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起曹丕,曹彰不禁又想起了吴质

    事后曹彰才得知,吴质在楚军进攻时,连稍稍抵抗都没有,直接就弃了别营而逃

    没有吴质的临阵而逃,暗水源就不会被截断,曹彰也不会陷入困境,那么此刻,大秦的旗帜,便将依然飘扬在街亭上空

    “吴质,吴质这个狗东西,他人在哪里,本王一定向要父皇狠狠参他一本,判他个临阵脱逃的死罪!”曹彰恨得咬牙切齿

    “禀大王,末将听闻那吴质从街亭撤退后,已一路逃往了冀城”副将道

    冀城?这个胆小如鼠的龟儿子,竟然比兔子还跑得快,直接就逃回了冀城去

    曹彰知道,吴质害怕自己一怒这下,要了他的小命,所以才逃回了冀城,想要寻求曹丕的庇护

    想到了曹丕,曹彰的心头猛然一震,似是忽然间想到了什么

    “吴质乃二兄亲信,他向父皇请战,随我去守街亭,莫非是受了二兄的指使,故意想要从中作梗不成?”

    曹彰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了这个惊人的念头,但紧接着,曹彰却又生动摇

    “二兄就算是想与我争太子之位,可街亭之役关乎国家大事,二兄难道竟为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大局吗?”

    曹彰心中狐疑难定,却也无可奈何,只是写了参吴质的表文,派人绕过冀城,径往祁山去报知他的父皇曹操

    ……

    秦国都城,冀城

    晋王府之中,曹丕一脸阴沉,背手站立在那里,眼眸之中闪烁着惊怒

    灰头土脸的吴质,则跪伏在曹丕的跟前,形容惶然惭愧

    半晌后,曹丕转过身来,瞪着吴质斥道:“吴质啊吴质,你要本王说你什么好,临阵脱逃,亏你也做得出来,你可知你这是什么罪吗?”

    “梁王不遵圣旨,擅自移营于山上,臣只有三千弱兵,却遭十倍楚军进攻,想力战不敌,不得已才撤退的呀,请大王明鉴”吴质委屈的为自己辩解

    “我这个弟弟,也真是自以为是,他怎能不遵父皇的旨意,擅自改变作战计划呢”曹丕把抱怨的目标,转向了曹彰

    跪伏于地的吴质,暗松了一口气,向一旁的朱铄使了个眼色

    “大王,季重擅自撤兵故是不对,但他确实也尽力了,这街亭失守,归根结底,还是梁王违抗天子旨意所致”朱铄从旁劝道

    吴质与朱铄,皆乃曹丕亲信,平素曹丕每每谋划,都赖以此二人

    朱铄这般一劝,再加上吴质的自辩,曹丕的埋怨之气,方始平息了下去

    “你起来吧”曹丕摆了摆手

    吴质长吐一口气,这才站了起来,肃立一旁不敢吱声

    这时,朱铄又压低声音道:“其实,此番街亭失守,于大王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曹丕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朱铄微微笑道:“梁王不遵圣旨,失了街亭要隘,致使国家陷入危境,陛下倘若知晓,即使不降罪于梁国,必也对其大为失望,而梁王失势,从中获益最大的,岂非正是大王”

    曹丕神色一振,朱铄的一席话将他点醒,却从这场失败中,竟是看到了好处

    沉吟半晌,曹丕微微点头,“子文身为弟弟,却非要跟我这个嫡长子争位,实在是不知轻重,如今街亭一败,确实也该让他吃点苦头”

    曹丕默认了朱铄进言,朱铄趁机道:“铄想梁王兵败后,必会推卸责任于季重身上,大王现在要做的,就是即刻修书一封,抢在梁王之前,先参梁王一本,叫他有口难辩”

    “嗯,你说得不错,本王这就修书“曹丕不及多想,赶紧提笔修书

    斟酌了半天,曹丕写好了一道紧急奏文,遂命亲信策马出冀城,直奔祁山前线去

    一天后,信使抵达了祁山大营

    此时的曹操,正率领着四万大军,与陆逊的三万川军对战

    陆逊虽有帅才,但正如颜良对他的评价那样,其人善守而不善守,几场正面交锋下来,陆逊均告失利

    连战连败的陆逊,只能下令紧闭营门,坚守不出,不敢再与曹操交锋

    连胜的曹操,信心大作,便打算酝酿一场强攻,彻底的击溃陆逊,以解决掉南面的威胁

    “启禀陛下,冀城急报~~”斥候飞奔驾前,将那道紧急文书奉上

    “冀城有什么事吗?”意气风发的曹操,随口问道

    斥候颤声道:“晋王殿下急报,梁王作战不利,街亭已于前日为楚军攻破”

    霎时间,一道晴天霹雳,狠狠的降在了曹操的头顶

第七百七十三章 聪明的王妃() 
街亭,怎能失守!

    不仅仅是曹操,左右诸武皆是大吃一惊,尤其是荀攸,要知道,曹操的整套作战方略,可都是他一手策划的。

    “拿来!”曹操一把夺过那道奏报。

    奏报乃是曹丕亲笔所书,内是详细的描述了街亭失陷的过程,而整个奏表的核心内容,则是说梁王曹彰,擅自改变了预定战术,没有在街亭当道下寨,而是移营于断山上,结果为楚军截断水源,导致了全军缺水崩溃。

    霎时间,曹操的脸色阴沉如铁,无尽的愤怒填满了扭曲的脸。

    “子,你怎么敢违朕的旨意!”曹操怒不可遏,恨到咬牙切齿。

    荀攸则暗松了一口气,暗想原来非是自己的献计失败,而是曹彰的擅作主张,导致了街亭的失陷。

    “陛下,街亭失陷,楚国大军必长驱南下,直逼冀城,为今之计,陛下必须尽快率主力回师冀城才是。”荀攸忙是劝道。

    事已至此,曹操别无选择。

    哧啦啦~

    曹操将手中的奏表,撕了个粉碎,扬鞭厉喝:“传朕旨意,全军速速还师冀城!”

    情势紧急,当天夜里,曹操便率四万兵马兼程北归,只留夏侯渊率五千兵马,守祁山大营以拒陆逊。

    次日天时,当曹操率军赶到西县时,却又接到了曹彰的急报。

    曹彰在急报中声称,街亭城池破落,地形开阔,不利于设营坚守,故他在勘察地形之后,临时决定移营断山。

    至于街亭的失陷。则全是因为吴质弃守了别营,致使他的主要水源被断,军心瓦解,才会为楚军所败。

    曹彰的这道奏报,令曹操对他的埋怨缓解了几分。

    但可惜的是,曹彰的奏报比曹丕晚了一天,曹操已先入为主的认为,曹彰不遵他的圣旨,才是致使街亭失陷的主要原因。

    “这个逆子。酿成大祸不知悔改,却还敢上表狡辩,实在是可恨!”曹操把曹彰的奏表往地上一扔,打马扬鞭继续前行。

    一天后,曹操率领着大军。终于赶回了冀城。

    此时斥候来报,颜良亲率的十余万大军,已经逼近了略阳城。

    除主力外,颜良还分出数万兵马,望北进击泾阳,前去攻取北面的安定郡,以解除侧翼的威胁。

    尽管颜良分了兵势。但南下的兵力数量,仍达到空前的十四万之众,而略阳城的曹彰所部,仅存不到三千余人。

    十四万对三千。楚军就算一人一口唾沫,也足够淹了略阳城。

    曹操经过一番权衡,便在刘晔的建议下,命曹彰撤兵回冀城。同曹操的主力会合。

    同时,曹操还下令。冀城以北的兵马,统统都向南收缩,向冀城一线集结。

    曹操的意图是,将现有的兵力集中于冀城一线,凭借渭水据守南岸,以期阻止楚军南渡渭水。

    楚军方面,法正和徐庶等诸谋士,亦料到了曹操的意图,大军进据略阳后,便向颜良进言,让长途奔袭的将士们稍作休整,待大批粮草穿越陇山,运至前线之后,再向冀城进军。

    楚军休整的时候,曹彰却已率领着他的残兵,灰溜溜的逃回了冀城。

    金殿中,曹彰跪伏于地,满脸的愧疚之色。

    “逆子,你焉敢违抗朕之好事,你看你都干了什么好事!”曹操怒不可遏的质责。

    “父皇息怒,父皇有的不知,那街亭城极是破败,根无法守御,街亭附近地形又极开阔,光凭一万兵马安营很难守住,所以儿臣才……”

    “子啊,你这话什么意思,你难道在责怪父皇不明街亭地势,给了你错误的旨意吗?”曹丕用一声质问,打断了曹彰的辩解。

    曹操原还没觉得什么,给曹丕这么一说,脸色又是一沉,狠狠瞪了曹彰一眼。

    曹彰心头一震,忙道:“儿臣不是那个意思,儿臣是想说,其实父皇的旨意当然没错,儿臣是违了父皇的旨意,但如果不是吴质弃守了暗水源,儿臣移兵断山的策略,也能保得街亭不失。”

    曹彰不敢再否定曹操的旨意,转而将责任务往吴质身上推。

    这时,曹丕回眸一眼,向吴质使了个眼色。

    吴质会意,赶紧跪伏上前,叩首道:“梁王确曾命臣守别营,但当日十倍的楚军来攻,臣手中只有区区三千兵马,死战半晌都无法挡住楚军,臣不得已才杀出重围,臣确实有罪,愿领陛下惩治。”

    吴质一番话,看起来是主动承认罪责,实质上却仍是把责任往曹彰的身上推。

    果然,曹操的脸色变得愈加阴沉,瞪向曹彰的目光,也愈加的责怪。

    曹彰心觉畏惧,便拱手道:“儿臣失了街亭,实在有罪,儿臣请父皇再拨儿臣一军,儿臣愿拼死为父皇夺还街亭。”

    “哼,再给你一军,我大秦还有多少兵马给你去败。”曹操冷哼了一声,拂手道:“从今往后,你不必再领军,交出你的印符,回你府中面避思过去吧。”

    曹彰违逆圣旨,失了街亭,责任重大,曹操不可能不惩治,否则如何能让将士服心。

    但曹彰好歹乃曹操的儿子,所谓虎毒不食子,曹操也没有重责,只是令他卸了兵权,面壁思过。

    曹彰却是吃了一惊,急道:“父皇,儿臣宁愿当一名小卒,去前线杀敌,也不要躲在家中啊,请父皇……”

    “闭嘴吧,赶快从朕面前消失,朕不想再看到你。”曹操喝断了曹彰的恳求,拂袖转身。

    曹彰还欲再言,曹丕却挡上前来,叹道:“子啊,你就别再惹父皇生气了,还是听父皇的话,回府中好好面壁思过去吧。”

    曹彰看着曹丕那张教训似的脸,心中生恨,暗暗咬牙,心知他这是着了自己这位狡猾兄长的道。

    心中虽明了,曹彰却百口莫辩,自得咽下了苦口,不情愿的告退。

    看着曹彰黯然离去的背影,曹丕的嘴角,悄然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朝议散去,曹丕春风得意的还往了他的晋王府。

    “大王荣光焕发,看来今天朝议有好事呢。”方一步入堂中,便有一娇媚的少妇笑盈盈的迎来,那女人,正是曹丕的晋王妃郭嬛。

    曹丕得意的哈哈大笑,将左右的下人屏退,便将朝中发生之事,道与了郭嬛听。

    “子一心与王争太子之位,今次他已让父皇失望透顶,他已经没有资格再跟王争位了,哈哈~~”曹丕笑得愈发的得意。

    郭嬛没他那么兴奋,却叹道:“梁国虽然失势,但眼下楚军大兵压境,直逼冀城而来,倘若冀城有失,整个大秦国都将面临覆灭之危,大王即使得了太子之位,又能怎样呢?”

    这一瓢冷水,瞬间把曹丕所有的得意浇水,冷静下来的他,心头不禁升起一股寒意。

    沉吟半晌,曹丕叹道:“爱妃说得不错啊,如今只有击退颜贼的进攻,保得大秦渡过这一劫,王争来的太子之位才有用,可是以眼下楚军的实力,父皇想要坚守住冀城,只怕是……”

    曹丕面露失落,不敢再说下去。

    “臣妾是觉得,无论冀城能否守得住,大王都不该让自己身陷此险地,最好是能远离冀城,待成败见分晓之后,大王再回冀城。”郭嬛进言道。

    曹丕精神一振,却又道:“爱妃所言甚是,只是如今父皇决意坚守冀城,王身为长子,焉能不追随父皇左右的道理。”

    郭嬛秀眉一动,嘴角扬起一抹诡笑,“大王莫忧,臣妾倒有一计,可保大王高枕无忧。”

    浅笑之际,郭嬛便将自己的计策,诿诿的道将出业。

    曹丕听罢,不禁神色大悦,拍手笑道:“爱妃此计,既能让王离此险地,又能不让父皇起疑,当真是妙极。”

    郭嬛抿嘴而笑,娇艳的脸上,流露着些许得意。

    ……

    略阳城。

    曹彰撤逃未久,楚国的大军便随后而至,夺取了这座南下冀城的要地。

    城头上,颜良扶剑而立,俯视着步入城中的浩荡军队。

    “曹操已将陇西诸军,尽数的撤往了渭水以南,照此情形,曹贼当是想据渭水之险,死守冀城一线。”身边的法正,向他做着汇报。

    颜良冷哼一声,“曹操还真是够顽强的,都到了这般地步,还要做垂死挣扎,很好,你想战,王就奉陪到底。”

    “冀城的细作发来情报,称曹彰逃回冀城后,曹操对他极盛怒,已削了他的兵权,令其在府中面壁思过,曹操已将曹彰的兵马,都拨给了曹丕。”法正继续道。

    颜良熟知历史,自然知道,那吴质乃是曹丕的亲信。

    街亭一役,吴质不战而弃水源,导致曹彰全军崩溃,如今曹彰失势,其兵马又为曹丕所得。

    照此看来,街亭一战,除了颜良之外,最大的获益者,就是这曹丕了。

    “秦国现在正处国难当头,这个曹丕还在玩手段,跟他的弟弟内斗,哼,很好,朕就喜欢看你们狗咬狗。”

    颜良的嘴角,浮现几分厌恶之色,对这个曹丕,颜良已是厌恶已极,有种想要狠狠的折磨这个阴险小人的冲动。

第七百七十四章 扫平秦国() 
颜良当然知道,曹丕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

    曾经的历史之中,曹丕为了争太子之位,一直在曹操面前,表现出一副孝顺老实的样子,暗地里却用尽手段收买曹操的近臣,给自己的竞争者曹植下各种的绊子。

    结果,曹操为曹丕孝悌的假象所迷惑,最终选择了曹丕做继承人。

    曹操一死,曹丕称帝后,很快就露出了其来面目,对几个弟弟,尤其是曹植是极尽相逼。

    而作为曹家子弟中,在军中最有威望的曹彰,则在被削了军权后,莫名其妙的病死。

    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个曹丕除了阴谋诡计外,无论在治国,还是用兵上,都十分的平庸无能。

    曾经历史中,刘备兴兵伐吴,曹丕不但错失了趁机灭吴的良机,被孙权戏耍了一回,事后因怒兴兵,却又为东吴打得大败。

    曹丕在位数年,不成武不就,临死前还把司马懿指定成托孤大臣,间接为魏国覆灭埋下了祸根。

    可以说,颜良对这个曹丕,没有半点的好映象。

    如今听闻曹家内斗,而且还是曹丕占了上风,颜良自乐得看热闹,他巴不得是曹丕得势,如此一来,岂非更有利于他灭秦。

    于是,颜良便下令,诸军暂不进兵,让曹家的内斗,再飞一会。

    楚军屯兵于略阳不进,曹操却不知道颜良的意图,只以为颜良纯粹是想等粮草厚积再兴兵。

    曹操遂也喘了一口气,趁着这会功夫,日夜赶建他的渭水防线。

    是日,曹操巡视渭水南岸,曹丕随驾陪同。

    驻马岸边。曹操远望着对岸一望无耻的平原,叹道:“渭水两岸一片平坦,处处可渡,想要防住十余万贼军,当真不易啊。”

    曹操这般慨叹,自然是叹息己军的兵力不足。

    曹丕则状,眼珠子一转,趁机道:“敌众我寡,确实于我方不利。儿倒是有个办法,或可缓解我军兵力不足之患。”

    “你何良策?”曹操精神微微一振。

    “我军抵御楚军的兵马,多来自于关中旧部,凉州方面还有数万兵马可用,父皇何不调凉州那些兵马。前来增援冀州。”曹丕进言道。

    曹操还以为曹丕是什么妙计,神色顿时又黯淡下来,叹道:“凉州的形势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朕若能尽调凉州之兵,早就已经调了。”

    凉州因地处西北边陲,自董卓之乱以来。就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持续了有十余年的时间。

    后来曹操虽然平定了凉州,加强了对此州的统治力度,但长年累月的割据。使得凉州对朝廷的离心力,一直都很强。

    再加上当地羌胡之众甚多,曹操担心若推行强力统治,势必会激起凉州豪强们的反叛。故曹操虽凉州的统治力度,仅仅也限于该州按时上缴赋税。进献马匹,偶尔听凭朝廷调动,出动些兵马而已。

    而曹操所任用的凉州官吏,除了刺史之外,其余太守之职,基上都以凉州当地人担当。

    如今冀城有危,若从凉州少调兵马,则起不到什么作用,倘大规模调动兵马,那些凉州藉的太守们,必然又为保全利益,不肯服从,如此,调兵无果,反而损了朝廷的威信。

    正是因此,自开战以来,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