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现今,那个河北叛将,出身卑微的匹夫,名义上曹操的女婿,竟然敢如此口出狂言,公然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这简直是对曹操莫大的挑衅。
“丞相,颜良这卑贱的狗贼欺人太甚,惇请提一军攻破武关,必取了狗贼人头献于丞相。”
夏侯惇气之不过,第一个站出了慷慨请战,此时的他,盛怒之下已顾不得曹洪的性命。
作为军中威望最重之人,夏侯惇这么一请战,其余如乐进等将,也纷纷的求战。
曹操手中死死攥着那封曹洪所书,屈辱的书信,几乎已恨到咬牙切齿,有那么一刻,他当真恨不得即刻出兵,与颜良决一死战。
“丞相,嘉以为,这个时候,丞相万不是与颜良决一死战之时。”
一片愤慨的求战声中,郭嘉却与众人唱起了反调。
诸将顿怒,皆欲质问郭嘉。
曹操却强压住怒火,摆手示意诸将莫要激动,接着他目光转向郭嘉,沉声道:“颜良如此嚣张,竟已威胁要杀入关中,奉孝,你倒说说看,本相为何不可跟此贼决一死战。”
“颜良若果真有进攻关中的意图,先前袭破武关,丞相大军未归之前,就早该尽起大军,趁势杀入关中平原,也就不会等到今。嘉以为,从颜良诸般所为和言论,他应当只是想拿下武关,确保南阳的安危而已,实则并无意,也没那个能力兵进关中。”
郭嘉洋洋洒洒一番话,道出了他的理由。
这一番透彻的分析,让曹操的怒火稍稍平息,情绪渐渐的冷静了许多。
郭嘉接着又道:“而今武关虽陷,但尚有商县、上洛等诸县在,我军只消发民力将此数城加固,便一样可以建起一道拱卫长安的屏障,颜良虽得据武关,亦不足为惧。待丞相消灭马腾和韩遂,彻底全据雍凉二州,实力大增之时,那时再挥军南下,夺还武关,又有何不可呢。”
此时的曹操,彻底的冷静了下来,开始细细思索郭嘉说的话。
这时,刘晔也道:“丞相,奉孝言之有理,眼下我军最重要之事,乃是扫灭马韩,全据雍凉二州,武关虽失,却不至于威胁到关中,为了区区一个武关,就此置西凉不顾,只怕非是明智之举。”
刘晔言罢,郭嘉跟着又道:“再者,如今子廉将军又落入颜良之手,他既敢拿子廉作挡箭牌,丞相若是强攻武关,子廉将军之性命必然有危,还请丞相三思才是。”
一直默然不语的曹操,听到这里,终于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两位谋士相视一眼,心中暗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自己的连番劝谏,终于是一步步的把曹操从愤怒的悬崖边给拉了回来。
曹操战意一消,其余情绪激动的诸将,叫战的怒火也跟着冷却了下来。
大帐之中,重新恢复了沉寂。
片刻后,曹操长叹了一声,冷冷道:“奉孝和子扬所言极是,颜良这卑贱阴险的匹夫,想要用些等激将法,打乱了本相消灭马韩,全据雍凉的步调,本相岂又能上他的当。传令下去,明日一早,全军撤归长安。”
曹操终于是忍住了怒火,做出了撤兵的决定。
诸文武或喜若忧,各自散去,大帐之中,只余下了曹操一人。
曹操再次拿起那封曹洪的亲笔信,眉宇之中,阴冷的杀机在弥漫。
“颜良,且让你再嚣张几日,今日之耻,我曹操总有一天要你加倍偿还!”
######
数千里之外,勃海。
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数艘战船正沿着海岸线,徐徐的航行北上。
船头处,陈到手搭凉棚,远望着那漫无尽头的海岸线,眼眸之中充满了迷茫。
在陈到眼中,似乎所有的海岸线都一模一样,有时航行了整整一天,他却感到自己仍在原地踏步。
海上航行,让陈到打内心里有一种不安全感,他只能依靠船上几名经验丰富的渔民做向导,才能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陈到一直都想不通,那些渔民们竟究是何来的本事,仅凭几座荒岛,或是礁石,就能分辨出他们所处的位置。
一个浪过来,打得战船晃了几晃,陈到胃里一阵的翻腾,似乎又有相吐的冲动。
他急是扑到舷边,头朝着碧蓝的海水大呕了半天酸水,方才是有气无力的直起了身子。
船行已整整十余天,陈到却依然没能克服这讨厌之极的晕船,此时的陈到,只觉最幸福之事,就是双脚能够站在陆地上。
“前边到哪里了,还没到吗?”陈到抹着嘴角的酸水,不耐烦的向旁边的渔夫向导喝问。
那渔夫眯起眼来,细细的观察了一番,喜道:“大人,前边就到了渔阳郡了,就在前边。”
渔阳郡,幽州终于到了。
陈到如蒙大赦,灰白的脸上不禁涌现出狂喜之色,当即叫道:“终于他奶奶的要到了,快,把那小子带上来。”
号令传下,过不多时,几名士卒将一名灰头土脸的男人从船舱中带了上来。
陈到拍着他的肩膀,冷笑道:“袁谭,咱们这就到了,你终于能和你那软蛋兄弟团聚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箭已在弦()
面对陈到的调侃,袁谭既是恼火,又有些茫然。
到了哪里?什么和软蛋兄弟团聚?
望着船外茫茫的大海,还有那曲曲折折的海岸线,袁谭满脸的迷茫。
“这里哪里,刘备到底想干什么?”袁谭恼火的问道。
陈到指着远处的海岸,冷笑道:“看见没有,对岸就是渔阳郡了,我家主公仁慈,不远千里的让本将送你跟袁熙团聚,你还不好好谢谢我家主公。”
渔阳!幽州!袁熙!
袁谭的脑海中,霎时间闪过无数个念头,他怎么都想不通,刘备为何会把他从海路送往自己二弟的地盘。
袁谭惊恐了,迷茫了,不解了,以他的智谋程度,根本想不出刘备此举的用意。
震惊半晌,袁谭茫然的问道:“刘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陈到叹了一声,“我家主公说了,当初他软禁于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我家主公已与袁尚休战,袁尚向主公索要你,主也余心不忍,不想把你交给袁尚,也不想再让世人误会,故才大发仁慈,命我将你送往袁熙处。”
陈到这一番话,似乎是刘备对袁谭心存愧疚,不好意思再将他扣留,却才忽发善心,把袁谭交给了更倾向于他的袁熙。
袁谭听了这番话,不禁面露惊奇之色,似乎不敢相信刘备竟会突然间“良心”发现。
战船转向,徐徐向着渔阳郡的海岸驶去,陆地已越来越近。
袁谭那幽州之地,本是惊奇的脸上,悄然间掠过一丝诡秘的冷笑。
“刘备,你假义假仁,纵虎归山,我袁谭早晚有一天会让你后悔,嘿嘿~~”
……
数千里外,徐州。
下邳城。州府后院中,刘备正与一袭白衣的年轻人对弈。
刘备眉头紧皱,久久不肯落子,而白衣青年,却是轻摇羽扇,神态闲然自若。
纠缠了许久。刘备终还是将手一摊。无奈笑道:“孔明先生棋艺远胜于我,这一盘我还是只有认输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只轻摇羽扇,轻轻的捡拾起棋盘上的棋子。
刘备一边帮着捡拾,一边道:“孔明先生,把袁谭送往幽州,真的没有问题吗?”
诸葛亮头也不抬,只淡淡道:“当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夺据幽州后。袁谭曾保举了不少公孙瓒旧部在幽州任职,这些人对袁谭必心怀感激。而袁熙素来又懦弱,只要袁谭能顺利到达幽州,相信以袁谭的本事,再加上那些幽州官吏的暗中支持,不需多久。必能将幽州的军政大权从袁熙手中夺下。”
顿了一顿,诸葛亮接着道:“一旦袁谭掌握了幽州,势必会对袁尚形成巨大的威胁,他两兄弟在河北定会重燃战火,到那个时候,主公便可……”
诸葛亮意味深长的一笑,并未赤果果的言明他的计策。但言下之意却已很明显。
以刘备的见识,又岂会听不明白诸葛亮的言下之意。
袁尚若是和袁谭在幽州杀得天昏地,其主力必将尽数北调,那个时候。其在中原的兵力必将骤减。
那个时候,自己也将从睢阳一败中恢复元气,到时候只要颜良不来插上一手,谁又能阻挡他攻取中原的脚步。
刘备思绪翻滚,已是开始在畅想诸葛亮给他构画出来的绝美蓝图。
此时此刻,他的精神方才从梁国兵败的阴影之中,彻底的走了出来。
神游半晌,刘备不禁拱手叹道:“先生妙计果然是冠绝天下,备能有先生这般绝顶谋士相助,何愁匡扶汉室的大业不成,到那个时候,先生必当是居功至首啊。”
诸葛亮那闲淡若云的表情也因之收敛,美玉般的脸庞间,不禁也变得郑重起来。
他正视着刘备,郑重道:“亮之所以决定出山辅佐主公,正是因主公乃仁义的明主,亮只为辅佐主公,匡扶汉室,造福天下黎民百姓,焉敢贪图一己之功名。”
诸葛亮的大义凛然之词,把刘备听得是感动不已,深陷的眼眶中,竟然盈起了几许热泪。
感动之下,刘备情不自禁的将诸葛亮的手携住,感慨道:“备能得先生这般王佐之才,当真是如鱼得水也。先生放心,备澄清天下之时,必也将是天下百姓,重享太平之日,备向苍天起誓,绝不会辜负先生对备的一番期望。”
诸葛亮亦是感动不已,紧紧握住刘备手,“亮能辅佐主公这般仁义之君,实在三生之幸,亮怎敢不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先生……”
“主公……”
主臣二人相携着手,彼此凝望着对方,各自眼眸中闪烁着如逢知己的激动神色。
######
武关。
放走赵俨后的第三天,颜良等到了他预料的结果。
曹操退兵了。
三万大军退走了大半,只留下李典率八千兵以,守备商县。
不过曹操的退兵也不是那么简单,留下来的李典也学着颜良,不断的大兴土木,修筑加固商县县城。
很显然,曹操对于颜良并不放心,他这是打算把商县打造成铜墙铁壁,以取代武关作为拱卫长安的南大门。
不过,对于颜良来说,曹操的举措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将武关牢牢握在手,达到了战前的预期目的。
武关在手,意味着他只需以少量的兵力,便可以轻易的挡住来自于关中的威胁,而不似前两次那样,任由曹军和西凉军,轻松的从关中进入南阳盆地。
曹操撤兵的第二天,颜良也率军而撤,留刘辟率三千兵马守武关,并将武关划归了文聘这个南阳太守负责。
几天之后,颜良率七千之军,班师还往襄阳。
而今武关到手,来自于曹操方面的威胁骤减,而徐州的刘备,还有河北的袁尚,似乎还在舔食着梁国一败的伤口。
颜良所据的荆豫二州,外围的威胁已经大大的减轻,已然是为东进灭吴铺平了道路。
回往襄阳之后,颜良在与众谋士们经过了几番的商议,暗中定下了秋收之后,便向东吴大举进攻的战略计划。
而当颜良在武关与曹操对峙之时,妻子黄月英已根据他的创意,完善了车船的设计图纸,在经颜良的首肯之后,便集中了荆州最优势的船工,在襄阳上游的汉水畔某个秘密的船厂,开始建造这种新式的战船。
距离开战还有数月之久,颜良一方面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战前准备工作,一方面命许攸扩大他司闻曹在东吴的细作网络,加大情报的搜集力度,以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细作们发回的情报,东吴方面,周瑜自前番武平一败后,因箭伤和心理创伤的双重打击,再一次的卧病不起,眼下正在秣陵家中养伤,无法再带兵上阵。
孙权无奈之下,便只好命程普接任都督,坐镇寿春,统帅淮南诸军。
周瑜再一次犯病不起,这对于颜良来说,自然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了。
前番武关一役,周瑜的失利固然是因计谋被颜良识破,但远离长江,吴人不善步战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倘若战场转换,回到了周瑜最善长的纯水战上,这位美周郎还的确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
周瑜的消息让颜良受益,但柴桑方面的情况,却有些不容乐观。
鲁肃的动作很快,快到让颜良有些刮目相看。
这位富豪出身的东吴西线统帅,趁着颜良在中原与刘备、袁尚混战之际,不但迅速的重修了柴桑城,迁移了数万百姓丁口,而且还开垦了荒废近一年的田地,重新种上了庄稼。
这个消息却着实让颜良有些头疼。
前番柴桑之役后,颜良之所以能逼得东吴放弃柴桑,退守湖口,就是因为他把柴桑的百姓统统迁走,让吴军无法就地征粮,迫使孙权在乏粮的压力下,不得不选择放弃经营了多年的重镇柴桑。
而今若是给鲁肃种粮成功,顺利的收获了的秋食,吴军的粮草压力就将大大减轻,那个时候,恐怕孙权还会抢先发动进攻。
“再这么纵容下去,秋收一过,吴人只怕就要反咬我们一口了,主公,咱们该当和先发制人才是。”
军府中,许攸语气凝重的进言。
“柴桑有两万吴军,眼下我方能上战场的水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多点,主动出击,未能就能拿下柴桑。老朽以为,倒不妨坐等吴人主动进攻,咱们以逸待劳,打他个防备反击。”
田丰的理念,倒是与许攸截然相反。
此二人各执一词,看似都有道理,麾下文武们意见也各有不同,好战者支持许攸,沉稳一点的则支持田丰。
大堂之内,一时间议论的好不热闹。
环视着热闹的场面,一直沉默的颜良,猛然间咳了一声。
众人知道,他们的主公这是要发话了,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颜良。
那张英武的脸庞间,弥漫着强烈的自信,与猎猎的威势,令所有人本能的就会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
深吸一口气,颜良傲然道:“这此年来,吴人仗着水军优势,屡屡的侵我州土,往昔之时,本将或许不得不被动防守,但是这一次,无论如何本将都要主动出击,本将要明明白白的告诉孙权那碧眼儿,从此往后,在这大江之上,攻守之势;已易也!”()
第三百八十二章 斗鲁肃()
杀机弥漫,慷慨激昂。
颜良一席话,如熊熊的火把一般,转眼间将积聚在众入胸中的怒火点燃。
每一个入的身上,热血都在沸腾,每一个入的脸上,都涌动着复仇的斗志。
曾几何时,东吴屡次举兵犯境,入侵荆州。
中原一战,无本意与吴入开战,但吴入却又无缘无故的插上一脚。
几次的挑衅,虽然吴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东吴这种恶心的举动,却着实令颜良麾下这班文武,深为厌恶。
而今,手握两州之地,他们所追随的颜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何一诸侯都敢来欺凌的弱小入物。
麾下士民百万之众,拥有着精兵良将百战之师,这种情况下,岂能再容东吴来侵犯。
转眼之间,无论是主张出击的,还是原本主张防守反击的,此时此刻,所有入的思想都是已拧成了一股绳。
出击,必须主动出击,彻底洗雪先前被动应战的屈辱!
“主公,末将愿率主公主动出击,定将吴入赶出柴桑,让那碧眼儿知道主公的威名。”
应命从江夏赶来参加军事会议的甘宁,为颜良的话所激励,当即奋然起身,慷慨求战。
甘宁这么一请战,其余诸将热血狂燃,纷纷的激昂叫战。
颜良面带着自信的微笑,微微点头,对于诸将昂扬的斗志,甚是满意。
只是,他放眼扫去,却见一片激昂中,唯有两入保持的很安静。
其中之入,便是贾诩。
贾诩的脾气颜良最清楚,这个毒士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内心中却是情绪澎湃如潮。
颜良再看他今日这副样子,更是安静的出奇,看起来似乎正在酝酿着什么。
另外一个安静的入,则是新降未久的凌统。
颜良洞察入心,他从这位安静的水军将领的眼中,隐约能看出几分艰难。
很显然,凌统虽然归降了自己,但为时尚浅,对于这么快就追随新主,前去攻打1日主,心中自有些不自在。
看着凌统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颜良心中隐约已有了主意,却暂时隐而不发。
主动出击的基调既然定了下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个出击法。
甘宁等武将们白勺建议,自然是尽起现有的两万多水军,再集结部分陆军,水陆并进一鼓作气荡平柴桑。
主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