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24-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我也就买这一件,也是为了见人才穿的,至少妾穿得体面一点,将来回老家,你的头抬得也高一点。”女子帮腔说道。

    “是啊,相公上次不是说勾栏院的女子穿上连衣裙犹如天上的仙子一般,相公,你待会看看妾穿上了如何?”

    妻妾两人难道合作一次,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男子无话可说了。

    “算了,下不为例,我肉痛,我要去休息了。”男子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男子边走边喃喃自语道:“这就是在抢劫啊!这就是在抢劫!”

    ……

    贡品毕竟有限,最顶级的绸缎布料同样也有限。小小决定接受玛塔建议,生产低一档次的衣服,价格在一百两以下。为了以示区别,低一档次的凤求凰衣服标志采用的银线。以前的凤求凰标志可是一直采用的是金线缝制。

    三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名盛京。而在同一天,帝国商品交易所正式开业。其实期货市场萌芽的时间远比股票市场要早,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曾出现过。

    这次朱由校力排众议,亲自出席了商品交易所的开业仪式。朱由校的到来,让在场的商人信心大增,这个时候商人地位低,总是缺少安全感。

    商品交易所采用人工报单的形式,模式有点像17世纪荷兰的股票交易所。整个交易所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是求购信息区,第二个是出售信息区,第三个就是显示某品类昨天成交的最高的价格和最低的价格。当然商品交易所并不支持所有的产品,毕竟商品种类繁多,无法支持到所有的产品,例如很多生鲜类产品交易所就不支持。

    商品交易所第一天就迎来了数百商人,虽然朱由校在报纸里详细地讲解了交易所的规则,但是对于这个新鲜事物,很多人依然持观望的态度。

    朱由校见大家没动静,他决定第一个挂单,他挂了一个上等生丝五千担的单,而价格却是按照目前的市价。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行业协会,但却有约定成俗的行业标准。

    朱由校的单很快就有人回应,而且回应的还不止一人,但按照先后顺序,第一个回应的人将获得订单,如果第一个无法满足全部订单,多余的订单部分会顺延到第二个人身上。

    一旦完成交易,双方就会在交易所的协助下签订契约。而契约的样式采用固定的格式,由交易所提供,同时交易所提供第三方的担保。

    朱由校的五千担生丝由三个商人提供的生丝才完成这笔订单。这笔单是交易所的第一笔单,朱由校决定亲自与这三人签订契约。

    这三人也没想到第一笔单是朱由校的,当三人见到朱由校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诚惶诚恐。朱由校见三人紧张得不得了,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勉励了三人一番,然后亲自跟三人签订了一份契约。

    “这份契约千万不要丢了,这可是历史的见证,将来肯定很有历史意义的。”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草民明白,草民一定妥协保管,作为传家之宝。”三人说道。

    这份契约对他们来说的确很有意义,这可以算是皇室对他们的生丝的认可,尤其是上面还有朱由校的亲笔签名和印玺。

    他们三人决定回去之后就将契约装裱起来,挂到家里大厅里。这足够三人牛逼的了!

    当其余的生丝商人看到他们的契约的时候,真的是肠子都悔青,光这一张契约上朱由校的亲笔签名和印玺就值回成本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明儒报》

    有了朱由校带头,交易所里的交易才开始热闹起来,挂单的人也在逐渐增加。朱由校带头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尤其是带头亲自签订契约,这表明当今皇上都按照交易所的规矩办事。连皇上都不例外,那么其他的人就都必须遵守这里的规矩,而这个规矩正是商人一直所追求的。

    第二天,交易所的交易量开始急剧增加,比前一天足足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多,以后每天的交易量都有所增长,一直到了一个月之后才逐步稳定下来。

    而《大明帝国报》每七天也会刊登一次七天之内少数的大宗商品的交易信息。随着交易所的发展,帝国范围之内的商人,许多人都会买一份《大明帝国报》来做参考,交易所的交易信息就是整个帝国商品交易价格的晴雨表。

    由于《大明帝国报》只对大宗商品进行报道,这就同时催生了专业的经济类的报纸,这种专业的经济类日报纸覆盖更加全面,当然现在还不叫《经济日报》,这种报纸就是交易所里每天都会有人将当天的全部品类的交易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抄写下来,然后拿来出售。每一个进场的商人肯定手里也会持有一份这样的资料,这对他们今天的报价至关重要。

    而同时交易所里也在自然淘汰一些不适合交易所生存品类。

    《大明帝国报》自从获得了朱由校的广告支持之后,再也不用伸手向朱由校要钱了,记者虽然还没被利用起来。但是特约稿这种形式已经被利用起来了。

    阁臣魏广微是第一个在《大明帝国报》发表文章的作者,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大肆赞扬朱由校的商品交易所。魏广微的这篇文章不但得到了朱由校赞许,而且获得了一笔润笔费。当然这笔润笔费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这也预示着《大明帝国报》的变化,报纸上不但出现了特约稿,而且投稿的人也开始增多,只要被采纳就会获得一笔润笔费,这对于很多穷书生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大明帝国报》现在已经成了朱由校宣传变革措施的最重要的阵地,在《大明帝国报》的宣传之下,支持变革的人正在逐步增加,帝国的保守派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在开始谋划自己宣传手段。

    四月份,代表帝国保守派的一方的报纸——《大明儒报》也终于出炉了。刘宗周给《大明儒报》写了第一份特约稿。以朱由校为代表的革新派和以刘宗周等人为代表的保守派首先在民间展开了交锋。

    谁都没想到,仅仅在一年多之后这场交锋就进入了白热化,蔓延到了整个帝国。

    当一件事情成为国家大事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革新派和保守派正在逐渐取代原来的党争。

    ……

    但从一开始《大明儒报》就不是《大明帝国报》的对手。

    《大明帝国报》背后站的皇上,而《大明儒报》后面站得却是一众保守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在人数上朱由校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朱由校有朱由校的优势,他是皇帝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他还有强大的资金后盾以及强大的发行渠道。

    现在茶馆读报已经成了一个必选项目,每天喝茶的人不听一下报纸,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虽然《大明儒报》在许多读书人的支持下也进入了茶馆,但是相对而言,《大明帝国报》更加贴近民生,老百姓更喜欢听《大明帝国报》,这和朱由校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亲民路线有莫大的关系。

    还有当年《大明帝国报》的低价策略无形中抬高了进入报纸行业的门槛。发行报纸如果不引入广告的话肯定是要亏本的。

    现在很多民间小报受到《大明帝国报》的影响开始引入广告,而《大明儒报》从一开始就是拒绝广告的,这和他们所坚持的理论相悖,这就意味着《大明儒报》发行得越多,亏损得就会越大。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

    陆军学院和炮兵学院的学生在三月初已经结业,而且已经发送到新军的各个岗位。在这次培训中,的确也涌现出了一批人,但将来具体表现会怎么样,还需要通过实践,纸上谈兵的人毕竟太多了。

    陆军学院的考试采取了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笔试的内容就是考察识字率,这个时候文盲率太高了,这次送来培训的军官九成以上的人都不识字或者识字数量非常少。而面试的内容就是考察行军布阵,朱由校特意让人制造了几十个沙盘,沙盘内容涵盖了帝国大部分可能起战事的地方。

    而炮兵学院考试的内容就多了两项,一是算术,二是现场测试火炮射击。

    当然能享受到朱由校亲自颁发证书的学员只有每个学院的前十名,这毕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

    朱由校要西巡的事情也正式摆上了台面,可想而知,招到了朝廷上下一致的反对。这次内阁无一人支持朱由校的决定。就连王礼乾都多次劝说朱由校不要西巡。但朱由校的“朕意已决”拒绝了所有人的奏章。

    自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的皇帝都被困在了京师。而朱由校自从穿越之后,就有一个梦想就巡视四方。虽然皇帝出巡是一件劳民费财之事,但朱由校依然保持着这个梦想。朱由校在出巡之前已经连发几道中旨给地方,要求一切从简。朱由校也决定不会在地方逗留,而是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大同。

    当然这件事情也弄得朱由校烦闷无比,奏章可以不看,但是每次上朝,文武百官必定会提这件事情,还动不动就跪谏,而且还是文武百官一起跪谏。可想而知,朱由校每次上朝都是不欢而散。

    而且自从朱由校决定西巡之后,皇宫外跪谏的人就没断过,这些文武大臣很多都是上了年级的,朱由校真怕跪出一个好歹来,弄得朱由校派太医院的人天天在那里守着。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十八岁出嫁

    “今天还有人在外面跪着吗?”朱由校烦闷地说道。

    “是的。”王礼乾回答道。

    “你说这些大臣怎么想的?朕此次西巡跟英宗睿皇帝又不同,朕只是去九边看看而已,又不是率军出征。”朱由校说道。

    “陛下九边乃凶险之地,陛下的安危事关大明的江山社稷,众位大臣也是一片忠心。”王礼乾轻声说道。

    “连你也无法理解朕的决定吗?”朱由校说道。

    “臣愚昧,请陛下恕罪!”王礼乾跪倒在地说道。

    “算了,朕乏了,去坤宁宫走走。”朱由校说道。

    ……

    朱由校改变宫里的规矩之后,后宫妃嫔的女眷们经常能来后宫走动,但实际上妃嫔们的女眷来得很少。只是这段时间,张妍在张国纪要求下经常来后宫走动。

    “叩见皇上!”张妍躬身行礼道。

    “免礼,宝珠人呢?”朱由校问道。

    “皇后去长春宫了。”张妍回答道。

    “随朕一起去趟长春宫吧。”朱由校说道。

    “诺。”

    “你穿这连衣裙很漂亮,这衣服是你姐的吧。”朱由校边走边说道。

    “陛下谬赞了。”张妍微红着脸回答道,“这衣服是皇后赏赐的。”

    看到张妍的样子,朱由校就知道自己的话说错了,这个时期可不敢随便夸女人,尤其朱由校这个身份。只不过朱由校经常忘记。

    “你怎么没有随同宝珠一起去长春宫?”朱由校决定转移话题。

    “我来时,皇后已去长春宫了。”张妍回答道。

    ……

    朱由校和张妍边走边聊,两人很快就到了长春宫。

    朱由校每次看到肉乎乎的朱淑嫫必定要先亲上几口再说,心中烦闷也立刻消散一空。

    “不愧是朕的女儿,越长越漂亮了。”朱由校得意地说道。

    “皇上……”李成妃微笑着说道。

    “看来有必要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女子必须满十八岁才能出嫁。”朱由校突然说道。

    明朝的婚姻法极具时代特色,《大明律》从户部独立分出《婚姻门》共十八条,而且还颁布了一些法令。其中在明洪武元年规定,“令庶民嫁娶悉依《朱子家礼》,凡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并听婚娶”,但这个时候没有前面的朝代那么严苛了。

    朱由校之所以突然想到这个事情,一是为自己的女儿考虑,二是出于保护女子的目的。

    还有一个隐藏的目的就是朱由校想如果再从后世穿越过来一个人的话,如果这个人还是个有坚持的人,他一心要娶个十八岁或者二十岁以上女子的话,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这个时间十四岁就可以成亲,而在实际生活中,九成以上的女子在十六岁左右就嫁掉了。如果能挨到十八到二十岁的,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剩女了。

    在明朝盲婚盲嫁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存在剩女的可能,尤其是那种才貌双绝的女子,一满十四岁,女方家的门槛都要踏烂,地都要踩低几寸,如果能挨到十八岁还没嫁,那简直就是大明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如果一心要娶一个才貌双绝的又年满十八岁而又未婚的女子,那真的比连中两次彩票特等奖都难。

    如果是放在明朝以前,那真的比连中十次彩票特等奖都难。朱由校经常在想网上传的那个“扯淡碑”的故事,他想是不是因为那个人在穿越之后一直娶不到老婆,一气之下就立了个扯淡碑?

    “皇上,你想到哪里去了?”张嫣掩口笑道。

    “朕说得真的,就连宗人府的规定朕都要改。”朱由校严肃地说道。

    “好,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张嫣笑着说道。

    “朕可有妹妹宁德公主,遂平公主,乐安公主三人,尤其是宁德公主朱徽妍现已十四岁,如果不改的话,最多再过两年朱徽妍就要出嫁了。”朱由校说道。

    “皇上,你不会真的要改吧?”张嫣诧异地问道。

    “真的,朕再在这件事情不会开玩笑的。”朱由校一本正经地说道。

    “皇上,妾以为你该问下宁德公主的意见?”张嫣劝说道。

    “这是当然。”朱由校说道。

    ……

    朱徽妍是朱常洛的皇五女,前面四个姐姐都夭折了。这跟皇室的婚姻制度和养育规定有莫大的关系,也跟现在的医疗条件有很多大的关系。

    “五妹,朕今天让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的。”朱由校说道。

    “但凭皇上吩咐。”朱徽妍说道。

    “朕决定让你满十八岁了再出嫁,而且朕准备在你出嫁的时候,不建公主府,而是送你一笔嫁妆,让你居住到夫婿家中,还有你的夫婿由你自己挑选,只要你满意,皇太妃满意,朕就同意。”朱由校说道。

    “但凭皇上吩咐,皇妹定当遵从。”朱徽妍轻声说道。但到现在她还没明白皇上的意思。

    ……

    虽然朱徽妍没太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但她的母亲傅懿妃却是直接找上门来了。皇太妃的面子,朱由校可不敢不给。朱由校解释了许久,甚至找了太医证明自己的“女子满十八岁之后,身体才发育完全成熟”的论点。

    而且朱由校还强调婚姻中两情相悦的重要性,他举了常德公主和永淳公主等这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至于不赐公主府的事情,朱由校答应折现,折成嫁妆送给朱徽妍。而且朱由校还跟傅懿妃仔细分析了为什么大明优秀的男子都不愿意当驸马,还举了在京师流行的一首民谣《十好笑》的例子,在《十好笑》中第十件就是嘲笑驸马的,“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

    朱由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得口干舌燥才勉强让傅懿妃相信朱由校是朱徽妍好。只是现在朱由校的这个决定还在计划之中,还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朝廷大臣的反对?

    此时,张国纪再次找上了皇上。这次又是谈论水泥的事情。

    自从水泥在《大明帝国报》上投入广告之后,水泥的需求开始成倍的增长,张国纪的作坊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金山的事情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张国纪想迅速提高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是根本在短时间之内无法实现的事情。张国纪此次前来就是想找朱由校帮忙出主意的,他记得朱由校曾经说过他有办法解决产能的问题的。

    “在未来许多年之内,你的产能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几十年里,朕有心修数条从京师到各地的驰道,甚至包括一条从京师到广州的驰道。”朱由校说道。

    “京师到广州?这可要横跨数千里之远。”听到这条驰道的修建计划,张国纪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是的,整条路都将会使用水泥,可能需要耗费数十年的功夫。”朱由校说道。

    “陛下可有良策解决水泥产能的问题?”张国纪问道。

    “有,招商。”朱由校简单地回答道。

    “招商?!何谓招商?”张国纪疑惑地问道。

    “以后我们只生产官府朝廷需要的水泥,而民间需要使用的水泥交给其他人来生产,他们每年只需要缴纳一定的钱钞给我们即可。”朱由校说道。

    “这还不如让臣在各地建作坊得好。”张国纪马上意识到钱好像少赚了不少。

    “你生产得过来吗?朕马上要修一条从京师到山海关的驰道。【△網】接下来会修从京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