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瑁愣怔无言时,庞季马上又道:“除了调兵之外,主公还可是修书给袁绍,请其从背后攻打颜良,到时颜良后方有失,我方援兵又至,多半就会不战自退。”

    庞季言罢,其余荆襄名士们也大发言论,纷纷称当死守襄阳。

    韩嵩的谏言,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反对声中。

    刘表本就是个没主意的人,而今见庞季等人占了上风,考虑到自己在荆州立足的根本,思虑再三,只好选择坚守襄阳。

    就在刘表和他的群臣们尚在争论时,颜良率领的一万五千步骑精锐,已是拔营而起,直奔襄阳而来。

    黄昏之前,颜良终于看到了襄阳城。

    这座荆州的治所,巍巍立于汉水之畔,那高耸绵长的城墙,彰显着它荆州核心的地位。

    “这就是传说中的襄阳城,果然是不同凡响,刘表,多谢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帮我颜良打造了这么一座风水宝城……”

    颜良望城兴叹,脑海中,那些关于襄阳的记忆一桩桩的翻起。

    原本的三国历史中,襄阳城就像是魏国插在吴国眼皮子底下的一根钉子,使得吴国即使杀败了关羽,夺取了江陵等要地,却依然日夜难安。

    当年的南宋,正是因为被蒙古军攻破了襄阳,丧失了长江中游的门户,最终才致亡国。

    襄阳城有多重要,颜良是再清楚不过,而现在,这座传奇般的城市,离颜良就只有咫尺之遥。

    当天,颜良会合甘宁的五千兵马,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对襄阳完成了包围。

    而在徐庶的建议下,颜良特地留下了南门不围。

    襄阳城军民人心惶惶,多半都在想着南逃,而颜良一旦把四面围死,反而会促使敌人决死守城。

    颜良自知兵少,如果敌人死守的话,想要强攻下襄阳这座天下坚城实在不是件易事,即使攻下,己军也必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是颜良不想看到的。

    留下一门不围,也就等于给襄阳人留了一条生路,让他们多了一个弃城而逃的选择。

    围城已毕,颜良并未急于发动进攻。而是先打起了心理战。

    北郊的那一场大战,颜良还留有几千颗荆州降卒的人头,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颜良下令,将这些人头用抛石机统统投进襄阳城中,他要用这些血淋淋的人头,来震慑城中那些顽抗之徒的心。

    果然,当那漫天而下的人头落下里。襄阳城本就惶惶的人心,立时因敌人这恐怖之举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此外,颜良还向城中射入上千封劝降书。劝城中的士民开城投降,否则一旦破城,男女老幼将一命不留。以作为他们“助纣为虐”,协助刘表的惩罚。

    多重心理战之下,据城中细作发来的情报,此时的襄阳城可谓是风雨飘摇,满城人心思乱,眼看着一副不攻自破的态势。

    颜良便暂不攻城,只等坐看刘表落荒而逃,然后自己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入城。

    然而,令颜良感到意外的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想中的内乱并没有出现,襄阳城依旧固若磐石。

    几天之后,细作们送出的最新密报,方才令颜良恍然大悟。

    关键时刻,荆襄的大族们开始发力了。

    以蒯家和蔡家为首的荆州大族。纷纷慷慨解囊,把自家僮客部曲拉出来,协助刘表守城。

    单只蒯家和蔡家两族,就动员了将近四千余部曲,再加上其余几族豪强土著,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刘表的手底下就多出了近万的兵马。

    尽管这些私兵的战斗力不及正规军,但加上原有的万余残兵,两万兵马的数量,也让刘表一下子多了不少底气。

    刘表依靠着这些大族豪强支持,将四门要害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又请各族有名望人物出名,到处去安抚襄阳的民心,劝说他们不要为颜良蛊惑,要坚定的支持刘州牧。

    这些豪强大族们在民间的影响力,甚至比刘表这个州牧还要大,有他们一出面,襄阳城恐慌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

    新的传言很快就取代旧有,襄阳城四处在流传,说是江陵的军队已经在北上的路上,江夏黄将军的水军赶来,颜良嚣不了几天,很快就会被剿灭……

    啪!

    颜良将那一道情报拍在了案上,眉宇中掠过一丝恨意。

    “襄阳这些世族好生可恨,他们就不怕本将破城之日,将他们统统灭族不成!”

    颜良怒意一生,左右诸将无不肃然。

    徐庶却是淡淡一笑,“襄阳的那些土豪们都是墙头草,他们无非是跟着蒯、蔡二族走而已,只要将军能攻破襄阳,这些人转头就会倒向将军。”

    旁边文丑却道:“元直先生说得倒好,那也得先破了襄阳才行。”

    言罢,文丑拱手道:“兄长,既是襄阳人不知好歹,自寻死路,那咱也别跟他们仁慈,兄长就下令攻城吧,我文丑豁出这条命去,也一定把襄阳城给兄长拿下来。”

    文丑一请战,其余诸将也皆热血沸腾,纷纷叫嚣着要出击攻城。

    “强攻自然是攻得下,不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老子才不会干。”

    颜良手一摆,镇住了众将的激动。

    攻陷襄阳自是颜良的既定目标,但他的目光却不只眼前这点小利,如果只为了一座襄阳城,就让他好容易才聚起的精兵猛将大损,这亏本的买卖,颜良断不会做。

    除非,逼不得已。

    徐庶暗暗点了点头,心道:“颜将军能有这份冷静,当真是不易,我果然没有看错。”

    心中赞服时,徐庶便道:“刘表只重视蒯蔡等世家大族,襄阳城中,不得刘表重视,心怀不满之士不可胜数,主公放心,依庶之见,其中定有胆略过人之辈,会从中响应主公。”

    话音方落,周仓忽然入帐,对颜良附耳低语了几句,并将一封书信递上。

    颜良精神渐振,急将那帛书展开,观看几眼,忽然间放声大笑起来,“原来是他,天助我也,当真是天助我也,哈哈——”

第一百五十五章 溜得好快啊() 
夜已深。

    灯火依旧通明,摇曳的灯光下,刘琦踱步于堂中,年轻的脸上时隐时现着焦虑。

    脚步声响起,门外似有人来。

    刘琦神色一动,几步迎向门外,正与那羽忘纶巾年轻人撞上。

    “孔明,你可算来了。”刘琦喜出望外,携着诸葛亮的手回往堂中。

    大门关上,刘琦神情严肃的坐下,凝着眉头道:“孔明,当真是让你说对了,蔡瑁一出战,水军便叫颜良全歼,现下襄阳成了这副模样,真是不知该如何收场。”

    说话时,刘琦连连叹息不休,一副愁眉苦脸之状。

    “颜良匹夫竟然能想出浮桥之计,这一点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诸葛亮轻摇羽扇,一脸云淡风轻。

    刘琦道:“敢在浮水上架浮桥,必得对汉水流势和两岸的地形极为熟悉,也不知是谁向那厮献的计。”

    “莫非是他……”

    诸葛亮眼眸忽然一动,口中喃喃自语道。

    “是谁?”刘琦好奇道。

    “不提也罢,是谁已经不重要。”诸葛亮将话题移开,却是问道:“眼下败局已定,不知刘公有何打算。”

    刘琦叹了一声,面上流露着无奈,便将刘表打算据城死守,以待援军的战略道来。

    “刘公麾下的这些大族们,只为着守眼前的利益,全然不顾现实。江陵的兵马战斗力低下。就算调来了,还不是等于往火坑里送,焉能解襄阳之围。”

    诸葛亮的一番话,把刘琦听得心惊胆战,原本就没什么信心的他,更加的紧张不安。

    惊恐之下,刘琦忙问道:“那依孔明兄之见,又当如何?”

    诸葛亮淡淡道:“为今之计。自然是尽早弃城而去,将治所迁往江陵,养精蓄锐,以待来日收复失地。”

    刘琦思索半天,深以为然。

    “可是父亲为庞蔡等人所逼,只能选择坚守襄阳,现在就算是去劝他。也无济于事。”

    刘琦叹息道,显得很是无力。

    诸葛亮沉吟半晌。摇扇说道:“为今之计。公子当以去江陵搬救兵为名,抽身离开这是非之地,只要公子在外,纵使襄阳有变,公子也可……”

    诸葛亮嘴角掠起一丝笑意,却并未明言。

    刘琦也不是愚人,自然听得懂诸葛亮的意思。

    刘氏一族若皆死守襄阳。一旦城破,整个荆州就要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而若他刘琦在外。纵使父亲刘表有所不测,他以大公子的身份。也可名正言顺的继承父业,继续统领荆州文武。

    “可是,父亲身在危地,我这做儿子的却置身于外,是否有违孝道。”刘琦犹豫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大公子所为,乃是为了刘家的基业,此乃大孝之举,大公子又何必顾虑。”

    经得诸葛亮这么一开解,刘琦恍然大悟,原本焦虑不安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释然之笑。

    兴奋之下,刘琦又道:“孔明兄既已看出襄阳不可守,何不与我一道南下江陵。”

    诸葛亮拱手笑道:“其实不瞒大公子,亮此来正是顺道向大公子辞行,明天一早,亮就要起程避往江陵。”

    刘琦担忧道:“襄阳被围,孔明兄独自南下未免危险,不若稍等几天,与我率军一同杀出城去。”

    诸葛亮却是丝毫没有担忧,只摇扇自信而笑。

    “颜良留下南门不围,就是等着让我们弃城而去,亮由南门而出,自没什么好担心的。大公子到时也可大摇大摆的出城南下,料想那颜良必然不会派兵阻挡。”

    听得诸葛亮一席话,刘琦如醍醐灌顶一般,猛然间省悟。

    当他正待赞叹时,诸葛亮已起身拱手:“大公子,那亮就先行一步,咱们江陵再会。”

    说罢,诸葛亮摇着羽扇,转身扬长而去……襄阳城北,颜军大营。

    中军帐,诸将齐集,颜良刚刚向他们下达了最新的作战命令。

    明日午后,以甘宁率五千步军从北门发起进攻,以文丑率五千步军佯攻西门,留东南二门不攻。

    颜良自将五千骑兵,佯作压阵支援。

    将令布下,主张强攻的诸将们,自然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众将却尚有一丝疑惑。

    “兄长,以愚弟近日的观察,襄阳东门似乎要薄弱一些,为何不以东门作主攻方向?”文丑进言道。

    颜良嘴角流过一丝诡笑,也不答,却将那一道帛书递给了他。

    满脸疑的文丑接过帛书来,低头扫了一遍,神色不禁一变,刀疤脸上,瞬息涌上几分兴奋。

    “兄长,这个魏延说要里应外合,助我们夺取城门,这小子当真信得过吗?”

    文丑兴奋中又有几分怀疑。

    颜良未答,却将目光转向了徐庶,笑问道:“元直先生,你久居于襄阳,自称对襄阳一兵一卒都了如指掌,你觉得这个魏文长是真降还是假降。”

    徐庶捋着短须,略略思索了片刻,似乎在搜索着关于魏延的记忆。

    半晌后,徐庶道:“据庶所知,魏延此人虽出身寒微,但武艺却颇为了得,只是因为出身的原因,一直不受刘表重用。前番因为蔡和之死,还被牵连贬职,诸般种种,庶以为此人对刘表必心怀怨意,他的反叛,当有七成可信。”

    颜良微微点头,脸上泛现几分赞识。

    徐庶不愧是徐庶,对刘表阵营是无所不知,连魏延这样的小人物也能了解这么透。这个人,简直就是老天为自己事先在刘表底下安插的卧底。

    感叹之下,颜良淡淡道:“本将对这个魏文长也赏识已久,如今他既然来归,此乃天助本将破襄阳,尔等无需再有怀疑,只管依计行事便是。”

    颜良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文丑等将便再无疑惑。只慨然遵令。

    诸将遵令而退时,周仓再入,拱手道:“禀将军,末将派兵去隆中时,那诸葛亮人已不见,据乡中人说,这个诸葛亮早在我军南渡汉水前。就把家人全部迁去了江陵。”

    听得周仓此言,颜良原本从容的脸上。不禁添了几分厌恶。

    诸葛亮有奇才。如此一名旷世奇才,就算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容他去给别人效力。

    颜良南渡汉水前就有打算,管你三七二十一,先把诸葛亮抓起来再说,如果你不归顺老子,老子就把你一直软禁到老死为止。反正就是不能放你这祸胎出去惹事。

    所以他大军一过浮桥时,便派一队亲军去隆中抓捕诸葛亮。

    但眼下周仓带来的消息。却似这诸葛亮早有防范,竟是先一步就连带家人一块避走。而且连襄阳城都没去,还直接避往了江陵。

    “元直,你的这位朋友开溜得还真是快,本将又不会吃了他。”

    颜良目光转向徐庶,语气中有几分讽意。

    徐庶干咳了几声,苦笑道:“孔明此人深不可测,纵使是庶也难以猜透他心中所想。”

    徐庶的言语中,隐约有几分对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味道。

    颜良却冷笑了一声,“诸葛亮既然这么厉害,他这么一溜,倒是送了本将一件礼物。”

    礼物?

    徐庶一时茫然,不知颜良言外之意。

    “诸葛亮既然选择了开溜,而且还一溜就到溜到了江陵,那就说明他对刘表守住襄阳根本没有信心,这也就是说,你的这位深不可测的朋友,也料定本将会夺取襄阳,这样的话,本将岂非更可放心大胆的用兵。”

    从容自信的一席话,却令徐庶恍然大悟。

    “我原以为孔明这件事,会让颜将军恼火不堪,却没想到他竟从中看出了积极的一面,颜将军的这份自信,当真是非同常人啊……”

    徐庶眼中流露出赞服,颜良的目光却已投向南面。

    “先把襄阳拿下再说,至于诸葛亮,你要是真想跟我颜良作对,那老子我就跟你好好玩玩,让我瞧瞧你这妖孽究竟到底有几分本事……襄阳城,东门。

    城头上,那一员年轻小将,正提着长刀,默默的巡视在城墙一线。

    脚步声响起,一队人马走得城头,当先那一员将官,正是新上任的校尉蒯褀。

    “怎么才这几个人,其他人都哪里去了?”

    巡视至此的蒯褀,指指点点,不满的大声喝斥着。

    魏延眉头暗皱,迎上前去,拱手道:“军司马魏延,见过蒯校尉。”

    蒯褀瞥了魏延一眼,也不正眼相看,马鞭指着他道:“本将有令,城头值守,当五步一人,你这里为何不按本将命令行事。”

    “属下兵马有限,若是五步一哨,这一夜将士们一个都不能睡,倘若敌军来攻,介时将士们身心疲惫,根本无力迎敌,且属下私以为,以现在这种哨位分布,也足以警戒,所以就叫弟兄们轮换着来值守。”

    蒯褀神色越来越难看,未等魏延说完,便瞪眼斥道:“本将用兵,岂容得你私自更改,限你一炷香的时间里,马上恢复原来的值守计划,若不然,本将定治你个违抗军令之罪。”

    魏延被喝斥一通,心中不满,欲待再言时,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却只闭口不言。

    蒯褀以为魏延被喝服,冷哼一声,拂袖扬长而去。

    看着蒯褀走远,魏延冷冷道:“不知兵的废物,不就是仗着蒯家的势力,才能骑到老子头上的么,哼,老子看你还能嚣张多久。”

第一百五十六章 爆发吧,怒火!() 
巡视过城头,回往府中时,已是夜深。

    疲惫的蒯褀,径直回往了内室。

    屋灯火尚自通明,想来成亲未久的妻子,正自守着空房,苦等着他回来。

    推门而入时,却见那容貌秀美的少妇,正在灯下翻读着书帛。

    这少妇,正是蒯褀过门未久的妻子诸葛玲。

    少妇抬头一看,见是丈夫归来,脸上马上浮现盈盈笑意,忙是起身相迎。

    她一面熟练的为丈夫卸下衣甲,一面询问着今日巡城之事。

    “颜良那厮兵力不足,看样子只打算攻西北二门,东门还算太平,不过也不能小觑。今晚巡城一切都好,就是魏延那匹夫,自以为是,不按我的军令行事,若不是非常时期还用得着他,我早就将他军法处置。”

    蒯褀满腹不爽的向妻子报怨了一番。

    诸葛铃劝道:“那些个乡里出身的武夫,粗鲁没有教养,夫君何必跟他们生那闲气,失了身份体面。”

    妻子的一番讨巧之词,说得蒯褀心里舒服了许多。

    换下便服,蒯褀随手拿起了案上的书帛来看。

    诸葛铃想起什么,忙道:“这是弟弟托人送来的书信,他说这襄阳城很难守住,劝我和夫君早作打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跟州牧请命调往江陵,这件事我还正想跟夫君说。”

    蒯褀将书信扫了一遍,随手扔在了案上。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

    “不是我这个做姐夫的说他,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