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民党将领葛先才抗战回忆录-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击,并立即以新兵十万,拨补予第十一军。
  (以上为日本战史写衡阳战役。该译文曾在台湾《军事杂志》1968年二、三、四、五等月,三十六卷第五、六、七、八等期连载。)
  

第一节 前言
李祖鹏
  八年抗战,从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件,到同年八月十三日的淞沪会战,相隔只有三十七天。又四个月,南京失陷,次年三月,有台儿庄大捷,不久,五月中徐州又弃守,接着的就是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八月开始的保卫大武汉,十月底,武汉失陷,共历时十五个半月。十一月中,因一个谣言把长沙付之一炬。这一年半时间的战争过程,使得中国人觉得真的很泄气。
  日军占领岳阳后,就未再能往南推进,直到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八月八日,衡阳失守。所以,日军被拒于湖南之外近达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期间,湖南境内重要的战役有:第一、二、三次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用“保卫战”一词,更为恰当,因为只有一万七千余人的国军,孤军守备衡阳,与十余万之众的日军浴血奋战四十七天,对国军而言,不构成“会战”的条件)。
  衡阳保卫战,是由一万七千余中华儿女用鲜血谱成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忠勇英烈的事迹不胜枚举,战斗经过,本文不再赘述,读者可参阅本文后列的参考资料。
  衡阳会战后,不足四个月的时间,桂林、柳州又失城于旦夕之间。在此,吾人禁不住要问,中国的军队究竟是能战?还是不能战?还是中国在整体抗战的战略上发生了什么问题?
  以上这也是本文要探讨和论述的主题。
  总的而言,八年抗战,中国的贡献是值得自豪的,也是光荣的。我们虽然牺牲了上千万的同胞和上百万的将士的生命,多少可歌可泣的忠烈事迹,都说明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中国是不可侮,则是毋庸置疑的。遗憾和痛心的是,我们的官方没有一部完整的史料,所以我们不知道上千万的同胞是怎样死的?和上百万的将士的血是怎样流的?我们的历史也就只好任人去篡改和扭曲了。
  至于我们虽然是战胜国,旋即又被盟国出卖,受到战败国的待遇,迄今还有许多内忧外患的忧虑,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严肃,值得深思的问题,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留给两岸的领导人和学者去思考吧!
  吾人探讨和研究历史,有三个目的:
  一、为保护历史的真相:就要实事求是,不掩饰,不夸张,不站在任何政党的立场为某一政党说话或诋毁另一政党。用春秋之笔,不论亲疏,不畏权势,无论是“功、过、得、失”,只说事实,先不论是非,但不容事实颠倒篡改。
  二、研究和讨论:每个人,无论他是多么客观,由于个人的知识有限,研究的资料有限,加上先天的背景,在研讨某段历史时必然会有许多主观的看法,见仁见智,却无碍历史的研究。除了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外,许多是非也不是贸然就可以下定论的,还要从空间上的全面和以后的发展影响而去判断,应避免意气和意识形态之争。我们要的,正是要集合不同的研讨心得,作为历史的借镜。
  三、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好的和成功的”要学习,“错的和失败的”要警惕,不要再陷覆辙。
  以下就是对抗战最后一个重要的战役———衡阳会战的论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衡阳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毛泽东于衡阳失守后,在延安八月十二日《解放日报》的社论里,对衡阳的战略地理位置有这样的描述:
  衡阳的重要超过长沙,它是粤汉、湘桂两条铁路的联结点,又是西南公路网的中心,它的失守就意味着东南与西南的隔断,和西南大后方受到直接的军事威胁。衡阳的飞机场,是我国东南空军基地之间的中间联络站,它的失守就使辛苦经营的东南空军基地归于无用;从福建建瓯空袭日本的门司,航空线为一千四百二十五公里,从桂林去空袭则航空线要延长到二千二百二十公里。衡阳位于湘江和耒水合流处,依靠这两条河可以集中湘省每年输出稻谷三千万石,还有极其丰富的矿产,于此集中,这些对大后方的军食民食和军事工业是极端重要的;它的失守会加深大后方的经济危机。反过来?给了敌人以“以战养战”的可能性。
  他又引述欧美通讯社的报道:
  英美人士对于衡阳战役亦抱着很大的耽心。他们指出:衡阳比长沙更为重要。他们忧虑:如果衡阳失守,战争将会延长。他们忧虑大后方的经济危机。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警告道:日本现有进行其“首先击败中国”之象征(中央社纽约六月十四日电)。英国伦敦《泰晤士报》恐怕我国来不及等到滇缅路打通就被日寇打败,说:“得出打通滇缅路将是为时太晚这个结论,是何等悲观啊!”(路透社伦敦七月一日电)
  以上是毛泽东对衡阳的战略地位,很中肯的叙述,笔者也就不再赘述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节 衡阳会战的守军(1)
衡阳会战的守军———国军第十军(泰山军)的军史
  受命守备衡阳的,是国军第十军。第十军的前身为黄埔教导团,北伐时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师(或称老三师,老三师的将领有钱大钧、李玉堂、蒋超雄、方先觉、葛先才、周庆祥等)。历届第十军的军师长也多是老三师的旧部。
  抗战初期,屡次主动与日军鏖战,如预十师(师长蒋超雄、副师长方先觉、团长葛先才)于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在江西西凉山和剑霞墟之役,都是以寡敌众,出奇制胜,运用奇袭、夜袭、欺敌和迂回等战术,屡创日军。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预十师编入第十军建制。
  缔造第三次长沙大捷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第十军奉命守备长沙,当时军长是李玉堂将军,所属三个师是:第三师(师长周庆祥)、预十师(师长方先觉)和第一九○师(师长朱岳)。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日军发动对长沙的进攻,第十军也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激战直到第四天,日军并配合空军连番轰炸,各部伤亡惨重。元月四日,守备南门城外的第十军预十师第三十团与敌展开短兵相接激战,肉搏战血肉横飞,长沙岌岌可危之际,团长葛先才上校见伤亡迅速激增,时值中午,无法支持到黄昏。决定做孤注一掷,发动全团冲锋,第三十团的炊事兵、杂务兵、传令兵……全部投入了肉搏、冲锋的行列,十数支嘹亮冲锋号音,和士兵的冲杀声,使日军惊慌溃退,终于击退来犯之敌,当晚葛先才团长奉委员长令晋升少将,军长李玉堂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第十军也获颁国军最高荣誉的“飞虎旗”,并被命名为“泰山军”。
  元月五日天明,已不见敌踪。元月四日晚七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下达了追击、堵击和截击的命令。顿时湘北大地杀声四起,一片沸腾,完成了中国近代战史中最辉煌的一页。
  这次会战,为时甚短,然双方参战的兵力却是空前,日军负重伤二万三千零三人,阵亡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一人,共计伤亡遗尸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国军伤亡约各半共计二万八千一百一十六人。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长沙大捷,时间上是日本偷击珍珠港后的第三周,香港失陷后的第六天,与此同时,是一月二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陷落。因此,一月七日伦敦《泰晤士报》的评论“十二月七日(指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的长沙大捷。”
  长沙大捷的深远影响更是重大:
  一、大捷后第二十二天,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五亿美元贷款的决定。
  二、蒋介石就任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
  三、二月九日,蒋介石访问印度,针对东条英机宣布日本援助印度独立和印度反英的情绪,说服印度各党派,印度也从长沙大捷中看到抵抗胜利的前景,将印度拉回到同盟国的阵营。
  四、未几,美英宣布废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年双十国庆,蒋介石兴奋激动地宣布实现了国父的此一遗愿。
  美国国会图书馆对第三次长沙大捷的资料记载如下:
  On January 4;1942;Changsha 3rd Victory; Chinese casualties 28116,Japanese casualties 56944。 After Chinese’s victory。。。 Chiang Kai…shek appointment as the allies mander in Sino/India/500 million to China。
  日本侵华的战争,在长沙一而再、再而三的受阻。日本便集中兵力于南太平洋的战争。此后,近两年中国战场上几乎没有重要的战役,直到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底的常德会战,才重新燃起中国战场上的战火。
  解常德之围的援军
  常德会战,守备常德的是王耀武兵团的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兼任七十四军副军长,军长王耀武兼任)。常德位于国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接壤处,指挥系统属第六战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衡阳会战的守军(2)
常德会战之初,由于国军未能掌握日军动态和意图的情报,故并无完整的作战计划。负责这次会战的日军指挥官,是日军第十一军司令横山勇(前司令阿南惟矶因第三次长沙会战惨败被调职)。横山勇吸取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惨败的教训,为免重陷国军的“天炉”之中(有关“天炉战术”可参阅本书第三章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史料)。故于十一月上旬开始发动对常德外围,鄂西和湘北一带国军的佯攻,兼消灭常德外围的国军。在外围的激战中,国军损失惨重,阵亡的有暂五师师长彭士量和一五○师师长许国璋。
  当横山勇取得相当战果后,挥师南下,直扑常德。此时国军军委会才醒悟日军的意图,调整新的作战部署,命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军力,截断日军补给线并期歼敌于沅江畔。此时常德的保卫战已经打响,常德已被日军团团包围,守城的只有余程万师的八千人。(常德保卫战的枪声始于十一月十八日,国军军委会新的作战部署令于十九日下达。)
  驻地在衡山的第十军(军长方先觉,第三次长沙会战后升任),接到长官部(第九战区)的命令后,于二十二日开拔。衡山距常德有三百多公里;他们尽可能的抄捷径;经湘潭、宁乡、益阳,在寒风栗栗下,每日以百华里的急行军,驰援常德。经五天的强行军,预十师(师长孙明瑾),已抵达距常德约四十华里的谢家铺。这五天的急行军中,预十师掉队的十兵有八百人之多。每晚宿营,一架起无线电台,就是长官部限第二天赶至某地的电令,和常德守军指名盼第十军解围,昼夜不停地呼叫,令人感动与同情。
  抵达谢家铺后,该地乡长来报:“敌人由桃源县境,南渡沅江,两昼夜未曾停止,现仍继续南渡中,贵部明晨出谢家铺不远,可能会与敌遭遇,请预做准备。”长官部除了敦促猛进外始终没有敌情告知,如此重要敌情,他们竟一无所知。
  次日预十师以战斗对队形,搜索前进,约八华里即与敌发生遭遇战,愈战愈烈,预十师遇数倍敌军包围,经两昼夜的激战,仅推进五华里。预十师不顾强敌,浴血推进。十二月一日,遭遇敌人更强大兵力攻其师部,师长孙明瑾和参谋主任陈飞龙阵亡,副师长葛先才因子弹距心脏一公分穿胸而过负重伤,团长陈希尧和李绶光均负重伤,团长李长和生死不明。预十师伤亡惨重,激战仍未停止。
  预十师之所以遇数倍之强敌,原来敌以为预十师即为第十军之全部,集结两个师团的兵力拦击,预十师吸着强敌,第三师(师长周庆祥)乘虚攻占德山,接出余程万师长及突围官兵数人,常德因而失守。
  此役第十军伤亡惨重,随即奉命返衡山整补(详情可参阅本书前文)。
  日军攻占常德后,仅一周,横山勇因虑及占领常德之日军归路可能被截,又怕被国军反包围,于十二月十一日,电令岩永旺撤离常德,日本兵一听说要撤退,欢欣若狂,就如吃了败仗一般,极为快速撤退,且遗下辎重无数。日军撤离常德百里外的澧水后,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鲁道源的五十八军和传翼的七十二军,收复了常德。
  我军在奋勇追击中又歼灭了大量日军。这次会战,我击毙日军万余人,敌伤亡总数在四万以上。
  从以上第十军的战史,吾人可见第十军是如何从战斗中磨练成长,是一不畏强敌的泰山军,又可见第十军对国家和友军忠诚的军魂。
  衡阳会战保卫战歼敌七万余
  六个月后,第十军未及整补,不足一万八千人,奉命守备衡阳,与八倍之敌,孤城浴血奋战四十七天,约二平方公里的战场,使日军阵亡达四万八千人,伤亡共七万余,第十军阵亡六千余人,伤亡共一万四千余人。至八月八日,衡阳失守,第十军也就全军覆灭。
  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记载如下:
  Hengy Defensive Battle:06/23/44,07/18/44,08/08/44
  More than 100000 Japanese siege 18000 Chinese Army。 Japanese Premier Tojo step down after Chinese defeat Japanese 2nd wave attack at Hengy and 25000 Japanese killed。 After 47 days battle。 On August 8;Hengy falls;48000 Japanese killed,total Japanese casualties more than 70000。 7400 Chinese killed total Chinese casualties 15000。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节 衡阳会战的守军(3)
(译文:六月二十三日,超过十万日军包围一万八千名中国军队。七月十八日,在中国击败日军对衡阳第二波进攻,并杀死日军二万五千名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经四十七天的战斗,八月八日,衡阳失陷。四万八千名日军阵亡,伤亡共超过七万。国军阵亡七千四百名,伤亡共一万五千人。)
  

第四节 衡阳会战发生在特殊时间
衡阳会战开始于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到八月八日衡阳失守,为期四十七天。正好是抗战胜利的前一年。这一个月(一九四四年六月),也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一个月份,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电影“最长的一日”里记载的欧洲战场六月六日诺曼底登陆。这个月在亚洲还有两个战场,双方出动的兵力和战斗之惨烈绝不逊于诺曼底登陆战:一个就是六月十五日,太平洋战场上###浴血战;再就是中国战场上从六月十六日,日军开始进攻长沙的“长衡会战”。三个战场双方出动的兵力都在二十万以上,总数有一百多万的兵力。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的大决战,也是世界人类的大厮杀,十多万士兵在这三个战场上丧生。
  ###登陆战盟军出动的兵力是战舰四百余艘,战机四千余架,登陆士兵十二万八千余人。为期三周的浴血战,日军三万一千余人全部阵亡,岛上一万多的日本居民丧生,七月六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南云中将和兵团司令齐藤中将自杀。此一战斗使日本在太平洋上海陆空的战力消耗殆尽,盟军直逼日本本土。
  这一个月,在同盟国来说,是一个兴奋的月,因为胜利在望,只是时间迟早的事。正因如此,对守备衡阳的第十军而言,却注定了全军覆灭的命运,其原因在后文再行讨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节 孙子兵法的实战应用(1)
《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开始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言简意赅,为将者不可不知,为政者更不可不知。
  笔者将《孙子兵法》分为战略和战术两部分,来引述衡阳会战。战略方面,是属于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的职权,留在下节讨论。我们先讨论战术方面,这是属于战斗单位,战术的运用。
  在《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计者,计算、研究分析也。计有五事曰“道、天、地、将、法”。
  “道”就是要上下同心,共生死,而不畏危。这正是第十军能以少敌众(从初期的一比五,到后期已无法比),浴血奋战四十七天的基本精神。
  “天”时方面,时值盛暑,非人力可左右者,在尸积如丘,未有瘟疫发生,真乃奇迹。
  篇之“地”与兵法第四篇〈形篇〉、第十篇〈地形篇〉,互为表里。第十军正确判定敌人进攻的主战场,并且对自己的兵力,因持久战可能的消耗,各期战斗的能力,战斗时各部的配合、支援,甚至炊事兵的安全都做过精密的计算。衡阳没有钢筋水泥的工事,完全利用地形、地物、碉堡工事位置极尽选择之能,在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