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老师却是一脸困惑,拼了好几秒,才似懂非懂问:“寄给细胞了?啥意思”

    “《细胞》和《自然》,还有《科学》齐名呀。”

    “哦,你说它们啊。”女老师的声音小了。

    科长一下子没了聊天的兴趣,最近分配来的几个人,说是这个那个大学的毕业生,实际上是什么都不懂,办公室的工作不会做,学生工作也不会做,现在连《cell》都不知道。虽然说,各个大学也不要求本科生做科研,但你至少也应该知道一点吧。

    不过,人家不知道你也没办法,只能以后慢慢了解了。

    女老师自己却按捺不住,明知道漏了怯,一会儿却是抬起头来,又问道:“你说刘院长和杨锐没关系,那杨锐的论文寄给细胞了,他紧张什么?”

    “《细胞》是咱们生物学方面最厉害的期刊,排名第一?这下子明白了?”科长没有了聊天的兴趣,就当是普及知识的说了起来。对方分配到了他的办公室里了,迟早都是他的麻烦。

    女老师微微点头,道:“就是说,论文在《细胞》上发表了,对刘院长好?”

    “不是一般的好。”

    “怪不得……”女老师这么说着,又去擦桌子了,一会儿,整个办公室的桌子都擦干净了,她又回来问:“有多好?”

    “《细胞》是全世界最好的期刊,一个月就那么几十篇,一个国家都轮不到一篇,你说有多好。”

    “我是说对刘院长,刘院长不是管党建的吗?”

    “学风建设不也是党建?本科生能做出这样的论文,对全院上下都有好处。”科长见她态度还好,语气也放缓了,道:“就咱们生物系来说,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就是最好的,其他学校我不清楚,就北大来说,最近几年……其实都不说最近几年,往前十几年,就没有学生发表论文到这种期刊的例子,这要是成了,咱们北大生物系可是真的要风光了。”

    “那不应该是院长最……那个啥?”

    “哪个啥。”科长笑了,道:“蔡院长都学部委员了,不稀罕。行了,你这几天注意一下信函,有杨锐的,第一时间取回来,别拆开了。”

    “不拆开怎么知道里面是啥?”

    “拆也轮不到咱们拆,要让杨锐拆,知道刘院长为什么每天都来问?要是直接拆开看,问我们不就完了。”

    女教师缓缓点头,笑着道:“你们还挺有心的,要是拆开了,人家肯定不高兴。”

    “对啊,这也是蔡院长的要求。要是别的学生,说拆就拆了。”科长突然觉得对方也挺顺眼了,目光都温和了许多。

    ……

    教室。

    杨锐像是正常学生似的上课,像是正常学生似的安静,像是正常学生似的走神,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脑海中始终翻腾着无数的论文。

    阅读期刊是做研究的重要一步,对实验室的负责人来说,也是仅次于管理的主要工作,确定科研方向,确定实验方式等等,首先需要阅读文献。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是系统性的教授了前人的知识体系,但之后的细致研究,就不是统一教学能够涵盖的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科研领域的教学,又渐渐的回归到了师徒传承的模式,尤其是顶级实验室,往往都有着较为清晰的传承线,比如著名的哥本哈根实验室,其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是一脉相承。

    实验室里很多说不出来的东西,其实就存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脑袋里,就像是杨锐的脑袋里,现在就考虑着pcr的路线:第一步,完成嗜热菌的分解;第二部,找到耐高温的聚合酶;第三部,设计dna复制时的引物……

    就理论来说,杨锐其实已经完成了整个pcr的开发计划,但这部分内容,在他的论文发表以前,没有人会全部了解,包括华锐实验室内的诸位助手,也永远只能了解片段。

    这个时候的杨锐,就像是一名导演,而在电影公映以前,只有他才有可能知道他将得到什么。

    是的,有可能的意思是说,他有可能也不知道得到什么。

    这是适合大部分研究者或者导演的状态。

    阅读文献是最能减弱不确定的方式,即使杨锐对生物领域的了解更先进也不例外。

    “杨锐,下课了。”白玲推了推杨锐,好笑的道:“你一整节课都神游户外了,老师都看了你好几次。”

    “没出丑吧?”杨锐笑着抹了抹嘴,免得有什么尴尬的场景出现。

    白玲看见了笑道:“还好,没流口水。”

    “我没睡着。”

    “知道,你眼睛睁的大大的,就是没焦距。”白玲突然探究的道:“你说你是怎么学习的,上课的时候也不听课,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自学。”

    “天赋异禀。”杨锐用说笑的语气道。

    白玲却相当买账:“总有些人比别人聪明,是吧?”

    杨锐摊开手:“我有时候也挺讨厌聪明人的。”

    “还有体育好的学生,受老师欢迎的学生……”白玲的表情生动,意有所指。

    这时候,班长笑呵呵的过来了,道:“体育好的学生本来就受欢迎,杨锐,今天下午有篮球比赛,你要来呀。”

    “行,没问题。”杨锐答应的非常痛快。打篮球是杨锐和同学们交流的好办法,一起流汗一起努力本来就是拉近关系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杨锐的篮球水平一般。

    当然,杨锐的比起普通学生是有优势的,因为他身体健壮,个头又高,但就技巧而言,杨锐远远够不上高手的称号。

    这样的杨锐,反而更容易在球场上得到认同。

    同学一起打篮球,是玩的高兴,可不是来找虐的。

    不过,杨锐经常泡在实验室,也就错过了不少的篮球赛,属于运动少年中的边缘人,只有班级比赛的时候,一定被叫。

    生物科学专业就这么几十号人,篮球打的好的其实也没几只。

    白玲却是比杨锐还要兴奋,手捏拳头,大声道:“我去给你加油。”

    “我怎么就没有女同学给加油来着。”班长装模作样的叹口气,说了句“一定要来”,又笑眯眯的去通知其他人去了。

    “几点钟呀。”白玲大声问。

    “下午三点半,打完刚好聚餐。”

    “没问题。”白玲兴致昂扬,又问杨锐,道:“我帮你带白茶来?”

    “不用,太麻烦了。”杨锐不好意思的道。

    “客气什么。”白玲微笑着甩甩手,抱着课本出了教室。

    此时要是放一首舒缓的曲子,就是标准的校园青春剧的节奏了。

    下午两点。

    标准校园剧的运动部分开场。

    距离三角地不远的五四篮球场人山人海。

    班级和年级间的比赛本就容易吸引学生,北大学生除了学习,也向来喜欢参加各种运动,像是兵乓球赛了,火烧赵家楼了,篮球赛之类的,总能聚集起大量的学生。

    白玲拉着全宿舍的女生,一起来给杨锐加油助威。

    等到杨锐穿着一身精干的运动装上阵的时候,不止她们,大半的女生都拍起手来。

    不是那么激烈,但还是很热烈的欢迎,即使到了半场,依旧是热烈声不减。

    唯一让白玲有些奇怪的是,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聚集了过来,许多还是本系的老师。

    五四篮球场尽管距离食堂很近,许多老师也在学校食堂吃饭,但聚集在周围的却不止是年轻教师,反而是中老年居多。

    一会儿,白玲更是看到刘院长出现在篮球架下方。

    “杨锐的篮球打的这么好?”白玲颇为奇怪的看看周围,学校比赛常有老师来看,可聚集这么多人就少见了。

    “同学,比赛还有多久结束?”一名女老师从后面挤过来问。

    白玲道:“刚过半场。”

    “哦,多谢啊。”

    “你是来看哪个队的?”白玲好奇的问。

    “等生物科学专业的同学打完。”女老师指了一下,胳膊底下夹着大大的包裹。

    ……
正文 第465章 手抖
    在数百人的加油助威声中,杨锐所在的班队,酣畅淋漓的输了。

    学生们倒是不怎么在意,一个个累的气喘吁吁,然后互相拍打着**的脊背,几名班干部还组织着稀疏的人群,喊起了各种现编的口号,引来阵阵叫好声与笑声。

    白玲组织着女生们,在场边排了一溜课桌,供应茶水。现在可没有矿泉水或者运动饮料,能用班费买一斤的茶叶算是不错了。

    没打球的男生就负责运送热水,七八瓶水壶送过来,一会就空了,也都忙的浑身见汗。

    杨锐和对手聊上几句,一起来到场边。看到他过来了,白玲立即送上一杯滤出来的茶水,笑道:“这杯晾凉了,你先喝。”

    “多谢。”杨锐不客气的接过来,一饮而尽。

    白玲像是猫儿似的,眯着眼送上另一杯。

    隔壁班的男生羡慕的不得了,个头最高的中锋笑说:“咱也渴了。”

    “去拿自己的杯子倒水喝呀。”白玲笑眯眯的。

    中锋叹口气:“我们班没准备你们这么好。那个……白玲,你看我比杨锐还大,失水更多,我再不喝点水,晕倒了可没人抬。”

    他摆出一个手扶桌子的姿势,在1984年,帅气程度大约等同于壁咚。

    然而,帅气的姿势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摆出来的,就像是大多数的壁咚都以可悲的失败而告终似的,桌子后面的一名女生亦是用不满的语气嘟囔道:“别靠那么近,你出的汗是比别人多,臭烘烘的,这杯水给你。”

    她给了中锋一个公共搪瓷杯,喝完以后可以在开水里烫洗。不过,重点不在于杯子和水,在于女生的表情。

    中锋受伤的道:“杨锐出的汗比我还多,怎么没人说他臭烘烘的。”

    “你要和杨锐比啊?”女生撇撇嘴,看看杨锐再看看中锋,脸上的表情不言而喻。

    中锋极为无奈的道:“我刚才在场上得的分可比杨锐多两倍。”

    “哦。”

    “篮板也多。”

    “哦。”

    “算了。”中锋同志放弃了。

    “我帮你续水。”女生也放弃了险些得到全场mvp的中锋同志。

    杨锐差不都喝了半壶水,才喘口气,拍拍中锋的肩膀,道:“有句老话说的好,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只是你不属于这个时代……”

    “这是哪里的老话?”中锋蒙圈了。

    “土家族的土话?”杨锐随便冠名。

    “真的?不可能吧,这不像是土家族的语言语法,我回去得好好查一下,还说的挺有意思的。”中锋很震惊,问旁边人:“你们听过没?”

    “没听过。”

    “没什么印象啊。”

    “是不是翻译的有问题?”

    前锋和后卫开始一起挠头。

    杨锐挑挑眉毛,道:“没听过稀奇吗?”

    “我们是学民族学的啊,这么有意思的话都不知道,结果还是个生物系的学生说给我的……”中锋极其自责,就像是丢掉了关键球,以至于比赛输了一样。

    前锋和后卫也好不到哪里去,脖子上的汗都顾不得擦,就一起讨论了起来。

    “这不是一个生物系的学生,这是杨锐!”始终站在场边的女老师等他们休息了一会,正好走上来接话,顺便狠狠的吹捧杨锐一句。

    热气蒸腾的场边瞬间冷场。大家还是有点不适应老师的吹捧,或者说,吹的太偏,有点受力不均。

    “金老师。”白玲打了声招呼,才让周围的学生活泛起来。

    “金老师哈。”读民族学的篮球选手们降低两个八度的打招呼。

    “你们好,你们好。”金老师笑着,转头向杨锐道:“我这里收了一个包裹,杨锐,你看是不是现在签收了。”

    “哦,怎么送到球场来了?稍等。”杨锐笑说一句,给挂号信似的包裹给签了个名,又道了谢,将包裹提在了手里。

    “本来找你宿舍去的,他们说你们过来打球了。”金老师停了一下,看杨锐的姿势,不得不道:“你不看看人家寄了什么过来?”

    “恩?现在?”

    金老师向旁边呶呶嘴。

    杨锐此时才注意到,刘院长等人都出现在了篮球场边,这显然不是为了来看他的篮球赛。

    “好吧,其实用不着这么着急吧。”杨锐抹了一把汗,又把手擦了擦,就地开始撕包裹。

    他的力气很大,但包裹整的更是严密,装订了不知两层还是三层,坚强的抵抗杨锐的蛮力。

    杨锐两条胳膊上的肌肉块块凸显出来,线条优美。

    金老师不易察觉的偏移了片刻的视线,又将目光放在了包裹上,小声道:“刘院长让我送过来的,他觉得你应该第一时间知道情况。”

    “哦?哦,这样子。”杨锐笑了一下,确实觉得挺贴心的。谁说学校领导只做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利益驱动的时候,谁都能变成甜心巧克力。

    就是有的巧克力好看些,有的巧克力难看些。

    刘院长看到杨锐开始拆包裹了,招呼了一声,拉着少说十多名本系的老师,直接越过篮球场,聚拢了过来。

    周围的学生们本就好奇万分,为什么今天会有如此多的老师来看比赛,这时候,更是好奇心暴涨到了九只猫的程度。

    球赛反正是结束了,场地对面的学生穿过球场,就在杨锐周围绕了个圈子。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围观,不过,围观哪里需要为什么。

    “用刀子好拆一点,别把里面弄破了。”刘院长被人放了进来,站在了杨锐旁边。

    “好。”杨锐瞄了一眼包裹外面的英文地址,用刀子割开最里面的牛皮纸。

    差不多两个字典厚的书刊露了出来,封面和书脊都是全英文的。

    “取出来,取出来。”刘院长念叨着,眼睛直盯盯的看着桌面。

    杨锐依言将之取了出来。

    放在最上面的刊物花里胡哨的,但上方正中的字体才是最重要的——cell!

    四个字母,晃的刘院长头晕眼花,接着,他整个人似乎都放出光来,眼神像是孩子一样亮,且读道:“cell!真的是cell!”

    听声音,他比杨锐还要兴奋。

    事实上也是如此。杨锐寄送的每一篇论文,即使走了一些捷径,也是一个实验接着一个实验做出来的,他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会得到什么。

    刘院长就不一样了,对他来说,一名大一学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在顶级期刊,这就像是彩票中奖一般令人高兴。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刘院长觉得自己就要肥起来了。

    “什么东西?”大群不明真相的群众悄声议论着。

    “《细胞》是啥意思?国外寄来的书?”有靠的近的,能看到书脊上的文字,却也是没琢磨明白。

    不过,在场最多的毕竟是生物系的学生,“细胞”一词传出来,聪明的学生已经瞬间有了联想。

    只是联想的结论太令人惊奇,才没有人喊出来罢了。

    “我看一本可以吗?”刘院长礼貌之极。

    杨锐点头,拿了最上面的一本《cell》给刘院长,自己却是从下面抽了一本白皮书出来。

    白皮的是单行本,也就是只刊登杨锐一篇论文的小本子,他以前发表在国外的数篇论文,也都得到了这玩意。

    单行本是给论文作者扩散用的,或者炫耀,或者分享学术成果,或者收藏纪念,用途广泛。

    而它眼下最重要的用途,是确定论文的篇幅。

    长文、短文还是几句话的通讯,对于一篇论文的价值来说,天差地别,对于刊登于顶级期刊的论文来说,再重要不过了。

    包括《细胞》、《自然》、《科学》在内的顶级期刊,每期的论文数量都有限制,就80年代来说,通常在十篇到十五篇以内,总页数的浮动不超过10页。

    但是,投稿的作者,总是尽可能的希望写长一点。论文不是艺术作品,写的越长自然说的越清楚,越能表达作者的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