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挽宋从靖康开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国,危害大矣。”
何铸的话一说,大家又纷纷议论起来,的确如果缺乏制衡,那则是大宋最大的隐患。
“对于何卿的担忧,朕也考虑过。”赵君笑着说道:“朕准备设立一个叫大宋议事会,成员由大宋皇帝、正副宰相、正副监察院、大理院、枢密院院长组成,对于大宋一些重大国策必须进行磋商,绝大多数人同意才能实施?”
“那些可以定为重大国策?”何铸追问道
“如发动战争、和某国议和,进行朝政大的方略等。”赵君说道:“这个问题众卿可以进行讨论。”
不过李纲却并不满足,继续追问道:“如若对某一事务进行讨论,官家您同意,但是大臣们不同意怎么办?反之亦然。或者又部分大臣同意,部分不同意,又如何处置?”这实际已经开始决定皇权和相权的分配,众大臣顿时精神一震,看赵君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到最后始终绕不开这个问题啊,赵君心里叹道,这从具体上看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表决权。
“对于这个问题,朕这样考虑,我们可以用票数来决定。”赵君回答道。
票数?投票?众大臣疑惑。
“按照朕的设想,大宋议事会是咱大宋最高决策机构,朕加上众大臣一共是十三人。朕作为大宋皇帝,一个人拥有六票,而各大臣则一人一票,一共就是十八票,凡是对任何商议之事做出的结果,要由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即可。”
众大臣眼睛一亮,那就是说明皇帝做任何重大决策,不再是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而至少在十三名大臣之中有六名大臣支持才行。这对于以前已经是有很大的退让了,而且是正大光明也不用什么死谏之类的。合纵连横将会成为主流!
这些其实赵君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如果这十三人连成一体,共同进退,那么自己岂不要被彻底架空?自己现在这个威望自然不会,但是不能保证以后的子孙以后会不会出现这样情况?那岂不有点像日本的幕府?
但是他又不得不冒这个险,趁现在自己还年轻,必须把有些规矩定下来,如若再执行过程中有问题在改正还来得及。
牵扯到权力,虽然赵君已经做了让步,但是众大臣依旧据理力争,争论的焦点在于那些事务算是重大事务,最后赵君干脆定义,凡是三分之二的大臣同意就某事务进行在议事会中商议都可进行,
中央机构改革框架确定,紧接着就是地方各级官府的改革。首先赵君提出大宋地方官府公分三级分别是路、府、县,同时提议将路改成行省,只变名称而所辖范围一律不变。
而行省以及设置则完全按照大宋中央政府的机构,只不过级别降低,其行省主要行政负责官员称为巡抚,副职为少府,监察院、大理院继续单设。而到了府一级,则相对缩减行政机构,只设立府尹(正职),两少尹(副职),中央的八部在府这一级可以根据州的大小适当合并,一般设三到四个知事担任。而大理院和监察院依旧单设,同时规定大理院、监察院实行垂直管理,只受上级大理院和监察院管理。到县这一级则相对简单,只设立知县一名,另外设立县丞、主簿等,大理院和监察院不在单设。这里最特殊则是税务机构官员,则全部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然后按照税种等进行中央和地方的分配。
赵君最后强调,所有的官职设定采取官称和实职一致,彻底改变了大宋“任非其官”的现象,使官称显得简单明了。至于各部,各地所内设司、署机构编制,官员的品制等,赵君只是说了一个原则:“机构能简则简,官员品制则参考现在品制,能升则升。”
而此事赵君让张九成负责,成立一个改制衙门,从各衙门抽调人员,进行具体方案设计,最后再叫御书房和诸位大臣商议通过。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忙碌和讨价还价中,大宋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方案终于出台,这一天赵君专门在朝会上公布了名为《大宋官制改革策略》诏书,整个朝廷顿时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但是有了李纲等几位重臣的支持,其余的大臣即便是不满也不敢多言,只是心里琢磨着自己在未来的官制改革中能取得什么好位置。
这里面最不高兴的要算吏部尚书孙近,吏部尚书被一般人成为天官,六部之首,权力很大。但是在这次改制中,先有个大宋议事会,紧接着还有政事堂,虽然吏部本身并没有多少变动,但是他很清楚,对于高级官员的任免基本上就是由大宋议事会和政事堂包办,自己估计连个发言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想了想,站了出来沉声说道:“臣对此有异议。”
“爱卿请讲。”赵君倒也很和气。
孙近自然不会傻到说自己权力被缩小,而是从容说道:“官家的改制的确英明,但是大宋现在官吏有一严重问题请官家要考虑。”
“什么问题?”赵君有些好奇。
“就是冗官太多!这是大宋不争的事实。”孙劲高声说道:“而按照关机“机构能简则简”的方略,大量没有官位所安排的官员如何处置?这些大部分都是经过十年寒窗,进士出身,大宋的精英,难道让他们罢官不成?这样岂不寒了士子们的心?更会引起朝局不稳,请官家三思”
“那按照孙卿的意思,就不能改制了?”赵君话里带着一丝玩味。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坚决支持陛下的改制。”孙劲赶紧回答:“臣只是认为在官职设置方面要多考虑现在官员众多的现实,尽量让多设置官职才稳妥。”
此话一出,众官员也是纷纷议论表示同意,这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啊,多一个岗位就少一个竞争对手,谁傻得的不同意?于是乎有的官员就站出来表示支持孙劲的提议,请官家酌情考虑。
孙劲看到自己的话得到了众多官员的响应,不由得心里暗自得意,自己为众官员争取职位,自然会得到他们的感谢和拥护,不管成功与否,自己的人气和威望自然会提高一步,那么在未来的政治构架中,或许还能再升一步。”
没想到赵君哈哈一笑说道:“孙卿你错了,大宋的官员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赵君的话一出口,众大臣都楞了,什么?官还不够多?
第284章 军衔的制定()
“朕说官员不够多,自然有朕的道理。”赵君说道:“诸位大臣眼睛只盯着现在大宋偏安一隅,这么大点国土官员的确有些多,但是。”赵君加强了语气,“看看中原、看看北国,再看看西域的辽阔大地,这些将来都是大宋的国土,都需要大宋的官员来治理,我们现在的官员还多吗,根本不够用!”
赵君的话让众大臣大吃一惊,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雄才伟略,竟然要一统天下,照这样说,官员的确不过,只不过这只不过是远景,就如同画的大饼,无法解决眼前实际问题啊。当然这话孙劲也不会傻的说出来。
“当然,从现在来说,冗官问题的确很严重。”赵君话锋一转,又说了回来:“但这绝对不是停止改制的理由,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因此朕有个法子,凡是经过机构改革以后没有职位的官员,将称之为后备官员,保留其原来的品制,但其俸禄等只能享受原来的一半。同时朕将在各临安和各行省开办学习班,这些后备官员将进行系统的读书学习。这次机构改革你没有被录取,说明你能力不足,更需要学习!然后等大宋的领土逐步扩大,优先选派后备官员前去治理。所以,”赵君说道这里半开玩笑的说道:“朕也希望朕的国土大点,免得这么多官员没地方可去。”
赵君的这个办法算是个折中,避免了大批官员因为改制而面临下岗失业问题,也有利于新政的推行,所以很快就推广开来。就在这个时候,赵君又推出了军队的改革。
军队的改革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是中央机构的改革,赵君将枢密院改制后类似于后世的中央军委那样的机构,仿照扬州军的军部设置,下设了参谋部、后勤部、政工部、军纪部、碟情部、军械部六个部,同时将扬州军的洪武堂军校和火器研究院提升至枢密院直接管理。
对于枢密院的人选,赵君并没有和李纲等大臣过多商量,军队这一块他不容别人染指。于是就直接任命原来的枢密使吕颐浩为新改制的枢密院枢密使,但身份已经转为武将身份。虽然吕颐浩作为文官突然变成在社会地位要第一等的武官心里有些抵触,但是是皇帝亲自任命,而且他也看出赵君对于武将的重视,将来大宋文武官员是平起平坐,也就愉快的接受了。
枢密副使赵君则任命岳飞和吴阶分别兼任,鉴于两人实际上是军团主帅无法到临安来,于是赵君又设立了一名常务枢密副使,则由已经被改制后任命为政事堂副宰相的赖布衣兼任,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武双跨印。
而对于军队的改革编制,赵君综合了大宋现有军制、扬州军特殊军制以及后世的一些军队编制办法,提出了新的一套军队编制:十人设班,三十人设排,三排成一连,指挥将领称为连指挥使或连长,配备一名副连指挥使(副连长)和一名政治委员(称之为指导员)作为其副手。
三——五连为一营,大约五百人左右,指挥将领称之为营指挥使或者营长,同样配备一名副营指挥使和政治委员(称之为教导员)作为其副手。
五营为一团,大约两千五百人左右,其配备和和营基本相同。而五团为一师,大约一万二千人左右,相当于原来的厢编制,在师一级设立师部,仿照枢密院的设置,同时规定每一个主力师要包括一个炮兵营、工兵营,直接归师部管理。
师上去赵君没有设置军而是直接设置军团,岳飞、吴阶、高培、刘琦、牛皋分别任各自的军团指挥使(军团长),同样仿照枢密院设置。
赵君对于军队这些改革,其实和原来大宋军队编制相比,变化并不大,只是对于每一级主将的称呼进行了简单化,同时在师一级以上增加了师部,让师成为作战的一个综合单位。
这些改革朝廷大小官员还能接受,就是换另一个名称,猫叫咪换成了咪叫猫,但是对于下面军队的品阶改制则是石破天惊,彻底打破了原来文武通用的十八阶品阶。
下面是赵君在御书房的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大宋议事会议上的原话:“为了保持军队的职业化和独立性,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忠诚度,故废除和文官同一品阶,特设立新的军衔制度。军官分将、校、尉三大级,其中又有细分具体设置如下:
将级:骠骑大将军(大将)、辅国上将军(上将)、镇国中将军(中将)、云麾少将军(少将)
校级:忠武大校(大校)、御武上校(上校)、宣武中校(中校)、昭武少校(少校)
尉级:忠勇大尉(大尉)、仁勇上尉(上尉)、骁勇中尉、义勇少尉(少尉)
而士兵则可以分成五级:忠士(班长)、锐士、弘士、毅士。
赵君的这种军衔,是仿照后世并且结合了古代的散阶。将领一共十二阶和原来的十八阶相比简单了许多,而且从称呼上直接就可以看出职位高低,有利于战时的指挥。
“军衔主要是决定其待遇,同时和军中的职位挂钩,但并非完全,如吕卿可以授予骠骑大将军最高军衔,同样副枢密使岳飞、吴阶等也可以授予最高军衔,而将领的待遇则由其军衔决定,各位有什么异议?”赵君问道。
枢密使吕颐浩作为军队的最高官员,自然最有发言权,他想了一会才说道:“官家这样设置军阶到无不妥,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爵位如何处置?如岳飞现在鄂国公,难道也要取消其爵位?如果这样反倒影响将领的士气和忠心。”
对于吕颐浩提的这个问题,赵君笑着说:“可以保留爵位,但要进行改制,爵位作为大宋对于有贡献的文武大臣的一种荣誉和待遇,这个文武通用。但是要减少现在的级别,只设立王、郡王、公、候、伯、男、子七级,王和郡王一般对于皇室,其余则为文武百官,而且都为虚封,且子孙后代不可世袭。”
大宋原来的爵位很复杂共十二级,赵君直接进行了简化,而且都为虚封,实际上称了一种荣誉称号和地位的象征,不再有真正的实地和封户,避免了原来封爵过多过滥的景象,也减少了朝廷的支出,在座的没人反对,对于他们反正都会得到相应的爵位。
“为了提高大宋将士的荣誉感,朕特地还制定了勋章制度。”赵君兴致勃勃:“勋章共分五等分别是金龙勋章、银龙勋章、赤龙勋章、青龙勋章、黑龙勋章,用来奖励那些在战争中英勇杀敌、取得战功的将领和士兵。勋章的颁发时间和数量则不做限定,一般有皇帝或者枢密使给被授予的将士亲自颁发,而且只是荣誉象征并不给予任何物质奖励,如何?”
反正今天的议题都是围绕军队改制,如何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忠诚度而进行的改革,众大臣被赵君的一系列提法搞得头晕脑胀,但基本上都得到了认可。毕竟这是大宋议事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不能不照顾皇帝的面子吧。
第285章 伤心事()
大宋议事会一旦决定,就成了最高法律,赵君立即以圣旨的形式昭告天下,并命令枢密院枢密使吕颐浩负责这次军制改革,为了促成这次改革顺利进行,赵君专门把洪武堂校长刘越、第一军团参谋司主事唐小兵招回临安,辅助吕颐浩的工作,他们都是扬州军出身,熟悉赵君新型的军队编制,最大程度上贯彻赵君的想法。
军队的改革在紧锣密鼓当中进行,整个绍熙一年可以说是大宋改革之年,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军制上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但是这次改革和熙宁变法不同的是,这次改革只是大宋官僚体制和军队内部的调整,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减税让利为主,没有涉及到土地、分配制度等改革,再加上赵君威望和霸气,和熙宁变法宋神宗的软弱和犹豫完全不同,而且朝廷内
部以李纲为首的文官和岳飞、吴玠等军中大佬的支持。
而且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贸改革初见成效,国库中的税赋并没有减少多少,而老百姓的日子也比以前有所好过,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赵君的改革,所以改革较为顺利,一直到了十一月底,整个改革在初步告一段落,基本形成了赵君所设想的大宋军政构架。
到了腊月份,天气已经很冷,虽然是在江南的临安,但是那种湿冷的天气让人也感到很不舒服,特别是今天临安城内竟然飘起了雪花,寒风呼啸。但是这种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挡住临安老百姓的热情,因为根据七日前朝廷的公告,大宋皇帝陛下今日将对大宋将领授衔并颁发勋章,其中颁发勋章的地点则在大宋皇宫正门丽正门外进行,届时平常百姓可以前去观看。
而今天就是授衔发勋章之日,虽然天气恶劣但是还是不少百姓早早来到了正丽门争取抢个好一点位置,使得整个皇宫外的广场围的水泄不通。
临安府衙早就派了衙役前来维持秩序,连皇家近卫军团刚刚成立的纠察营也派出大批士兵,使得整个广场虽然人潮汹涌但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故。
广场靠近丽正门的地方搭起了一个高台,前面还立着一个高高桅杆,显得有些突兀,百姓们感到很是新鲜,纷纷议论着什么。而在广场的东侧,搭了一个临时棚子,里面坐着几排军人,那就是等待授勋的官兵,这里面既有高级将领,也有普通的士兵,但一个个腰杆挺的笔直,神色激动。
王瑞坐在第一排,身穿一身红黑相间的甲胄,胸前绣着两条金龙,显得各外英挺,再加上他不输于女子的姣好面容,特别吸引人的目光,有些看热闹的小娘子的目光不由自主向这边看来,还低声议论。
“你看那个最前面的年轻将领,甲胄上绣着两条金龙,听我爹爹说那是镇国中将军的标识。”一个仗着鹅蛋脸的个子稍高的小娘子低声对她旁边的闺蜜说道,她们身披裘皮大衣,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平日身藏闺房很少有机会出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就显得有些兴奋。
“镇国中将军?那是几品啊。”旁边个子稍矮的圆脸小娘子好奇问道。
“你看你呀,什么都不懂。”个子稍高批评着自己的闺蜜。“听我爹爹说啊,现在官家新规定,武官不在设品阶了,不过嘛,听爹爹私底下下说呀,这个什么中将,上面只有大将和上将,相当于文官的三品吧。”
“哇,那么年轻就三品了啊,比你爹爹还高啊。”那个圆脸小娘子看着王瑞,眼睛里冒出了小星星。
“是呀”高个小娘子也是一脸羡慕:“听爹爹说,官家乃行伍出身,尤其看重武将,所以升职比文官快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