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1989年4月。
陶行知曾经把陈鹤琴说成是:“母亲化的父亲,姊妹化的父亲,但他从来没有失掉父亲的本色。”他还用诗般的文字赞誉《家庭教育》: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他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之书也不为过……《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7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三 鼓楼幼稚园(1)
1923年秋天,为了继续进行儿童教育实验,在东南大学教育科的支持下,陈鹤琴在位于南京鼓楼头条巷25号自己住宅的客厅里开办了一所实验幼稚园,取名南京鼓楼幼稚园。他亲任园长,聘请了在东南大学附中任音乐教师的甘梦丹女士为教师,另一位在东大担任幼儿教育课程的讲师,美国女教师卢爱琳女士受聘来园担任指导员。最初招收幼儿生12名,主要是东大教授陆志韦、徐养秋和陈鹤琴三家的孩子,还包括2名日本儿童。1925年,由东南大学涂羽卿、陆志韦、董任坚、张子高和甘梦丹等10人成立董事会,发起募捐筹建园舍,在陈宅附近购买了三亩土地,除建园舍外,还开设了游戏场、小花园、小菜地、小动物园。不久以后,由甘梦丹女士介绍,钟昭华女士来园任教。参加工作的还有王瑞娴(按:董任坚夫人),主要教授音乐。这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开办的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追溯幼稚园发展历史,1800年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一个棉织厂当厂长的时候,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工厂幼儿园,接收两岁以上的儿童,取名为婴儿学校。1837年德国人福禄培尔在布兰肯堡开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并组织训练幼儿教师,创立幼儿园教育体系。自19世纪中叶,由外国传教士开办的育婴堂、幼稚园陆续在中国一些城市出现。1903年秋天,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幼稚园在武昌阅马场建立。幼稚园选聘3名日本保姆,采用日本式方法教学,首批招收5至6岁女童80名,学期1年,以后又续招4岁左右的幼童,学期为2年。幼稚园以班级形式实施保教,重养不重学,旨在培养小儿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生,以备小学堂之基础。
在陈鹤琴办鼓楼幼稚园之前,中国大多数幼稚园为外国传教士所办,少数中国人办的幼稚园采用的基本是英美的教育模式,僵硬而不思改进。中国幼儿教育的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使陶行知、陈鹤琴等新教育的倡导者们深有感慨。1924年《新教育》杂志第八卷第二期发表了陈鹤琴的文章《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痛陈中国幼稚教育的封闭、停滞、落后现状,大声疾呼革除流弊、实行改革。
文章开篇,陈鹤琴指出:“我们中国的幼稚园大抵是抄袭外人的,而外人的幼稚园已时有改进,但是我们还墨守陈规,不知改良,以至陈旧###不堪闻问了。”《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1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然后,陈鹤琴总结了中国普通幼稚园的四种弊病:(1)与环境接触的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2)功课太简单;(3)团体动作太多;(4)没有具体的目标。有一次,陈鹤琴问一个6岁的小女孩:“你曾见过松鼠吗?”女孩回答:“看见过的!”陈鹤琴又问道:“有多大?”女孩举起两手的食指在空中比画约摸两寸距离,回答道:“这样大!”陈鹤琴继续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女孩回答:“在书上。”然后她拿出一本油印教材递了过来,陈鹤琴翻开一看,教材画图上的那只松鼠根本不像松鼠的样子。在过去的幼稚园里,儿童的生活几乎都在室内度过,偶尔教师带儿童到街上去,也只是转转而已。在幼稚园的游戏室,儿童在游戏时,经常相互挤撞。在陈鹤琴看来,“现在幼稚园的弊病,并不在乎没有房间可以游戏,而在乎没有与环境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陈鹤琴称这种幼稚园是“幼稚监狱”《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2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在这样的“幼稚监狱”里,儿童活动的内容只有画图、玩沙、玩土、折纸、团体游戏、唱歌、玩积木等几种,天天如此,内容单调乏味。团体教授法是幼稚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对着二三十个儿童讲故事,不管他们爱不爱听;做游戏时,儿童聚在一起,有的儿童能力不够也不得不在其中“滥竽充数”;唱歌时,教师不管孩子们是否喜欢唱,总要大家一起唱;玩沙土,教师们不管儿童此刻是否愿意,总要大家都去玩。这样不顾儿童自身愿望与个性特点的教法是否真能有效呢?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办幼稚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教育儿童究竟要教育到什么地步?什么技能、什么习惯是儿童应该养成的?什么知识、什么道德是南京鼓楼幼稚园外景 。 想看书来
三 鼓楼幼稚园(2)
儿童应该学习具备的?这些具体目标不明确,幼稚园就不容易取得进步——“做教师的糊里糊涂一天一天地教去,做儿童的也懵懵懂懂地一天一天地过去,而一般做父母的也不去督察督察”《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这种无方针、无目标的幼稚园,哪里能够发达呢?
陈鹤琴在谈到自己创办鼓楼幼稚园的初衷时说:“因为我喜欢小孩子,因为我教儿童心理,我就注意儿童的教育。”于是,他创办了这所小小的家庭式幼稚园,他有三大计划: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
鼓楼幼稚园建园之初,没有园舍,只能将教室放在陈鹤琴家中的客厅里,陈鹤琴的儿子一鸣、女儿秀霞都在鼓楼幼稚园受过教育。那时的鼓楼幼稚园按陈鹤琴自己的话说来,“是蒙养园性质”《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1925年秋天,鼓楼幼稚园新园舍建立,被定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由该科每月津贴部分实验费用。全园有指导员1人、研究员1人、教师2人,年龄自3岁到6岁的儿童26人。时任东南大学教育科助教的张宗麟被聘请协助工作,全面开展实验。
张宗麟(1899—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宿迁。民国四年(1915)考入绍兴浙江第五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宁波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曾任学生会主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民国十一年(1922)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民国十四年(1925)毕业后,留校任教,参加鼓楼幼稚园的创建工作。1926年到1928年,发表或出版了《幼稚教育概论》等数十篇论文和译著,在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由陈鹤琴与张宗麟合写的《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发表在1926年《新教育评论》第三十四期上,文中描写了当时的情形:在鼓楼公园西边新村中,有几亩空地,满布着绿草短树,一所矮矮的平房,放着几多运动器械,玩具恩物等。早晨9时起草地上就看到儿童的跳跃,听到咿呀的歌声,还有二三位富于儿童性的###,跟着一群一群的儿童跑;有时候带着几个儿童到附近田野、公园、市街上去;有时钟声一响,大家都到屋子里去做室内活动。这样要到下午五时以后,方才静悄悄地只听到办公室里几个人的开会谈话的声音,这是我们全天大略的情形。《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当时,在许多教会办的幼稚园里,儿童被严格要求清晨走“朝会圈”、唱赞美诗、听训话,而鼓楼幼稚园却实行“不强制儿童做机械的工作,只用暗示的方法去做生活里的事情”,“用多种方法去发达儿童的身心,同时切实顾到儿童的健康”。③④《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鼓楼幼稚园的实验内容现在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幼稚园的课程和教材。当时许多国内幼稚园采用的都是“宗法西洋成法,不是直抄福禄培尔,就是直抄蒙台梭利,不肯自己加以变化,也不管儿童是否受纳,是否适合儿童的脾胃,最可笑的就是舍弃近而易得的,苦心的削足适履去求合于古法。福、蒙诸氏的方法,在当时当地有他们的特殊地位,相当价值,我们现在是中国的幼稚园,似乎不便来抄用”③ 。。
三 鼓楼幼稚园(3)
陈鹤琴提出的课程原则是:“在助人以选择或发展最有益生活之经验,课程所包举者,不仅限于人生日常行事所需之事实原则与方法,亦应兼及事实或活动之本身。”④
设计组织或中心制是陈鹤琴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他们通常于前一星期商定下周要上的课程,以当时当地自然界和社会风尚、节日等作为设计的目标或课程的中心。自然万物是教育的最好课堂,豆子、黄瓜和节气都被看作是上课内容和教育时机。在陈鹤琴看来,课程是要合乎实际生活的,并且应该活用。同时,儿童的兴趣和适应力也是设计课程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采用的教材一部分来自于书本,如歌谣、故事等,大部分是自然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这些预定的课程有时也会“因为儿童临时心境的不合,难以应用,常常改变的,有时竟有全部分不用的”②《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而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教材,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书本,如歌谣、故事等等,大部分则来自于自然和社会上日常所见的万事万物,“因为课程是根据那些地方来的,教材当然也从那些地方去采取。所以自然、图画、游戏、读法、手工、常识等,没有一科不从那些地方来的,我们只知道给儿童生活,并不主张给他几多###的知识或技能。”②
其二是幼稚园的教学法。陈鹤琴和他的同事在幼稚园教学法方面所做的实验有:
1 读法教学法。●游戏法。拟定出约250个生字写在字牌上,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凑对子、拼句子,实验的效果很好。
●故事图画法。用图画作为教具引起儿童好听故事的动机,然后教师拿出事先预备好的图画轮廓给儿童讲故事,暗示儿童拿色笔在画中填上颜色,再由教师把儿童自己的话加在图画上并读给儿童听。
●歌谣表演法。先做游戏,再教歌谣,然后看图,最后再念歌谣。
●自述法。将儿童要表达的意思或想说的话写在一个本子上,再由教师逐字教认。
●随地施教。如用儿童画好的画教认字,随时随地都可以有内容用于教学。
●用教科书。灵活自由地由儿童阅读,教师在一旁指导。
●复习法。2 以自然科为中心编制课程。●将某种或多种自然动植物编成有趣的故事。如《葡萄仙子》等。
●以某种自然动植物作为团体游戏的主题。如“瞎子猜花”、“老鹰抓小鸡”。
●采集标本。或买来蔬菜、水果等亲口品尝滋味。
●野外写生。儿童出去时在小篮里带上纸笔,有合适的景象或物体就可以动手来画。
●在教室中陈列最近学习到的自然物标本、图画和实物等。这些最好是由儿童亲手制作的。其三是儿童的习惯。陈鹤琴历来重视和强调儿童的习惯问题。他认为,教育的一部分功效是养成儿童的习惯。幼稚生应该养成多少必须的习惯?怎样才能养成这些习惯?陈鹤琴所采取的方法是,首先拟出一个幼稚生习惯表,将包括卫生、个人品德、接人待物、游戏和工作及学习智力等内容分别列出,然后在开学及各月、学期末逐项对照,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分别施教,检查教育效果,并将结果告知幼稚生的家长。检查清洁是养成卫生习惯最好的途径,在清洁检查表上把每天早晨检查的结果用小红旗依评定的等级标示出来。还有一种是用挂图将学习步骤表现出来,将儿童学习进展分别对应表示,以鼓励儿童努力学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 鼓楼幼稚园(4)
其四是设备与儿童玩具。陈鹤琴并不主张从大商店里买来耀目的外国货招摇。他提出了五条原则:●省钱的。尤其在中国教育经费匮乏的情况下,提倡勤俭和利用废物。
●与当地社会情形相近似的。
●利用本国货。
●合于儿童心理。
●合于教育原理。在办置设备和玩具的时候,“不免要戴起教育的色镜去考验”。几十年后,陈鹤琴在回顾办园历程时写道:鼓楼幼稚园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备,一切的一切以中国儿童为对象,以“中国化”为目的,为起点,为归宿。
首先,由于缺乏幼稚园教学场所,就在鼓楼城北空地上新盖的家宅客厅里办幼儿园,招生12名。嗣后,募捐修建园舍。我亲自布置园地,种植花卉,添置运动器具如秋千、摇船、摇马、大小积木、沙盘等,又订制课桌椅。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冬青、四季如春,红红绿绿着实可爱,俨然是个小公园。这样一来,南京鼓楼幼稚园竟成为一个游览之处。《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45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当年的南京城,市区较小,鼓楼的西面有许多低矮的小山坡,邻近的农村和山坡成了鼓楼幼稚园儿童欢乐的课堂,也成为陈鹤琴、张宗麟等人开展新课程研究的“实验室”。将幼稚园课程逐渐从日本和欧美国家幼稚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造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国情的教育和课程,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每周至少组织儿童们三次到野外活动,在大自然中上课。白天,陈鹤琴、张宗麟等鼓楼幼稚园的初创者与儿童们在一起游戏、上课,同时进行实验;清晨和傍晚用来整理试验成绩和搜集资料,有时工作持续到半夜。张宗麟曾深情回忆道:每晚工作完了,我们也常有短短的散步,在星月皎洁、树影扶疏的草地上散步,一面欣赏夜的静和美,一面还喁喁谈着各种工作,有时还辩论某项试验工作的准确性,某种玩具的改革,某个孩子的行动与进步,等等。倘若在冬夜,我们更有趣了,吃罢晚饭,常常邀几位爱好儿童教育的朋友,围炉长谈,冰雪满途,但是一个内心充满工作快慰的人,对此反而生出无穷的快慰。《我的半生》序四,江西教育用品厂,1940年。创建一所新型的、中国式的幼稚园作为新教育思想和主张的实验园地,是陈鹤琴一直怀有的愿望和理想。他钟情于实验。在国外,儿童研究都有特设的实验场所,幼稚园就是研究学龄以前儿童的场所。与陶行知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一样,陈鹤琴希望通过办幼稚园进行实验,为儿童教育、幼稚园普及积累经验。他的计划包括:●继续从前的各种实验。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把这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新路开辟出来”。
●儿童研究。鼓楼幼稚园与东南大学继续合作。陈鹤琴本身是东大教授;幼稚园又与东大较近,该校教育科的教授可以常常来园进行指导;同时,该校心理系有研究中国儿童的计划,幼稚园可以予以配合。
●试验小学与蒙养园。根据社会需要和鼓楼幼稚园进行的试验,幼稚园与小学衔接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幼稚师范。我国幼稚教育之所以完全落入外人之手的原因是师资缺乏。“为教育主权起见,师范教育不应该请外人代办。因此,我们有办幼稚师范的计划。”《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1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 鼓楼幼稚园(5)
●计划办能最普遍设立的幼稚园。“把某种教育研究得尽善尽美,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研究所得的结果只能供给少数人享受,那是贵族教育。老实说,在###国家里用不着这类教育。有人指责我们有丰富的设备、优良的教师……非一般社会所能办到,但是我们为试验起见不得不多方尝试;况且我们刻刻不忘平民化的精神……我们正在试验最低限度的幼稚园。我们希望试验出花二百元开办费可以办一所很好的幼稚园;一个极小的村庄里,只要有一位妇女能做幼稚教师,与邻居合作,就可以举办一所家庭幼稚园。”《陈鹤琴全集》,第二卷,第15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实际上,这也是陶行知的主张。在谈到建设省钱幼稚园的时候,陶行知想出了一个办法:“一村之中必有一二天资聪敏、同情富厚之妇女。我们就希望他们经过相当训练之后,出来担任乡村幼稚园教师。他们既可得一新职业之出路,又可使幼稚园之薪金不致超过寻常小学之数额,岂不是一举两得?这些妇女中最可有贡献而应最先训练的,无过于乡村校长教员之夫人、姊妹及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