子,有的
捧着一簸箕包好的饺子,正准备送到灶火前去下锅。另一位妇道正站
在灶台前用漏勺盛饺子往盘子里放。全家熙熙融融,正是北方一般家
庭除夕的年景。
另外一张是《七侠五义》说部中一段故事《黑妖狐夜探冲霄楼》,襄
阳王把白菊花晏飞盗来皇上的冠袍带履,放在布满各种机关的冲霄楼
上。黑妖狐智化夤夜登楼,不幸被楼上月牙铡刀把身子卡住,幸亏有
百宝囊挂在小腹之上垫住,皮肤虽未受伤,可是一时无法脱身。他的
徒弟小侠艾虎,借来义父欧阳春七宝刀,打算用宝刀削毁月牙铡刀搭
救师父脱险。王府的王官正拟登楼拿贼,艾虎的紧张,智化的焦急,都
跃然纸上。
我看了这三张年画除兴奋之外,恍然如对故人有无限亲切之感,
在台湾想看中国历代古画,所在多有,可是想看一张年画,确戛戛乎其
难了。我想这些年画如果给现在从事影剧电视朋友看到,那对服装道
具布景的设计,可能有很大的帮助。
近十多年来,台湾对古老的民间艺术,虽然发扬提倡不遗余力,近
几年剪纸艺术已有蓬勃的发展。可是当年流传最广,大宅小户都欢迎
的年画,反而很少人提及了,再过些年,什么是年画,恐怕都很少有人
知道了。
年画的发源地,在大津的杨柳青、胜芳一带,据说在康熙年间杨柳
青戴家是专门在庵观寺院画栋雕梁上,绘画楼台殿阁、翎毛人物、花鸟
虫鱼的画匠。他们绘画多半在檐槛错落、高阁凌空的地方仰颏悬肘工
作,比起展纸平铺作画,不知要难上多步倍。偏偏戴家能够匠心巧运,
绘画出来的不但色彩鲜明,而且栩栩如生,传到戴仲明、戴叔明兄弟,
因为寺院的油漆彩画工程时冷时热,所以平日没有工程承包时,就画
年画,来维持生计,他画年画分雕版、印刷、上色三个步骤。除了雕版
印刷,由他们兄弟二人,自行操作外,上色就由家人分任其劳了。
从仲明兄弟创作年画,大行其道后,杨柳青的年画作坊多到二十
多家,可谓盛极一时。传到戴连增,对于着色方面更是精益求新,年画
贴在墙上一年,仍旧色彩明艳,毫无褪变。从此戴连增成了店号,戴连
增也变成年画的代名词——买年画没有不知道戴连增的。
戴连增的年画,全盛时代行销远及山陕甘绥,可是一过黄河就没
有戴连增的年画卖,甚至于连年画这个名词也不大有人知道了。笔者
在苏浙皖湘鄂赣等地过年,就从来没看见过年画,有之只是英美南洋
几个大卷烟公司,请曼陀聿光几位名家画的美人风景画片而已。至于
戴连增的年画为什么不能南销,据我猜想大概杨柳青一带所画的年
画,完全是描绘北国风土人物,地方气息太浓,跟江浙的风土习惯各
异,不太合于南方人的胃口,所以销路不能逾河而南吧!
在平津一带,一进腊月就有沿街叫卖年画的了,齐如老生前说:
“北平市声茹柔吐刚抑扬顿挫,最好听要属叫卖茉莉花、鲜菱角,跟叫
卖年画的了,尽管叫卖的人粗壮暗钝,可是声调锵铮,令人有一股子亲
切俊爽劲儿。”凡是听过这三种市声的人,可能都认为齐如老所说的确
有焦道理。下街叫卖年画的,穿街过巷身上背着一卷芦苇帘子,你别
看卷儿不大,打开来可是包罗万有,什么《彭公案》、《施公案》、《白蛇
传》、《济公传》、《七侠五义》、《小五义》一类说部故事的年画,靡不悉
备;什么发财拱门、迎神接福、猪肥还家、招财进宝吉祥话的年画,反而
货色不多。因为叫卖年画的,多半转来转去总在大宅门前喝,一些小
少爷们,一听卖年画的吆喝,就跑出来把卖年画的围上,苇帘子铺在上
马石上,一挑就是十来张,还有论套买的。
买了那么多年画,可没见大宅门谁家的客厅、书房花厅贴着全套
说部或是整出京腔大戏年画的,那他们买的年画贴在什么地方呢?北
平的深宅大院,前后都有大玻璃窗,每天掌灯的时候,都要覆上木制的
护窗板(这个工作是打更守夜更房里人的专责),所有年画就都贴在护
窗板里扇上了,孩子们晚上没事就可以在前后窗上尽情欣赏了。
一过腊八,拿北平来说,东四、西单、鼓楼前的空地广场,就有人雇
工搭起芦席棚子卖年画了。据说段儿上(当时该管警察机构叫段儿
上)仅收极少数费用给消防队,就核发临时准建执照,就可以搭棚营业
了。虽然棚子大小要依地势而定,可是高度都在两丈开外,因为年画
要一层靠一层的用小线绷挂起来,才能在大煤气灯照耀之下,得瞧得
看供人选购。当年在北平,年根底下逛年画的画棚子,正月间逛古画
的画棚子,也是有钱有闲阶级人士一种消遣享受呢!
画棚子里的年画,都是整批从产地趸来的,所以比沿街叫卖的货
色可齐全多啦,尤其讨口彩吉祥年画,跟俏皮话歇后语的年画,可以说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腊八到祭灶半个月时间,虽然几个铜元一张,
积少成多,还真挣不步呢!小户人家把年画买回去,各处乱贴,尤其是
大炕两旁真有贴上十张八张的;至于大宅门买回去的年画,就成为门
房、更房、下房墙壁上的点缀品了。
当年孙家骥兄在世的时候,笔者知道他天地财神门神灶君月官杩
儿,甚至于北平的电车票、中山北海公园的门票、各大戏园电影院的人
场票全带到台湾来了,唯独年画一张也没带出来。宇慈兄这三张年
画,虽然不敢说绝无仅有,可是也不多见了,至于后来有人把年画用石
印或彩色套印来卖,因为淳朴乡土气息荡然无存,也就没有人把它当
年画去欣赏光顾啦。
清宫年事逸闻
中国自夏禹时代称农历十二月为嘉平月,后来一些文人墨客,喜
欢“风雅”一番时,就沿袭旧称管农历腊月叫嘉平月。清代对于岁时的
一年两节异常重视,一到腊初就准备忙年了。
赐福依照清代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宫,
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福,御乾清官西暖阁,召赐福守。……”清朝二
百六十八年天下,历代帝王都恪遵祖制,在祝祭还宫,书丹迓福,选赐
臣下,这种赐福,是特赐殊荣,跟一般卖福寿字不同,能膺懋赏的只限
于近支王公内廷供奉(南书房上书房师傅们)。当皇帝拿起斑管,蘸饱
浓墨,在朱红云龙锦笺上,挥毫书写尺余大福字的时候,蒙恩的王公大
臣,就跪在御案前俯伏受福,左右各有一个内监展纸。在动笔时,就连
六叩首,写完末笔,要正好叩完俯伏,此时墨汁未干,两个内监将御笔
福字伸展平托,从受赐者头上捧过,这个动作,需要从容镇定,时间拿
捏得恰到好处,才能雍穆得体。据清官内监们说:“翁师傅同铄每年都
设有这种殊荣,颇谙此道,行礼谢恩,非常从容有度。有一年大学士王
文韶也获得这份荣典,此老重听眼花,腿脚又欠利落,磕头后顶子正好
跟福字相撞,墨汁染及须眉,他固然十分尴尬,引得殿上诸人也都笑出
声了。”至于内廷翰林和乾清门侍卫,也是蒙恩赐福的,不过那就是如
意馆供奉们把福字写好,做成漏斗,用细粉漏在彩绘的锦笺上,写字的
人只要笔饱墨酣像描红模字描下来,自然劲骨丰肌,龙飞凤舞跃然纸
上。此即宫内所谓双钩福寿字,比起真正的御笔价值就差远了啦。到
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次庚子的十二月,恰逢拳匪之乱,慈禧光绪
仓皇离京,在西安蒙尘,当惊魂甫定,忽然想起这一项祖宗定制,乃于
十二月二十八日,补写福字赏赐臣下。本来外官非年高德劭开府一方
者,是没有资格蒙赐福字的,但那年因为洋鬼子逞凶,圣驾避地在外,
为了抚绥办差勤王诸臣,也就不遑顾及什么定制,甚至陕西按察使冯
光黔、布政使胡湘林,连四品的西安府知府胡延都得到御笔福字一方,
受赏的人都叹为异数。按照以往的情形,如果皇帝高兴多写了几个福
字,就把它封有在乾清官里,等到下一年冬天,再赏赐御前侍从、军机
大臣,这还有个名堂叫“赐余福”,也算一种殊恩呢!
腊八粥 自古传说腊月初八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证道的吉日良
辰,所有信仰佛教的人,对于腊月初八都称之为佛腊,又叫腊八节。腊
八那天,佛门弟子要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说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
祖庇佑。自从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土,各大禅林寺院,都在腊月初八那
天清晨熬粥供佛,不但五谷杂粮靡不悉备,为示诚敬,还要加入各样珍
贵干果,所以又叫七宝五味粥。中国民间喝腊八粥,始于汉武帝时代,
到了盛唐过腊八节啜腊八粥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有清一代,是信
奉佛教的,到了康熙中叶,天下承平已久,物阜民丰,康熙对于汉武贞
观又是特别崇拜的,于是由御膳房大量熬粥,颁赐有功臣僚供佛,以示
荣宠。据说熬粥之前,要由皇太后或皇后先行把粥米粥果品质分量,
逐一检视,一到子正时刻,就开始下料熬粥,宫廷熬制的腊八粥,粥料
是糯米、小米、红豆、玉米糁、高粱米、大麦仁、苡米,粥果则有干百合、
干莲子、榛瓤、松子、杏仁、核桃、栗子、龙眼、干红枣等等,先把红豆洗
成豆沙,把红枣煮熟剥皮去核,枣皮枣核用纱布包起来煮水,澄出汤来
倒到粥里,一块熬粥,枣香柔曼,入口怡然。粥果里的百合、莲子、栗
子,要跟粥料一齐下锅,至于其他粥果,例如除去皮核红枣、松子、杏
仁、榛瓤、核桃、龙眼干,都剥皮另放,等喝粥时再自取所需。供佛祭祖
所用容器,照宫中规定,供佛祭祖赏赐臣僚,没有用碗盛的,一律使用
粥罐。同时粥罐里只准放红糖,不准放白糖,究竟是什么原因,谁也说
不出所以然来。同时因为粥罐面积大,粥面易绷皮子,有巧手嫔妃宫
眷.用山里红、荔枝、龙眼,配上松子仁、瓜子仁,做出各种款式花鸟虫
鱼,仿佛蒸炙鸠鳞鬣宛然,放在粥皮子上,真是上方玉食,令人叹为观
止。雍正即位之后,每逢腊八赐粥,更令官窑特制一种白地青花瓷粥
罐,遍赏亲贵近臣。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这种瓷罐,注入清水养殖矮
枝芍药比起一般尊彝晷卣,可以多耐时日。这一传说不要紧,那些平
素不被人重视的瓷粥罐,都变成琉璃厂古玩铺的珍品啦。供佛祭祖完
毕,凡是住有后妃贵嫔的宫院,廊前槛外,古树柔枝,都要在虬干花根
浓浓浇上一勺腊八粥,还要分别在花木枝干系上一缕彩带,传说不但
可以辟邪,到了献岁发春,茎干茁旺,而且叶茂花繁,是否真有那回事,
只有天知道了。腊八赐粥,是由太监伙同苏拉拎着提盒分送各宅邸
的,太监苏拉来临,举家大小按人口各致敬使车力一份。所以当时红
太监,专挑人口众多大府邸去送粥,至于人少门薄的人家,就归不走红
的太监去辛苦了,一个腊八节下来,官监们敬使所得,为数也非戋戋,
正好过个肥年呢!近支王公椒房贵戚于谢恩领粥之余,也要把自己家
中所熬腊八粥呈献内廷品尝。上赏腊八粥,恩出自上,可以孤零零果
粥一罐,而且还要磕头如仪。进贡的腊八粥则为了藻饰增华,还要陪
衬上两菜两点,名为供养佛前,为主上增福增寿。所以菜点纯用净素,
这对一些勋戚贵藩虽然毫无所谓,可是对家境清寒的臣僚来说,的确
是一项不大不小的负担呢!
溜冰清代宫中盛行这种游戏,官里称为冰嬉,据说早在民国纪
元前九百年北宋时代就有了,宋史里就有“幸后苑观花,作冰戏”的记
载。清代不但把溜冰视为一种运动和娱乐,而且注重演习竞技,北平
北海公园的漪澜堂,就是当年乾隆观赏冰嬉的场所,乾隆有“御制太液
池冰嬉请”刻在楠木匾上,悬挂在漪澜堂正殿中,御制诗注里说:“国俗
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穿鞋以韦,或底双齿,使啮凌而不踣焉,或践铁如
刀,使践冰而步逾急焉。”并指出:“每冬,太液冰坚,令八旗内务府三
旗,简习冰技,轮番阅视,按等行赏,所以简武事而修国俗。”由此看来,
清代溜冰,虽然说是冰嬉,其实无形中寓有冰上战阵操练习的含意在
内呢。乾隆看冰嬉,有时高兴也到波凝如镜,积雪堆云的太液池中,观
赏八旗健儿在冰上星驰电掣,争先夺标的盛况。有一种在冰上滑行的
冰床供御驾乘坐,宫中叫雪橇,民间叫冰排子。冬至过后,天池凝洹,
北中南三海,就有内苑安排的冰床在冰上行驰,一交立春,就全部停
驰,否则春冰脆裂,陷入冰窟,就无法救援了。王公大臣之奉召入园觐
见的,亦准乘坐冰床,燕台《竹枝词》记感:“玉虹一过谷纹平,过处微闻
细碎声,短绠独牵停不住,往来宛在镜中行。”雪晴日暖,飘雪拖练,玉
龙趣越,个中滋味,没坐过冰床的人,是不会领略得到的。乾隆对他的
生母孝圣宪皇后孝思纯笃,这位皇后对于观赏冰嬉兴趣极浓,每年冬
至过后,乾隆必定随侍母后,在西苑三海观赏一次盛大冰嬉,由御前侍
卫率领八旗兵丁,赤帻戎冠,张弓挟矢幢牙崇纛鸣螺捶鼓,在冰上奔
驰,迅疾如飞,攻防转侧,变幻迷离。皇太后所乘雪橇以黄缎为幢,狐
裘貂褥,九色斑龙,亦舟亦辇,由八名冰技健儿,或推或挽,往来驰走。
对于参加健儿,论技行赏,乾隆有一首御制冰床联句诗:“施床碾出阅
兵嬉,走队橐弓五色旗,黄幢居中奉慈辇,郧帱貂座日舒迟。”诗中把冰
嬉描写得很具体入画,足证当时是如何热闹了。慈禧在十全老人之
后,是最憧得如何享乐的了,每年冬天,也要观赏冰嬉,她让内务府训
练了一批冰上健儿分为红黄两队,个个提衣齿履,身手矫捷,健步争
先,超逸绝尘,既有夺标竞速,更有战斗演习,冰上滑行,有如蜻蜓点水
紫燕穿梭,技巧横出,令人目迷。还有一项冰球竞赛游戏,又叫蹴冰。
《帝京岁时记胜》说:“金海冰上作蹴蹋之戏,树旗门,整编伍,每队数十
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
以得者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追逐,以便
捷矫勇为能,将士用以习武,昔黄帝作蹴蹋之戏以练武,盖取遗意焉。”
照以上说法,中国冰球,有如现代足球、篮球、橄榄球三者综合运动,不
但手脚并用,而攻守多方,比起现代冰球打法,岂不更为丰富多姿。可
惜国人崇尚西法,中国踢冰球的一套技巧,就湮灭失传了。民国十六
年北海开放辟为公园,冬季太液池上,冰结三尺,五龙亭、漪澜堂、双虹
榭三处,都设有溜冰场,都门仕女,云集三海,各显身手,绮袖丹裳,绒
衣革履,奇蟊复丽。其中有位须发斐斐,皤然一叟,短袄窄裤足下一副
式样特别的冰刀,在粉白黛绿中盘旋游走,一会儿“单双扯旗”,一会儿
“哪吒探海”、“凤凰展翔”、“野马分鬃”、“金鸡独立”、“里拐外拐”、“带
上走下”,花样百出,变化莫测。他这种无伦妙舞,惹得一些冰上好手,
全部暂停滑溜,红袖扶槛,褐袖凭栏,伫立而观。等这位老人兴尽离
场,大家才恢复冰上的追逐,此老就是当年内务府训练出御前观赏的
冰上健儿,偶或到球场来舒散筋骨的。自从抗战军兴,此老就未露面,
如今事隔多年料想此老早已驾返道山矣。
辞岁贺年一夜连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