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聊着,杜贵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杜睿躬身禀道:“少爷!门外来了一个少年,说是要见公子!”

    杜睿一愣,他知道自己的前身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朋友,虽然也曾去弘文馆就读,但因为庶子的身份,却也没人愿意和他亲近,会有什么人找上门来呢?

    “来人多大年纪,什么装束?”

    杜贵回道:“十一二岁的年纪,衣着甚至华贵,长得倒是仪表堂堂,身边还带着两个护卫,想来不是一般人家的公子!”

    杜睿想了想,也没有头绪,又不好让人家在外面久等,便道:“还是请进来吧!”

    见有客到,马氏等几女起身便去了后宅,时间不长,杜贵便引着一个白色圆领袍衫的少年走了进来,杜睿一见这少年的长相,心里便是一惊。

    之前太宗皇帝没认出来,但是这个少年,杜睿一眼就认出来了,正是当初在杜如晦的灵堂之上,随太宗皇帝一起来拜祭的当朝太子,一国储君李承乾。

    心中虽然已经有了计较,杜睿的脸上却不动声色,见来人已经走入前厅,礼貌式的站了起来,微微拱手一礼:“这位公子,有礼了!”

    李承乾今日本来是抱着比试的心思,想要向太宗证明自己并不比他欣赏的那个少年差,所以一大早便带着东宫侍卫出了东宫。

    但是见到杜睿的一瞬间,李承乾还是不禁被眼前这个少年的风采心折。杜睿虽然年纪不大,在莱国公府之时也不受重视,但却生就了一副好皮囊。。

    便是处众人中,也似珠玉在瓦石间。那是怎样一张清秀而亲和的容貌,俊美的脸庞,长长的睫毛在眼睛下方打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白皙的皮肤,一双仿佛可以望穿前世今生所有哀愁的耀眼黑眸,笑起来如弯月,肃然时若寒星。直挺的鼻梁唇色绯然,侧脸的轮廓如刀削一般棱角分明却又不失柔美是让人心动。一身白衣更加的衬托出他的身材的挺拔,应该是多年习武的原因,虽然身子看起来单薄,但是却不脆弱。

    李承乾也是对着杜睿一礼,道:“阁下便是杜公子吗?”

    杜睿点头道:“正是在下,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杜睿已然存了心思,如果对方不愿说出真名的话,他也乐得装糊涂,至少见面不用跪倒行礼,如果对方挑明了身份,他自然也就要行君臣大礼了。



    李承乾皱眉,微微思索了片刻,道:“在下姓~~~~秦,名中山,杜公子便叫我秦公子就行了。”

    杜睿闻言,心中一笑,没想到太宗父子化名的时候,居然连编出来的姓氏都一样,估计也是因为太宗皇帝登基之前,曾被封秦王有关。

    两人寒暄了两句,分宾主落座,杜睿命宝钗煮了茶,道:“不知秦公子,今日过府,有何见教?”

    李承乾心中虽然不忿太宗对杜睿的评价那么高,但是今日来,却也没存着什么坏心思,非但如此,他也想要见识一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竟然能让他那个皇帝父亲如此欣赏。今日见了,单单是杜睿过人的风采,就让李承乾也自愧不如,他虽然是天家血脉,但也不过是中人之姿。

    昨日在听了杜睿的名字之后,李承乾便派人去调查了一番,这长安城里的风吹草动自然瞒不过天家的耳目,对于杜睿,除了他就是那名满长安的醉长安的始作俑者之外,李承乾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单单是这份诗才,李承乾想来,便是他那个自诩才高八斗的四弟李泰,估计也要自愧不如。他也是个少年人,胸中自然有着一腔热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迈,昨日在得了这首词之后,他对杜睿的兴趣不禁更大了。

    想着,李承乾笑道:“在下初到长安,听闻了杜公子的才名,便冒昧来访,还请杜公子见谅!”

    杜睿心中一笑,道:“哦!秦公子也好诗文!?”

    李承乾道:“却也谈不上喜好,只是略懂而已,比不得杜公子高才!”

    杜睿笑道:“诗词不过小道,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方面或许有益,然于治国,却无半分用处,我辈读书人,当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为己任,却不可沉迷于诗词论赋,若如此,则偏颇了!”

    李承乾闻言,忙道:“那杜公子以为什么才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呢!”

    杜睿沉吟片刻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掌握大道,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上起三皇五帝,至今发展的诸多道中,最大者当推治国安邦之道。因此,凡欲治国安邦者,首先必须研究历代为政者的治国之道,特别是治国安邦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借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谓上承中华先哲,下启当代精英,此为治国安邦之真谛。”


()免费TXT小说下载
    李承乾闻言大喜,深以为是,道:“杜公子所言甚是精辟,不知于当前突厥而言,杜公子何以教我!?”

    杜睿心道,正戏来了,前世读史书的时候,对这位大唐第二位被废的太子,所记载的多为骄奢淫。逸,不思进取,今日一看,杜睿觉得史书所记载的也不尽然,至少今日李承乾在他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便是虚心求教的君子之风。

    杜睿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改造这个本就注定将要辉煌一时的大唐帝国,眼前的这个少年又是一国储君,如果能循循善诱,将李承乾导入正途的话,大唐王朝未必就不能在这个少年的手中,达到辉煌的顶峰。

    日后大唐之所以政局混乱,起因便是玄武门之变,虽说立储当择贤者,然对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大帝国而言,储位的安稳,也代表着政局的平稳,太宗弑兄杀弟种下的因,其后人也是深受其累,此后李承乾被废,李重俊被杀,东宫之位几番动摇,直到武后临朝,闹得便是大唐的公主们都要来搀上一脚,过一过女皇帝的瘾头,最终将这个老大帝国折腾的风雨飘摇。

    杜睿既然到了这个年代,存了要改变历史的心思,或许如何帮着稳固李承乾的储位,便是他要达成的第一个目的了!

    ps:求推荐!求收藏!

 第十九章 悲剧承乾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失败者自然是没有任何上诉的权利,就好比眼前的李承乾,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李承乾无疑是不堪的,在见到李承乾之前,杜睿也相信那就是事实,但是在见了李承乾之后,和他有了初步的交谈,杜睿发现,当真不能尽信书!

    李承乾虽然没有太宗皇帝那样的雍容大度,英明果敢,但自幼生在皇家,所受的都是精英式教育,在杜睿面前所展现出来的,也颇有人君之风。。

    对于李承乾日后的疯狂举动,杜睿思索着,也能给予理解。李承乾生在蒸蒸日上,国运雄强的唐初治世,他的父亲是正直刚强的明君,母亲是明理温婉的贤后,父母感情自始至终牢固稳定,他自己是名份上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从小就被重点培养。

    当时朝中也是绝对的正臣当道,没有哪位大臣出来跟他做对。父母派到他身边的臣子也都清正忠直,勇于进谏。他的近身侍从中当然有唯唯诺诺的小人,但也没见有谁“主动教他学坏”,大不了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罢了,顶多是宇文士及那一类的,要到赵高的级别还差得远。

    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连势利眼的史官们都不得不承认“裁决庶政,有大体”,李渊死后,李世民为父守孝,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处理最要紧的政务,其余全都交给李承乾,而李承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也羸得了朝廷上下,身前身后的一致称赞,那年他才十六岁。

    终贞观朝,主动跟他争位的,只有一个李泰,而李泰这家伙,要说他“强大”,实在是太抬举他了。这小胖子舞文弄墨还算有一套,政治上可是完全不及格,甚至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没弄清楚。他看事情只看表相,学父亲开文学馆、招揽贤才,收买人心,可除了招来一些摇笔杆子的穷酸书生,别的还有什么?哪怕你弄几个武功不错的打手,狗急跳墙时杀兄杀父,也算没白费力气啊!

    说到“收买人心”,看朝中上下一拥而上气势汹汹地指责小李偏心李泰不对劲,就知道李泰这人心收买得怎么样了。他固然拉来了刘洎这类人站在自己一边,但对于影响力最大,太宗皇帝最信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简直就看不出来这甥舅俩之间有任何关系,天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才让无忌最后一头栽到李治身上万死不悔。

    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恪,那是因为两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天意人力不可挽回,但李泰身上的长孙家血液成份可是跟李治一模一样,半滴不少,当然,长孙无忌后来一心扶持李治,也有他希望将来能控制这软弱小子,把持朝政的因素,可是考虑到他一直以来紧跟领导,顺承圣意的行为习惯,如果他不是真的特别不喜欢李泰,那么在太宗皇帝废了李承乾之后,非常明确地提出来要立李泰的时候,很难想像他有勇气去当面硬抗,毕竟顺水推舟作人情要容易得多。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不过李泰干的最大蠢事,还是对父亲当面撒下的弥天大谎,声称要杀子传弟,你也不想想,你打算骗的是哪一位啊?人家自己是杀兄弟上台的,对这些所谓的“孝悌”本质再清楚不过了,就算一时动情,冲昏头脑相信了这没水准的谎话,后来一经大臣点醒,很快就越想越不对味,从此彻底认清这小骗子的真面目。这一个谎言的效果,可比敌人向父亲摆事实、讲道理半天还要好得多。

    所以说,李承乾的失败,简直是给那些坚持“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理论的封建礼教家们的一记响亮耳光,因为他具备了当一名优秀太子,守成之君的所有条件,却偏偏没有变成|人们期望中的那个样子。

    当时后世人评这段历史时,也只能含糊说什么“弟愚兄庸”,“承乾悖逆”,以结果来代替原因,没办法解释这个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切都只能归于天性、天意。

    如果用心理分析、人格形成规律等方法来追踪这个男孩儿的成长历程,或许能够解释一些东西。

    李承乾生于武德二年,这一年的正月,他祖父李渊命令他父亲李世民出镇长春。宫,而李承乾出生于长安太极宫的承乾殿内,也就是说,他生下来的时候,父亲应该是不在身边的。。查史书,这一年太宗皇帝一直在长春。宫呆到十月,然后从长春。宫出发,领兵去打刘武周,直打到第二年五月末才大胜回朝,在长安休息了仅仅一个月,七月初,又受父命出发去打王世充了。等李承乾的生父再在长安露脸出现,已经。是武德四年的七月,这时小承乾应该两岁左右,正是开始渐渐跟父亲加深了解和感情的年龄,但杜睿估计,当这两岁小男孩儿被抱出承乾宫的时候,他肯定不认识那个,浑身上下套着金光闪闪硬壳子的叔叔是谁。

    接下来的几年,他父亲要么出去打仗,要么留在长安跟兄弟争权,反正过的都不是太平日子。父子俩相处的时间自然比以前多了,李承乾应该也终于认识了自己的亲爹,可是考虑那个时期的状况,恐怕太宗皇帝真的没有太多心思和精力去享受当爹的乐趣。

    在杜睿的前世,有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儿,幼年时期跟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是他获得安全感,认知自己性别特征,初步架构起心理平衡的时候,而且这种认知和关系,只能通过直观感受来获得。也就是说,无论他母亲和奶娘,丫鬟什么的跟他说过多少次“你父王是大英雄、真男人、国家栋梁、万众崇敬”之类的话,也远远比不上父亲张开双臂,给他一个简单拥抱来得有效。

    如果在一般臣民家,这种父爱缺位的现象还有可能得到补偿,毕竟史上父亲早死,但儿子被单亲母亲抚养大,仍旧成才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李承乾他爷爷,当今太上皇李渊就是。这里又该考虑一下这个“单亲母亲”的问题,也就是“性素严”,温婉柔顺的长孙皇后的个性差异,无疑,前者的个性更能填补“严父”这方面的空位。或者,家族里的近支长辈男子,父亲的朋友,甚至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只要参与到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且显露出了父性倾向,都能或多或少地起到一点儿作用。

    但李承乾很不幸,当他父亲缺位时,没有一位男性有能力,或者说,有胆量,以父性的方式对待秦王世子。其实这个任务理所应当的是应该由他祖父李渊来承担的,毕竟是你把人家的亲爹轰出家门给你去干活的。

    可是想想武德年间李渊生下的那二三十个儿子女儿,就知道这老伯“沉浸天伦、享受生活”的最主要方式是什么了,然后李承乾的大伯和四叔又是那个德性,怎么指望他们发挥爱心照顾小侄子呢?

    李承乾长到八岁,玄武门之变发生,他母亲是被父亲伉俪情深的带到了玄武门去避难,他自己呢?史书上可没记载八岁的秦王世子跟母亲一起去劳军了。其实以古人的观念来说,儿子要比老婆重要得多,还记得赵云、张飞都干过救阿斗弃夫人的事吗?而且李承乾还是拥有这样一个不寻常名字的嫡长子,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牵强附会地说,这个小男孩是李渊打算传位给次子的活见证。

    据史书记载,八岁的李承乾已经“性聪敏、特惠敏”了,人家阿史那社尔十一岁自己就建牙开帐,八岁的李承乾跟母亲一起去慰问将来都是自己下属的将士们,又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呢?

    杜睿结合着这些史料想想,真是很为在那个清早,被父母丢弃在深宫高墙里,无助地倾听外面厮杀声的小男孩儿而心酸。

    当然,对李承乾本人来说,他未必明白这么多前因后果,也未必就由此感受到了“父母不爱我”,但杜睿想,有一件事他应该是知道的,那些跟他年龄相近,曾经一同在皇宫大内玩耍过的堂兄弟,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了,身边人甚至都不准他再提起那些名字。

    李渊对三个大儿子的宠爱优待,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以此推论,他对自己这些孙子应该也不差,而且也很可能常常把他们叫到自己膝下来“含饴弄孙”,想象十五个皇孙再加上十六七个小皇子在一处蹦达吵闹的情形。


()
    如果说怕人数太多而“限量进呈”,那么,以李承乾的嫡长子身份,肯定每次都少不了他的份儿,也就是说,他认识建成,元吉儿子们的机会要比自己的弟弟们多得多。。李世民一次杀十侄,他的其余儿子对此不见得有什么感触,李承乾就难说了,聪明的小孩往往都是敏感的。

    不管怎么说,据史料记载,在太宗皇帝刚登位时,对这个嫡长子还是很宠爱的,毫无异议的立了他当皇太子。还有一个事实应该注意,就是李世民当皇帝的头三年间,他们一家都住在东宫,而不是皇帝正宫太极宫,这时候李承乾应该还是经常能够见到父母的,而且那时父母虽然忙于国务,心情尚好,对孩子们也应该比从前受压抑那些年和蔼很多,或许在李承乾的一生中,这三年是享受亲情最浓厚的时候。

    贞观三年李渊迁居大安宫,让出房子来给儿子住。父母走了,那些没成年的小弟弟,小妹妹也跟着走了,十一岁的李承乾跟一大堆仆役属官什么的留在了东宫。从此之后,他要见父母得事先预约,要见兄弟姐妹,或者等到侍宴开party的时候,或者,就得冒着“结交诸王”罪名掉落的风险,派人专门“传”他们进来。他当然是没有朋友的,他的世界简单而泾渭分明,祖父、父亲和母亲是他的“君”,是他要叩头的对象,其他人,是他的“臣”,是要向他叩头的。东宫的官员和师傅们,都是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正直长者,每天正襟危坐满口仁义道德,相比之下,倒是那些侍从太监,还有李元昌这种人,要有趣好玩得多,十几岁的小男孩,你能责备他贪玩好动吗?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他父亲的基因。

    变化都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所能完成的,贞观前期的李承乾,杜睿在史书上看到他名字的几件事如下:

    贞观四年七月,李承乾十一岁,这年前太子少保李纲升为太子少师,于是顺笔提到李世民父子对李纲是如此敬重,说李纲每到东宫,李承乾都亲自叩拜,李承乾每次升堂处理事务,李世民都命房玄龄和李纲陪坐。

    (插一句:李纲这人绝对是个“太子克星”,他明明是朝野皆知无人不敬的大忠臣,也因此受三代皇帝信任,前后辅佐过二朝三代太子,结果杨勇、李建成、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