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在风中抖了一下,摇头道:“条件是够艰苦了,不怕感冒吗?”
“不光条件艰苦,悬锥英语社的团员的成绩也好,虽然比不上所有人……”姚悦笑盈盈的看了一眼杨锐,接着道:“他们今年有人申请到美国留学通过了,悬锥英语社的申请人数一下子增加了七八倍。”
姚悦的心情是极好的,当杨锐主动来找她的时候,姚悦的简直快乐的要跳起来。至于杨锐找她做什么,姚悦反而不关心了,只顾着拉他在校园里转悠。
杨锐也不着急,跟着姚悦的脚步,忽快忽快,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游览着河东大学,随意的聊着天。
作为河东省唯一的重点大学,河东大学无论是位置还是面积都是非常好的,校园依山傍水,囊括了百年巨树与千年孔庙,一五期间的建筑历史悠久,新修的球场大气磅礴。
但是,这些优势条件和北大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论位置和面积,北大在扩招前的大学中是第一等的,论校园环境和历史悠久,更是完胜。
长期的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自然是学校之间的阶级差异。
当杨锐来到生物系实验室的时候,这种差异感就更强了。
时隔大半年,隶属于仓教授的生物系实验室,几乎没有丝毫的变化,和杨锐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一模一样。
实验室的玻璃依旧是光洁明亮的,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依旧是光洁明亮的,实验室的仪器外观依旧是光洁明亮的。但是,这里没有新的仪器,没有新的设备。
这里给杨锐的感觉,就像是陈列了十数年的新厂房,看起来漂亮,实际上已经落伍了。
生物技术在80年代发展的奇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杨锐第一次来仓教授的实验室的时候,就觉得这里和他的简易实验室差不多。大半年过去了,杨锐的实验室已经换成了国内一流的水平,仓教授的生物系实验室依旧是价值3万美元的模样。
3万美元的化学实验室还能有点样子,3万美元的生物实验室就只能说是粗糙了。
当然,就国内80年代的水平来说,3万美元的实验室勉强也可以说是二流,但中国二流的实验室,要想做出国际水平的东西来,那就太难了。就同时代的水平来说,巴西的二流实验室,马来西亚的二流实验室,南非的二流实验室,挪威的三流实验室,英国的三流实验室,美国的四流实验室……都比它强。
没有超卓的硬件条件,或许可以用超卓的软件条件来弥补,但就80年代的中国来说,能不用落后时代20年的课本教课就不错了,能以智力取代先进仪器的研究者,也就是有数的那么几个人,这其中,自然是不包括河东大学的仓教授的。
杨锐第一次见仓教授,还是平江生物研究所的所长沈平辉居中介绍的,当时是西捷工厂刚刚投产,杨锐做出了超品质的大晶体辅酶q10,而仓教授重复实验未能成功,想要“探讨交流”未遂。
杨锐环视一周,暗自评价,就以仓教授实验室目前的实验条件来说,估计重复实验依旧难以成功。
西捷工厂虽然是个工厂,那也是投资数十万美元的工厂,基础设备比仓教授的实验室好了太多。
工厂的技术条件比实验室的技术条件还要好,这也是很令人唏嘘的一件事。
杨锐瞥了一眼姚悦,心想:是该早点把她从这里拉出去了。
姚悦以为杨锐是在用眼神询问自己,笑笑道:“仓教授马上就来,前段时间,他一直在看有关钾离子通道的论文,估计和你有很多话聊。”
杨锐哑然:“我不是来找他聊天的,再说了,我上次见他的时候,他不是在做辅酶q10的重复实验吗?后来你帮我做植物提取法生产辅酶q10的时候,仓教授好像表现的也挺有兴趣的。”
“因为做了也不能申请专利,所以就不再做了。”姚悦轻笑道:“不知道是谁,把有关辅酶q10的专利都给注册了。以前的时候,仓教授都是重复做一些欧美的专利实验,然后在中国申请专利,再拿专利去申请经费。正常情况下,欧美的专利实验都不会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下,结果辅酶q10是个例外,仓教授白花了几千块钱的经费,心疼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哪里还会再有兴趣啊。”
“他难道以为,钾离子通道的专利就没人申请了?”杨锐失笑。
姚悦摇头道:“钾离子通道是学术论文啊,仓教授就是想要发表一篇重量级的论文,所以才认真研究的……”
稍停,姚悦捂嘴小声道:“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仓教授是把论文翻译成中文以后,再细细研读的。”
杨锐不解,问:“为啥要翻译成中文?”
“因为仓教授认为,你身为一名中国人,发表英文论文,一定会有一些话是难以表达清楚的,所以,他逆向翻译你的论文,希望能猜出你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然后……”
“然后?”
“然后就是一篇好文章了呀。”姚悦吐气如兰,脸颊微红。
杨锐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才道:“就是说,仓教授想找出我的论文里,没说清楚的地方,然后发表成自己的论文?而找出没说清楚的地方的办法,是把我的论文的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
“对的。”
“他就没有想过,我有可能是直接用英文写的论文吗?”后世的研究生都要接触这样的训练,到了研二还不能用英文直接撰写论文的研究生,都属于研究生里的废渣。
姚悦笑了一下,道:“他教我们写论文,都是先写好中文的,再翻译成英文,怎么会想那些。”
“那你也没告诉他?”
姚悦眨眨眼,笑眯眯的道:“我觉得他反正也不相信,不如不说。”
杨锐愣了一下,转瞬笑了起来。
姚悦显然是不满意仓教授的逆向翻译的“研究”方式,故意知情不报,让仓教授浪费时间。
杨锐笑过,又叹口气道:“你也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实验不好做的话,就先看论文学基础。”
“恩,我正在看你寄给我书。”
杨锐点头,道:“那几本大部头的看完,论文的语法语式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严格来说,杨锐本人做研究生的时候,也没能看完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不过,那个时候的专业翻译已经很多了,又与现在的环境不能相提并论。
在1984年,各个大学只是刚刚恢复了教学工作,如数学、文学这样的高能科目,还可以因循守旧的用以前的东西,反正大学生四年,还不到要接触前沿学术的程度。但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学科来说,中文译著就太陈旧了。
翻译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少说得要上千个小时,还得是生物学水平不错的译者,才能相对准确的翻译。
但就现在的生物学发展速度来说,一本大部头的生物学专著还没有翻译完呢,新东西就出来了。
尽管基础生物学仍然是基础生物学,但要像是后世的研究生那样,用母语完成生物学的全部学习是不太可能的。
杨锐顺势问了姚悦几个问题,姚悦也很适应这种交流方式,这让她很容易就想到给杨锐做助手时的情景。
美好的回忆到仓教授回来的时候中止。
“杨锐来了。”仓教授笑呵呵的打招呼,捋着胡子问候了起来,态度与第一次见面时迥异。
杨锐突然有点感怀。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是在《生物化学系统生态》上发表论文的新晋研究者,尽管与捷利康有了西捷工厂的合作,但就学术而言,他能拿出的东西确实不多,也就是年龄小一些罢了。
可归根结底,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发表几篇sci入门级论文,并不值得仓教授另眼相看。
然而,这一次见面,杨锐已然是撰写论文在《jmc》上的新晋学术人了。
sci影响因子4。0,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界,都可以说是一道坎。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或者极佳的天赋,这样的论文是不容易发表的。
仓教授就没有得到这个标准。
他今年52岁了,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了非学术领域,再要跟上快节奏的学术生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是发表高端论文了。
当然,他在中国的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老少,这也是他能论资排辈的晋升的基础,但与杨锐相处一室的时候,仓教授还是不免气短。
毕竟,就在不久以前,仓教授还想研究杨锐的漏洞,给自己添些光彩呢。
杨锐打了声招呼,也没了客套的兴趣,直接道:“仓教授,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邀请姚悦加入我的团队,做我的实验助手。”
“团队?”
“我在北大有一个团队正在工作,做钾通道相关的实验,我想邀请姚悦加入。”
“做钾通道相关的实验?”仓教授再也忍不住惊讶的表情。
“也许,要看团队的需求。”杨锐随口敷衍。
仓教授莫名的沉吟了起来。
就在姚悦开始紧张的时候,仓教授开口道:“姚悦还在学习阶段,加入你的团队也做不了什么,不如我再帮你选几个人……”
……
第391章 不求人
“不用,我已经选好人了。”杨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仓教授。
仓教授既然开口了,自然不会让他一个钉子就敲回去,干笑了两声,道:“姚悦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女孩子,我个人认为也很有前途,日后不管是留校还是读研,都很不错。不过,姚悦现在还是年轻了些,怎么说都是本科生,一下子就做了大项目,不一定是好事。不如这样,我给你一个名单,你都报上去,多几个人,多几个选择。”
听起来,仓教授是很为杨锐考虑的,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将杨锐的团队说当回事。
正常人看杨锐,没人会认为这个刚刚20岁的青年,就能拉起一支团队来。哪怕他在《jmc》上发表了论文,也不意味着他能操纵一个团队。
相反,认为杨锐是团队中的一员,而他因为个人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所以发表了《jmc》的论文,才是符合道理的想法。
所以,仓教授话里话未,也都当杨锐是居中介绍人,或者,干脆是狐假虎威的以公谋私。
另一方面,仓教授也隐隐约约的拿出了交换条件,也是现在大学里最流行的交换条件——“留校”和“读研”。
现在学校里的教授权利很大,留校和读研,又是非常安稳舒适的选择,很多学生为了争夺这少量的名额,往往斗得你死我活。
而对仓教授来说,杨锐背后的团队,也是极具资源性的。
然而,杨锐根本没有去猜仓教授是无意中说出来的,还是真的以此为交换条件,他干脆的拒绝道:“仓教授,加入团队对姚悦有好处,她本人又有意愿学习,这是最重要的。至于说能不能帮得上忙,河东大学的本科生如果帮不上忙的话,我觉得研究生也帮不上多少忙。”
杨锐的笑容放大在仓教授眼里,一下子变的面目可憎了。
偏偏杨锐说的没错,河东大学的生物系水平一般,研究生的水平更一般,尤其是仓教授带的研究生,只能说是比本科生的训练时间长一点,并没有多少突出的优势。
仓教授颇为不爽的道:“如果只是学习,在哪里学习都是学习,重点看学生的能力,不看学习的地方。”
“您说的没错,开始阶段,姚悦还是会在河东大学继续读书的。”杨锐用了开始阶段这个词。
仓教授听的更不爽了,道:“废话,她不管加入哪里的团队,都得把河东大学的学业完成。”
“当然,她会完成学业。”杨锐与仓教授对视。
学术界也是一方大世界,只要有了实力,照样是予取予夺。经费可以争夺,实验室可以争夺,学生一样可以争夺。
52岁的仓教授身在重点大学,又有自己的实验室,可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杨锐从上往下的俯览过去,超过他只是时间问题。
改革开放了,不光是经济改革了,开放了,学术界一样要改革开放。
70年代的学术界,成就一方学阀,不光需要在学术上获得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获得认可和依靠,另外,还有不可避免的论资排辈。
这是中国原生的学术系统,其晋升机制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中国的官场习俗。
但进入80年代以后,底层的学术界固然是因循守旧的,上层学术界却是变化多端。
杨锐作为刚刚坑了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的学术新人,对于坑教授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他以前就不觉得仓教授厉害,现在更是没有将他放在相等的位置上。
仓教授的眼神就更尖利了。他都是52岁的人了,还和年纪轻轻的杨锐放对,怎么都不会高兴的。
呵呵的笑了两声,仓教授的表情冷了下来,道:“行了,我要做实验了,姚悦,你去准备材料。杨同学,要是没什么事的话,先这样吧。”
杨锐笑看了他一眼,又向姚悦安慰的笑笑,出去了。
“什么东西!真当自己混出人样了,人五人六的。”仓教授不等他走远,就骂了出来。
80年代的教授是常骂人的,温文尔雅的教授在60年代以前不少,在90年代以后常见,唯独在80年代凤毛麟角。
仓教授曾经是不会骂人的,被贫下中农再教育了以后,他也就会了。
姚悦却是听的皱眉。
仓教授瞄了她一眼,道:“这小子骗你的,什么团队不团队的,团队是什么组织?是省级的还是县级的?北大的五四文学社我倒是听说过,让学生管理实验室的,我是不知道的。”
毕竟是学校的教授,仓教授的说法还是很有些可信度的。
姚悦却是一点都不信,道:“杨锐的团队是有北大和外国公司支持的,他的论文也挺好的。”
不说杨锐的论文还好,说了杨锐的论文,仓教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以前选择杨锐的论文研究,就是觉得杨锐比较“弱”,在他想来,在jmc上发表论文的杨锐,大概是jmc发表论文的底线了。
可惜,他花了不少经费,也没有将杨锐的论文研究清楚。
这一点,实验室里的姚悦是知道的,仓教授就更觉得不舒服了。
尤其是他今天当面想截姚悦的胡,更可悲的是截胡不成,顿时十分的不舒服。
“北大,外国公司,还有团队,都是说出来好听的,科研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也不是你投入的多了,花的钱多了,就有好成果的。你比如说陈景润,他有多少支持?还不是那样默默的研究了好些年,他有外国公司的支持吗?我看,要是有外国公司出来找他,陈景润也会把人打回去。”仓教授斗志昂扬的评论。
姚悦小声道:“陈景润是研究数学的。”
“生物也是一样,列文虎克不是一个人默默的做着显微镜吗?”仓教授将早期自然科学拿出来做例子,一时间令人无法反驳。
一会儿,学生们来了,仓教授更是就此大发评论:“杨锐这样的年轻人,我见的多了。稍微有一点成绩,就傲的不知道自己信什么了。北大算什么,科大还有少年班呢,少年班又能怎么样?科研是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要积累,要经验……”
仓教授的语序稍微有点混乱,那是他真的在生气。
学生们也非常配合,仓教授的研究生率先道:“杨锐我见过,写了两篇文章,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是在北大的条件好,如果咱们有这么好的条件,研究也有突破了。”
“人家是考进北大的,又不是出生在北大的。我就不信北大的条件能有多好,倒是听说英国的捷利康挺厉害的,说不定有给他帮忙。”另一名大三生如是说。
研究生摇头道:“外国公司给他帮忙做什么?”
“看上他的能力了呗,全国高考状元,肯定是聪明人吧。人家英国人有钱,资助杨锐根本不算什么。”
“能有多聪明,还资助,我看是买通还差不多。”
“那倒不至于,不过,外国公司给的仪器好,做出来的东西也好,没什么奇怪的。”
“是啊,要不然jmc之类的期刊上,到处都是欧美发达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