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军工帝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嶙峋,要么老态龙钟,更有的是骡子是马都还有待分辨!

    卢象升没办法,只得在十万新兵中剔出一万体质较差的,每人配备一匹没用的战马,直接让他们当运输兵得了,至于马车,车轮子倒是可以买现成的,车身那就自己造吧,整个马车买下来毕竟太贵了,山西多山,木头还是不缺的。

    剩下的九万人马,卢象升做了详细的划分,一万骑兵由前锋总兵曹文诏统领,副将张弘业则统领两万刀盾兵,参将王承胤和张叔嘉各领一万长戟兵,其他四个参将则各领一万长枪兵。第二天就开始操练,熟悉战阵和各自的兵器,长枪兵还要跟京营亲卫学习燧发枪射击和装弹,等配齐四万燧发枪,大军就可以出征了。

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

    朱慈炅现在很忙,从过完年开始他就着手规划大明的中兴大业,上至朝廷大员的任命,下至王恭厂新型燧发枪生产的工艺流程,凡是与中兴大业有关的事情他都要劳心劳力。

    没办法,他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准现代化的军事强国,在这方面朝中任何大臣都没经验,不要说现代军工体系了,就算是简单的商业运作,甚至是工厂管理他们都不知道。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他们都是家里蹲大学毕业的,满脑子农业思想,只有朱慈炅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对现代军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他不得不事事参与,不然他们很有可能搞的面目全非。

    当然,要让一个国家从衰弱走向兴盛,光有思想是不行的,还要有行动,光朱慈炅一个人行动也不行,朝堂上下所有人都要动员起来,群策群力,才能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

    要让所有大臣都群策群力,他这个皇上自然要做表率,所以,每天的早朝不能免,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风雨交加,都必须坚持。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上朝的时候他也不再保持沉默,大臣们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他在回答,朱由检反而变成了一个闷葫芦。

    有很多人猜测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其实这个猜测是没有一点依据的,天启朝的时候他可是老老实实当他的信王,成天待在十王府,什么事都不管,要是权力欲强,他会这么老实吗?后面也是被逼的,天启帝都挂了,皇室正统血脉就剩下他这根独苗了,他不上谁上。至于他后面的施政手法,只能说他有点偏执,跟权力欲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要不是被逼无奈,谁想当那亡国之君啊!

    好了,闲话少叙,言归正传。朱由检其实是很认真负责的一个人,像批阅奏折这么繁琐的事情,他就从来没有耽误过,不管一天有多少奏折,他当天就会批阅完,绝不拖沓。这也让朱慈炅省心不少,起码批阅奏折这个工作量最大的事情他就不用操心,能省出很多时间来去干点别的事情。

    像现在,他就迷上了健身,当然这个健身在明朝应该称之为习武,自从看到秦明月那绝世的剑法之后,他就迷恋上了武学。回道皇宫以后他更是死缠烂打硬要秦明月教他武功,正好郑森也是个武学爱好者,两人一天就黏着秦明月,死活要学武功,秦明月被缠的没办法,只得同意了。

    与武当和少林不同,峨嵋的基础功法不是站马步也不是打坐而是动桩,即所谓的“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辅以峨嵋内功心法,在木桩或者是石桩上来回游走,方能练出内劲。所以峨嵋派的武功钟灵敏秀、刚柔并济,这些都是在动桩上练出来的。

    秦明月可以说是百年难得的练武奇才,所以年纪轻轻就武功高强,连曹化淳都不一定是她的对手,秦翼明和秦拱明两兄弟估计加起来都打不过她。有这种高手教导,对练武的人来说那也是难得的际遇,可我们的小皇帝实在不是练武的材料,一个简单的梅花桩他练了将近一个月都不曾熟练,经常摔的七晕八素,连小御弟郑森都比他强,人家至少不会摔倒。

    用秦明月的话说,以郑森的资质,勤学苦练十来年就能小成,至于皇上嘛,练个二三十年或许能有秦翼明和秦拱明两兄弟现在的水平吧。

    还好朱慈炅并不是想成为像东方不败那样手能接子弹的高手,他只是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已,大明可不是一二十年就能变成日不落帝国的,要称霸世界,没个几十年是不可能达成的,朱慈炅可不想临到要挂再来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等晨练完了朱慈炅又要开始忙正事了,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要把燧发枪产量提上去,朱慈炅把一系列提高产量和质量打的方法传授下去之后,又亲自带头将燧发枪每个零件的工艺都改进了一番,还增添了不少专用机床,最后终于把燧发枪的产量提升到月产两万把左右。

    他可是答应了卢象升和孙传庭,每个月给他们送去一万把燧发枪,天雄军和秦军先各配四万把燧发枪再去剿贼。以前一个月才能生产一万把,等天雄军和秦军完成装备,这一年基本上就过去了;现在月产两万把,两军在半年之内就能形成战力。

    军工厂建设朱慈炅也没落下,在征地拆迁方面,他不但补偿了居民双倍的银两,还把原来阉党一系的豪宅全部改建成了民居,并平价买给了那些拆迁的居民,这样就等于白送他们一套新住宅外带一套住宅的银子,他们只要搬个家就行了。

    王恭厂附近的居民自然是欢喜不已,积极配合锦衣卫的工作,涉及内城近八分之一大小的拆迁竟然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工作效率之高,着实有点出乎朱慈炅的预料。

    现在朱慈炅正召集徐光启和毕懋康他们讨论新军工厂的规划,大体方案也差不多定下来了。

    首先要建一个大型的翻砂铸造车间,炮管、基座、炮弹、手雷、地雷可都要先翻砂铸造,原来的铸造车间压根就不够用,地方也不够大,铸个小零件还可以,要铸几百斤的炮管和基座,压根就铸不出来。

    然后还要建的大型机加工车间,炮管可是几米长的大家伙,小型机床压根就加工不了,必须用加大和加固了的大型机床才能加工。

    还有几百斤重的东西就要用起重设备了,人去抬是不现实的,朱慈炅倒是知道很多起重设备,什么叉车啊、航吊啊、电动葫芦啊、吊车啊等等等等,但明朝这会儿都没得买啊!

    想来想去也只有自己做手拉吊葫芦了,大概原理他知道,就是两个链轮并在一起,大的用手拉,小的做起重用,利用杠杆原理吊动重物,还要加个刹车装置防止重物下滑。这东西对明朝的人来说就复杂了,还好滑轮这个东西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人使用了,这个吊葫芦其实就是长了齿的滑轮组,跟他们解释还不是很费劲,加工起来就复杂了。

    这么个小东西是做了拆,拆了做,反复折腾了十多次,费了徐光启和毕懋康他们一个多月时间才做出来,就这还是简化版的,只能吊几百斤的东西,吊个上千就拉不动了,里面好多零件都变形了。这主要还是材质的问题,明朝这会儿可没有优质合金,硬度最高的也就是淬火之后的高碳钢了,优质合金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出来的,那玩意技术含量太高了,就算知道配方也没用,明朝这工业水平,压根就做不出来。现在也只能凑合着用了,几百斤就几百斤,大不了上了千斤就用几个葫芦来吊,总比人去抬要靠谱。

    另外还要增加炼钢小高炉的数量,还要增添一些机床,还要新建工人住宿的地方等等这些都出了个大致的方案。

    朱慈炅现在也只能把握大方向了,具体的细节就只能让徐光启他们去完善了,要什么细节都要他来考虑,一天二百四十个小时都不够用。

第四卷 第十章 泽州告急

    正当朱慈炅在山西、陕西等地疯狂扩军准备剿灭农民起义军时,各路义军的首领也在山西平阳府一带疯狂招兵,准备攻城掠地。

    这些义军首领都是陕西的,为什么跑去山西招兵呢?这些可以说都是杨鹤的功劳,用义军首领的话来说就是:“杨鹤那个老家伙太烦人了,陕西实在是呆不下去了。”

    杨鹤主抚虽然没有把义军全部招安,但功绩还是有的,起码陕西的义军首领全部被他逼到山西去了。

    各路义军实在是怕了这个老家伙,不管他们在哪里起事,准会接到这老家伙的招安信,问你降是不降,你要是降了,没什么好处,若是不降,更没好处。不降是吧,洪承畴,上去,揍他们!

    开始还有几路义军傻乎乎的被他骗的接受了招安,但过不了多久又只能再反了,没办法啊,不反活不下去啊。这老家伙最可恨的地方就在于招安之说的天花乱坠,什么保证你们都有饭吃,好好表现给你们封官进爵。一旦你傻逼的听了他的话投了降,他就开始玩花样了。

    吃饭是吧,好,给你们吃几天饱饭,让后乖乖给我回老家去吧。要官?你这表现我怎么给你请封啊,你一没招降其他义军,二没为朝廷出力,我怎么给你请封啊?

    各路义军给他耍的团团转,除了几顿饱饭其他什么都没捞到,这大棒加胡萝卜实在是不好吃,你不降还不行,不降就只有大棒吃了!

    在这种情况下,各路义军首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三十六计里的第一计:走为上策。

    惹不起你我走还不行吗?于是,各路义军纷纷走出陕西,来到临近的山西。

    山西和陕西交界的也就三个州府,大同府、太原府和平阳府,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平阳府,开玩笑呢,大同府和太原府可都是大明九边之一,有名的军事重镇,去那找死吗?

    就这样,平阳府成了义军的大本营,各路义军纷纷跑到这里招兵买马,遥相呼应,不到三年时间义军总数竟然发展到二十多万之巨!

    这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前文提到的府谷王王嘉胤,他崇正元年就攻下府谷称王建府,那会儿手下就有三万多人马。后面各路义军纷纷来投,他势力不断壮大,到了崇正四年,竟然让他发展到十多万人,占了义军的半壁江山还不止。手下更是能人无数,像后面顶顶大名的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闯将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闯塌天刘国能等现在都是他手下的大将。

    这势力一膨胀,野心也就跟着膨胀了,平阳府小小的一块地方已经不能满足王嘉胤的味口了,他将目光投向了临近的泽州。

    泽州位于山西的东南角,是山西通往河南的必经之路,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达,不像平阳,和中原之间隔着莽莽群山,交通极不便利。可以说只要占领了泽州就打开了通往大明腹地的大门,到时候不管是南下河南,进而占据江南的花花世界;还是东进京师,结束朱明王朝的统治都很方便。

    王嘉胤和手下的大将商议了一番之后便决定全军进击泽州,去打开这扇通往大明腹地的大门。

    十多万义军直扑泽州,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瞒不过朝廷的眼线,泽州知府收到消息之后吓了一大跳,立马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太原求救。按朱慈炅守株待兔的安排,泽州总共才五千人马,稍微抵挡一下王嘉胤的十万大军是可以的,但要说保住泽州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现在就看是卢象升来的快,还是王嘉胤攻的快了。

    其实,明末那会儿不是所有官员都贪生怕死,崇祯朝那会儿还是有很多悍不畏死、为国捐躯的官员,只是后面大家都看不到希望了,投降的人才越来越多。像这个泽州知府就是个不怕死的,他不但没有望风而逃,反而带着仅有的五千人马离开泽州城,开赴平阳府方向,最后跑到离平阳府最近的泽州阳城,准备据城死守,为卢象升争取时间!史料上没有记载泽州知府的名字,但他的确在阳城一带挡住了王嘉胤的步伐,他也算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了,值得尊敬,在这里就不胡乱给他起名了,就用泽州知府代之吧。

    王嘉胤自然知道朝廷派了个总督卢象升在太原府召集了十万大军,准备来剿灭他们,但他并不害怕,想当年他才几千人马就敢攻下府谷,占地称王,现在手下都十多万人了,他还怕什么。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也曾是明军的屯卫,对朝廷那些新兵蛋子的战斗力还是比较了解的。不就是一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吗,同样是农民,他手下的农民好歹还在西北大地上“征战”三四年了,卢象升手下那些新兵蛋子还连战场都没上过呢,纵有十万大军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平阳府就紧挨着泽州,按说王嘉胤的大军应该一两天就能赶到阳城,但平阳府南部与泽州交界的地方同样是莽莽群山,王嘉胤带着十多万人翻山越岭,硬是走了五六天才赶到阳城。

    泽州有多少朝廷兵马他事先是派人查探过的,他想着阳城撑死也就一千来人把守,看到他十多万人马估计早就吓跑了,却不曾想阳城此时却是城门紧闭,戒备森严,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他们准备负隅顽抗。

    王嘉胤也是当过兵的人,自然不会在自己后路上留个钉子,这阳城是必须拿下来的,不然一旦作战失利,后路就没了。于是,他一声令下,十多万大军直接将个小小的阳城围的水泄不通。

    冷兵器作战时期,攻城向来都是一件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那时候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坦克装甲车,几米高的城墙不能直接轰塌了事,只能建造云梯井阑硬爬上去,或者造个攻城车将城门撞开,但这些都需要用人命去填。

    所以《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就是告诫领兵将领,攻城是下下策,但有一点办法就不要去攻城。

    王嘉胤也学过《孙子兵法》,所以一开始他并没有打算硬攻,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决定先劝降试试,实在不行了再攻城也不晚。

    这泽州知府自然也学过《孙子兵法》,所以他用上了缓兵之计。想劝降,好啊,来吧,我们先好好谈谈。

    于是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谈判过程,这个谈判当然不是面对面的谈,而是用弓箭传递书信,也就是王嘉胤写好劝降书,让人射进城内,泽州知府如果愿意谈就在一天之内回信,如果一天之内不回信,那就只有打了。

    既然是缓兵之计泽州知府自然会回信,王嘉胤在劝降书中许的好处他也肯定不会满足,他会提出高到只差一点就离谱的条件,让王嘉胤跟他来讨价还价。

    王嘉胤果然上当了,开始跟他讨价还价,你来我往的谈了五六天,双方的意见慢慢的开始统一了。

    王嘉胤是越来越开心了,攻城可没这么简单,光准备攻城器械就得五六天,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把阳城拿下了,果然是攻心为上啊!

    泽州知府却是越来越焦急了,这总督大人怎么还没来啊,我这实在拖不住了,再不投降人家可真要打了。

    总督卢象升到底在干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卷 第十一章 劳师袭远

    前文说到农民起义军的魁首府谷王王嘉胤率十多万大军进犯山西泽州,泽州知府一面令人快马通知总督卢象升,一面领兵前去阳城与义军相持,他用缓兵之计拖延了王嘉胤五六天,却迟迟未见总督卢象升领兵来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卢象升自然不可能不来救援,他收到告急文书的时候新兵才刚开始训练不到半月,第一批新型燧发枪也还没有发过来,可以说十万新兵的战斗力还不如他的一千京营亲卫和曹文诏带来的一千关宁铁骑。但就算是这样他也不得不领兵前去相救,如果让贼寇占了泽州,通往河南和京师的大门便从此洞开,贼寇将蔓延至大明腹地,那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卢象升接到泽州的告急文书之后立即组织将领商议,准备拔营前往泽州,期间曹文诏提出他先率关宁铁骑和新招的一万骑兵快马加鞭赶往泽州,挡住贼寇王嘉胤部的大军,卢象升毫不犹豫的否了他的提议。

    开什么玩笑,一般贼寇也就罢了,纵有二十万,让曹文诏带一万骑兵前去抵挡一阵也没什么。但这可是贼寇的魁首王嘉胤部,王嘉胤崇正元年开始就已经攻下了府谷县城,这几年更是到处劫掠,攻下城池无数,抢夺了不知道多少金银财宝,武器盔甲比明军还要好,再加上王嘉胤手下大将闯王高迎祥是马贩子出身,为王嘉胤搞来了不知道多少战马,听说他们现在光骑兵就有三四万,曹文诏带着这一万新兵过去,简直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他知道凭借手下十万新兵的战斗力,唯有抱团前去才能挡住贼寇的步伐,一旦分散开来,绝对会被王嘉胤各个击破。而且就凭他这十万刚操练不到半个月的新兵是不可能打的过贼酋王嘉胤手下的十多万贼寇的,只有等燧发枪到了,凭借武器之利或许还有胜算。

    于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