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一共拿到了3年60万美元的经费,3年30个的名额,分给梁锦荣两万美元或者两个名额,虽然连10%都不到,但这本来就是科研金字塔的现状。

    即使这个项目做完了,即使这个项目主要是梁锦荣在出力,但杨锐和梁锦荣在项目方面,仍然不可能平等。

    一方面,杨锐提供了项目的资金,开启了这个项目,另一方面,这个项目的存在和意义,本身就有杨锐的背书。

    如果没有杨锐这个《cell》论文的发表者的存在,可口可乐才不理会梁锦荣的项目如何。

    就像是鲍德温早前的试探一样,他们只需要给学校提供几万美元的经费,或者只是一个联合实验室的空壳,学校就有可能停止该项目。

    梁锦荣可不像是杨锐这样,有自己的实验室,或者肯自己出钱做研究。

    归根结底,梁锦荣并不具有对跨国公司撸羊毛的能力,所以,他虽然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并不能公平的分到羊毛。

    梁锦荣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虽然很想细问可口可乐开出来的全部条件,可杨锐不说,他也是无可奈何。

    他甚至连打探一下的办法都没有。

    “那这个项目论文不能发表了?”梁锦荣曲线救国。

    杨锐无所谓的道:“你如果想继续做下去,我不表示反对,不过,我不能署名了。”

    他不署名,自然也就没有经费给下来了。

    想想自己要用多久才能拿到基金的补助,梁锦荣一下子没了精神。

    不过,梁锦荣很快又精神了起来,问:“我能不能选1万美元的经费,还有一个名额?”

    不用说,他是准备一个人去美国考察,顺便将经费花销掉了。

    当然,1万美元的经费,能够用于个人支出的部分不会超过一半,实际上,两成或者三成是比较安全的,也算是潜规则,剩下的部分,梁锦荣总得给自己的实验室贡献些。

    杨锐不在意的点头道:“可以是可以,但经费是归美国的怀特实验室的,他们有自己的审计制度,你得小心点。”

    “没问题,我知道怎么做。”梁锦荣的笑容起来了,美国人的审计制度再牛,那也是在美国,他一点都不在乎。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合作。”杨锐拍拍梁锦荣的手。

    短期项目最好的结果就是好聚好散,杨锐给出的条件不坏,完全对得起梁锦荣。

    “一定有机会。”梁锦荣也不觉得自己吃亏了,他使劲握了一下杨锐的手,转过身去,抹了一下脸,去给自己的学生通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去了。

    对学生们来说,这个消息确实有些不幸。如果项目正常进行,他们会收获一份知识和经验,个人履历也会变的好看一些。对于本科生来说,这甚至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做过的最大的项目,以后进入单位,这就是最重要的基础和经验。

    而且,梁锦荣和杨锐能够拿到的补偿,学生们是不可能拿到的,不是拿到的很少,而是几乎一点都拿不到。这不仅是项目负责人吝啬,而且因为学生是一个很复杂很麻烦的群体,直接结束是最简单正确的选择,补偿只是自找麻烦。

    正常情况下,学生们甚至不知道项目为什么结束。

    科研狗之所以是科研狗,就是因为在实验室里,科研狗一点人权都没有。

    杨锐也仅仅是请孙汝岳等人吃了一顿项目散伙饭,紧接着,就再次把他们投入到了许教授的项目中去了。可口可乐的项目能做不能说,如果不是几天以后,斯坦福大学的联合实验室的牌子挂了上来,大家甚至可能忘记了这件事。

    就此,唐集中实验室的门口,已经挂上了两块对外合作的牌子。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第一笔到账的15万美元的经费。

    学校的会计,在没有得到通知的情况下,见到这笔钱以后,半层楼的办公室,都被激荡了起来。

    ……
第522章 请大使
    鲍德温为了稳住杨锐,也是为了了结此事,大使馆的欢迎会结束,就让人打了钱过来。

    15万美元对可口可乐中国区来说有点太多,对于可口可乐本部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再者说,学术捐款与商业支出的性质不一样,政府免税不说,名声也好得多。对大资本家们来说,拿钱缴税,还真不如自己捐了。

    同在84年,洛克菲勒的孙子,就给他的美洲研究所捐款160万美元,而他给哈弗大学的美洲研究中心的捐助就更多了,首期150万美元,然后保证在接下来几年,捐助1000万美元。

    于是,哈弗大学一口气邀请了近50名美洲研究方面的世界级学者,其美洲研究从无到有,瞬间飙升为世界顶级水平。

    金钱的力量用正确地方式打开,强大的足以令人绝望。

    在中国,北大其实也是一个有钱的学校。相对于地方院校来说,北大简直富到浮夸,仅就图书馆开列的预算,就是许多省份所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图书购买预算加起来都不及的。

    北大的图书馆一向是购买外文书籍和外国期刊的,这些都是要用到外汇的,而在地方上,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大学甚至都没有经费购买中文书籍,又何谈外国书籍。

    不过,15万美元的突然入账,还是令北大上下深感震惊。

    这可不是经常性的项目,更不是国家批准下来的正规经费。

    不管北大一年的开支有多少,这笔多出来的钱,却是让人闻到了活钱的味道。

    蔡院士作为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掌管整个生物系,把全部活钱拿出来给了杨锐,也就是60万人民币,去黑市换美元不过七万,重点还不一定能换这么多。

    除了蔡教授,其他院系也免不了有自己的开支。

    去年的预算会议,可管不到这笔钱了,与办公室的行政人员关系好的教授和领导,或者电话,或者真人前来询问情况。

    他们倒不是要捞钱走,但是,能用人民币换点外汇,也是极好的。

    办公室里忙碌的气氛,一直继续到了下午时间。

    快下班的时候,一名学生怯生生的找到了办公室报名说:“我是生物系的孙汝岳,我想问一下,我们实验室有一笔钱到账,好像没有打过去?”

    噪杂的办公室突然静了下来。

    “你是哪个实验室的?”校办的副主任张建勋面容威严的从里面的办公桌后站了起来。

    “生物系唐集中实验室杨锐科研组的。”孙汝岳小声的报名。

    张建勋点了一下头:“你说有一笔钱入账,有入账凭证吗?”

    孙汝岳哑然:“没有。不过,总共有15万美元,不可能正好有人金额一样吧。”

    “那你等着吧,今天的账还没处理完呢。”

    “好吧。”孙汝岳不敢争辩,小心的离开了。

    张建勋点点头,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后。

    一夜纷扰。

    第二天,孙汝岳又去办公室询问,依旧是三言两语的被张建勋赶了出来,且道:“你去叫杨锐过来说。”

    孙汝岳怏怏的去了,并将此事告诉杨锐。

    杨锐却是坐着动都没动,继续指挥着实验,一会儿道:“打电话给鲍德温。”

    “这是咱们学校的事,找外国人有用吗?”孙汝岳很是担心。

    “找外国人有用没用我不知道,我知道我去肯定没用,说不定还把关系彻底给闹僵了。”杨锐对行政官员向来没什么好感,也毫无信任。

    孙汝岳迟疑一下,道:“找系主任行吗?或者唐教授?”

    “他们不好出面的。”杨锐摇摇头,十五万美元这么多,又入了公账,有人有想法亦属正常,后世要不到钱的研究员多了,好在他们一般都不欠债,所以跳楼的不多。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十五万美元这么多,还要有想法,这样的人也是不足为虑。

    杨锐做着手边的工作,道:“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自古使然。鲍德温出面比较好,你去打电话吧,听我的没错。”

    “但那位张主任还等着你去见他。”

    “居委会主任也是主任,不用管他。”杨锐只是不想和学校内的行政干部发生冲突而已,这种事情没有好处,对方只是因为无知,而肆无忌惮的体现出了贪婪而已,杨锐相信,让他看到牙齿的话,对方也可以是一名优雅而健谈的美丽官员。

    孙汝岳只好乖乖地去打电话。

    现在打电话可不是拨个号码那么简单,人工转接还不一定转一次,如果线路被占的话,往往一等就是大半个小时。

    下午时段,等的更久。

    快下班的时间,鲍德温的声音才从电话中传出来。

    “杨锐,杨锐!”孙汝岳等得都要睡着了,兴奋的大叫。

    “鲍德温先生。”杨锐将电话拿了过来。

    “杨锐先生,还有什么问题吗?”鲍德温多少有些不安,生怕杨锐要反悔。

    下午也是科研狗们递交实验问题最多的时间,杨锐一边看手里的文件,一边批阅,同时道:“鲍德温先生,我没见到您所言的经费入账。”

    鲍德温吓了一跳:“不可能。”

    电话那头,鲍德温立即站起来,捂着话筒,让秘书去查。

    杨锐“恩”的一声,道:“我也不相信这种情况发生,不过,我想在您将资金打入北大账户的时候,没有特别的说明吧。”

    “我写明了是给您的联合实验室的资金。”

    “但我们的联合实验室还没有得到批准……总而言之,您的钱可能要被截留了。”杨锐的语气一点都不像是自己的钱被截留了,事实上,他说的就是鲍德温的钱。

    鲍德温沉声道:“那可不行。”

    “当然不行。我希望能在几天内见到这笔钱。”

    鲍德温沉默了下来,片刻后道:“政策风险是不可知的风险……”

    “这种时候,我觉得是美国恒安石先生出面的好时机。”

    鲍德温重复了一遍恒安石,才醒悟到是谁,不禁道:“请大使先生出面,如果是经济纠纷的话……”

    “在中国,经济手段往往无法解决经济纠纷,尤其是当政府官员介入的情况下。北大是一所公立大学,行政官员都相当于政府官员,您可以详细向恒安石先生请教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请恒安石先生出面是最恰当快捷的方式。”

    鲍德温有点回过味来,道:“是你需要恒安石大使出面吧。”

    “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杨锐并不讳言的道:“中国的大学制度刚刚恢复,一名在读学生获得数十万美元的资助,也许不是首例,但还是很罕见的,恒安石先生出面的话,能给我不少方便。”

    “所以你让我介绍恒安石先生给你认识。”

    “是的,他见过我,现在请他出面的话,可能容易一点。”

    “可惜恒安石大使是一名职业外交官。”如果是非职业的外交官,比如老布什那种,他们往往与人为善,对跨国企业非常友好,因为他们是将外交官的职务当做一个跳板。

    职业外交官对跨国企业的经理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

    不过,杨锐相信鲍德温有的是办法,只是付出不同而已。

    所以,杨锐在电话另一头笑了两声,道:“既然说到这里了,您还可以请怀特先生致函,也能有不小的帮助。”

    鲍德温不满的道:“你的要求还真不少。”

    “我欠你一个人情,美国式的人情。”杨锐如此说。

    鲍德温顿时高兴了,道:“你知道美国式的人情是什么意思吧,我会要回来的。”

    “别找太难的,我会还给你的。”杨锐停了一下,道:“声势越大越好,我暂时并不缺钱。”

    他没见过卡着自己的办公室张主任,也没兴趣知道,一所大学里,自称或尊称主任的太多了,他只是正好碰上的那一个。

    对杨锐来说,他希望这次以后,自己不会再遇到张主任刘主任李主任。

    鲍德温乐呵呵的挂了电话,开始思考措词。

    他不喜欢杨锐写论文的方式,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杨锐的实力。

    鲍德温曾经见过自己的一名同事,就因为与一名印度尼西亚大学的教授建立了良好关系,进而被认为是印尼通、东亚通、亚洲通,并总是因此在办公楼里占据话语权。相较而言,鲍德温更喜欢杨锐这样的学者——是的,一名在西方权威刊物上频繁发表高端论文的学者,他有能力伤害可口可乐,恰恰证明他有话语权的优势,至少在中国地区,他的能力突出,同时了解可乐和中国。

    鲍德温毫不犹豫的拨通了电话。

    ……
第523章 群攻
    readx;杨锐也没有坐等大使出现,万一人家不出现呢,万一人家出现的晚呢,万一人家要找机会才出现呢。

    比起可怜的科研狗,杨锐第一强的是论文和研究水平,第二强的是有钱。

    这两点,杨锐都准备利用起来。

    对于第一点,行政官员一般是看不到眼里的。一名学者如果试图向行政官员说明自己论文的必要性,或者本人的研究水准,那根本是对牛弹琴,就比如曾经的北大校长马寅初,1907年的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仅就学历一栏,完爆100年后的绝大多数海龟——光是哥伦比亚的博士学位一项,全中国的大学随便找工作,北京以外都不用面试,北京城里,有资格挑挑拣拣的学校,也就那么几所。

    但就是这样的教授,说被逮捕就被逮捕,说被批判就被批判,没人和你讲学术。

    然而,学术观点不能直接影响行政官员,但在现代社会,它总能间接性的发挥作用。

    尤其是与第二点结合起来的时候,前者的指导意义就变的无穷大了。

    周一。

    在经过几天的酝酿以后,得到了批准的北大生物系,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

    “别开生面”是80年代的媒体常用词,至少有七八家媒体,都用了这个词。

    不能怪媒体的用词太贫乏,一方面是这个词太合适,另一方面,是这个词让读者们很熟悉。

    读者们一看这个大标题,就能猜到内容是什么样的,喜欢的读者说不定就因此而买报了。

    而这场新闻发布会,也确实是非常的别开生面。

    当然,新闻发布会本身对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来说还称不上别开生面。中苏谈判期间,外交部就多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座的记者,许多都是参加过的。

    但是,以前的新闻发布会,多数是领导讲话形式的,像是北大生物系这样子,在主席台一口气排出十几张椅子,坐上十几名“高级知识分子”的新闻发布会,确实是“别开生面”。

    另外,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组成也很有特色。北大的教授出面还算正常,多位外校的教授,特别是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怀特教授的出现,着实浪费了不少的胶卷。

    “中美合作实验室”,仅仅是标题,就隐含着太多太多的内容。

    另外的另外,则是中粮集团和国医外贸的出席。

    两大央企集团对于北京的媒体来说,其实说不上厉害,北京的官府衙门多了,从前往后数,从后往前数,都数不到中粮集团和国医外贸。

    但是,这毕竟是两家规模巨大的央企,有他们的存在,记者们笔下生花才少了顾忌。

    而在这层层的“别开生面”之下,还有一层别开生面,是记者们万万没想到的。

    新闻发布会之后,几名来自可口可乐的工作人员,向每名离开的记者赠送了小礼物。

    小礼物是用小纸袋装起来的,美其名曰环保。

    而在小纸袋内,却是一只普通包装,但满是英文字母的小盒子,以及一张兑换券。

    兑换券写得很清楚,是凭券兑换6瓶可口可乐。

    至于普通包装的小盒子里是什么,记者们就只好运起职业能力,四处打探了。

    也就是不长时间,消息就传得满天飞。

    “这是辅酶q10,老外的补药。”一名中年记者神秘兮兮的道:“就是刚才的中美实验室里的杨锐发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