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起北方-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蔷癫慷又洌由显墩骶薮蟮奈淦饔攀疲缓竺婧屯辆谌牟慷幼髡剑降恼剿鸨却蟾旁10:1左右。

    不过和消灭俘虏土军部队相比,一一八团缴获的黄金白银又是一个大收获,一个天文数字的收获;其它各部队并非没有缴获,但也是零零星星,不像一一八团能够一次性俘获如此大数量的财物,而且是以黄金为主。这次总共缴获了各种驴车、马车二十五辆(有两辆不知去向),事后统计上面装载的黄金重量超过了五千公斤,白银超过了八千公斤。让远征军司令官吴佩孚高兴不已,叫马跃连夜派人将这批东西装订好押送到最近的机场,由飞机运到巴士拉港口,最后秘密押送回国交给赵天一。这些东西一一八团一营发现之后就马上上报了团长蒋明,以蒋团长的精明,怎么能不清楚财不外露这种江湖传说;他马上下令周营长对全营士兵封口,最后又对全团官兵下了严厉的封口令。此事到此为止,我们缴获的不过是一些普通的财物,没有什么金银。就这么的,天大的财富被隐藏了起来,成为赵天一集团的私产;不过后来赵天一做总统以后,这笔钱还是拿出来,用于国家的各种发展和建设需要了。

    巴格达城的陷落,让正在大打出手的世界各军事大国吃惊不小。之前巴士拉城的陷落,大家完全可以认为是土耳其帝国没有重视,或者军队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但现在,精锐的土军第三军四个师去了巴格达行省,还有德国将军一起配合指挥,两个集团军加起来十五六万人,怎么还能说丢就丢呢!对于外界的这种质疑声,土耳其高层自己很清楚所谓的十五六万人的军队是一个怎么回事,一群农民和牧民而已。不过土国的三巨头对此仍旧不满意和不理解,军事大臣,兼总参谋长的马特伊斯梅尔恩维尔更是怒火万丈。在他看来,精锐的土军第三军过去了,就没有什么人能够抵挡得住第三军的强势碾压;这是一支年欧洲最强大的英法军队都可以打败的军队,中国人,那群刚刚才从地上爬起来的黄种人,根本就不是第三军的对手。

    这位野心勃勃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最高领导人之一,可是有着远大理想的人;第三军南下,就肩负着他自己的使命向东攻占伊朗,然后越过伊朗高原进入印度次大陆,将其从英国人手下“解救”出来,废除印度教,发扬*精神。最后再向东进入中国,将奥斯曼帝国的光辉发扬到极致。但之前要做的事情就是消灭了中国远征军,将巴格达省、巴士拉省先夺回了再说。现在的结果是,自己派去的最精锐的第三军败了,败给了中国人;在加利波利半岛战役击退英军的登陆,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第十九师也消失不见了。这个不是恩维尔能够容忍和接受的,他开始怀疑自己指派哈利勒萨米军长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是不是正确的了。

    和恩维尔一样,青年土耳其党主席、内务大臣塔拉特,海军大臣杰马尔都对第三军的失败感到不可思议。这三人是现在奥斯曼帝国真正的掌权人,他们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当然也可以决定整个国家的走向。参加一战加入德国阵营,也是几位青年土耳其党人决定利用强大德国人的帮助,击败土耳其的世*宿敌俄国人,重现奥斯曼帝国的风光,建立以奥斯曼皇室为首的统一的突厥民族大帝国。但现在南去的带着众人希望的第三军竟然失败了,这让他们在吃惊之余有些手忙脚乱,因为这种情形和结果和他们设想的不一样,他们没有预留下一个桥段的剧本,不知道该怎么演。

    中国远征军占领巴格达,土耳其高层不高兴,德国人也是担心自己的奥斯曼盟友;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俄国人就很是高兴。虽然法国和俄国在此前的一些问题是和中国人有些不对付,但对于远征军取得的成就,还是很喜闻乐见的;特别是俄国人,作为宿敌和世仇,俄国人对土耳其遭受的任何失败都特别高兴。这两个国家历史上和英法一样,为了领土争夺也进行过百年以上的战争,而且比英法百年战争还要持久和惨烈,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第持续了两百四十一年,平均不到十九年就有一次大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现在看到土耳其人在中国远征军面前吃了亏,连巴格达都丢了,尼古拉二世高兴的就像是自己的军队打了胜仗,竟然亲自写信给中国政府总统袁世凯,表达自己的谢意。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五〇章 大隈首相的状况()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五〇章大隈首相的状况

    中国远征军在西亚地区与奥斯曼帝国军队作战连续取胜、并且还占领了巴格达的消息传出以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永田町日本天皇皇宫、政府内阁所在地永田町一丁目七番,就开始有些不平静了。一月十日一大早,外务大臣石井菊次郎、内务大臣一木喜徳郎、大藏大臣武富时敏、外务参政官柴四朗、内务参政官藤沢几之铺、大藏参政官加藤政之助、文部大臣高田早苗、司法大臣尾崎行雄几个人都提前赶到首相大隈重信的办公室,就昨天半夜没有商讨完的事情进行再讨论。

    由于地区差异(时差)的原因,西亚是下午五点,东亚地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十多了,这些内阁成员就被召集起来进行商议,可惜因为军方的原因,会议无果而终;今天心里面忐忑的文官们先来了,武官们用过都不见。也是的,昨天晚上进行商议时,文官中有人提出暂时可以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那些谈判条件,尽管和中国恢复关系,然后在通过外交渠道获取中国人在军事方面的秘密,来提升日本的力量。这个想法看起来不错,但当文部大臣高田早苗将这些话刚一说出口时立即遭到了陆军和海军的强烈反对;陆军大臣冈市之助甚至威胁高田早苗性命不保,将这位早稻田大学首任校长吓个半死。他可是一直从事欧美文化和政治研究的文人,之前一直在大学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没有接触过冈市这样的军人,确实被吓了一跳。

    众人一边坐着闲聊,一边等那些没有到的人;过了几分钟,逓信大臣箕浦胜人、农商务大臣河野広中、内阁书记官长江木翼几个人也陆续来了,唯独不见陆军非常和海军大臣到来。又等了几分钟,才看到冈市之助和加藤友三郎这两个军队大佬一起结伴姗姗到来。就在众人要正式开会时,天皇陛下的侍卫长亲自到场,代表大正天皇了解会议进程;众人在一番行礼参拜恭祝问候之后才开始落座继续昨晚的话题。

    大隈首相首先感谢天皇对内阁的关心,然后又为此表示谢罪……让天皇陛下操心了!说实话,大隈这第二次组阁担任首相,过的并不比第一次好多少。第二次刚一上任,他就在政府部门和各地的地方部门进行了一次大的官员更迭,以期间整个国家控制在他的内阁手上;他甚至还更换了全国各地内务、警察部长,希望自己手里能够有一点点的武装可用。这些取得成功之后,大隈重信的信心爆长,又在一五年举行新的议会选举,利用军队在中国山东战役的失败,他的这次选举可以说想当成功,阻止了陆军有关再增加两个师团的要求,为政府节约了一大笔的费用。不过此后,权力的膨胀让他的头脑又发热,向中国提出堪称日本历史上最大污点的“对华十二条”,其结果最后大家都知道了。大隈本人因此也立即引来了一大堆反动派的声音,为了加强自己阵营的力量,他将眼睛瞄向了之前不怎么友好的军方;在答应同意陆军增加两个师团的编制以后,大隈在国会和内阁获得了军方的支持,稳固了他的位子。

    但现在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山县有朋等元老们借助大隈内阁压制政友会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了,从大隈秘密地与俄国人进行第四次谈判时的态度,就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些元老们那种卸磨杀驴的味道。军方对于不能及早进入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一直耿耿于怀,这些在第三次俄日密约中说的很清楚:“从洮儿河与东经122度交点起,界线沿交流河和归流河至归流河与哈尔达台河分水岭,再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边界至内﹑外蒙古边界末端,线南北分属日﹑俄势力范围。以北京经度116度27分划内蒙古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属日本势力范围,西部属俄国势力范围”。

    迫于军方的压力以及自己首相位置的考虑,大隈内阁只能向妥协,同意从贫弱的国家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军队武装,为军方可能的行动做准备。不过中国军队在西亚地区不断胜利的消息让大隈首相很是担心,内阁的几位文官们也是如此,他们主要担心英法美俄几国的态度。中国人对奥斯曼军队的胜利是英法喜欢见到的,俄国人就更不要说了,沙皇都亲自写了信,所以希望他们能够遵照俄日密约在东北问题是帮助日本,现在要打问号。美国人,就更有问题,就在月初,美国的一位叫诺克斯的国会议员,竟然提出了将中国东北铁路“中立化”的一个计划,想染指中国东北的心态暴露无遗。据说这个叫诺克斯的国会议员,不久就要来北京,和中国人谈;想让美国人支持日本在中国东北利益,看来问题颇大。

    大隈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原来自青岛战役日本败给了中国军队以后,日本军方高层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这件事;被俘的神尾光臣中将最后虽然在政府的交涉下回到了日本,可不就因为抑郁而死。这些都让军方的高层们义愤填膺,怒火万丈;就连元老山县有朋都有了马上发兵中国的打算。可随后不久,借助内阁“十二条”要求行动的日本陆军,遭受到了中国人巨大打击;这一次连海军都没有放过,五艘战列舰(老式)被击沉,整个旅顺分舰队全军覆没。这次的打击带给日本军方高层的震动不亚于“甲午海战”中日本取胜的消息,整个日本军方都被吓住了,确实是被吓住了。据说看了英国情报部门书写的有关轰炸报告内容的一句话以后,山县有朋公爵第一个动作竟然是站起来朝皇宫方面鞠了三个躬;那就话是“中国人的*痕迹之大,非常令人震撼,就像是巨人的爪痕”。

    经过这次短粗的打击,日本军方不敢再明着叫嚷什么出兵中国了,但暗地里,陆军参谋部却开始制定一个进攻中国的周密计划,这就是由陆军省次官大岛健一中将亲自挂帅指挥制定的“あ计划”。大岛一家虽然是出身于日本的部落贱民,但大岛健一自小就非常聪明,一八八一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旧四期,随后又赴德国学习。日俄战争时期任大本营兵站总监部参谋长,一九〇七年升少将,一九〇八年任总参谋部总务部长兼第四部部长,一九一二年任参谋本部次长,一四年成为冈市之助的副手。一直从事参谋工作的他头脑清晰,反应快,应变能力出众;也正是在他的劝阻之下,日军才没有在去年遭受赵天一飞机的轰炸之后马上进行出兵报复。按照日本人的性格不可能这么能忍,关键就是当时身为参谋次长的这个大岛健一冷静第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出兵无法在短期内征服中国,会让日本陷入经济危机,一蹶不振;反而会给其它国家,比如美国进入中国东北的机会和借口,增加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敌人和难度。

    山县有朋、冈市之助等接受了大岛健一的劝告,没有马上对中国动武,只是秘密地要他带人制定一个对中国的作战计划,并且盖计划要高度保密,不允许透露出去。因为此事,日本军方连最近发生在图门江的中日军事冲突也没有太过于关注,尽管日方吃了亏、英美不支持。只不过,大岛操办的这件事作为首相的大隈最后知道了。毕竟制定如此对一个国家的大规模进攻计划,需要的各种资源就很多。光一个情报方面的资源调度,有些就必须通过首相的批文才可以拿到,或者是得到配合。知道了军方的这个计划,大隈不震惊和担心是假的;大隈很清楚自己的首相位置坐不长久了,没有山县有朋为背景的军方支持,内阁的命令基本上就得不到执行。只是大隈不想在自己任期最后的时间里,出现自己所不能掌控的事情,比如军方突然的战争;所以,昨晚讨论时对于军方的强硬态度他十分不解,也非常不满。至少,现在他大隈还是内阁总理大臣,是除了天皇陛下日本最大的官。

    看了一眼冈市之助和加藤友三郎,大隈习惯性的用手摸了一下自己没有多少头发,但已经发百的头颅说到:“各位,支那政府军在西亚的胜利对英俄盟友来说是好消息,但对我们大日本帝国来说恰恰相反;实际上我们和支那政府现在是处于战争状态,图门江先锋邑地界的西藩浦、东藩浦、洪仪里(里,朝鲜和韩国的一种行政级别单位,按照郡、邑、洞、里划分,相当于我们的‘乡’)已经被中国军队所控制。现在中国人的报纸把那里全部说成是他们的领土,包括北面的庆源郡、稳城郡,那可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惜,我们的军队打了败仗,只能让中国人占领了”。

    说到这里,大隈首相故意停顿了一下,众人的目光果然都看向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虽然不是责怪的眼光,但仍然让陆军大臣非常地不好意思,连带身边的海军大臣感觉坐姿也不舒服起来。冈市之助刚想要反驳几句,大隈首相的话有开始了。“这里我不是责怪我们的军队和指挥官,我们的士兵是勇敢的,军官是干练的;只不过我们的对手太过于刁钻和不按常理出牌,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武器。如果我们冒然出击,必然会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我个人赞同陆军省的决定,不和中国人在图门江扩大战争规模,适当第撤回我们的士兵”。

    “我坚决反对首相的发言,也反对将军队从先锋邑后撤”,一个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众人一看原来是陆军副参政官三浦得一郎。刚才不是没有看到他来吗?怎么现在突然出现了;几位内阁官员有些疑惑地想着。没有错,这家伙确实是刚刚进来的,在门外就听到了首相的话,所以出言反对。也不对呀!就算刚到,你一个小小的副参政官是没有资格进入会议室的;众人(主要是文官)在吃惊的同时又感到一丝的悲哀,为大隈首相悲哀;身为一国之总理大臣,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参政官反对,军方也太强势了一些。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三浦得一郎继续说到:“首相阁下刚才也说了,那里有一千多平方的土地,要知道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大日本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我的看法是一定要出兵支那。陆相阁下,我建议参谋部立即制定对支那作战计划,我愿意亲自带兵去前线,和支那军队作战”!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二五一章 蹒跚的日本军工()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五一章蹒跚的日本军工

    手下被人骂了出去,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却什么话都没有说,这个表现让众人很是意外;之前这个强势的家伙和他的手下没有多少区别,仗着背后有山县有朋等元老们的撑腰,很是不将内阁成员放在眼里。特别是在外相加藤高明被迫辞职以后,内阁里面的人没有谁在敢和元老们对着干,臣冈就更加放肆了。不过刚才他没有出来替三浦得一郎讲话,也大出人们预料;众人当然不清楚冈市之助刚才对自己这个愚蠢的部下也非常不满,当然不会出来说话。不过对于首相刚才暗地里指责朝鲜陆军作战不力,他还真有些不以为然;中国人,只不过凭借优势装备而已,比如小型火炮(迫击炮),我们现在也在加紧研究。不过这些东西,和对中国进攻的计划一样,都是高度保密的,冈市也不能随便说。

    受到中国军队层出不穷先进装备的刺激,日本军队也向国内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先进装备和新型武器的制造需要,什么单兵*、步兵近距离支援火炮(迫击炮)、新式的武装汽车(装甲车)等等。当然,去年风靡一时将日本陆海军炸的魂飞魄散的飞机,也自然是头等需要研究制造的东西。不过日本人显然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估计不足,光是一个*,就研究了好几年;从大正三年(一九一三年)开始,日本川岛重工就着手研究*,他们的样品是日俄战争期间前线士兵自己发明的应急战时*。这些应急的*多数用现成的材料改进而来:例如将山炮弹头的引信换成延期引信或者将发射过的炮弹壳截短后装上延期引信并加以改造,从而制成各式各样的应急投掷武器供战争所需。这一类的应急*安全性差,工作可靠性也非常低,往往炸死自己人比敌人还多。

    战后日本在一九一二年定型了日本国内第一种制式*。这种*的结构极其简单,配用一个着发引信,在弹体的底部附有被布,投掷的时候被布起到柔性弹带的作用,保证弹体头部先着地,确保*引信能够起爆。但是该*也存在很多缺陷:全弹质量太大、投掷距离近、杀伤力小、而且引信的发火率易受地形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