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声色之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娱乐圈与“十八摸”之间到底还有啥关系呢?说起来好笑,听起来吓人:过去只是干唱过嘴瘾,现在改真摸了!近期欣闻某红星举办“握手会”,这与过去的“歌迷会”唱歌、听歌,或是“见面会”互赠飞吻大不相同,不同之一是有了肌肤亲密接触;不同之二就是歌迷、影迷外加五迷三道们需花钱买票,套用商业术语就是“有偿抚摩”,而非“公益接触”。当然,在商品社会这个公允的环境里,甭管什么东西,只要有市场,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当商品来买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过去的“见面会”隔着八百丈远,免费看看也就罢了,如今可以摸,收点钱自然也不为过。谁让咱手痒痒呢,花点钱排队满足一下手瘾也算心安理得,认了!
  认了这一回倒也无所谓,怕的是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摸上瘾可就惨了。这回摸手是这个价,下回摸其他部位只不定是什么价呢!Fans们的钱包迟早会告急,到了那一天,手上是不羞涩了,改囊中羞涩啦!看眼下娱乐圈的情形,这一天还真不远了。时下娱乐圈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创新,倒是概念不断花样翻新,先是“金盆洗手”,接下来就“金盆洗头”,再下来恐怕就是“金盆洗脚”、“金盆洗澡”了。这倒是符合社会情绪,从过去的手工作坊摇身一变就敢自称工厂、公司、集团,其实换汤不换药,不过是耍耍变脸的把戏,巧立名目敛财才是目的。
  人家是变着法赚钱,作为消费者,您是否也得空抽闲洗洗咱这四处乱摸的手,扪心自醒或是掂量一下尚未倾空的钱包呢?!2004…12…21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是谁将变态逼成变性?
注意!标题说的不是尚可就药的变态,而是无力回天的变性。当然,这里要说的是娱乐圈的娱乐现象,与医学、生理学,抑或伦理都无关。
  就像街面上每天激增的花样不断翻新的垃圾一样,娱乐新闻也以惊人的速度抢占着各种媒体的版面和空间,真是有多大的垃圾场就会有多少垃圾!许多娱乐新闻真假难辨,过多无聊而重复的话题已经让受众应接不暇,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娱乐新闻制造者来讲,想要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难度不断加大,曾经的变态手法已经不管用了,于是呼“变性”就成了新的噱头卖点,例如现在正成为新闻话题的“超级男声”、“超级女声”、“超级男女声”、“我型我秀”、“我哭我闹”等等歌坛电视选秀大赛。
  与“选秀”新闻能同日争辉的另一则新闻是“六百多位名人、明星电话被恶意曝光”。这两则娱乐新闻其实正好反映出当下社会人的心理变化曲线。恶意曝光名人电话无疑是变态行为,目的就是“恶意”,于其自身来讲则毫无益处,甚至连他自己恐怕都不知道究竟要达到什么私人目的,只会证明他变态,甚至还要招致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惩治。
  而“选秀”则正好相反,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师出有名的闹剧,但实则是利用人们的急功近利心理来达到其收视和商业的双重目的。说白了就是鼓励你变态,而他要的只是经济效益。纵观近年来的演艺圈,“选秀”闹剧花样百出、名目繁多,但结果却并未体现其初衷,靠此成名发迹者少之又少。但人们为何屡败屡战、屡屡上当,原因就出在这变态心理上。美国的选秀节目“恶意”扶植出了一个“反偶像”的偶像孔庆祥,这“反偶像的偶像”按哲学思维来说是悖论,按心理学来说就是变态。变态能吸引眼球,能与看客事不关己而顺势看笑话的隐性心理相契合,这里无疑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就算笨到家的商人也会洞察此商机,何况是掌控视听、引领时尚的新闻媒体。无论是动机还是表象,“选秀”的种种作为,仔细看来都像一场有预谋且稳操胜券的骗局。试想,“选秀”肯定应该选的是“秀”,但新闻画面却多是极尽展现“丢人现眼”,并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来张扬夸大。如果你认为他们“秀”的概念就是孔庆祥,那么他们一准儿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在他们骨子里“秀”依旧等同于“优”、“好”,至少是“良”或“及格”。但他们的种种表现及与观众的喜好不谋而合的娱乐“审美”取向分明是变态。这究竟是谁之过?究竟谁能给出合情合理的解答?
  变态有时并不可怕,但将变态逼成变性,这问题可就大了!在“选秀”节目中,男孩妩媚阴柔、妖娆多情,女孩生猛刚烈,除了成功,剩下什么都可以混不论,这种可怕的趋势在艺术上可以叫“反串”,但反串真的串成现实,进而渗入基因,并被“选秀”活动认可,后果不堪设想。
  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是谁将变态逼成变性?!2005…6…13
  

*之年
有些人,似乎凡事总喜欢板起面孔来说。既然要板起面孔,那么我们就索性谈一谈*或*与艺术的关系。
  记得国产影片《王先生之*焚身》中王先生曾愤愤不平地高呼过这样一句革命口号:“同样是*画,凭什么你看就是艺术,我看就是*?!”如此朴素的话比任何至理名言都来得深刻,但这话却不是任何人都喊得出来的。多数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均会怀揣着明白却瞪着大眼装糊涂,惟恐被人看穿跌了身份。
  有关“*”的讨论近来颇多,由头是介绍“*电影”的书籍及相关影碟目前正招摇于市,这给许多传统的好事者提供了口实。“*”不过是“*”两个字调了个个儿,但听起来顺耳,看着也不那么扎眼,摆出来也就放心了,这就叫名正言顺。
  谈及*,多数人都会先露出暧昧的神情,这种生理反应,应该说是自然的、天生的,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接下来也总有些人会板起面孔一本正经说“*”或“*”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一点没错,用文字游戏来对抗咬文嚼字也是我们的传统。凡事直来直去明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自讨苦吃的傻B越来越少了,多数人都已学会板起面孔。
  回避*谈*,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见怪不怪的怪现象,我们不用再偷偷摸摸补肾,却不敢大大方方养眼,甚至还对所有与养眼有关的事偷乐之余却面带不屑。例如街边立着的一则某品牌的饮料广告,画面上一美女公然掀衣袒露出中间一截而引起了公愤。其实那个人是不是美女,或是不是个女的均无从知晓,因为其余的上下两截被裁掉了。假如说画面上那个人实则是一个度夏的膀爷,恐怕大家也就没话可说了吧!但问题是没人站出来明说,这比只露中间一截的分寸拿捏还高明。这也是一种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司空见惯。例如还说广告,无论是街头的,或是报纸、杂志上的,无论是什么商品,画中所选用的模特几乎一水儿全是外国人。这一点有点儿像古代的皇帝吃饭,单等别人先尝,发觉既没毒又可口自己再亲自上。当然咱这请老外抛头露脸的广告,一方面是为了逃避版权省钱,另一方面则是东方人含蓄的文化传统使然。老话讲的“出头的椽子先烂”,人言可畏,唾液能淹死人。这回满眼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唾液没地发泄,久而久之难免会化成痰。现在又不让随地吐痰,难道要往肚里咽吗?
  广告用意与*心情其实同理,无非都是掩耳盗铃。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笑话:夫妻俩一起参观美术展览。当他们面对一张仅以一片树叶遮掩羞部的*女像时,丈夫盯着那幅画,呆上半晌都没走开。妻子狠狠揪住丈夫,吼道:“喂!你想站到秋天,一直等到树叶落下来才甘心吗?”
  其实这则笑话蕴涵了很多道理,但这里我不便再分析了。因为秋天真的来了,再说下去,那片树叶恐怕真的就要掉了。2003…9…6
  

让做饭成为一种表演
前几年流行把什么东西都生拉硬拽提升到文化层面上来说事,食色性也均未免雅。例如去饭馆吃饭,菜系的抉择及点菜时的甄别均是一件考智商赛学问的事。我是东北人,去东北菜馆吃饭点菜时顺理成章地便会被朋友们拥戴成“资深东北菜代言人”。说实话,菜谱在手一片茫然,大多数菜名我以前在东北闻所未闻。当然,等有些做得了的菜摆在眼前,定睛一瞧:这扯不扯,敢情就这玩意儿!饮食还是饮食,文化无非就是换个不知所云的菜名罢了。
  近来饮食文化又有了新发展,从让你看着解谗发展到教你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最典型的就是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教你做菜”的节目。“做菜”的节目其实由来已久,以前是“每月一菜”、“每周一菜”,现在是“每日一菜”、“每餐一菜”,这无疑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现成佐证。同时节目形式也有较大变化,以前讲课老师多为现役厨子,课堂也多设在烟熏火燎的饭馆后厨。现在不同了,主讲老师多为不会做菜的文艺名人,授课地点也搬离了卫生条件不过关的厨房。不是到名山大川连旅游带野炊,要么就是到防火意识薄弱、报警系统不灵敏的宾馆大堂开火。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玩味,如今主讲老师一水儿都是男的。如果与许多报纸、杂志上众口一词的情感话题“如何用厨艺笼络住你老公的胃”联想起来,这显然是一个哲学问题。
  做饭是女人的活儿,传统思维叫“男主外、女主内”。如今男女平等,自然要传播“男人下厨房也成新时尚”的观念,而且古往今来“有名的厨师都是男人”的传闻就是论据。当然这也成了饮食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鲜明反差,人家香港是“方太”、“李太”、“王太”等邻家主妇交流生活经验,换成咱内地则成打扮得流光水滑的糙老爷们儿传授生活之道,对于几十年如一日生命不止、下厨不息的主妇而言,还真不知道哪一个更受用。如果套用“男女搭帮、干活不累”的老话,那似乎还是“男教师”更为妥当,更何况还是有头有脸的名人,学做菜带追星,两不耽误。
  烧菜做饭从文化到娱乐化,这起起落落、来来回回的波动颇像是爱国卫生投药灭鼠运动,功夫全花在鼠药的颜色上,却忽略了老鼠的口味。事情不是简单化,而是复杂化了。饮食是一个平民话题,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为了对抗简单便捷的速食快餐,有识之士提出了“回归厨房,慢餐主义”的口号,但越来越娱乐化的“饮食文化”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教唆大家上顿吃鲍鱼、下顿啃龙虾,炸一条鱼便用光全家人一个月的转基因色拉油,这种大手笔恐怕也只有人家电视台玩得起。
  “饮食文化”成了一种表演,无奈的现实中,有这工夫咱也就只能泡包方便面算了,然后抽空去书店买本《厨师之旅》看看,据说作者原来是一名伙夫。2004…4…6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提议乞丐也选秀
在如今的电视中,跟流行歌曲有关的几乎都是歌手选秀节目,名目及形式大同小异,过程都一样,就是蛊惑尽可能多的人来关注并参乎此活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凡是能出声的都可以参加,尤其以能出怪动静的为佳。
  人来多了就好办,买卖就可以开张了!
  找一些业内或所谓业内的人士当评委(当托),更可以找一些不靠谱不着调的人士来充当这一职责。按照一些新奇古怪、甚至很无道理的既定规则来鸡蛋里挑骨头,西瓜堆里捡芝麻,东扒拉西划拉,最后就终于选出了“歌坛新星”。歌坛新星尚无新作,就已经获得了一大批fans。fans多了好办事,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你搞选秀,我忙作秀!在这红红火火的选秀运动背后似乎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电视台为什么热衷举办歌手选秀活动,却很少关注并鼓励歌曲创作,为什么不举办歌曲选拔赛。歌手越来越多,歌曲越来越少,大家都翻唱,不越唱越怪才怪,歌坛的不景气也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可得出结论:歌手选秀与歌坛无关。其二,为什么电视台和受众都乐于参与歌手选秀?电视台要的是收视率,指标是观众的手机短信“支持”,一切选秀标准最后都以短信多少为标杆。短信就是钱呐!有了钱,人们的日子就都好过啦!凡是有手机的人,你们就快快多发短信“支持中国的流行音乐”吧!
  “电视选秀”这套办法其实值得乞丐们效仿。你们不必游走于街口或地下通道了,赶快扎堆搞选秀吧,例如“超级乞丐”、“绝对乞丐”、“快乐乞丐”、“我乞我秀”、“加油好乞丐”等等名目均可,之后表演拉票,看最后谁眼前地上笸箩里获得的钱多,多者获胜。如果平手,还可以笸箩倾空归零,再玩把限时投币PK对决!别忘了喊口号:支持我,就给我投币,零毛也行,大票更好!2007…6…29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变味的杂碎汤

  有读者对我说:“如今你们这些媒体怎么老是像得了流行*冒一样,什么新闻都一窝蜂地炒,还花样翻新地爆猛料,鼻涕、哈喇子全下锅,十足就是杂碎汤!你瞧,这满世界全是‘刘晓庆偷税被抓’的新闻,都看烦了!”闻听此言,我下厨做饭的精神头立马就没了,同时胸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逆反情绪:真是众口难调,好心被当成下水。
  杂碎汤就杂碎汤吧,咱自己先来几碗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三跳,“杂碎汤”咋还变味了!?刘晓庆偷税被抓的新闻在各媒体亮相一轮之后,有几家报纸竟然将“牙签”似的矛头掷向了同道中人,他们高姿态道:有些媒体以炒刘晓庆为乐,陈芝麻、烂谷子全抖搂出来,其中还不乏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打情骂俏之徒……
  乍看这些言论,除了认同似乎还找不出什么破绽,但细一琢磨便觉不太对味:这十足就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到别人黑了,发表这些言论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炒作吗?既然乌鸦能落在猪身上,那么乌鸦头上再站头猪想必大家也不会介意吧。在步入本文正题之前我先摆好这种迎接反驳的低姿态,有本事和耐心,大家不妨就这么循环炒作下去。
  无聊啊一旦堕入某种怪圈后,人就难免会疯癫,甚至迷失自己。刘晓庆因偷税被抓与赵晓庆、钱晓庆、孙晓庆、李晓庆偷税被抓又有什么两样这其中的道理是明摆着的,刘晓庆是名人嘛!相反,任何人偷税都必应受到惩罚,这是最简单明了的事,以这个由头做文章似乎也只好在“名人偷税”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了。原因是,这能成为众人瞩目且争论的焦点。由此说来,所产生的功过责任,每一个掺和“杂碎汤”的人均有份。照此发展下去,一个疯癫、迷失的事实就这么诞生了:汤中又多了几块没了思想、没了立场的杂碎。且轮回反复,乐此不疲。这里有两件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近期一群男女齐聚荧屏,原因是今年南京大学出台“凡见义勇为过的考生加二十分,优先录取”,这群人就这件事大谈利弊。细细听来似乎认同弊大于利者占了上风,其中佼佼者更是发表了“此政策会引诱未成年人因二十分的诱惑而产生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无知冲动”。这位仁兄的意思就是说,当记者以后采访见义勇为的青少年时,孩子们难免会答曰:在危急的那一瞬间,我脑中闪现的不是黄继光和董存瑞,而是高考能多得二十分!听过这位仁兄的高见后,不免令我想起多年以前一位大学生勇跳粪坑去救一位老大爷,结果老大爷获救了,大学生却牺牲在粪坑中。这事发生后居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阵儿“大学生换目不识丁的老大爷值不值”的争论。多年后想起这件事不免心中伤感,“见义勇为”怎么总是逃不脱杂碎汤中那几片香菜叶的命运?!话又说回来,人们的这些谈论又与“见义勇为”有何关系?又有何补益?如今“刘晓庆偷税被抓”之于“名人偷税被抓”也如出一辙。2002…8…19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道德修养”费思量
冷不丁地要谈〃道德修养〃,脑海里竟一片空白。我试图解释清楚:〃道德修养〃?我熟哇!受教育那么多年,不光老师拼命往我脑子里灌输过,自己也努力往那上面靠拢过,为什么现在说起它来,竟会觉得无从谈起呢?
  这些年,我的心思都用在哪儿了?没黑没白地看武打小说,那里面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与故纸堆里的〃仁、义、礼、智、信〃,闭目想来,仍令人感动不已。但一睁眼,就全完了。
  某日黄昏,一个要考艺术院校的孩子在其父的陪同下,找我给他辅导一下〃艺术常识〃。酒喝一杯,烟抽十根,那父亲对我说:〃这孩子平时一点都不用功,就知道玩酷。什么酷啊,依我说就是不务正业、没正事!〃
  〃什么'没正事'呀,酷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状态。什么都不懂,别老瞎说。〃始终沉默着的孩子发言了。
  父子二人对望着,彼此都大有对牛弹琴之感。一会儿,那孩子又转向我问:〃您是谁的fans?〃
  〃什么?粪屎?喔,对不起,我听错了,是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