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帝的指纹-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我们以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就像以半径求圆周一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这座建筑物的准确的周长(英尺×2×=英尺)。反之,如果我们把这个等式倒过来,以地面周长求塔高,也可以得到金字塔的准确高度(3;英尺÷2÷=英尺)。
  由于这样精确的数学关系几乎不可能出于巧合,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大金字塔的缔造者们确实熟悉π。他们刻意将它的数值应用到他们建筑物的结构上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特奥蒂瓦坎的太阳金字塔。它的各边的倾斜角是°(12)(大金字塔是52°(13)。墨西哥金字塔的坡度要缓一些,因为它的底边周长为英尺,(14)不比它的埃及对手少多少,而它的高度却要低许多(巴特雷斯“修复”前约为英尺)(15)
  适用于大金字塔的2π公式在这些数据面前无能为力了。但是4π公式却正好。如果我们以太阳金字塔塔高(英尺)乘以4π,我们又一次得到一个精确的周长读数:英尺×4×=英尺(与实际数字英尺相差不到英寸)。
  与埃及的大金字塔一样,这个尺寸与π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巧合。不仅如此,这两座建筑物与的密切关系(大西洋两岸其他金字塔都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强有力地表明,在远古时代不仅有先进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某种潜在的共同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大金字塔要求达到的高与底边周长之比为2,这种比例使得各面的坡度必须非常特殊的、很难处理的52°。同样,太阳金字塔的高度与底边边长之比要求为4π,所以,它的各边的坡度也必须得是同样不同寻找的°。如果没有什么隐秘的动机,古埃及和古墨西哥的建筑师们采用45°的角度肯定省事得多,将直角一分两半就行,好做也好检查。
  到底是为了什么共同目的,使大西洋两岸的金字塔建造者们如此苦心孤诣地一定要把的数值精确地构筑进这两座非凡的建筑物中去呢?由于金字塔建造期间,古埃及与古墨西哥这两个文明之间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我们据此推断这两者可能在某个遥远的时候,从一个共同的来源,继承了一些共同的理念。这种说法难道不言之有理吗?
  体现在大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上的共同的理念可不可能与球体有关呢? 因为球体与金字塔之类的结构一样,是三维体,而圆只是一个平面。以象征方式将球体表现在三维空间的、由平面构成的建筑物中,这种愿望可能正是古代建筑师们为了确保这两座建筑物中都融入这个决不会弄错的关系而不嫌其烦的原因。而且,这两座建筑的建造者们想呈现的似乎并不是一般的球体。他们刻意体现的,是一个特定的球体——地球。
  一些古代民族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着清楚的认识。要正统的考古学家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可是件耗费时日的事情。然而,根据美国科学史教授、研究古代度量技术的知名专家里维欧·施特奇尼的计算,这种异常的科学知识在古代的确存在的证据是无可辩驳的。(16)施特尼奇根据公认的、无懈可击的数学和天文学数据资料做出的结论(主要与埃及有关)给人印象极为深刻。(17)在本书的第七部,我们将对这些结论和数据资料的性质做全面的验证。这里先引用施特奇尼的几句话以帮助我们了解大金字塔的奥秘:
  大金字塔的基本理念是,它应该代表地球的北半球,像画地图一样,用投影法画到地面上的北半球……大金字塔是在四个三角平面上制作出来的投影。金字塔的塔顶象征着北极,底部周长代表赤道。这就是底部周长与塔高的比为2的原因。大金字塔以1:43200的比例再现了北半球。(18)
  我们将在第七部中探讨为什么选择这个比例。
  

数学之城(1)
我在亡灵之路上继续向北漫步,月亮金字塔在我面前拔地而起。这座金字塔侥幸逃过修复者的魔爪,保存了原来的四层阶梯式结构。太阳金字塔原来也是四层,但是巴特雷斯异想天开地在原来的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挖土弃石,硬生生地抠了个第五层出来。
  幸好太阳金字塔还有一个原有的特征巴特雷斯没能破坏掉:从西墙下面一个天然洞穴通进塔底的地下通道。1971年偶然发现这个通道后,考古学家便对它进行了彻底的考察。这个通道高7 英尺,向东延伸了约300英尺后,到达距离金字塔的几何中心点很近的另一个洞穴。(19)洞穴地面开阔,挖掘成酷似四叶苜蓿的形状。这些“苜蓿叶”其实是一个个的房间,每个房间的周长都有大约60英尺,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如雕工精美的石盘,打磨光洁的镜子等等。金字塔内部还有一个用石刻水管相连的复杂的排水系统。(20)
  这个排水系统令考古学家们大惑不解,因为金字塔内根本没有水源。(21)但是水闸的存在却不容置疑地表明,这个地方古时候是有水的,而且很可能还不小。这使我想起了早些时候在堡垒北面、亡灵之路上看到的那一道道水闸和隔离墙,想起了施莱默的反射镜水池和地震预测理论。
  说实话,我越琢磨就越觉得水是特奥蒂瓦坎城里最主要的基本特征。如今回想起来,我发现魁扎尔科尔亚特神殿上装饰的不仅有羽毛蛇的雕像,还有确定无疑的水的象征:起伏如波浪的纹饰和大量美丽的海贝雕刻。我带着这些想法来到月亮金字塔脚下宽阔的广场上。我想像着这里可能曾是一片深达10 英尺的汪洋。那景色看起来该是多么壮丽、多么宁静、又多么醉人啊。
  在遥远的蒂亚瓦纳科城,城里有一个亚帕卡纳金字塔。塔的周围也萦绕着水。水也曾是那里压倒优势的基本特征,与我此刻在特奥蒂瓦坎看到的一样。
  我开始攀登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小,一半都不到,估计用一百万吨泥土和石块垒成。太阳金字塔估计要用二百五十万吨。也就是说,这两座建筑动用的泥土和石料加起来共达三百五十万吨。这么大量的建材没有一万五千工人是不可能拿下来的。有人计算过,即使用这么多人力,至少也要三十年才能完成如此浩瀚的工程。(22)
  周围一带可以募集到充足的劳力:“特奥蒂瓦坎测绘项目”显示,这个城市的人口在全盛时期曾达到二十万,比凯撒时期的古罗马城高出许多。该项目还指出,目前人们可以看到的建筑物只占特奥蒂瓦坎古城总面积的一小部分。巅峰时期,这座城市的面积广达12平方英里,2000个公寓大院里有50000套民居,600座小型金字塔和神庙,500家专门制造陶器、雕像、宝石加工、贝壳装饰品、黑瓷器物、和石材加工的工厂。(23)
  我在月亮金字塔塔顶驻足四望,脚下的山坡缓缓向南倾斜,整个特奥蒂瓦坎城此刻都伸展在我面前。这是一座整齐规范得如同几何图形的城市,史前时期不知名的建筑师们设计建造了它。东面,太阳金字塔傲然耸立,俯瞰着笔直的亡灵之路,仿佛在“打印”它千百年前就编程运算好的数学信息,一条似乎在引导我们注意地球形状的信息。缔造特奥蒂瓦坎的文明似乎执意选择将复杂的信息编成密码,储存在坚实的建筑物中,而且使用的是数学语言。
  为什么使用数学语言?
  可能是因为,无论人类历史要经历怎样的沧桑巨变,一个圆的半径乘以2(或者半径的一半乘以4)永远都会提供一个该圆周长的绝对正确的数据。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出于实际原因选择了数学语言。它与文字语言不同。这种语言任何时候都能译解,即使几千年后的人们都会懂得。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面前一片茫然。人类历史中可能有一大段已经被忘却。当我站在月亮金字塔之巅,遥望这座神祇居住的数学之城时,我真切地感觉到我们这个种族可能已经感染了可怕的健忘症。在那段模糊的、被我们轻率地、不屑一顾地称为“史前时期”里,可能隐藏着我们自己历史上的一段难以想像的史实。
  所谓“史前时期”,不就是被遗忘的一段时间——一段没有留下记载的时间吗?不就是我们的祖先们曾经经历过的、但是我们没有清醒的记忆、看不清楚的、朦胧的时代吗?就在那个朦胧的时代,按照天文学和地测学的线条、蕴含着数学密码的特奥蒂瓦坎城建成了。它带着它所有的谜团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是在那个朦胧时代,出现了奥尔梅克人伟大的雕塑品,出现了玛雅人继承前人的极度精密准确的历法,出现了纳斯卡高原上不可思议的图形,出现了安第斯山中神秘的蒂亚瓦纳科城……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其起源的奇迹。
  我们仿佛从漫长的、噩梦连连的长夜中醒来,来到历史的白昼,但是梦境中那一缕缕微弱的、挥之不去的回音仍使我们思绪难安……
  第四部    神话之谜    (之一)    患失忆症的人类
  

梦的回音
在一些从古流传至今的最震撼、最有生命力的神话中,我们人类保存了对远古时代一场可怕的全球性大灾难的记忆。这段记忆虽然混乱,却世世代代引起全人类的共鸣。
  这些神话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神话源自各不相干的文化。可是为什么它们的故事如此雷同?为什么它们都承载着共同的象征?为什么大都具有同样的主角和情节?如果它们果真是人类的记忆,为什么对它们描述的全球性的灾难没有历史记载?
  会不会这些神话本身就是历史记载?这些史前的无名天才创造的、动人的、不朽的神话故事,会不会就是记载这种信息并将其传诸后世的媒体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方舟漂流在水面上(1)
从前,古苏美尔有一个国王,他的名字叫吉尔戈梅西。吉尔戈梅西国王一心想长生不老……我们今天知道这位国王的故事,是因为这些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和传说用楔形文字镌刻在了烘干的泥板上,并且流传至今。在伊拉克的沙漠中出土的数千块泥板中,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初期。它们向我们发送了一幅无可比拟的、业已消失的文明的画面,并提醒我们,即使在那时候,我们古老、尊贵的先人们仍在保存更为古老的记忆——被一场可怕的、巨大的洪水隔绝了的时代的记忆。
  我将向世人宣讲吉尔戈梅西的事迹。这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这个人就是国王吉尔戈梅西。他了解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他聪明睿智,任何神奇隐秘的事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他给我们带来了洪水之前的故事。他走了很远的路,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他回到家园,将整个故事刻到一块石头上。(1)
  吉尔戈梅西带回来的故事是一个叫做乌特纳皮西汀的国王讲给他听的。这个国王在数千年之前曾是一国之君。他在一场大洪水中幸存,并获得永生之赐,因为他保存了人类和所有其他生物的种子。
  很久很久之前,乌特纳皮西汀说,神祇们都住在地上。他们是安努,苍天之神;恩里尔,护法之神;伊什塔尔,战争及性爱女神,还有人类天生的朋友和保护者:水神埃阿。
  那时候,世界上物产丰饶,人口众多,世间吵闹得像野牛吼叫,弄得苍天之神不得安眠。恩里尔听到了这些喧嚣,他对参与商议的众神说,“人类的喧闹简直难以忍受,吵得我们再也不能安睡。”因此,众神决定消灭人类。(2)
  可是水神埃阿不忍看乌特纳皮西汀死。他隔着国王房屋的芦苇墙告诉他人间即将发生的惨剧,叫他建造一艘大船,以让他和他的家人逃生。
  拆掉你的房子,造一艘船。财产都抛弃吧,但求活命。摒弃世俗的财物,拯救你的灵魂……拆掉你的房子,听着,建造一艘比例适度的船——就是长宽比例要协调,将所有生物的种子都装到船上。(3)
  乌特纳皮西汀赶紧遵命造好了船。“我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到船里,”他说,“将所有生物的种子都放了进去。”
  我让一家老小上了船,还让家畜、野外的走兽,各行各业的手艺人也上到船上……大限之日终于到了。天刚破晓,天边升起一团乌云,暴风雨之神阿达德所到之处电闪雷鸣……他将白昼变成了黑夜,摧毁大地如砸烂一只杯子。人们绝望无助之惨状动地撼天……
  第一天风暴雨疾,江河横溢……人们被冲得四散飘零。滔天的洪水中已经看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有人。甚至众神都被洪水吓坏了。他们退缩了。他们来到安努的天堂,在天堂外低头弯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伊什塔尔仰天长啸:“我让这些人出生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像鱼儿一样被大海吞噬吗?”(4)
  这时候,乌特纳皮西汀接着说道,
  整整六天六夜,狂风呼啸,激流、暴雨和洪水涤荡了整个世界。暴风雨和洪水交相肆虐,如战场上厮杀的军队。第七天的黎明到来时,南方刮来的风暴渐渐平息,大海恢复宁静,洪水也不再汹涌。我瞭望这个世界,天地间了无生息。眼前是白茫茫一望无际的汪洋。所有的人都归于尘土……我打开了舱门,阳光照到我的脸上。我弯腰坐下,泪如泉涌。我周围仍是未消退的大水。……14里格(长度单位,1里格相当于公里。——译注)之外出现了一座高山。我的船在那里靠了岸。我把船系在尼希尔山上。我把船系得紧紧的,再也不让它飘来飘去了……第七天的早晨,我放飞了一只鸽子。它飞走了,可是没有落脚之处,又飞了回来。然后我放飞了一只燕子,它飞了出去,可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也飞回来了。最后我放飞了一只乌鸦,它看到水在消退,它四处翻飞觅食,它欢声啼叫,再也没有回来。(5)
  乌特纳皮西汀明白,现在他可以平安登岸了。
  我倒了一杯酒在山顶祭神……我将木头、藤蔓、雪松和爱神木堆到一起……众神闻到了香气纷纷赶来,像苍蝇闻到了祭祀品的血腥……(6)
  这个故事不是古苏美尔流传下来的唯一文字记载。在伊拉克出土的其他泥板上——一些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他的不到三千年——乌特纳皮西汀这个“诺亚”式的人物以各种名字出现,如齐苏德拉,希苏西洛斯,阿特拉哈西斯等等。纵使如此,人们还是立刻就看出来他们是同一个人,总是有个同样仁慈的神预先告示他,他总是乘坐同样的风雨飘摇的舟船,逃出了同样遍及天下的洪水大难,让他的后代在世界上重新繁衍。
  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神话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7)对于这些共同之处,学者们至今争论不休。然而真正重要的是,这些出处各异,但内容相同的、严肃的传说,这些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全球性的大灾难和人类几乎全部灭亡的传说,都被保留下来,传诸后世了。
  

中美洲
同样的信息也保存在墨西哥河谷。这个在世界另一面的、远离阿拉拉特山和尼希尔山的地方。在那里,无论文化还是地理位置都远离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很久,大洪水的故事就已经流传甚广。我们在第三部中已经讲过,人们相信,在第四太阳纪结束时,洪水扫荡了全世界:“毁灭以暴雨和洪水的形式到来,山峦消失了,人变成了鱼……”(8)
  按照阿兹特克神话,只有两个人活了下来:男的叫柯克斯柯克斯特利,他的妻子叫苏齐奎泽尔。一位天神预先警告了他们。他们按照神的指示建造了一艘大船得以逃生,在一座高山顶上见到了陆地。他们在那里下船,生儿育女。他们有很多孩子,但都是哑巴,直到有一天,一只鸽子飞到树梢上,给他们带来了语言这个礼物。但是给每个人的语言各不相同,孩子们相互之间都无法沟通。(9)
  还有一则同样内容的中美洲神话流传在梅丘卡尼塞克族印第安人中。这个故事更像我们在《创世纪》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上读到的神话。在这个故事里,天神泰兹卡提尔博卡决定用洪水毁灭整个人类,只饶过泰兹皮一家。泰兹皮带上他的妻子、孩子和大量的动物、飞鸟、粮食和种子登上了一艘大船。这些东西是将来人类生存不可或缺之物。这艘船停靠在一个露出水面的山顶旁,直到天神命令洪水消退的那一天。泰兹皮想知道下船是否安全,他放出一只兀鹰,兀鹰只顾饱啖遍布地面的腐尸,没有回来。然后他放出其他飞鸟,只有蜂鸟衔回来一根长满绿叶的树枝。这是大地复苏的标志。泰兹皮和他的家人走出了方舟。他们繁衍后代,让地球上又有了人烟。(10)
  《圣书》中也有关于这场由于天神震怒而引发的大洪水的记忆。根据这部古老的圣典,天神在鸿蒙初辟之始便决定创造人类。这是一个实验,他用木头制造了形体像人,说话如人的造物。这些造物后来失宠了,因为“他们忘记了是谁创造了他们。”
  于是天堂之心发起了一场洪水;大水倾泻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