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校肯定是不会去写这些的,这些内容自然由内阁大学士票拟,但他作为皇帝,他的态度却决定了这大学士票拟时的态度。

    ”魏广微倒是会揣摩朕的心思,瞧瞧这话说的,真正是滴水不漏,依朕看,这内阁大学士当得好不好就得看他的纸上功夫,孙承宗虽是朕的恩师,但这纸上吹嘘别人的功夫赶魏广微差点。“

    朱由校一边掂着手里的折子一边对王承恩笑道。

    王承恩倒也忍不住接过话来道:“东林党的人除了在折子里骂人,哪会夸人的”,王承恩说着就突然后悔不已,想起陛下曾下过不准再提东林二字的严令,便忙要下跪请罪。

    朱由校此时早已是捧腹大笑,指着王承恩说不出话来,见他请罪也只是挥了挥手:“平身吧,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王承恩正站起身来,却看见孙承宗不知何时已经候在了车外,朝朱由校行了一礼后,就拉长着脸问了王承恩一句:“罪臣自不会拍马屁,要不然割了自己子孙进宫后也能坐到王公公这个位置上来。”

    朱由校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孙承宗居然会跟一个太监生气,便劝了一句:“先生何必跟他一个阉人见识。”

    王承恩讪笑了笑,也习惯了别人拿自己的身体缺陷说事儿,也没说什么,见陛下要下车,便忙先跑下来,半蹲在地上给朱由校当人肉墩子。

    朱由校却转身把柳如是牵了来,指着王承恩:小如是,你先跳过去,小心一点。”

    “嗯”,小柳如是也不管蹲在地上给她当敦子的是权倾朝野的堂堂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牵着朱由校的手就直接踩了上去。

    “陛下,你也跳过来”,小柳如是一时童心大发,踩在王承恩的背上,还跳来跳去。

    “不必了,朕怕压坏了王承恩这把老骨头”,朱由校说着就直接跳了下去,平稳落在地上后就将皇后张嫣也扶了下来。

    柳如是的祖母没有跟来,在朱由校和柳如是午睡时,皇后张嫣见她年迈,需要休息,就已先派人将她带回宫里去找人安顿好。

    柳如是也没有因为祖母不在身边而有丝毫的拘束感,见眼前这位突然出现的老头朝自己身边的皇帝陛下行礼,倒也陡然生出一副自豪感。

    要知道,在她的家乡,这种大老爷就跟菩萨一样,谁见了他们懂得磕头,可如今自己却不用给他磕头,还跟着陛下一起受了他们的礼。

    朱由校和孙承宗们自然不知道柳如是的小心思,两人既然君臣又是师生,按道理,他孙承宗见朱由校擅自出宫,应当予以规劝,但自从眼前这位陛下铁血镇压东林党无数官员后,他虽是帝师也不敢忤逆了皇帝的尊严,反而只有请罪的份。

第四十一章 秦晋百姓若反,则孙承宗必死

    因为知晓历史上的孙承宗是自杀殉国的结局,朱由校也就没有把他同其他东林党官员一样缉拿进大牢。

    但为了彰显自己的帝王威严,还是将他软禁在家中,暂停一切职务。

    因此,孙承宗的家门前到现在也还站着两排东厂番子,等朱由校来到他家门前时,就恰巧看见这一幕,便笑问道:“孙先生,锁在深院里的感觉不好受吧。”

    “还好,王公公亲自给罪臣了派好几条看门狗,至少无性命之忧。”

    目睹无数朝中同僚好友被害,孙承宗自然不敢对朱由校有半点怨言,但却不妨碍他对朱由校的打手王承恩进行明嘲暗讽。

    朱由校倒也乐得见这两人斗嘴,要是内臣与外臣相契合对他这个独裁帝王而言反而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自己的祖父万历皇帝之所以对张居正的报复那么重,何尝没有张居正和冯保联合压制了他皇权的因素。

    “那你得感谢感谢他”,朱由校也不由得插科打诨了一句,见这孙承宗堂堂大学士,官居一品,但宅邸却不过是一小小的二进院子,院子天井旁的花园地都被开辟成了菜地,还养了鸡鸭,走进屋内一看,也就一老妇在里面织布,心里倒也对孙承宗多了几分好感。

    那老妇见朱由校等人进来,便忙要起身行礼。

    朱由校忙制止了她的大礼,问孙承宗:“这位是?”

    “贱内何氏”,孙承宗说回了一句,朱由校忙道:“原来是师母”,便也欠了欠身,张嫣也跟着上来行礼,吩咐随身侍女去将礼物拿来。

    一时进了孙承宗的书房,朱由校才摆出帝王的架子来,一口吹着热茶,冷声问道:”孙承宗,你可知罪?“

    “罪臣知罪,害陛下陷于危境,罪当万死!”孙承宗忙起身朝朱由校作揖,并将一直摆放在大桌上的乌纱帽端到了朱由校面前。

    “戴上吧,朕不是暴君,不到万不得已,朕是不会将自己的老师治死罪的”。

    朱由校说着就亲自起身,将孙承宗手里的乌纱帽接过来戴在了孙承宗的头上,见他满鬓尽染白霜,便叹道:

    “先生老啦,一时不察,被下面的人蛊惑也是情有可原,这中枢内阁,你是不能再待了,如今秦晋陇三地旱情颇重,当地官员数次来报,潼关之内都满是流民,再加上边镇文臣武将克扣军饷甚为严重,致使发生无数士兵哗变;

    所以,朕想让先生您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总制三边军粮与响银,一是赈济灾民,收拢流民,二是安抚士兵,惩治不法官吏;以先生之威望定能替朕安抚三地,使朕无后顾之忧,三地军民无衣食指愁,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从内阁大学士降调为三边总制,孙承宗心里倒也没什么不满,他也宁愿统兵一方,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因而,还没等朱由校继续劝,他就直接躬身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由校忙握起他的手:“如此甚好,如今朝廷最大之隐患莫过于这三地军民之安稳,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就全靠先生您了,先生去后不必手软,上至巡抚,下至兵卒百姓,若有通敌卖给,违法乱纪,皆可先斩后奏,另外先生也不必怕花钱,该赈济的就全力赈济,该修缮的就花钱去修,还有,先生应当特别注意李自成、张献忠二人,还有李过、刘敏宗等,若能安抚尽量安抚,若不能可直接除掉,到时候朕会派东厂的人协助您。”

    李自成?张献忠?

    孙承宗自然不知道这两人将会对明王朝的江山安稳造成巨大的破坏,见朱由校专门提及这几人,心中自然是感到惊讶,但他也没多问。

    在朱由校眼里,孙承宗在明末诸名臣中花钱算是一流的,他一手创建的关宁铁骑到现在都还每年吞噬着国库七。八百万两,其次造工程二流,一道关锦防线倒也起了不少抵御鞑子的作用,而所谓的军事战略就只能算是三流了,步步为营,处处修炮台城堡,的确能蚕食后金,但孙承宗却完全忽略了大明的财政,只怕后金还没蚕食掉,大明朝就被他给拖垮掉。

    所以朱由校是不会让孙承宗督师蓟辽的,即便自己现在通过抄没东林党和晋商得了不少钱,但也禁不起他花。

    但赈济秦晋陇三地百姓的事就不一样了,赈灾从来就不是一件能省钱的事,而且必须的花钱,只要能让老百姓不造反,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即便是花掉国库一半都没问题。

    如今让孙承宗这个善于花钱的去负责赈灾与军饷拖欠事宜,无疑是最合适的,更何况这孙承宗还是清官。

    次日一早,朱由校就指示内阁司礼监明文下旨,任孙承宗为三边总制,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衔,赐尚方宝剑,同时,朱由校大方的拨给了他三百万两白银和十万石粮草。

    为了不让崇祯二年的农民起义发生,朱由校不得不给足钱粮。

    他甚至直接在圣旨里严令孙承宗,若如五年之内,秦晋之地有百姓反,则他孙承宗必为首犯,直接处斩!

    这样一来,孙承宗自然是有了不小的压力,一拿到圣旨就立即出京奔赴潼关,同时他还将户部和工部历年关于秦晋三地户籍黄册和田地鱼鳞册都要了去,仔仔细细的研究对策。

    虽然,孙承宗这一次出京不是汉之卫青霍去病领兵出征那么气壮山河,但在朱由校眼里,他却承载了大明未来十七年的成与败。

    东林党已经完全覆灭,八大晋商也已全部铲除,如今秦晋两地的流民也派了人去安抚,也就辽东的后金还存在威胁。

    满清鞑子从崇祯三年开始的数度扣关劫掠,给大明王朝造成的创伤绝对不小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自己的弟弟朱由检虽然急功近利了些,但若是在即将剿灭流寇之际没有满清横插一脚的话,未必不能让大明再坚挺几年。

    历史的结局就是由这样无数个偶然的因素组合而成,朱由校的蝴蝶效应让无数个偶然因素发生了改变,或许历史会是另一番结局。

    但是更好,还是更糟糕,帝国的掌舵者朱由校也不知道。

    站在朱红色宫墙下的他也只能抬头问苍天。

第四十二章 工部

    眼下即将是新年佳节,从腊月以来,朱由校就没再上早朝。

    群臣也识趣的没有一个人埋怨朱由校荒诞朝政,更何况,覆灭东林党一案受波及最大的就是御史言官。

    因而,大明天启七年的最后一个月,是出奇的安静。

    百姓们自然是忙碌着过年,欢欢喜喜。

    住着偌大紫禁城的皇室反倒依旧跟寻常一样,由于一直是在用内帑贴补国库,内务府的采办是一减再减。

    刚刚来到大明朝的朱由校也没有庆贺新年的兴奋。

    也就只有皇后张嫣命人置了几件新衣服给柳如是和她的祖母,还有客氏和其他随身服侍的内侍宫娥。

    不过,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皇后倒也是心灵手巧,带着柳如是剪出了无数的窗花纸,贴在朱红色轩窗上,倒也平添了几分年味。

    最后,连着朱由校也被张嫣请来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了朱门上。

    好在,朱由校练过毛笔字,来到大明朝后也是笔耕不掇,写黑了好几缸水,因而写的对联倒也能见人。

    更何况,自己现在还是皇帝,写的字也算是御笔了,数百年后,当人们来到这紫禁城乾清宫时,看他们还说不说自己这个木匠皇帝是一个草包。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启因朱由校前些日子提及要驾临工部一事而被朱由校一大早的喊进了宫。

    这一来他就看见了这副对联,不由得沉吟起来,暗自叹服此对联主人抱负胸襟,但一看下面落款是朱由校,整个人就跟被电击了一般杵在原地。

    “你就是徐侍郎吧,陛下让你进去。”

    柳如是自进宫后就成了朱由校身边的贴身小侍女,非是朱由校要用童工,而是柳如是的确要比原来随侍在乾清宫的小黄门聪慧得多,反应也敏捷,朱由校需要什么,还没等朱由校提,她就送了来。

    昨夜与皇后大战三百回合的朱由校不得不一大早就起来处理积压的政务,等到柳如是领着徐光启进来时,他就将一沓图纸和绘图仪器给了柳如是:“拿好。”

    “陛下这是?”徐光启看见这些玩意儿有些好奇地问了一句。

    柳如是没待朱由校回答,就先扬了扬手里提着的地球仪道:“这是陛下的圆规与游标卡尺。“

    “走吧”,朱由校淡淡一笑,暗想这柳如是跟着自己不过几日,倒也知道了不少,便干脆带着她和自己一起去工部。

    作为六部之一的工部相对而言,权重排在六部之尾,但也缺它不可。

    现今的工部尚书是保皇党元老霍维华,但朱由校没有让他呆在京里,而是让他当钦差去大明各处巡视各处水利与交通,修缮各处年久失修的工程,确保即便是在小冰川气候严重影响下,大明的粮食总产量不会减少,至少不能减得太快。

    除此之外,朱由校还让他去各处推广番薯与土豆的种植,至于如何种植,朱由校自然已经告诉给了他。

    如果霍维华不能圆满完成朱由校的任务,朱由校不介意让他致仕。

    今日的工部御前会议,工部尚书霍维华是不能参加的,主持会议的自然是新任的工部右侍郎毕懋康。

    在现今的大明官僚阶层中,毕懋康才是对枪械最感兴趣且领悟力最强的人,徐光启也只能居其次,他的兴趣主要还是在农业生产上,对于朱由校提出的水稻高产梦想,徐光启是念念不忘。

    毕懋康也是一样,他虽说是部堂高官,但从莅任以来就没管过部里的事务,就一直同几个工匠呆在军器局里制造朱由校在徐光启面前所展示的铁盒子枪。

    如今因朱由校要来,他才换上三品红袍官服来到外间大堂。

    除了工部右侍郎毕懋康到场,还有右佥都御史兼工部营缮司郎中孙元化,这家伙也是把司里的事务全都交给了自己的员外郎,一心钻研火炮。

    另外,还有举人出身的宋应星,本来因数次举第失败而绝科举之意的他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东厂的人找上。

    他现在都还记得东厂的番子出现在他家里的时候,他父母兄长惊讶与恐惧的表情,他本人也是如此,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罪过。

    但后来的事,更让他的惊奇,先是来抓他的东厂番子不但不打骂他还让他吃好的喝好的,等宋应星壮胆一问,东厂的番子只推说是奉旨意行事。

    后来一到京城,更是有司礼监掌印兼东厂提督大太监王承恩亲自来宣旨,旨意是自己被陛下赏工部员外衔,赐予京城宅邸一座。

    宋应星不知道自己一个小小举人怎么就被陛下记住,升官加爵还外送豪宅,而且东厂的人还直接给了他一本《天工开物》和一大堆所谓的格物资料,让他抓紧看,日后见到陛下,小心被陛下盘问。

    闻听是陛下亲自要求,宋应星不敢马虎,数年科举不第早已被挫掉了文人傲气的他也没有因为朱由校的这种“荒诞”举动而反感。

    宋应星认真看了好几个月,不但没有厌倦反而是孜孜不倦,甚至有一种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但心中的疑问不少,他今日来工部参加御前会议就有想问问陛下的想法,哪怕被陛下责罚,他也要问。

    汤若望也是朱由校命东厂的人从西安抓来的,这个擅长历法与火炮的传教士闻听是大明皇帝召见不但没有任何的畏惧,反而很是兴奋,他甚至幻想自己若是能说动这位帝国的最高层允许他传教,将会是多么伟大的一项事业。

    “陛下驾到!”

    其实朱由校更喜欢微服出宫除了不想惹那群苍蝇一般恶心的文官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明服出宫的仪式实在是太过繁琐麻烦。

    不过是从紫禁城到工部,短短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程,但坐龙辇准备启程到驾临工部衙门,就足足花了两个时辰。

    要不是到工部还有见一见工部与内府监共管的军器局与火药局,朱由校真想直接将这些叫到宫里去,省得自己大费周章。

    等到小黄门跑进工部衙门时,早已等在工部大堂外的毕懋康等人忙侧身站在两旁,躬身等候。

    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圣上,甚至还有些紧张。

第四十三章 启蒙

    身着黄袍的朱由校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在后世比同时期的什么大学士六部尚书还有名的科学界精英。

    他虽是九五之尊,但也不敢托大。

    见这些官员都要行大礼,朱由校忙以非早朝不必拘束为由免了他们的礼,见到汤若望也含笑问道:“你就是汤若望?”

    ”是的,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汤若望躬身朝朱由校行了一礼。

    朱由校只是点了点头,就问一旁的徐光启:“谁是宋应星。”

    宋应星见朱由校亲口寻问自己,便主动站了出来:“微臣见过陛下。”

    “甚好,我大明王朝精英荟萃,你宋应星无疑是最耀眼的明珠”。

    朱由校无意间夸赞了宋应星这么一句,让一众官员和宋应星自己都感到惊诧不已。

    要知道,这里除了那个西洋人汤若望,就他宋应星是举人出身,其他都是进士出身,宋应星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比其他人矮了一截,却没想到陛下第一个点名寻问的是自己,而且还说自己是最耀眼的明珠。

    此等褒奖从一个帝王口里说出,比封妻荫子还要惹人羡慕,从此他宋应星也足以在朱由校的实录里留下一段佳话。

    闲话少叙,简单询问众人几句之后的大明皇帝朱由校就在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启,工部右侍郎毕懋康的带领下走进了工部新建的会议厅。

    会议厅是徐光启按照朱由校的设计临时建造的一栋专门用来开会的广厦。

    广厦内部不是中间一个香几和两边各放一个太师椅的传统格式,而是在两边都布置成长方形方桌,上面铺上茶色绸布,绸布上放着小盆栽与茶水。

    当然朱由校的龙椅依旧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