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起北方-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就算这样,东山号舰炮第一轮四发试射也有一发炮弹在人群附近爆炸,纷飞的碎石弹片和强大的冲击波还是将弹着点附近数名商团士兵的性命带走。差不多十秒左右一轮的射击就此开始,红花岗粤秀楼附近随即就被一片硝烟所笼罩,防守一方也好,进攻一方也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的炮击所震惊,纷纷停止了射击,并开始躲避这“飞来横祸”。就算这样,双方士兵都不知道这些巨炮到底是自己人的,还是对方的,全部都紧张万分,军官们也不例外。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七六章 事出有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七六章事出有因

    一九一六年元月底,发生在南中国地区的战事,其变化和进程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先是广西将军陆荣廷率领桂军攻占广东西部重镇肇庆,随后又在肇庆和革命党人孙大炮召开两广联合会议,商议成立新政府。紧接着广东省府广州的商团武装,利用广东将军龙济光调兵西援兄长龙觐光,广州城兵力空虚的机会,举兵围攻广东将军府邸,大功告成之际,却被两艘外来的军舰干扰,结果功亏一篑,反而让龙济光利用回撤的部队击溃,退入了临近的佛山,广州得以保全。

    进入二月份,面对来自北面和西面的威胁,路荣廷只能将进攻广州的主力调回广西,扼守广西和湖南、云南的边界;因为面对有军中第一人称号的赵天一,以及名噪一时的蔡锷,就算是身经百战的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桂军主力北移,广州方面的压力骤减,轻松的不仅是广东将军龙济光一人,就是身在北京的袁世凯,也是轻松不少,连忙发去电报免礼自己的女婿以及蔡锷。赵天一在命令铁公义的军舰行动之后,陆上的军队,虽然也在调动,西南方向,也不过只是运动到了湖南永州,南面的尚在郴州。距离广东和广西虽然还有一点距离,但已经让陆荣廷感到害怕了。自从自己在柳州起事以后,最让陆荣廷担心害怕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情,全国的都督将军们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在他振臂高挥之后群起响应,反而一个个的起来指责他。这让他非常的不解和恼怒,有时候想起来甚至有些后悔。

    第二件事情是袁世凯对讨伐他的人员任命。在陆荣廷看来,政府最起码也会派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至少他会认识;这样在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他会和对方进行一些底下的交易,最后不管自己成功还是失败,都有退路可言。只是袁世凯让自己的女婿来指挥这场对决,陆荣廷心里面就有些不踏实;随着赵天一到达武汉,随后又到达岳州、长沙,株洲,陆荣廷的心是一天天的被提起。不过与其说是担心赵天一指挥军队,还不如说陆荣廷担心的是赵天一手里的空军,生怕赵天一派飞机到广西来轰炸自己。其实这个时候,陆荣廷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赵天一此刻被另外一件事给缠住了,顾不上专门派飞机来对付他。

    到底是什么事呢?这还得从朱尔典派人到湖南找赵天一说起。英国政府希望从中国政府购买军火装备(武器弹药军服军靴等消耗品),但是他们希望能够从赵天一手里获得一些先进的装备,比如可以行走的火炮、防护能力和火力极强的武装汽车、坦克和飞机,而法国人似乎也有此意。英法之所以这样做,和在欧洲即将爆发的一次战役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闻名于后世的“凡尔登战役”。在谈及购买这些军火装备的付款方式时,给赵天一的信函中,朱尔典有意无意中提到西藏方面的事情,暗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向英国提供军火装备,英国政府可以考虑在西藏问题上不会再进行干涉,北京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处理这个高原地区。送信的人是英国驻华一等文秘、副参议官约翰劳斯奇,之所以派一位副手而不是文员过来,因为在信件的最后,是一长串英国需要的军火清单,坦克和大型轰炸机赫然在列。

    面对这种诱惑,赵天一确实心动了;虽然西藏西藏实际上是控制在自己人手里,但名义上却游离于北京政府之外。如果能有机会让西藏名正言顺的回归政府国家所有,赵天一当然是乐见其成的;何况现在的西藏,已经将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纳入了西藏版图,包括了缅甸西北的帕特凯山脉的一部分。所以在接待朱尔典的信函之后,把指挥部设在在株洲城北田心地区的赵天一,就在这里开始谋划自己的事情,小算盘在心里面打的噼里啪啦响。

    英国人的购买清单里面,虽然各种弹药补给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和这些数字庞大的低价格物品来说,清单后面所罗列的坦克和飞机、自行火炮、装甲车的需求才是最关键的。不知是因为觉得中国人先造出并取名“坦克”,还是历史上的因素在作怪,英国人也把拥有防护和进攻于一身的装甲车也称为“坦克”。中国人的坦克在西亚地区的优良表现,给了英国军方很大的刺激;在己方的坦克还没有最后定型之前,从中国人手里购买已经成熟的产品,成了代替殉职的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元帅成为陆军大臣的劳合乔治最迫切的愿望。

    英国人不是没有努力过,从伊朗情报人员传回的清晰照片,以及随同中国远征军作战的英军观察员详细的文件说明,都交给了“陆地巡洋舰”的研究机构,共研究人员参考。可是在坦克的炮塔转动以及履带的钢材问题上,英国人陷入了困境。历史上英国人的“水柜”装甲车,炮塔和车身是焊接在一起的,并没有可以转动这么一个功能;但是在得知中国人的坦克炮塔可以左右转动,进行三百六十度范围的攻击以后,英国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人可以做到,英国没有理由做不到,结果整个进度就卡在这里了,迟迟不能解决旋转的动力问题。自己的坦克出不了,而德国人的进攻就在眼前,被逼急了的英国政府这才迫不得已的向中国提出购买坦克;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大型轰炸机,英国人自己的轰炸机,现在最多只能携带一千一百磅(500公斤)的*,只有中国人的一半还少。

    为了让中国人觉得他们不是只想活动最先进的坦克飞机,英国军方还特意地加上了大量的炮弹子弹和步枪机枪,反正这些东西他们消耗的也是很厉害。以西线法国战场为例,平均一天一名英国士兵要消耗八十发以上的子弹,庞大的英国军工企业也支持不住;本来这些东西英国人一直从美国购买,现在,他们开始准备和中国人做生意了。英国国内也有人反对从工业落后的中国购买军火,认为中国人的军事装备,历来都是从国外购买的,根本不具备生产能力;就算有,其质量也不敢保证。不过当劳合乔治拿出中国远征军在西亚的战斗事例以后,这种声音就消失了。

    原本在法国中部地区,并没有英国陆军的存在,英国陆军只是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地区,也就是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阿棉地区进行防守。此时,法国陆军仍然是陆上对抗德军的主要力量,英国陆军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很大;但随着劳合乔治成为陆军大臣,丘吉尔成为国务大臣,英国人想利用这次战争扩大自己在欧洲大陆话语权的心思越来越明显。称霸海上数百年的英国,在陆地上却被法国和德国、俄国一直压着,心里面早就想升一升排名了;这次的战争,显然是一个机会。德国人打占领了比利时,攻击到了法国西北阿棉的索姆河地区,英国军队在这里和他们对抗。但是随着德军向凡尔赛地区调兵,法国人开始感到了压力,就希望英国人能够调兵南下巴黎增援,以保证在阿棉地区有足够的法国军队。

    法国人的请求正中英国人的下怀,劳合乔治一口答应了法国陆军部长亚历山大米勒兰和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的请求,并且主动从英国国内抽调十个师约十万人前往欧洲大陆,以加强英国的军事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有足够的兵力前往巴黎附近,以加强对法国首都的保护;这一点,已经和历史上是大大的不同了。国内的军队抽调走了,就必须得扩招军队,以满足需要,于是对军火装备的需求也就大大增加了。

    二月六日,在北京的朱尔典亲自拜会了陆军总长段祺瑞、总统袁世凯,希望从中国请购的军火由山西兵工厂生产。在得到二人同意之后,朱尔典又发了一份电报给赵天一,希望能够在坦克和飞机这两种装备的请购上,得到赵天一的帮助。已经知道湖南道县机场修建完毕,山东第一混成旅也开到了道县的赵天一,没有马上给朱尔典复电,而是对负责围剿陆荣廷广西军队的西、南、北各路指挥官去了一份电报之后,在七日早上,和一位法国人一起乘坐飞机从株洲经南阳、太原中转加油之后回到北京。当然,离开之前除了交代安排各军的军事行动之外,获得袁世凯和段祺瑞的首肯,也是必须的。讨伐军方面,赵天一将指挥权全部交给了在永州的冯国璋,但是飞机的指挥权却在自己手里;对此,冯国璋也没有办法,谁叫这些飞机都不是他的呢!

    赵天一离开战场返回北京,除了要亲自和朱尔典谈军购的事情之外,南方的围剿行动也基本上没有了什么悬念,这也是他能够放心离开的原因之一。在广西西面,蔡锷的西里讨伐军进攻几次艰苦的攻坚战,终于将桂军黄自新部击溃。第三支队支队长朱德在这几次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指挥得当,其部下作战勇猛,不怕牺牲,成为攻击部队中的中坚力量;表现优异的朱德也得到了蔡锷的赏识,由少校晋升中校。北面的江西方面,江西将军李纯派出的部队已经到达广东北面的和平县境内,前锋已抵河源地区;湖南陆军汤芗铭派出的湘军分成两路进攻广东各广西,前锋也分别到达永州西南的铁山和郴州南部的宜章,已经形成对广东广西北面的压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讨伐军参谋长冯国璋。自从担任这个角色以后,他一直没有和赵天一在一起,而是另外指挥自己的江苏陆军向西开到了湖南怀化地区。他的目的很明确,总指挥赵天一要去攻击广东,他就去之后进攻广西的部队,反正两人不能碰面。虽然清楚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赵天一,也不是说他对赵天一有意见,冯国璋还是拉不下面子去和一位后生晚辈一起做搭档;他自己和袁世凯是平辈,赵天一是袁的女婿,低自己一辈,老冯觉得真丢不起这个人!这些事情赵天一清楚的很,也不是当时身在江苏,加上事情真的太紧急,总统的电报催的又急,他还真不想担任这个什么指挥官。现在比较那边有事,而南方的战局已经得到了控制,各路围剿军队已经渐渐到位,他也就可以轻松的离开了。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七七章 欧洲形势的变化()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七七章欧洲形势的变化

    法国人来见赵天一,确实是为了购买飞机方面的事情。本书前面已经有提到过,飞机刚刚诞生的时候,其发展前途并不被世人所看好。由于飞机在载重量、飞行速度、航程等方面都还很小,飞机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较差;另外气候往往对飞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许多军队指挥官还不具备洞察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的战略眼光。和其它国家高层相比,欧洲的法国高层对此表现的更加明显。法国一位将军就曾经说过:“飞机这种东西,只适合用来做体育锻炼,军事上毫无用处”,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军队高层的看法。不仅在法国,欧洲的德国、英国大都也为如此,俄国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国家专注于飞机研究的,全部是一些私人企业和工厂,政府都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只到一战开始前一两年,欧洲各国才由国家出面组织人力进行对飞机的研究和生产,以德国政府最为积极主动,相对的英国和法国虽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投入,比起重视陆军装备的研究投入,就少了很多。在欧洲,和历史上一样,飞机的发展正在按照原来的路子一步步的走,而此时中国的赵天一,在飞机研究制造方面,最少领先他们九到十年。而且在军事领域方面对飞机的重视,远远是不能和拥有后世经验的赵天一相比的。各国军人中虽然有极少部分人看到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迅速组建了空军部队,但他们赋予飞机的主要任务也仅仅局限于侦察、搜索。军人们目光短浅的结果是没有在组织工作方面为建立航空兵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于飞机是一种新出现的武器,军队的高级指挥员们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就像前面法国将军的认识一样。而中级指挥员又不具备进行飞行管理所必备的经验,因此,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担任航空勤务的低级军官提升至相当高的指挥岗位。这样做又引出了许多新矛盾:尽管这些初级军官了解新的部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既没有接受过充分利用与其职务相一致的指挥权的训练,也缺乏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与他们级别相当的其他兵种指挥官打交道的权威。再说,航空兵本身还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兵种,大部分新上任的指挥官也不愿意用手枪和*等威力并不大的东西去承担风险。于是,那些富于想象力、充满激情与积极性的飞行军官的工作热情便受到了严重打击。更为严重的是,航空部队的一些高级军官本身也对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远见。以上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制约了各国空军的发展,对自己国家飞机的研究也慢半拍。

    不过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德国人开始注重飞机的发展了,原因是德皇威廉二世想打仗了。不过德国人在空军发展方面是分了心的,他们不仅研究飞机,还花了极大心血去研究另外一种飞行器……飞艇。尽管这样,一战爆发时,德国人拥有的飞机数量,远大于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总和(战争初期,英国空军才拥有二十六架飞机,法国人更可怜,只有七架,而德国空军已经有一百余架。这些飞机和飞行员大多来自民间的飞行俱乐部,英法亦同)。首当其冲和德国军队作战的法国人,就吃了不少这方面的。好在法国人反应迅速,战争爆发后用最短的时间将民间的所有飞机全部征集给空军,并且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专门进行飞机的研究和设计。这样做虽然很及时,但战场上却已经输给了德国人。

    中国军队在远东用飞机轰炸日本陆军和海军的战报传到法国以后,引起了巨大震动。法国军队总司令霞飞就成专门组织军队高层分析讨论过这件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飞机在战争中有巨大的,不可思议的作用,法国必须全力投入。但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对法国的飞机事业作了有力的支持和补偿,但显然慢了一些,法国人制造出的飞机在战场上好像并不是德国人的对手。

    由于赵天一的出现,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战早就在一九一四年八月中国和日本飞行员之间进行过了。而那个时候,欧洲战场上的各国飞机,还在从事侦察、搜索、投放信件等任务,他们的空中战斗,直到战争进行到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一五年四月才爆发了双方飞机的射击战斗,比赵天一飞机作战晚了半年多。尽管青岛战役有德国人参与亲自,但中国人在渤海同日本海军水上飞机的作战,并没有在欧洲传开;除了赵天一特意保密之外,德国人也是别有用心的刻意封锁了此事。换句话说,欧洲国家只有德国人知道发生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初期在东方的飞机作战,英法等全然不知。这也是德国人随后拼命发展飞机工业,在战争过程中空军远亚英法一头的主要原因;唯一遗憾的是,德国人在研究飞机的同时,还将很大一部分力量用了研究飞艇上面。毕竟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看,飞艇这种空中兵器载弹量大、留空时间长,飞行高度高。

    由于当时的飞机爬升高度不足,不能夜间飞行,因此敌国在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去阻止飞艇的光临,因此吃了不少苦头,而飞艇除了因恶劣的天气摔坏几架外,其余充其量带些小洞洞回去。因为那个时候的英法飞机,正常飞行时根本达不到飞艇的高度,攀不上去,炮火也够不着。飞艇投弹降低高度以后,就算有飞机用机枪射中了飞艇,飞艇里面的氢气也不会燃烧,这与之前我们很多人的想法和认识大相径庭。之前很多人认为飞艇气囊里面装的全部是极易燃烧的氢气,只要被机枪子弹击中气囊,高热的子弹一定会引燃氢气,使其遭到烧毁。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机枪子弹只是从气囊中穿过,将飞艇外皮打几个洞而已,并不会引燃氢气。历史上英国人最后对付飞艇的方法之一就是先是用机枪将气囊打破,等大量氢气外泄与空气混合后,再发射内装白磷的*,将气体引爆并使飞艇气囊燃烧坠毁。

    话题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正是因为德国人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