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声色之余-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的老韩头,要重新面对这一新的观念,其内心便无形地受到压迫,产生困惑,无奈只得以“找乐”之举来对抗。老韩头与公园里的乔万有等京剧老票友所以能集结在一起,并争先恐后地要喊两嗓子,且自乐于其中,这一切皆源于此。
生活是矛盾的,也许你认为你能或已经摆脱了,却往往不经意地发现,你又陷入了新的或许正是你自己制造的矛盾中。老韩头由于从剧团中来,剧团的组织方式和秩序深深地印在他心中,成为其独特感性的一部分。同时,寂寞的心找到乐趣的归宿,促使他迫切地成立老年剧团。感性的感觉又陷入理性之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井然有序的位置,于是他指挥若定,安排有方,建立了新的观念秩序。诚然,从茫然失去到重新获得,欢乐产生于此,但伤感也在悄悄地孕育中。想“找乐”的老人们,他们需要的是乐趣,是感性的感觉,而不是观念秩序。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理性的规矩和纪律来维持的,而是要用情感和心心相印来维系。这便注定老韩头的失败,也注定“重新”获得又再次失去。
影片剧情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故事如现实生活一般平淡似流水。编导在确定主题同时,为能深刻地表现人物心理流程,采取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并采用纪实风格的纪录片手法。用大量的群众演员,特别是*已成为影片情感的有机一体。影片呈现出浓厚的自然特色,淡化了冲突。又不失时机地选择含而不露的幽默,使人物的内心展示得非常饱满。
影片结尾时,老韩头又回到了公园中,静静地在一隅,怀着复杂的心境回味着过去,同时也给观众带来思索。感性的感觉也好,理性的观念也罢,也许皆在情理之中吧。因为这就是生活。1993…12…14
老人与狗,热情与冷静
东方人深沉细腻,重感情,人情味浓,易于在意境中体验情感。总之,永远蕴含一个情字。谢晋导演的影片最可以体现这一点。他的影片善于在充分的戏剧冲突中展示情感的变化,以情去感化、打动观众。早期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影片,之后的《芙蓉镇》及近期的《老人与狗》,导演始终怀着不变的深情,对社会、生活、命运及人性深切地关注。通过人性的被压抑、真情的被漠视,展示人们的理想与生存状态的矛盾。影片充溢着感人至深的热情,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与以往谢晋的影片相比,无论是形式或内涵上,《老人与狗》这部影片越发凝重沉稳,在一向饱含的激情里,多了几分冷峻与理智,显示出淡淡的超然之感。影片描写了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在除了风沙只剩荒芜的西北农村,被贫苦岁月麻木了心灵的邢老汉与一条忠实的狗相依为命。在这个似乎自然稳定的状态里,悄然闯进一个逃荒女,于是一切变了。与以往相比,影片不再追求故事情节与社会背景的密切交融、相托相进。而将浓重纷繁的社会背景渐渐隐去,更多了对人性的思考。邢老汉麻木的心灵困境遇变化而复苏,神秘的逃荒女留了下来,虽然隐含一丝不稳定。在这老汉与逃荒女、老汉与狗之间的情感变化中,那受抑制的渴望和艰辛的维持,无不透射感人之情,引人回味。而对逃荒女的悄然离去,面对狗的惨然失去,这人性的扭曲,心灵的毁灭迸发出的感染力,远远超出对社会的直接审视所引起的思考。反过来说,又更深层次地剖析了历史。
在手法处理上,谢晋的影片惯于煽情,如《天云山传奇》和《牧马人》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平凡善良人的赞美,对人性被扭曲的痛惜,及对社会的深思。影片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但有些格式化,表现是好坏清晰,爱憎分明,情节在社会与人物命运之间周旋,使观念溶于剧情中,从而阐释内涵。但在之后的《芙蓉镇》及《老人与狗》中,艺术处理上有些改变,已少了几分矫饰,多了几分超然。人物性格层次化,对心灵的冷静剖析时,产生间离效果,使观众能更多体验内涵。如邢老汉的心理流程变化便很生动,台词不多,但用心在说。相对比,逃荒女这个角色心理波动较大,形成反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放式的结局,一方面,开放式结局能较完美维护悲剧色彩,体现主题;另一方面,又营造了一种悬念感,让观众关注老汉与逃荒女及狗的命运,虽然编导用意不在于此。
在《老人与狗》中,导演有意淡化了戏剧矛盾,较多的展示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使影片处于戏剧化与散文化的两难中。在当今的电影市场,观众需要是多层次的,但总归是要一个“情”字,这较适合中国观众。就《老人与狗》来说,回避较强的戏剧冲突,并缺少较强的故事性,很难适应市场。艺术性需要适当的表达方式,同时更需要认同。1994…6…6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画魂》,有画无魂
传记片难拍,难在演义与历史的差别,难在刻画人物与叙事的结合。影片《画魂》明显处于这种尴尬中,显得苍白无力,平淡乏味,有画而无魂。
艺术是情感的渗透,韵味的交融。《画魂》中,编导力图展示出身卑贱的潘玉良,冲破旧的礼教,经过个人奋斗,从*成为著名画家的坎坷经历,并把创作意识放在“画之魂”上,这是高明的。但事与愿违,影片始终没能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总被迫跟着历史来演绎平淡俗浅的因果故事。在妓院一场戏中,名妓“千岁红”被捧上了“天”,又在嫖客*的争夺打闹中入了“地”,之后才让处于“龙套”地位的玉良“唱主角”。这其中看不到玉良及“千岁红”等人内心世界的演变过程,有的只是媚俗的生活*,而缺少女性心灵特有的闺阁空间表露,更没有无情感交流。玉良与潘赞化有着真挚的爱,由于她深爱他,所以她假借他之名写信。这时,她内心是痛苦复杂的,难以割舍的爱折磨着善良的本性。编导处理这一细节时,简单地将绘画与受冷落结合起来,并不时有些争风吃醋的表露,使得人物心理前后矛盾。绘画应是潘玉良的精神体现,凝结着她善与爱的天性,及生命的苦难体验。她从*成为画家绝非偶然,这背后应是一颗历尽沧桑并善良纯真的心,或许更为复杂,体现在画中的是一种必然,这便是画之魂。但在一系列浮华的情节中,它仿佛已被遗失了,剩下就只有机械的述说,“画之魂”的内涵却并未深刻体现。
对题材的理解,影片缺少整体把握。影片中由画中小桥叠画出水乡实景,由画中欢庆舞蹈引出玉良,这几处很有创意。影片中不时又这样的精彩闪现,如妓院中训练*、玉良的戏曲演唱、她与大太太的感情冲突以及与王守信的真挚情谊。但这些较能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素材没能被充分地利用,好似散落的珍珠,淹没在平淡的情节流中。潘玉良与潘赞化及王守信的感情是两条明线,影片没能使之与“画之魂”这条暗线紧密结合。影片结构松散,无形中消解了人物独特的个性,整体效果从而趋于平庸。1994…6…14
冷眼旁观《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从创作形式及创作观念上,张建亚导演的影片《王先生之*焚身》与他的上一部影片《三毛从军记》可以说同出一脉。同是由漫画中改编演绎出来,较完美地用电影语言体现了漫画的意念和精神,在喜剧的基调上把握住讽刺与幽默,去掉了矫饰与浮华,力求在荒诞中体现艺术与观念的现实内涵。与精致流畅的《三毛》相比,故事性较强的《王先生》略显粗糙,但在艺术与观念的探索上耐人寻味。
来源于漫画形象的王先生,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打扮得土洋结合、有旧文人气的小市民。他与同样善良但有点愚呆的好友小陈无意中救了一名歌女,于是在社会与家庭及心理的兴奋尴尬中演绎一出“英雄救美人”的喜剧故事。编导结合喜剧命题与漫画的意志精神,似有意又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色彩。编导巧妙把握人物性格的特点,用了类似《红高粱》中“野合”及《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捶脚”的两场戏来展示人物心理。但相同的场景,庄重的氛围,却发生着面目全非的情景,对于传统的观念的分解、破坏及重建,在产生喜剧因素的同时又折射出邪虐一面。
与《三毛》中那种在动作中寻找反差,对常规分解而堆集笑料的风格相比,《王先生》中台词重于动作。于是,要达到的喜剧效果和思想深度便产生矛盾。但编导并非一味拿语言制造笑料,而是反思生活。如片中王先生开场白述,说自己因好奇而买报,于是上了卖报的当。再如王先生与小陈谈人体艺术时,小陈说:“一样是看女人,凭什么你就高尚,我就下流;你是艺术,我是*;别假正经了。”这些正是对于处在似乎“美好”的迷雾中的空虚、扭曲的人生的剖析;是对善良人处于忧困中 ,虽苦苦挣扎却又不时“系”在其中的无奈状态的冷眼关注。
也许看过《王先生》后会有很多感受,因为这里并非要讲一个故事,并非要突出某一主题。这里有的是你我的心理、生活的情致,是带着惆怅的回味,这也许是影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根源。1994…10…5
新传不“新”
用新潮观念去温习旧梦,效果如何呢?对千古佳话作重新演绎,加上海峡两岸影星、歌星的联袂主演,《梁祝新传》早在公映之前就已惹人注目,宣传画贴得铺天盖地,诱导着观众一睹为快。
古老的梁祝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地流传至今,无疑是因为一个“情”字。改编后的《梁祝新传》却忽视了这个“情”字,只借用了故事的大致轮廓,加入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色彩,较之原故事深刻的人文主义而言,《新传》已脱胎换骨,力图呈现出媚俗的娱乐性,但这种“新”法并不能吸引人:几个现代人像模像样地穿起了古装,吟起了古诗词,一举一动力求古风,其结果投射出的却是现代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娱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情感的沟通和共鸣,即影片是否具备煽情效果,且煽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梁祝新传》恰恰情感戏不足,人物的情感变化没有过渡,特别是梁祝间的聚散离合平淡如水、索然寡味。影片虽在形式上有所创意,如给人以突然感的边说边唱,给人以奇异感的风筝和蝶衣。但就整体把握来说过于急躁,结尾草草收场,交代模糊不清。总之,《梁祝新传》并没有走出电影的传统形态。
如今的观众中有一部分是追星族,动用大明星来构架影片实为高招,但要注意相辅相成。由于影片本身所提供的空间局限,加之角色的心理定位,两位主人公的表演尚欠火候,不尽人意。梁与祝的情感被演绎得平淡无奇,倒是反面角色马文才光彩照人。演员的表演对于影片来说非常重要,重要之处便在于能否充分地散发光彩。
《梁祝新传》的拍摄目的无非是为了娱乐观众,这一目的并没有达到。要想娱乐观众,不研究观众的观赏心理不行,观众的观赏心理所折射出的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形式的认可,应与创作息息相关。1995…2…3
如烟似雾的《红粉》
小说靠文字在读者的意念里营造情感世界,相比之下,电影的手段似乎就多了,但把小说改成电影却往往“费力不讨好”。
从欣赏角度而言,观众首先感知的是故事情节,其次才是什么哲学概念。过分设计视听语言,而不注重讲故事,实难被观众所认同。苏童的小说《红粉》虽没有太多的客观性情节描写,但围绕主人公随意发展的故事,特别是生活化的解说与个性化的人物对白,这一切所汇成的生活流轻悠而沉稳。可以读其故事,也可以体味内涵。小说随意性的故事,其实是一种情调的营造,但电影《红粉》却忽略了这一点,虽然影片忠实于原著,但过分随原著文学性走,便使电影尴尬于表示意念和营造情调之间。
取原著主题,用电影手段重新构造,成功的影片莫过于此。但影片《红粉》虽然看似与小说没什么“区别”,但电影似乎只是、也只能作为原著小说的“封皮”或“内容提要”。试问编导,构架了那么大的时空,为什么不再苦心设计一些戏去填补,而留下大段的“空白”,所创的意境又有多少呢?仅徒增了迷茫与艰涩。国画艺术讲究留白,但必须避实就虚得恰当。由于戏不足,虽起用大明星,使用方言,但终不能补救影片的单薄感。仅有的几场戏灿若晨星,实难撑起“空灵”的整部作品。
传统艺术讲究起承转合,这是情感的蓄积和爆发过程。影片中*改造、削发为尼、被迫还俗,以及诀别等几场戏虽有难得的情绪涌动,但贯穿于其中的是没有情节的画外音评说,加上单调的画面,靠这些来引导观众的情感变化恐怕不行。在角色的性格定位与心理阐释上,过多地依赖画外音说明,演员被狭窄的故事空间所限,在表演上显得被动而乏力,本来已是定位很准的演员表演,不自主的游离于故事与画外音之间,我们除了看到王志文、王姬、何赛飞是好演员外,他们的角色身份似乎就不太重要了。
影片《红粉》的轰动,对于电影市场可喜可贺,但相对于艺术角度而言,我们盼望“货真价实”。1995…5…17
度过青春与回忆青春
度过青春与回忆青春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年少时能飞扬人性纯真的一面,但随岁月流逝,它却只能存留记忆中,离无奈的现实越来越远。于是怀旧的每个瞬间,温馨与惆怅的交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投射的感染力,是会直透心扉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正是以此为基调,以散文化的形式,诗意化手法,述说了一段平淡却动人的青春往事。
影片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编导姜文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融入原著故事中,形成了一部独特的自传式影片。影片描写“*”期间,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情绪、情感的故事。有别于以往影片对“*”的凄冷的描写,《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全新的视角,走入了天真浪漫的青春岁月和茫然萌动的感情世界,营造了一段阳光灿烂的旧梦。剧中人马小军、米兰等所经历的生活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但他们身上那种青春的茫然与躁动,心灵中渴望自我塑造和探寻人生意义的自由善良的天性,是每个人都能心理认同的。影片没有强烈的故事冲突,只是不慌不忙地述说一些看似琐碎的情节。这里有隔代人情感的无法沟通;有对于生活的盲从与嘲弄;有超越岁月的纯白的友谊;也有伤感迷茫的萌动爱情。编导把这些平淡的往事和只可意会的年少情怀写意化,以情推动故事发展,用激情、热情和温情串起情节。
一部好影片,首先要吸引人,其次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思考。《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平实自然的情调,把艺术技巧融入自然生活中,二者相辅相成,融合一体。以略带惆怅与寂静的心境与观众取得了心理共鸣。使每个观众在这纯净的影调氛围里,身不由己地回味青春岁月,追忆旧日足迹。
影片在摄影上,已从故事化进入了一种情绪化。光影的处理明快亮丽。超广角镜头拍摄出变形扭曲又极具张力的故事环境。烟雾在逆光下营造出迷幻温馨的气氛。特别是结尾,摄影、音乐、旁白的有机结合使影片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出现,是有别于以往中国电影意念化或叙事化倾向的。它用特殊的视点关注了生存的意义,同时迎合了现代人的怀旧反思的心理。但也许这样的影片只能拍这一部,无论是在创作个性上还是展示的情感。1995…9…5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倒是有“晴”却无“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有“晴”却无“情”。的确,有演员王志文和许晴,有赏心悦目的大晴天,就是看不出有什么情不情的。
精装出台的电视连续剧《东边日出西边雨》掠过眼帘,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被赋予了一个动人的情感故事。于是使得奔波于生活中的大众得闲去为之感动,这便是言情的意义。透过绚烂的色彩与光影,精巧的构图与场面调度,不难看出编导们的努力。
但观众对于片子,倒是有没有情呢?
在大都市这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地方,金钱偏要与情感进行一下抗争;爱与不爱本是天性,却也成了社会批判的对象。为了爱而沉沦,为了爱而挣扎,为了爱而牺牲,一切都是为了……。其实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只可惜思来想去,回过神来依旧还得生活。这里无论是陆建平与肖男及吴永民,或是陈丹尼,再加上冯西九等人的情感纠缠,单单只是就爱论爱,虽加了点眼花缭乱的“都市风景”,这恐怕不会感动人。这一切都可以作为居家茶余饭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