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从末世来-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〇四四节 第一滴眼泪()
当年,英国大副hapman(约翰。查普曼)不仅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美丽的海湾,还霸道地命名了一座峻峭的山峰。Chapman’sPeak(查普曼峰)位于HoutBay和Noordhoek之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悬崖之一,宝马、奔驰等世界名车都在查普曼公路上拍过宣传片。
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后,决定在悬崖上开山凿石修建公路(路线图中的“B”)。从1915到1922年历经七年时间,花费了4万兰特,由释放的囚犯筑成,1922年5月6日竣工,在当时被视为一大壮举。
但此后,在迄今为止的近一个世纪中,却数度被封闭。曾经因为山上巨石砸死行人,家属将开普敦市政府告上法庭求偿,导致整个90年代山路几乎都是封闭的;90年代末期重新开放后,2002年部分路段又遇到暴雨塌方而封闭。
经过改建后,2005年再次开放,同时被确定为收费公路,但通行不久后,于2008年6月19日再度封闭,直到开普敦市政府花巨资将塌方处修建成了半开放隧道,并设置了多处防护网,确保通行车辆的安全后,2009年初才重新开放。
在南非,高速公路收费很低廉,很多公路都是免费的,但为了补贴改建和维护经费,这条只有7、8公里的路段根据车辆大小要收取几十兰特不等的费用,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众多的驾车爱好者到此体验一把,其中不乏摩托车手和自行车骑行者。
可惜云落心心念念大老远的赶到这里,却因为天气原因。未能一览“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一边是如利刀切过般的陡峭悬崖”的壮丽景色,但即使在浓厚的云雾中,依然能感受到这条悬崖之路的险峻。
在开普敦半岛南部,有一个成立于1939年,占地7;750公顷、海岸线绵延40多公里的大规模的自然保护区。著名的CapeofGoodHope(好望角)和CapePoint(开普角)就在这个保护区内(路线图中的“C”)。
1488年1月间,迪亚士的船队抵达现属纳米比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风暴裹挟着在大洋中飘泊了13个昼夜。
不知不觉间绕过了好望角。1488年2月间,船队在从MosselBay返航的途中,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1497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再率船队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当年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现今,“好望角”这个名字的由来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昂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昂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
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曼努埃尔一世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无论何种说法属实,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是不争的事实。此地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的风力很强。
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是形成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这里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
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因为风大雨大,标识牌成了众人唯一可以拍照的景点,注意看!这里是非洲的最西南角,而不是最南角,大西洋和印度洋真真的交汇处在AuglhasCape,3天后,云落将会去达那里。
想往深处走一点,实在是步履艰难,只能放弃,所以也没深切感受到传说中的惊涛海浪。礁石的缝隙中遗留下来成堆成堆的海藻,小周说他曾经取过一点看上去比较细小的海藻拿回家煮,N个小时都没煮烂。
和海藻一样多的还有种不知名的密密麻麻的小虫子,看得云落有点毛骨悚然,有密集恐惧症的同学不要轻易看照片。
好望角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剑直插入海底。想要清楚看清它的全貌,就要登上不远处的开普角,从这里有一条路可以直接爬过去,大概要耗时1个小时左右,云落原来是打算走一遭的,但因为天气原因也只能放弃。
开车到开普角下面只要3、5分钟,上到开普角可以走步行道,也可以坐缆车,小周建议云落爬上去,能看看风景,但是眼前云雾弥漫。根本没有能见度。下了车先去了纪念品店,买了明信片盖了邮戳。
邮票在酒店里,这里的邮票正好卖完,所以无法当场寄了,因为有旅行团在,小费了点时间。出来时雨居然停了,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缆车,走上了小道。
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一口气走到顶端的灯塔,有点小喘,还是纳兰涩琪厉害,到底是每天早上慢走2小时,下午游泳2小时,体力远超过云落。这座灯塔建造于1857年。因为好望角经常有雾。
灯塔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于1919年废弃,改装成观景台,在灯塔外面立了个告示牌,上面清楚地写着世界上十个著名城市和灯塔的距离,其中包括京城。新灯塔建在悬崖下方,雾太大,看不到。
旧灯塔的下面有纪念品售卖点和一个介绍场馆。很喜欢纪念品店里放置的东西,老有古董味的。和纳兰涩琪在那个地球仪前面研究了许久的世界地理。
在下山的途中,有点点云开雾散的意思,总算是看到了好望角的真面目——一个大爪子!这又刮风又下雨的日子,那个岬角处居然风平浪静,大西洋平静得象大西湖。
可能雨停了的关系,出保护区的时候。狒狒们出来挡道了,纳兰涩琪还想摇下窗子拍照,立马被云落和小周制止了,当看到工作人员穿的那一身厚厚的棉衣,纳兰涩琪也意识到这群猿类动物不是那么温顺的。
从好望角出来向北行驶。二十多分钟后,到达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企鹅滩。位于开普敦东海岸的西蒙镇,有一个叫“BOULDER”(漂砾)的小海湾(路线图中的“D”),1982年,有2对企鹅在此栖息。
由于当地居民对其加以保护,来这里定居的企鹅不断增多,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将此处辟为自然保护区。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衍,在这条2公里长的沙滩上生活的企鹅数量已超过3000只。
南非的企鹅又名S。demersusAfricanpenguin(非洲企鹅),不同于南极的品种,又被称作斑嘴环企鹅,或黑足企鹅,是一种较为珍贵的品种。1910年时非洲企鹅约有150万只,由于人类大量掠取企鹅蛋及海洋污染。
到20世纪末非洲企鹅的数量已锐减了90%,而且仍在继续减少。非洲企鹅体长约63厘米,繁殖期在11月至3月间,一般会产下2至4枚卵,孵化28天,喂养小企鹅需3个月之久,主食鱼类,常在水中生活。
善于潜水和游泳,但不能飞行。企鹅是实行一夫一妻的表率,一旦认准,企鹅夫妻就一直夫唱妇随,形影不离,终生厮守。总看到有单个企鹅站在那遥望远方,不知道是不是落单的那只在思念自己的另一半。
通向售票处的路是一条长长的栈道,在那条道上就能看到在灌木丛里发呆的企鹅,如果不想买票,只想见见真企鹅,在那条道上就能满足愿望。
但是走到里面,感受还是让人惊艳的。碧海蓝天、细沙白滩,上千只身着燕尾服的小可爱们,有的仰天深思,有的入海嘻嘻,有的自娱自乐,这里是企鹅的地盘,只有它们可在沙滩上游走,游客只能走在专门的栈道上。
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企鹅滩,在返回开普敦市区的途中,看到沿海建造的铁路线,绝对是观景线哦。南非的铁路相对比较窄,据说这种特殊的尺寸可以避免被他国轻易占领铁路线。因为安全问题。
在南非坐铁路的大多都是当地的黑人,后来发现小镇上的火车站比地铁站还简单,就一个小房子,感觉这火车就跟轻轨似的。
开到开普敦市区大概40分钟左右,因为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小周带云落去看了眼“LongStreet”(路线图中的“E”),原以为酒店就在那附近,晚上可以出来逛逛的。
没想到还有点距离。其实“LongStreet”真真热闹的地方也只有一小段,由于天还没黑,街道两边的酒家和咖啡馆尚未热闹起来,但停车位几乎已经满了。
一圈逛好,发现比“LongStreet”更吸引云落的,却是一座触目的“断桥”。南非是非洲国家中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国家,其中开普敦更是非常现代化的一个城市。30多年前,开普敦市区就开始全面建设高架桥了。
建设这条高架桥时,政府和沿线的居民初步协商好迁移计划,但是动工后,坐落在“断桥”边上的这户人家的儿子回来了,他不同意出售土地,同时说服父亲不要签署与政府的出售土地合同,因为没有事先签署土地转让合同。
政府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只能改道合拢。南非的法律明确规定,个人的土地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该拆的拆,该迁的迁,这也是开普敦政府为能够理直气壮地将市区内,住在不属于自己土地上的穷人或流浪者迁移到郊区的原因。
现在,这户当时反对出售土地的人家的儿子已经成为这块土地的继承人,并在这块土地上建了一家规模不小的酒店,面对着当时遗留下来的“古迹”,悠然自得地继续享受着“钉子户”的快感。
在开普敦,这样的“断桥”有4处。除了“钉子户”的原因外,还有两处“断桥”是因为“豆腐渣”工程,遗留至今是为了警示后来者。其中一处因为建筑材料弄虚作假,使得高架桥建设到一半时轰然倒塌。
导致3名建筑工人当场身亡。为此,当时的建设局局长被判了3年徒刑。本来,政府是准备拆除劣质材料修建的高架桥,但是开普敦电台播放了死者的家属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其中写道。
流过血的伤口会永远留下伤疤,不承认伤疤的城市是虚伪的,纳兰涩琪和云落这座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美丽,更需要一种勇敢的品质。不要让耻辱轻易地离开,即使耻辱里包含着痛苦。让断桥时刻警示纳兰涩琪和云落吧,这样纳兰涩琪和云落未来才能做得更好。(未完待续……)
。。。
第一〇四五节 第一次甜吻()
这封信打动了开普敦的全体市民,开普敦议会专门对“断桥是拆还是留”进行了专题讨论,经过激烈的辩论,最后形成了一致意见,尊重死者家属的意愿和全体市民的意见,议会专门做出规定:保留断桥。
任何人不得拆除。继任的局长就选择在那个“断桥”下就职,誓要修补这一耻辱,当时的市长将一个小盒子交到其手中,盒子里是断桥上的一小块混凝土。至此,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开普敦成为世界上工程事故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仅仅是到达开普敦的第2天,却让云落的眼睛和心灵都受到了震撼,今天是除夕,自然也不能委屈了味蕾。
回到酒店,纳兰涩琪大显身手准备,拿出在海鲜超市买的3段龙虾尾,取肉小炒,壳烧泡饭;4个大扇贝,无蒜无葱无豆豉,连粉丝都没一条,完完全全地清蒸,原汁原味地鲜嫩;外加两蔬菜,看似简单却有无比的内涵。
今天虽然没下雨,但雾气很大,来到Victoria&AlfredWaterfront(路线图中的“A”),船只安静地停靠在码头,走在岸堤边,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海,但海鸟依然维持着它的习惯,或是悠闲地遥望前方,或是悠哉地散着小步。
走过一段古希腊式的防波提,一座大气简约却又透着田园风格的雄伟建筑出现在眼前,它就是开普敦的顶级酒店的代表——THETABLEBAY。酒店于1997年5月30日盛大开幕,由当时的南非总统andela亲自主持。
入口处挂着纪念铭牌。这座酒店同著名的“PALACE”同属“SunInternational”旗下,以“开创了五星级酒店服务,美食和奢华的顶级标准”而著称。华国领导人曾下榻此地,据说当时酒店为了不影响到其他客人的正常入住。
拒绝了一些所谓的特别要求。同样保证了领导同志的人生安全。码头这边是酒店的后门,走过一条精致的欧式走廊。
进入酒店大堂,瞬间被一片小巧却不失华贵的餐区吸引,那里应该就是朋友向云落极力推荐的喝下午茶的地方,这里的下午茶——R97/人,真有下午再回来坐一坐的冲动。
穿过酒店。走出正门就是ShoppingMall,可能时间尚早,商场里还有点冷清,走到户外的走廊上,太阳已经小露光芒,云落想再去次ChapmansRoad(路线图中的“B”),虽然纳兰涩琪对“故地重游”不太有兴趣,但小周很乐意再开一次。
今天走这条公路的车子明显多了,还有不少摩托车和自行车队。可惜的是,太阳依然未能完全露出它的脸,景色依旧欠佳,但是这条公路的天资注定它与生俱来的魅力,无论在这里驰骋多少次,都不会叫人失望。
为了避免Stellenbosch的酒庄有过多的旅行团,所以晚上选择住在Franschhoek,但事先没好好研究过那里的酒庄。而纳兰涩琪和云落都算不得品红酒的专家,只想买1、2瓶口味好一点的就行了。于是让小周推荐了一家。
酒庄坐落在公路边,大门很气派,进去的时候忘记看名字了,一条长长的小路边是一片大大的葡萄园,前方群山连绵,风景无限好。
品酒区里没什么人。单纯品酒的话,有2种口味、3种口味、4种口味可以选择,被品的酒是指定的,递加的酒相对比较好,如果购买超过R100。可以免费品尝2种;超过R200,可以免费品尝3种。
超过R300,可以免费品尝4种。云落先尝了2种,一红一白,味道不是很喜欢,纳兰涩琪喜欢甜一点的口味,工作人员另给了一种白葡萄酒让纳兰涩琪和云落尝,虽然纳兰涩琪想买红酒,但瞬时喜欢上了那瓶白葡萄的口味,R155,品酒的钱免了。
午饭的后选地有两个,“MOYO”和“TheGalley”,虽然这两个都是旅行团光顾的餐厅,但都被网友推荐过,“MOYO”在开普敦及附近地区有4家,云落事先在官网预定了Stellenbosch的分店,因为那里有树屋的座位,比较有特色。
午餐是Buffet,R195/人;“TheGalley”座落在FishHoek(路线图中的“C”)的海边,以龙虾为主打,最贵的套餐要四百多兰特一份;权衡了一下,还是挡不住海鲜的诱惑,选择了后者。
为了找到这家餐厅,着实花费了不少功夫,因为它藏在一个收费海滩区域,没有具体地址,询问了好几个当地人才找到。
餐厅里除了来海边游玩的老外,还有两、三个大陆和香江市的团队,事先已在网上研究过餐单,要了2个最大的套餐,上菜后,的确把纳兰涩琪和云落三个吓到了,量真的很大,3个人吃2个套餐都有点多。
但味道有点失望,龙虾远不及在网上看到的别人发的照片里拍的大,纳兰涩琪也不喜欢油炸的烹饪方法,唯一满足的就是三个人都吃撑了,还打包了许多。
离开FishHoek也意味着首站开普敦的行程结束,向Franschhoek(路线图中的“D”)驶去,一路的风光是“花园大道”的序曲。
1688年,176名法国Huguenot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来到这个小镇,不久荷兰殖民政府将这里命名为“LeCoinFrangais”,再后来才更名为“Franschhoek”,都是指“法国角”。迁入的避难者们带来了法国的葡萄种、酿酒术、建筑和生活方式。
建立起了自己的农庄,同时为这些农庄起了法国名字,大部分第一批建造的农庄仍被保留至今,延续着家族的酿酒产业,家族的姓就是酒的品牌,所以这里大部分的酒拥有的都是法国名字。
而那些农庄也几乎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在镇中心的博物馆里能了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