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元庆也微微叹息一声,“当年王默对他忠心耿耿,为了南华会和他东奔西跑,可梁国建立,萧铣却首先将王默逼死,还有他手下起兵大将,都一一被他诛杀,元老殆尽,所以唐军虽然只是攻破江陵,但整个梁朝却举国投降,就是这个原因,我就是担心他不吸取教训,痼疾重犯,如果是那样,来护儿危矣!”

    谢思礼默然,其实他想到的也是来护儿可能出问题了,功高震主,萧铣岂能容他,如果唐朝再有心挑拨,梁国必然出现内讧,当真是做不成大事之人。

    想到这,谢思礼感叹道:“殿下就做得很好,胸襟宽阔,有容天下人之量,唯才是举,这是我等的福气。”

    杨元庆苦笑一声,“其实我的脾气也是恩怨分明,当年对付贺若弼,对付宇文述,对付虞世基,都是少年心性,有仇必报,只是做了这个位子,自然而然性子就有了变化,有取天下之心,就必须有容天下人之量。”

    他又回头向西面望去,想到了劲敌李渊,“其实这一点李渊也做得很好,宽仁待人,不与民争利,善于平衡,既能考虑关陇贵族的利益,也能兼顾到地方士族的得失,同时又心机慎密,深谋远虑,李渊才是我最大的敌人。”

    虽然这样说,其实杨元庆也很清楚李渊的弱点,李渊此人表面宽容厚道,但内心却阴毒狭隘,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也不相容。

    历史上,他扶植李世民制衡李建成,准李世民建天策府,使李世民渐渐坐大,当天下平定,他又想借李建成之手削李世民兵权,最后直接诱发了玄武门之变,世人只知玄武门之变是李大、李二相争,殊不知背后却是李渊在操纵一切。

    就在杨元庆沉思之时,忽然有士兵指着前方河面大喊:“总管,前方有危险!”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 )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十九章 陌刀之秘

    大船迅速减缓,杨元庆快步走到船头,发现此时船队离南岸还有一里,岸边烧焦的树木清晰可见,数千唐军密布在岸边,张弓搭弩,严阵以待。

    但眼下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岸上的唐军,而是在河面上,飘着厚厚一层粘稠的黑油,他所乘坐大船已经有半个船身驶进了黑油圈中,船头和两边船舷都沾满了黑油。

    杨元庆暗吃一惊,这是他当初对付李密的办法,却被唐军反过来对付他,只是当时是夜间,难以发现,而现在是白天,他可以及时脱险,杨元庆立刻下令,“船只横行,速离开油区。”

    大船缓缓掉头,横着向东驶去,只片刻,杨元庆所乘坐的大船便离开了浮油区,他回头向四周望去,和他大船平行的几艘战船也已纷纷脱离浮油区,但后面的船只却源源不断驶来。

    杨元庆当即立断,“点火烧油!”

    命令下达,数十支火箭向河面上的浮油射去,浮油‘轰!’地燃烧起来,迅速蔓延,黑烟滚滚,使靠近南岸近一里的河面上变成了一片火海。

    燃烧的河面便是最好的警告,南下的船只纷纷在河面上停止前行,等待火势平息,这场大火足足烧了近一个时辰,才渐渐熄灭。

    船队开始重振旗鼓,向岸边靠拢,一时间箭如雨发,双方在盟津渡口展开激战。

    “拦住隋军!”

    唐军主将王怀文大声叫喊:“不准敌军上岸!”

    唐军在盟津渡口的驻军有五千余人,三千弓弩军和两千骑兵。他们在渡口外的河面上倾泻了上千桶火油,形成了第一道防线,随即又在岸边部署了三千弓弩手,当隋军战船缓缓靠岸,岸上唐军乱箭齐发,密集的箭雨射向大船,其中夹杂着无数支火箭。

    战船上的隋军也发动了反击。箭矢如雨,射向岸上,威力更大的却是船上的石砲。伴随着巨大的撞击声,一块块数十斤重的石块砸向岸上的唐军,几乎每一块巨石都砸翻数人。岸上惨叫声一片,唐军弓弩手伤亡惨重。

    在石砲密集的攻势下,唐军弓弩军被迫向后撤退,岸边出现了登陆的机会,杨元庆在后面一艘大船上注视着战局,他早看见数百步外排列着约两千骑兵,显然是准备向登陆的隋军发动进攻。

    “先上五百重甲陌刀军!”

    杨元庆的命令已下,主船上令旗挥动,运载陌刀士兵的两艘战船率先靠岸,五百重甲步兵手执陌刀。迎着箭矢上岸,开始列队向唐军发动攻击。

    唐军的箭矢无法射穿陌刀军重甲,大部分士兵是第一次遭遇到隋军陌刀军,这种不畏箭矢的士兵使他们纷纷惊恐后撤,阵营中出现一阵骚乱。

    主将王怀文曾是隋将。他知道这是重甲步兵,手执拍刃,在魏晋时期,这种重甲步兵是用来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只是隋军手中的拍刃更细更长。

    “将军,恐怕出骑兵不利!”一名偏将也感觉到不妙。他连忙提醒王怀文。

    王怀文凝视半晌,毅然下令:“骑兵出击!”

    两千骑兵骤然发动,向刚上岸的隋军重甲步兵冲过去,企图用速度和冲击力将这支重甲步兵撞下黄河。

    但结局却是重创唐军骑兵,重甲步兵抵御住了唐军骑兵的冲击,排刀劈砍,刀光之下,所向披靡,五百重甲步兵如墙推进,杀得骑兵人马尸体堆积,血流成河。

    “将军,撤吧!”

    所有将领都焦急得大喊起来,王怀文最后深深看了一眼五百重甲步兵,他眼中露出失望之色,竟然没有能抓住一名重甲步兵,眼看两千骑兵损失惨重,已露溃败之势,而越来越多手执巨盾长矛的隋军士兵开始登陆了。

    不得已,王怀文只得下令道:“全军撤退!”

    一千余骑兵和不到三千弓弩手迅速撤离了战场。

    由于没有唐军主力的参战,这就注定了盟津渡的战斗只是一场骚扰式的小战役,它起到的作用只能是延缓隋军登陆时间,却无法阻止隋军主力登陆,随着越来多的隋军上岸,唐军大将王怀文见大势已去,便率领唐军迅速撤离了渡口,向南撤退而去。

    隋朝五万大军开始浩浩荡荡登陆,此时,三柱烽火在一里外的烽火台上点燃了,将隋军主力出现的情报迅速传向洛阳唐军大营。

    。。。。。。

    次日一早,王怀文率领撤退的唐军回到了洛阳大营,这两天唐军并没有进攻洛阳,开始准备拔营西撤,当李世民听到王世充去除帝号的消息,他便立刻意识到,隋军主力要出兵了,去除帝号必然是杨元庆开出的条件。

    随着隋军出兵,战局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原本是唐强郑弱的局面顿时被扭转了,形势开始唐军不利,徐世绩率两万西路隋军在函谷关一带,而杨元庆的数万主力从偃师县杀来,左右夹击,唐军缺乏战略纵深,这一战必败无疑。

    大帐内,李世民正和数十名大将听王怀文讲述盟津一战的细节,尤其是陌刀重甲步兵,所有人都听得全神贯注。

    “对方的重甲步兵只有五百人,但战斗力却相当强大,他们的拍刃要比我所知道的拍刃更细更长,似乎更加锋利,五百人顶住了骑兵的冲击,集体作战,将两千骑兵杀得死伤惨重。”

    这时,一名士兵走进大帐,手中拿一把老式拍刃,实际上就是一把单尖两刃刀。

    王怀文接过这把三十斤重的拍刃,对众人继续道:“隋军的拍刃要比这把长三尺,刃要长两尺,要细且轻巧,刀刃也薄,可感觉非常坚硬锋利,我没有看见实物,但我感觉到,打造一把隋军拍刃需要很好的铁质和工匠技术,我们的工匠或许打造不出来。”

    这时,又有一名亲兵进来,他手中也拿一把拍刃,却刚才的拍刃更细更长,和王怀文的描述完全一致,将领中很多人惊呼起来。

    王怀文的眼睛瞪大了,他慢慢接过这把长拍刃,挥舞两刀,兴奋地对众将道:“就是它,和隋军的拍刃一模一样,果然是好刀!”

    他忽然又疑惑起来,这把拍刃是从哪里来,他有些不解地问李世民,“这是殿下从隋军那里缴获吗?”

    李世民接过拍刃摇摇头道:“这把拍刃其实是我们军器监的刀匠上个月才打造出来。”

    大帐内一片惊呼,他们自己的工匠居然也能打造,王怀文异常兴奋,“殿下,那我们也可以组建一支和隋军一样的重甲步兵吗?”

    李世民苦笑了一下,微微叹息道:“我也是这样希望,但不现实,这把刀准确说并不叫拍刃,而是叫陌刀,无论对铁质还是对锻造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早在一年多以前我们便开始留意这支隋军的重甲陌刀军,我特地将长安军器监最优秀的刀匠集中起来。”

    说到这,李世民有点泄气,他叹口气又道:“可惜我们没有样刀,更没有锻造技术,隋朝对它保密极严,唐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一无所获,我们的情报也是和王将军一样,只知道它极长极细,极为坚硬锋利,别的便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的刀匠耗时一年多才终于打造出一把这样的陌刀,还有他们的重铠,我们也造出来了,但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时间和那么多优秀的工匠,要建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陌刀,至少要两年时间,耗尽大唐倾国之力,才有可能成功。”

    秦王的话让大家心中有些沉重,尉迟恭好奇地问:“殿下,隋军的重甲陌刀军难道就所向无敌,没有克制的办法吗?”

    “不!隋军的重甲陌刀军也有天敌,在攻打窦建德大营时,窦建德军使用了床弩,听说射杀了数百名重甲陌刀军,或许有点夸张,但床弩铁箭确实能穿透重甲陌刀士兵的重铠,这就让我找到了对付重甲步兵的办法。”

    说到这,李世民微微一笑,“其实办法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挖大坑,他们掉下去就不出来,再用火油焚之,他们一样死绝,世间万物总是一物降一物,没有什么天下无敌的东西,隋军也不可能靠一支重甲步兵就能横扫天下,只要我们有警惕之心,就可以将伤亡损失压到最小。”

    军帐里的气氛又热烈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奔进来禀报:“启禀殿下,弘农郡有紧急情报!”

    李世民接过情报看了一遍,脸色一下凝重起来,对众将缓缓道:“徐世绩率军杀进弘农郡,去断我们的后路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不由他不撤军了,他立刻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军向弘农郡撤离!”

    。。。。。。。

    由于杨元庆大军渡河,唐军意识到无法拿下洛阳,为了不被隋军断掉后路,李世民被迫下令撤军,七万唐朝大军向弘农郡方向撤离,将战场撤到弘农郡,唐军撤离洛阳,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中原,保住对弘农郡的占领就成了唐军的重中之重,一场由杨元庆和李世民之间的大战,即将在弘农郡拉开序幕。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 )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章 西路隋军

    从杨元庆在河阳郡大规模肃整军纪后,徐世绩便再也没有笑过,这是他从军生涯的最大耻辱,当然,这个耻辱并不是杨元庆给他,而是他对将士过于宽容而最后酿成的苦酒。

    在他管辖的军队中,竟然出现了豆子岗派和高鸡泊派两个派系,这是天下两大乱匪中心,更重要是,他对此居然一无所知,使他深深痛恨自己的无能。

    事实上,只要人群中地方就有派系,自古以来,任何一支军队中都会有派别,都会有利益争夺,或许不叫豆子岗派和高鸡泊派,但也会是别的名字,比如河东派和河北派等等。

    帮派中自有其规矩,当帮规和军纪发生冲突时,违纪事件自然而然就会发生,一般而言,只要不过分损害军纪,军中主将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予过问。

    这种军中常识,从军近二十年的杨元庆焉能不知?他其实不过是借题发挥,用来整肃军纪,收敛士兵的骄慢之心。

    徐世绩多少也明白一点,只是他居然不知军中帮派的存在,再加上他是一个很较真的人,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杨元庆对违纪事件的严厉处罚,便使他感到深深的耻辱和自责。

    但杨元庆并不计较他的过错,依然任命他为西路军主将,使徐世绩心中极为感动。

    这次出兵弘农郡,杨元庆同样给了他临战自决的权力,徐世绩早憋足了一股气。他要在这次战役彻底翻身,洗刷他身上的耻辱。

    一支两万人的隋军在弘农郡北部的丘陵之间快速行军,远处是一望无际、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岗和大片茂密的森林,一座座村庄分布在丘陵之间的平原边缘,这一带也没有遭受太大的兵灾,人口还比较密集。

    小麦已经收割结束了,田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不时可以看见在田地里忙碌耕作的农民,他们远远地抬起头,惊讶地望着这支向西疾行的队伍。眼中充满忧色,难道洛阳的战争要波及到弘农郡了吗?

    军队已经过了弘农县,正向三十里外的长渊县方向疾行。长渊县是唐军一处极为重要的后勤粮草重地,囤积有大量的粮草和军用物资。

    这时,副将高子开骑马飞奔而至,和徐世绩并驾同行,他担忧地问道:“徐将军,总管让我们扼守函谷关,挡住潼关的援军,现在我们离开函谷关,转道长渊县,会不会有潼关援军一路东进。造成我们有失职之罪?”

    徐世绩胸有成竹,淡淡道:“总管命我们守函谷关,其实并不是为了防御潼关东援之敌,总管实际上是在造势,逼李世民军队西撤。只要李世民军队西撤,那么李靖在荥阳的压力就会减小,没有后顾之忧,他就能从容南下和李孝恭部作战,实际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李世民军队吸引到弘农郡来。而不让他南撤襄城郡。”

    弘农郡和颍川郡之间相隔一个襄城郡,襄城郡位于洛阳正南方,如果李世民军队南撤襄城郡,就有可能和李孝恭之军互相支援,从而造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

    反之,如果把李世民吸引到弘农郡,那么就会使李世民和李孝恭之间失去联系,他们各自作战,形势就会对隋军有利。

    高子开能理解徐世绩的意思,他眉头微微一皱,“难道李世民想不到吗?他身边还有那么多能人谋士,他们也想不到吗?”

    徐世绩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罕见的笑容,“李世民当然想得到,他的谋士,如房玄龄、长孙无忌之流也更想得到,只是有些事情他们也身不由己。”

    说到这,徐世绩指着远处的农夫又道:“前些日子正是双抢大忙,唐军征发的民夫都已经回家抢种水稻了,没有人替他们搬运粮草物资,他们又不敢强征弘农郡民夫,这会激起民变,那他们该怎么办?丢掉后勤军粮不管,直接去襄城郡吗?”

    高子开恍然,原来如此,他想了想又道:“但是他们可以分兵,比如两万军来长渊县守粮草,其余数万军去襄城郡,这样不可以吗?”

    徐世绩缓缓摇头,“这样更危险,倘若总管的隋军主力不理睬襄城郡之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长渊两万唐军,你认为李世民会这样做吗?”

    高子开张口结舌,他终于明白了,只要唐军的后勤辎重粮草在长渊县,李世民就不得不撤军回弘农郡。

    徐世绩微微一叹,“我觉得这是李唐的决策失误,不该分兵图中原,如果李孝恭大军一开始就来支援洛阳,洛阳早就被拿下了,他们合兵一处,有近二十万大军,拿下洛阳,再集中兵力防御隋军南渡,那时我们就被动了。”

    其实徐世绩的推测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一开始唐军并没有图中原的打算,只考虑夺取洛阳,只是因为李密暴露了东迁的意图,才使唐军临时起意,命李孝恭北上颍川郡。

    更关键是,隋军为后发制人,部署兵力极有针对性,也就制衡住了李孝恭和李世民合兵的可能。

    这时,一名本地士兵指着远处大喊:“徐将军,你看那边,那里就是杨家村!”

    徐世绩也看见了,在大约五里外有一处低缓的丘陵,丘陵上森林密布,沿着丘陵边缘,有一座约三百余户人家的大村庄,比起一般村庄,房屋修得整齐而有气派,不乏高宅大户。

    徐世绩颇为感概,原来这里就是总管的祖宅之地,当年权臣杨素就是从这里走出来,隋杨先祖杨忠也自诩为弘农杨氏,隋朝一代,烙上了这座杨家村的太多印记。

    高子开看了半晌,低声道:“将军,既然路过这里,我们要不要给杨氏祠堂上一炷香?”

    徐世绩摇了摇头,“总管未必愿意我们去杨氏宗族上香,算了,不要多事。”

    徐世绩调转马头继续前进,刚走没多久,前面有士兵来报,“徐将军,前面有几名乡人求见,为首者自称杨氏族长。”

    “请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