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神相-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阳的故事,也就讲到这里,没有继续往下说。

    不光是身边的楚雨听的津津有味,就连后面那位朴仁惠都忍不住往前凑了凑,专心致志的听王阳继续。

    可王阳却不慌不忙,抬手招了一下空姐。

    “口有点干,麻烦给我来杯水好吗?”(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一张 明祖陵

    楚雨正听的津津有味,急于知道下文,但王阳突然打断,惹得她忍不住白了王阳一眼。

    王阳嘻嘻一笑,刮了下楚雨的鼻子,“说了那么多,总要让我喝口水缓缓吧。”

    “讨厌!”楚雨娇嗔了一句,不由撒娇道:“你快点往下说啊,那朱初一最后做了什么事情啊?”

    “先生,您的水。”

    这时候,空姐也把王阳要的水送了过来。

    “谢谢。”

    接过水,王阳喝完之后,这才继续讲起朱元璋当初大肆宣传的那个故事。

    话说这朱元璋的祖父,也就是明熙祖朱初一在发现那土坑当中插着的枯木树枝重新发芽生叶之后,立马就信了九天前遇到的那一老一少两个风水先生的话。

    葬于此地,必出天子啊!

    这份诱惑,让朱初一心痒难耐,忍不住动了据为己有的念头。

    如果这个土坑真的那么灵验,他若是想把自己的坟安在这里,那么就得把那一老一少两个人给忽悠过去。

    从那一老一少的口中,他们似乎也不是十分肯定,这个土坑就真的有那么灵验,否则的话,也不至于要插一根枯树枝,等十天后再来验证。

    想了半天,朱初一就想了一个掉包的伎俩。

    他过去把那发芽生叶的枯枝拔走,又在附近找了一个相似的枯枝插回到原处。

    做完这一切,他又把自己来过的痕迹给抹去,然后躲到了一边。偷偷的往这坑里看。

    天渐渐明亮。鸡叫三声。那一老一少两位风水先生果真应着鸡鸣天亮之时,款步而来。

    朱初一一直在这盯着,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注意到这两个人究竟是从哪里过来的,于是乎在心里越发忐忑不安起来。

    只见那两个人过来之后,好像没有发现他,朱初一这才稍稍放下了一点担心。

    “哈哈,你看,这枯木还是枯木。根本没有发芽生叶,你骗我!”

    看到坑里的枯木没有任何变化,那小风水先生忽然拍起手,大声叫起好来。

    那老风水先生看起来十分意外,盯着被朱初一掉包的枯木树枝看了半天,一句话都没说。

    “师傅,还看什么,一定是你选错了。”

    小风水先生见老风水先生还在疑惑,早就对这个土坑没了兴趣,在他看来。这次恐怕是他的师傅看走了眼。

    老风水先生心生疑窦,仍旧一言不发。同时往旁边瞥了一眼,那一眼所看的放心,正是朱初一所躲着的那个角落。

    一直躲在旁边的朱初一看着眼前的一幕,手心都攥出了汗,一口气提到了嗓子间,他还以为,自己是被发现,正想着该怎么应对,谁知道那老风水先生收回这一眼之后,也没有把他给揪出来,而是点了点眼前的土坑,再次大声的说了一句。

    “若想发福,死后葬于此地,家门必然会出天子。”

    说完这句话,老风水相师便引着那小风水相师悻悻离开了。

    等两个人都走远了,朱初一才从躲着的地方出来。

    从这一天起,朱初一再没有见到过那一老一少两个风水先生。而之后,在元泰定四年,也就是公元一三七二年,朱初一去世。

    朱家按照朱初一的遗嘱,把朱初一安葬在那个他早就选定的土坑当中。

    说来也奇怪,当朱家后人把朱初一安葬在这个土坑之中后,不等大家封土掩埋,这坑忽然坍塌,自行掩埋成坟,让当时的大家众口称奇。

    朱初一临去世之前曾把这一段事告诉给自己的儿子一家,可当朱初一安葬之后,朱家并没有越过越好,反而越来越难,后来,也就是在这一年末,朱家又不得不迁移到钟离之东的盱眙县木场里。

    朱家的情况没有越过越好,这个现实情况就使得朱家人每一个把当初朱初一说的话当真。

    当朱家安居在盱眙县木场里之后的一天,朱元璋的母亲做梦,梦见自己遇到一个十分奇异的人,这人修须奇貌,头戴一顶黄色的高冠,身穿着一件朱黄色大长袍,拿给她了一枚白色药丸,吩咐她把这药丸吃下去。

    朱元璋的母亲只见这药丸神光闪闪,散发着诱人香气,于是稀里糊涂的就给吃了下去。

    第二天醒来,朱元璋的母亲就把梦中的事情给忘记了,可也就是这之后没多长时间,她就被检查出来身怀六甲。

    就在第二年,到了元朝天厉元年(也就是公元1328年)九月的时候,生下了一个男童,这个男童便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出生之日,恰恰好距离他的祖父朱初一的葬期只有一年……

    当朱元璋从朱贵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故事,立马信以为真,把自己能够夺来天下的功劳,归功于自己的祖父认对了风水宝地,得到了上天的垂怜倾爱。

    于是,朱元璋先是大肆赐给了朱贵田宅钞锭金带华服衣饰等物之外,还特别授予了他一个祖陵奉祀四品官职,并许诺其子孙世袭管理署事。

    同时,朱元璋更是大肆宣传了这个故事,并且按照朱贵提供的线索,命当时的皇太子重新回到泗洪县建起了陵寝,将此地视为祖陵。

    这就是朱元璋认祖划坟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故事,朱元璋还专门找了许多风水先生来给完善这个故事,确实了他君权天授的事实,在民间收拢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

    楚雨听完王阳讲的这个故事,但见他对这个故事很是不屑,不由好奇起来,问道:“王阳怎么了,难道这个故事不是真的吗?”

    王阳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朱元璋开创明朝至今也有好几百年的时间,这个故事真不真已经没有去确认的必要,不过他认定的那个祖坟,在真正的风水师眼中,可根本不算什么风水宝地。”

    “这话怎么说?”楚雨不由愣了一下,连忙追问道。

    “后世的风水师,对朱元璋当时选定的祖坟本来就褒贬不一,那个位置,它的东边是洪泽湖;而北边临的是淮河,由于这个位置正处于淮河入洪泽湖的水口处。因此,每当淮水泛滥,那处祖陵就会被淹没在一片汪洋当中,这又怎么能算是一处风水宝地呢。”

    王阳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导致当时帮朱元璋编造这个故事的风水相师,都被人当成了骗子。”

    说道这里,王阳就没继续往下说。

    不过在他的座位后面,一直偷偷听着的朴仁惠忍不住看了一眼杰克,杰克先前证明自己所说的话,举的例子正是朱元璋认祖划坟的这个故事。

    “那里的风水真的那么差吗?”楚雨没注意到后面朴仁惠一直在偷听,反而有些不敢相信,那些风水先生就算再敢乱说,也不会真的把一个特别差的地方推荐给朱元璋吧?

    “何止是差,简直都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王阳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明祖陵紧靠洪泽湖,东西都是水,地势极其低洼,本身就有‘九岗十八洼’的恶名。过去若是阴雨天前往,烂泥能把鞋子粘掉,根本没有办法行走。不仅不像风水宝地,连居民出行都甚觉不便,地贫人稀,完全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时常有人家迁走。当年朱五四带着妻陈氏一家老小到凤阳钟离乡讨生计,就是这个原因。”

    “根据古代堪舆术的定义,一块风水宝地的地势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应。三奇即山、水、案;前、后、左、右、为四应;左右有护砂,所谓‘砂’即山丘土石之物;要有罗城,罗城由山或水组成,相绕四周;远有朝山,近有案山。以山为罗城,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种态势为佳;如果周围无山,一马平川,则借水势成龙(水龙),以泽国环抱为上。”

    “明祖陵地处苏北,基本上属平原地貌。四周除了一片水国,并无多少妙贵可言。所以,当年筑陵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地理改造,填埋洼地,补修不足,挖地成河,堆土为山,人工整出了砂、水、近案、明堂等风水要素必具的景观,这才形成了一块标准的风水宝地。”

    “但明祖陵的所谓风水毕竟是人为制造,难免饱受了自然环境的侵害,特别到了明朝后期,一直深受水患困扰。”

    顿了一下,王阳接着又说道:“就在清朝康熙年间,大概就是康熙十九年的时候,明祖陵直接沦入洪泽湖当中,彻底淹没。然而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既然这里出了一个朱皇帝,人杰之后自然地也灵,朱元璋硬说这里是宝地,谁敢不认?当时的风水先生也很聪明。明知道此地不好,就用此地的宝气灵性都提供给朱元璋直达天听位及人皇这个理由作为掩护,跟皇帝打起了糊涂拳。”

    “原来如此啊……”楚雨不禁点了点头,终于明白了其中的这个道理。

    “也辛苦了那些古人,”王阳呵呵一笑,接着说道:“到了明朝崇祯时期,祖陵多次遭灾,当朝的礼部侍郎,也就是一个叫蒋德的人,为了吹嘘祖陵风水,还专门写了一篇名叫做《凤泗记》的骈文。”(未完待续。)

    ps:  悲催,小羽电脑坏了,折腾了一天也没修好,最后要返厂维修,七个工作日,小羽先找了个电脑写着,一会还有一章!

第六百五十二章 求教

    “龙脉西从汴梁而来,由宿虹至双沟镇,起伏万状,为九沟十八洼,从西转北,亥龙入首坐癸向丁……”

    当王阳说道《凤泗记》的时候,他的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悦耳的声音,而这文的内容……可不正是《凤泗记》的原文!

    一时间,王阳和楚雨两人几乎同时扭头,才看到念出这段文来的人正是那个韩国女孩,朴仁惠。

    她低着头,手中捧着的那本书翻开着,显然,在她手中的那本书上,就记载这篇名为《凤泗记》的骈文。

    “大约五百甲之内,北戒带河,南戒杂江,而十余里明堂前后,复有淮、泗、汴河诸水环绕南、东、北,惟龙从西来稍高。陵左肩十里为挂剑台,又左为洪泽湖,又左为龟山,即禹锁巫支祈处,又左为老子山。自老子山至清河县,县即淮、黄交会处也。陵右肩六十里为影塔湖,为九冈十八洼,又右为柳山,为朱山,即汴梁虹宿来龙千里结穴。真帝王万年吉壤。”

    念到最后,朴仁惠终于念完,抬起头才注意王阳和楚雨都转过了头看她。

    “刚才听到先生说起这《凤泗记》,我忽然想到自己在这书上恰好看见过,于是重新温习了一遍。”

    不好意思的冲王阳和楚雨笑了一下,朴仁惠马上解释了一遍,解释完,她还不忘吐了吐舌头,补充道:“我看这书上说的有模有样,还信以为真,想着有机会去看一下曾经的明祖陵遗址。可听了先生您的话我才知道。原来这文通篇都是在吹嘘啊。”

    王阳不禁乐了。没想到这个朴仁惠真的对中华风水十分痴迷,竟然只是从他说一个故事当中,找到了那个作用更多是吹嘘的骈文。

    她说的这倒是不假,一个身处淮泛区的瘦土之地,经过几个借势编织故事欺骗朱元璋的人,再加上这位御用文人润笔一番吹嘘,就变成了明祖陵借“水龙”成势的真帝王万年吉壤,的确是可笑之极。怪不得那个杰克要那这个事情单独来说。以证明他最开始风水师都是骗人的观点。

    朴仁惠看似还想再说写什么,可王阳与楚雨两人向她点了点头便坐正回去,只得无奈闭上了嘴巴。

    身边,那个杰克见朴仁惠跟一个陌生人如此亲近,本身就妒火心生,再见王阳身边的楚雨,容貌美丽甚至超过了朴仁惠,那感觉更是跟猫爪了一样难受。

    他几次都想开口问王阳,哥们你身边都有一个大美女了,干嘛还要来招惹我身边的妹子……

    只可惜。这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王阳早就把他这个人给忘记了。

    经过这个小插曲。杰克明显感觉朴仁惠对他又冷淡了好几分,他几次想找机会跟朴仁惠搭腔,可朴仁惠对他却远不如上飞机之前那么亲密,显得冷淡了许多,令他无比抑郁。

    这趟飞机没有晚点,过了差不多两个来小时,机舱内就传来即将达到目的地gz白云国际机场的广播提示。这要是做动车,最快也要将近七个小时左右。

    早上出发,这还不到中午,就已经到了目的地。

    刚下飞机,王阳一行人领了行李正打算出去,他和徐英天早就通过了电话,知道他今天会来机场接机。

    出了机场,到了接机大厅,因为人实在太多,王阳他们没有找到接机的徐英天等人。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先生,先生!”

    王阳转过头,才发现是飞机上那位名叫朴仁惠的韩国女孩,奇怪的是,和她一起的那个米国年轻人杰克不知道去了哪里。

    和在飞机上一样,朴仁惠并没有什么行李,手中拿着的还是那本关于风水的书。

    注意到她过来,闫鹏超任丽娟还有古风三个人倒是挺诧异的,飞机上他们和王阳楚雨隔开的远,所以对朴仁惠没有什么印象。

    “有什么事吗?”

    王阳也很奇怪,不知道她跑过来叫住自己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先生,您刚才讲的那个故事我想了一路,并且在这本书上也找到了相关的记载,可是对其中的一点细节我还是有些不明白,希望先生您能给我解释一下。”

    说着,朴仁惠还举了举她手中的那本书。

    没见着徐英天,王阳也不是很着急,见这个女孩对中国的风水那么感兴趣,而且也不像那个杰克带有偏见,他也很愿意帮她解释一下心中的疑惑。

    “可以。”点了点头,王阳应诺下来。

    “我刚才听到先生您说,当年建筑明祖陵的时候进行了大规模的地理改造,填埋洼地,补修不足,挖地成河,堆土为山,人工整出了砂、水、近案、明堂等风水要素必具的景观,这才形成了一块标准的风水宝地。”

    朴仁惠重复了一遍刚才从王阳那里听来的话,她的不解,也正是出在这个地方。

    王阳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不错,那么你对哪里不明白呢?”

    “我在书里找到这一段,”朴仁惠说话的时候,把手中的书翻到了其中的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接着说道:“这书上说,对明祖陵的改建,全是出自一位名叫目讲僧的人之手,而这位目讲僧,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风水先生,同时,他还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手下。可书中到了最后却写到这位高人反倒因为明祖陵的事情,受到牵连最终被困死在京都。”

    说完之后,朴仁惠才望向王阳,开口问道:“不知道先生知道不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目讲僧?

    王阳微微感到诧异,这可是一位非常神秘的元末明处风水大师。很多记载上,都没有这位大师的记载。唯独在《宁波府志》上。有过这么一小段的记载。

    “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

    发现朴仁惠手中的这本书竟然写有目讲僧,王阳一下来了兴趣,想要看的再明白一点,于是把那本书要了过来,仔细翻看起来。

    等王阳把书上关于目讲僧这段记录全部看完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朴仁惠看着王阳,面露疑惑,不知道他为什么摇头。

    “这位目讲僧前辈,一开始是陈友谅的部下,后来在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争夺天下的时候,发现了朱元璋的阴谋,于是劝说陈友谅不要盲目与朱元璋开战,应该退避三舍暂时避开朱元璋大军此刻的锋芒。但陈友谅孤注一掷,根本不听他的,贸然与朱元璋展开决战。最终落败,大势已去。之后。这位目讲僧就逃匿为僧,直到明初的时候,才因为他的风水堪舆之术,再起名声。”

    “但在你这本书中,却说陈友谅打败之后,目讲僧就转头拜在朱元璋的手下,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

    “目讲僧之所以被称作目讲僧,便是因为他在明处时候很有名的一句话: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僧。”

    解释了一下之后,王阳才把书还给了朴仁惠。

    “那就是说,这里的记载都是假的吗?”朴仁惠听完之后,皱起了眉头低头看了下手中的书,似乎在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再看下去。

    “那到也不全是。”

    王阳想了想,却觉得书里虽然记载的跟历史有很大误区,倒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

    毕竟在历史上,关于目讲僧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书中所说,这目讲僧受明祖陵改建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