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起北方-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准备烧在英国人头上,这种事情就算是总统徐世昌(这次的国民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为总统)、总理段祺瑞都没有想到,是张总长的“个人行为”。
这件事就是赵一天,也是在事情发生后才知道的,经过暗影的调查,发现事情并不像表面“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么一个简单的表现形式,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有幕后人物在暗中推波助澜,筹划布置,目的是想通过海关问题引发英国政府对现在的中国高层不满,逐渐产生不信任感,让伦敦方面对现政府说“no”,借机让幕后人物出面,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次的全国代表大会,让一个久违了的人物重新出现在了国人视野,再一次走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这个人就是闲置在北京的前湖北督军、民国政府第一任副总统、袁世凯的儿女亲家黎元洪。有关他的事情我们前文有过交代,曾经因为幕后的一些活动被赵一天的暗影暗中教训过一次。但这一次的国民大会上,由一批湖北代表的提名,在一些南方省份代表的声援支持下,黎元洪又重出江湖,成为政府国会副秘书长,开始了他新一次的政府(政治)工作。
再次出山当上政府国会副秘书长的黎元洪,当然不会就此止步,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民国政府的总统!出山只是他目的的第一步,国民代表大会上的一切,不过是他的安排而已。自认为对民国政府成立做过大贡献的黎元洪,和现在政府的高层段祺瑞冯国璋之流比起来,他的资历资格可一点都不比他们差;被人莫名其妙的从副总统位置上拉下来一事,黎将军一直耿耿于怀。到现在,他还没有搞清楚当年到底出了什么事,或者是谁将自己弄下来的。当年他是把这笔账算在袁世凯的头上的,但后来一想似乎不太对;老袁可以不让他掌握什么权利,但绝对不会将他一撸到底,什么官都不给的。
所以这一次能够再次成为政府高层的一员,老黎将军是有大抱负大理想的!有理想有抱负,当然得行动才能实现,于是海关问题就是他黎元洪的一颗探路石,或者说敲门砖。为什么选择海关问题和英国人,而不是其他方面呢?这里面有很大的讲究,黎元洪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这么做的。
首先,海关既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最主要的来源,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如果能够收回,当然是大功一件;国人知道,现在的中国实力已经变强,不收回海关主权也说不过去。在道义和大义上,去做这件事的人都会留下好名声,会让国民交口称赞。不管是台前交涉的人,还是幕后指挥的他。
其次,这次要对付的对象是英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功了,自然是功劳大大的,失败了,由现任政府徐世昌段祺瑞他们接着。如果惹来英国人的怒火,将他们赶下台,这对于黎元洪来说不就是捷径一条吗!自己到时候修好英国人,满足他们的条件,然后登高一呼,这总统、至少是副总统的位置就有可能再次落到他的头上。
第三,负责去做这件事的人,是黎元洪的老乡加熟人张国淦,也是这次刚当选的农商总长,最适合去做这件事,因为这是他职责和分内的事情,去做了谁都挑不出毛病。对于一个刚当上农商总长的新人来讲,如果在任上一开始就能够做出几件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大事,那是会全力去拼的。何况此人还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对西方列强摄取中国财富早就抱怨极深;另外张总长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只要认为是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
果然,当黎元洪以老乡的身份邀请张国淦到家中做客,并以自己再次入政,要为国家多做实事多做益事为开头,拉开双方的话题之后,血气方刚的张国淦就很是激动。他先是恭维了黎元洪几句,夸赞他在武昌暴动(起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又对这次重新入政,成为国会副秘书长的黎元洪报以热情期望,期望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新贡献。
“国淦老弟,我的位置看起来虽然高,但毕竟只是一个副的,比起老弟你的农商总长这种实差那就差远了,只能是配合总统和总理,做好分内的事情,想太多,现在是不行的。不过老弟你就不一样,刚上任,可不能和我比,一定得做出一些实事来,堵住一些人的口。你很清楚,这次和你争这个位置的那几位,实力也是不俗;如果你不能尽快拿出一些成绩来,肯定会被那些人诟病,在总统面前不好说话呀”!
“这也是我在琢磨的事情。这几年国家南北的发展有些失衡,以往富庶先进的南方人北方各省压过了一头;钢铁等工业不算,就连南方一直占优的纺织服装等,也给北方各省比了下去。一个贫穷的甘肃去年的工业收入,远超有汉冶萍公司的湖北省,这真的让人难以接受。提起汉冶萍公司,这几年实力下滑的可不小;许多人都在指责赵总长(赵一天),说是他在背后把日本人的股份撵出去,才造成如今这个局面。可谁又能记起日本人控制的条件是以厂矿财产和铁砂为担保的,那时候工厂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铁砂六七万吨给日本。。。。。。”。
“老弟老弟,不要激动,我们现在是在谈你的问题,不要往赵总长和汉冶萍公司身上扯,还是想想你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该往那里烧,才能烧出最好的效果,让国人都对你刮目相看”!一看张国淦好像把话题有些往远里扯,远离了自己想要的的方向,黎元洪赶紧出声打断了他的话,自己将话题重又拉了回来。
“我、我,这、这、这确实有些说远了!不过黎兄,你是这山西怎么就能够制造出小汽车来?这东西可都是欧美国家才能弄出来的,据我了解的,就连日本国也是这几年才开始生产汽车(日本第一辆汽车出现在1907年,属于拼装车,到1910年总共出了十辆,比起山西包头汽车制造厂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你说。。。。”。正想回答这个问题的黎元洪,猛然觉得不对,怎么又扯到汽车制造上面去了。他刚想瞪一眼张国淦,没有想到这家伙也反应过来来,立即停住了话题,开始说自己的事情。
“我想和北方各省的省长好好谈一谈,让他们帮助南方各省发展工业,顺便八南方一些省份的公路交通交给北方省份的人去做。。。。。。”
“这个不行”。这一次,黎元洪又一次主动打断了张国淦的话题,见张国淦望向自己,他赶忙说到:“这件事牵扯到南北各地许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南方各省的人;就拿道路修建来说,他们不可能看着自己的生意让北方人做了,钱让北方人赚了。到时候发对你的肯定很多,划不来。再说你这是在国内,影响也不大。我的看法是你要把眼光看向外国人,比如英法美等。这样吧。。。。。。我觉得。。。”。
黎元洪做低头沉思状,然后猛地抬起头一脸兴奋的说到:“有了老弟!你是农商总长,想法从英国人手里收回海关行政权和管理权,岂不是名正言顺。你想想看,这英国人把持我国的海关有多长时间了!以前是因为我们国家贫弱,但现在,赵总长的军队都打到国外去了,日本人也被他的落花流水,我们在国际上也有些地位了,这英国人也该明白我们不一样了。如果能够借机收回海关行政权,你绝对是国家的大功臣”!
一番话提醒了张总长,这确实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一个对国家有大帮助的事情,值得自己去一试。于是,在和黎元洪仔细商谈了一番话,张国淦决定把自己上任的第一把火,扔到英国人身上。第二天下午,再次准备了一个上午的张国淦,自己一个人去见英国人安格联(恰好在北京),和他开门见山的说明农商总部想要收回海关行政权,希望英国政府能够交出。这个情况将安格联震惊的无以复加,完完全全的不在他的大脑思考之列,只是见到中国的农商总长一脸严肃的表情,知道对方不是在开玩笑。
不过安格联并不会因为一个中国政府官员的话就会答应或者承诺什么,他虽然是中国政府任命的总税务司,但实际的管辖权却在伦敦,并不受中国政府的节制。“我会把阁下的意见反馈回伦敦”这是安格联给张国淦到回答,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此后的事情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总统徐世昌和总理段祺瑞也是从英国人那里得知新任农商总长干的事情,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可他们却不能把这个人怎么样,人家做的虽然不是很妥,但绝对没有错!
事情的来龙去脉赵一天通过暗影弄清楚的,心下里对黎元洪的做法很是不齿,同时对张国淦这个愣头青有些哭笑不得。英国政府对中国海关的重视,是个人都知道,如此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人就把这个肥缺还给中国,何况庚子赔款还有很多没有赔完。不过赵一天也惊讶于英国人这次的好脾气,没有对中国政府进行什么指责,只是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此事目前无法商谈之类的就没有了下文。
这或许和目前的国际形势有关,或许和中国渐渐变强的国力有关,更或许和他本人有关。但赵一天不去想英国人怎么打算的,他只是想了解黎元洪后续的手法。因为他的出现,袁世凯到现在虽然病重但未死,历史上的“府院之争”或许不会发生,但会不会又出现一个“府议(会)之争”、“府地(方)之争”呢!所以赵一天在获悉这件事背后有黎元洪的影子之后,就已经安排暗影去着手处理了,他要把可能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这件事提醒赵一天对历史上的那些重要的人物,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时也让他明白自己还没有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完全掌握的地步,任重而道远啊!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对朱尔典说最后一句话的原因。
“那我们还是先谈容易解决的问题”,朱尔典在赵一天说完之后也不含糊,直接说最好办的事情。在中国这么多年,中国官场的复杂,朱尔典是深有体会,赵一天既然这么说,他也不会马上把最难办的事情说出来为难人,先易后难吧!
“emmett(艾美特)公司的青霉素,你务必要保证英国军方的需求,我知道这个你做的到,所以我已经给国内发去了两千件(箱)的药品清单,我的人就在包头药品厂门口等我的消息,你不会让老朋友在伦敦高层失信把”!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三九三章 袁世凯去世()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九三章袁世凯去世
朱尔典对赵一天的拜访结果,和他之前预料的差不多。青霉素药品的专利权,在朱尔典保证英国政府一定会按照国际惯例执行,杜绝国内红眼商人不良企图后,他终于从包头拿到了过来急需的东西。价格吗,自然是按照之前的那样,零点五英镑一支。
对于英国商人到绥远、山西两地工厂参观一事,赵一天将皮球踢到了两省省长(民政长)身上;确切的也不能说是赵一天踢皮球,对于自己地盘上的事情,他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这倒不是说他在这些地方没有威信,而是他彻底的将地方管辖权和治理权交给了下面人,特别是那些地方民政事务(非军务),基本上都由各省省长自己说了算。所以英国商人想看工厂,那也得和这两个地方省长联系,而非赵一天这个国防总长。朱尔典的意思也是希望赵总长能够给下面人打个招呼,方便一下而已。
对于这件事,朱尔典并非特别上心,英国商人虽然在长江流域地区转不到钱,可是在更南面,贵州、云南、广西、宁远等地方,英国货还是有市场的,另外南方各省对于英国军火也是比较青睐的。一些有心思的各省将军和军队,以及许多地方势力,在得不到山西兵工厂制造的武器之后,为了装备自己的武装,还是会去寻找外国军火商。靠近东南面的会和日本人偷偷摸摸的做军火交易,但靠近西南方向的,就容易和英法军火商走在一起。所以英国军火商人还是能够在中国分到红利,对朱尔典的要求也就少了很多,不像其他商人那样天天向国内抱怨。
第三件和海关有关系的事情,朱尔典知道赵一天是没有什么办法替他解决问题的,最多也不过是不在朝堂上就这件事添油加醋而已。有关海关问题,朱尔典很高兴能够和中国军方最高层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这件事急不得,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慢慢一步步来。赵一天去处目前看起来是有一些机会,但不是最佳的时候;中国的整体实力比以前是提升了,但还没有人西方列强正视的时候。所以,这一切还要等待,等一战最后关头,等俄国革命给他送机会。
这件事现在赵一天也只能在一边看着,看总统、总理和国会那帮子人如何去灭火,把张国淦那个“热血青年”按住,然后再善后。他自己还的要忙全国军务调整的事情,也就是如何将各省的军队进一步减少,各省督军的兵权进一步弱化。这件事已经在舆论上开头了,他也已经宣布了诸多的军务政令,现在必须趁热打铁,进行下一步行动早。
说到民国各省地方军队和兵权的事,就有些话长。在晚清时期,地方督抚即尾大不掉;辛亥革命后,地方割据之势已成,比如当初的赵一天就是此列。即便袁世凯做上总统,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人,同样无法号令各省。于是老袁才推行“军民分治”,改都督为“将军”,负责军务,同时设“巡按使”、“民政长”管理民政。此举虽然收效有限,巡按使依旧要听命于将军,但一定程度上开始让中央同地方的关系走上正轨;但革命党同盟会的几次暴乱闹事,让地方军阀割据又慢慢成型(袁世凯派去镇压暴乱的军队都留在了当地,没有回原驻地,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这其中就包括了赵一天系统陕西山西进入河南西部和西北地区没有撤走的军队,才得以让他控制上述地区)。
赵一天现在的做法就是想取缔各省的大小割据势力,让一切政令和权力归还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比如督军只能负责军务,而地方事务全部由省长或民政长负责。而要做到这一切,军队是第一个要整编(收编)的,这才有之前他的那一系列命令。就在赵一天准备大刀阔斧的干自己的事情时,一件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让他不得不停止手头的工作,开始处理应对眼前这件大事。发生什么大事,让赵一天不能继续他的工作呢;其实不止赵一天得停下手头的工作,就算是整个北京政府和中国各地,也都得停下几天功夫,来应对这件突发事件因为袁世凯死了!
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美国人感恩节后的第一天,中午十二点五十六分,中华民国前总统袁世凯在中南海居仁堂寝室因病去世,终年五十七岁。临时之时袁的身边只有前总统府秘书处副秘书长、内史长阮忠枢一人在跟前,其他袁的子女妻妾等均不在身边,得到通知之后才匆匆忙忙赶到的。赵一天也是在袁世凯死二十八分钟之后赶到的,因为身份特殊,加上在袁世凯女婿中权势最盛,所以第一个得到通知,只是在从铁狮子胡同赶到中南海路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在东北任职的袁家大公子袁克定,都是在通知了赵一天之后再通知的。
这一切安排,都是由素有袁世凯小智囊之称的阮忠枢一手安排的。袁世凯和阮忠枢的相逢也可说是缘分所致。当初袁世凯从上海到山东,身上阮囊羞涩,偏偏遇上阮忠枢,阮忠枢一见袁世凯,大为投缘,且在相互的交谈中,阮忠枢知道袁世凯将来可能要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倾其所有以赠袁世凯。袁世凯发迹以后,找到阮忠枢,聘请阮忠枢做文案自此成为莫逆。袁世凯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原本担任总统府秘书处副秘书长和内史长的阮忠枢便也辞去了一切官职,选择留在袁的身边,明天为袁世凯读一些报纸或者重要的政府文件。
是阮忠枢看着袁世凯死去的,在一众六神无主的袁世凯妻妾子女面前,只能是由他出面来联络外界,手握兵权又是袁世凯女婿的赵一天,自然是第一个要被告知的重要人物。除了赵一天,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梁士诒等也是要一一告知的。
袁世凯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一家并没有搬出中南海居仁堂,而是继续住在那里。一是袁世凯身体有病不易搬动;二是袁‘家大业大’,妻妾成群子女成堆,也不太方便;第三就是代总统徐世昌、总理段祺瑞都是袁的前下属,没有谁会去要求袁世凯搬离中南海。这么地袁世凯一家在他卸任总统之后还住在那里。
接到中南海打来的电话之后,赵一天也是很吃惊,老袁同志和历史上一样还是没有活过五十七岁;唯一不同的是多活了几个月,从六月份活到了十一月份。但不管怎样,自己的岳父去世了,从私人还是政府角度,他都得立刻赶到中南海。上车的时候,还不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