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铛铛铛,恭喜宿主获得卡牌‘白色未来的bai ban’……”

    “等等,大师球。为什么会有麻将牌?”

    “宿主,麻将牌就不是牌了?请你不要歧视‘蕴含着赛里斯人古老智慧的游戏’!”

    “好吧,大师球。不过这张‘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有什么用?”

    “宿主,使用了这张卡牌可以让你打麻将永不输钱……”

    “那还等什么?快使用啊!”

    “好的,宿主。使用‘卡牌: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使用者今后打麻将永不输钱……不过也赢不了多少钱。”

    “大师球,你……快帮我取消掉啊啊啊!!!”

    “宿主,请看说明书。所有卡牌一经使用概不退货!”

第一百六十一章 输不了 (求订阅和打赏!)

    本章副标题:两把平胡惊破天,人不风流枉少年……和18点体质。

    笔者声明:本章有很多“作者感言”,如有不便,深感抱歉。

    “狎妓看竹乃是旧时代文人认为的风雅之事。在新旧交替之际的民国时期,很多文化界思想界的名人依然带着名士气,对这两件事情尤为热衷。

    其中最有名的两位便是有着‘(作者感言之一)’之称的袁燕倏和胡适之先生。巧合的是,他们两位都是自由主义者,也都是留美博士。”

    先说胡先生,他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麻将热潮颇不以为然,还著文痛批说,“我们走遍世界,却看到那些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都和中国人一样沉迷于荒时废业的麻将之中。”

    不过胡适之先生早年却是有名的嗜牌如命。他在1910年头两个月的日记里,就有16次打牌的记载。他对自己的虚度时光也很懊恼,曾自责地写道:‘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至于喝酒狎妓也是年轻胡大师的一大爱好。他有一次大醉之后,因为和巡捕厮打而在班房里面过了一夜。

    袁燕倏先生更是民国有名的旷达之士,后人称其为“中国最后的一位狂士”。他常说自己生下来就有两件东西,一件是‘正平之舌’,另一件则是‘惠王之疾’。(作者感言之二)

    所谓正平之舌,说的就是他像三国狂士祢衡那样喜欢骂人。袁燕倏先生回国之后常好在中外文报纸上作月旦评,品评起当时中外人物更是毫不客气。

    而惠王之疾自然就是《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寡人好色’。

    至于袁先生和麻将的渊源那更是尽人皆知。麻将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现代竞技运动,正是因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大力推动,这才能让麻将在今日的体坛占据重要地位。

    他不但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麻将俱乐部、第一个麻将学校、第一个麻将协会,还亲自为麻将制定了一整套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比赛规则,使其成为一种正规的现代竞技运动。(顺便问问病友,采取哪种规则比较好呢,请在书评区留言。)

    可是让人费解的是袁燕倏先生在此之后却不大和人打麻将。有人也曾问起过他为何如此,袁先生说他在美国普及麻将只不过是为了宣扬国粹,而他本人也觉得打麻将太过浪费时间。

    不过在他20年代初回国的那段期间,却因为麻将和胡适之先生一同上演了一段逸闻趣事。

    当时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教学写书的胡先生屡次邀请袁先生一起打牌,可是都被后者婉言谢绝了。

    “这只安徽老猢狲(袁先生语)”确实是个妙人。他居然联合两位善于手谈的沪上名姬在报纸上向袁先生下战书。

    这份战书上说,她们姐妹因为袁先生宣扬国粹于海外,且极为仰慕他的风采,所以想要和他进行一场麻将友谊赛。袁先生输了不管多少,都当是她们姐妹两人的渡夜之资;而他要是赢了,这两位名姬会免费陪他一个月。

    战书在各大报纸上那么一发,立即是轰动上海滩。据旁观者说,袁先生看到战书就仰天大笑,马上回书慨然应战。他还在信上说(见作者感言之三)。

    当时老成之士认为这实在有辱斯文。袁先生是堂堂留美博士,还是美国总统好朋友,德国皇帝秘书官,全球知名的大学者。他绝对不应该自贬身份,搀和这种荒唐闹剧。

    尤其是袁先生的父亲得知之后勃然大怒,派自己次子去告诉自己长子,如果他去赴约那么就要登报和他脱离父子关系。袁先生沉吟片刻,挥毫写了一个对联,又让弟弟带了回去。

    袁老爷子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作者感言四)。他老人家乃是前清秀才自然看得懂这两句的意思,长叹一声对旁人道,老夫当不成才子,却生了一个狂生。遂罢此事。

    后来沪语中就有了一句二十一世纪仍在使用的谚语:(作者感言之五)

    这场牌局在四马路(笔者注:现在的福州路,旧上海类似八大胡同的地方。)会乐里的一间书寓里进行,四人约定打十六圈。他们从中午十二点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凌晨。

    袁先生开头是大输特输,其他三家自然是大赢特赢。胡先生还取笑他道,怪不得鸿渐不肯出来打麻将,原来牌技这么臭。不过这位唯一的大输家却面不改色,只是报以微笑。

    到了最后一圈的北风局正好是袁先生做庄。此时场上风云突变,他连庄连了数十把,把输的钱全部都赢了回来。据当时服侍他们的下人说,他的牌打得是鬼神莫测,也打得三人面如土色,连手都发抖了。

    最后把钱赢回来的袁燕倏先生故意拆牌放冲才算是结束了牌局,一算筹码他恰好赢了一副平胡。打了十几小时麻将仍然精神奕奕的袁先生对胡先生道,(作者感言之六)。

    说完这句话,他便携着两位佳丽翩然而去,望之如神仙中人。而且一夜过后,事情真如他所说的一般,(作者感言之七)。

    胡适之先生后来立誓戒赌,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此一事之后,坊间传说他们袁家有传自葛稚川和陶弘景的祖传秘籍,还真的有人出重金向袁老爷子求黄赤之术,让他老人家是哭笑不得。其实这两位都是善于“黄赤之术”的道家名人,而且巧的是葛洪是句容人(镇江),陶弘景是秣陵人(南京)。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其后袁先生受邀去京城讲学,北方学界对他的牌技和‘你懂的’那也是将信将疑。于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也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和日后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出面,依样画葫芦地请了两位北地名姬以同样的条件邀战袁先生。

    顺便提一句,梅先生酒量宏大和好打麻将那也是有名的。

    袁先生当然没有二话地应战了,这次战场摆在了八大胡同之首的陕西巷。整场牌局和上海那场却是截然相反,袁燕倏先生开始赢得梅先生和两位北地胭脂昏头乱象,可是到了后面却把赢的钱全都输了出去。打完一盘帐,发现他还是赢了一把平胡。

    前后两场麻将的结果一对比,世人这才恍然大悟地明白过来了,袁燕倏先生原来真的是麻将高手中的绝顶高手。

    后来有人还为这两场麻将做了一首打油诗:

    (作者感言之八)”

    节选自《民国大师轶闻录》

    ………………

    ps。上次有人问慕容是不是江郎才尽,那么我只能再作冯妇证明一下自己了。

    看盗版的朋友,慕容有良心吧,你们只要订阅一章就能看到那么多的“金句”。而且真的不看也无所谓来着。

    我真正的病友们啊,这章感觉如何,该不该打赏呢?如果大家捧场,那慕容周末加更一章。

    这周开始周五第二章换在六点更新。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有钱啦 (四千字大章节。祝大家周末快乐!)

    笔者声明:我真不知道qq阅读和苹果的病友们看不到作者感言,所以把那些“空白”在作品相关里面重发了一遍。

    为了向这些病友表达歉意,那么就发一个两章合并的大章节。

    …………………………

    本章副标题:会花钱的大师很忙

    区区凡人怎能抵挡可以和《希瑞经》相媲美的麻将牌呢。

    我们的袁大师怀疑这四位外国朋友智商太低不能领悟“蕴含着赛里斯古老智慧的游戏”的奥妙,特意教给他们最简单的“港督(沪语中的傻瓜)麻将”。

    这种麻将只能胡“清(清或者风一色)混(混一色)碰(碰碰胡)”外加乱风向(不看牌型只要凑齐十四张风牌就能胡牌)这四种牌型,后来“清混碰”麻将的英文名称是“basic mahjong(基础麻将)”。

    不愧叫做“港督麻将”和“基础麻将”,“清混碰”确实简单易学还很容易计算番数,没多少功夫这四位老外就打得像模像样了。等他们学会之后,四个老外就像第一次得到玩具的孩子那样兴致勃发,这一打就从下午打到了午夜。

    为什么就算没有我们的袁大师麻将牌都能风靡美国呢?

    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西方最流行的扑克游戏,惠斯特牌戏。其实原始的惠斯特和后世中国人打的四十分非常相像,同样是四个人分成两对来对抗,开局前可把一种花色定为王牌,任何一张王牌都可赢过其他花色的任何一张牌。两方都以赢墩为目的。不过比起四十分,惠斯特没有大小皇,庄家也没有底牌可以换。

    在惠斯特牌戏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惠斯特桥牌,竞叫桥牌和现代流行的定约桥牌。

    好了,只要是打过任意一种类型的麻将和四十分,就能明白为什么麻将更好玩了。比起麻将,这种四人扑克游戏规则显得太过呆板,也太需要对家的配合,当然还更费脑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袁大师的那条时间线上,美利坚和全世界的麻将热潮最后消退了呢?

    答案再明显不过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了啊。

    到了三十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人民都很忙的好伐。男的上战场,女的进工厂,老的下地干农活,小盆友们不是参加童子军或者希特勒青年团,那就是在为国家捡废铜烂铁。

    谁还有这个美国时间打麻将?

    好不容易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大家终于有了空闲时间,这个时候电视开始普及了……

    不过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还是推广不力。更确切地说,麻将运动还不够商业化。

    美国出现的那些麻将组织都是业余爱好者为了找搭子而建立的俱乐部,这些非营利性质的小俱乐部没有这个动力也没有这个能力,把麻将运动推上商业化的轨道。

    某些国家和某些地区确实举办过一些比赛,不过规模不大影响力更小,所以麻将运动在这一阵热潮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幸好,这条时间线上有袁燕倏这位穿越者,情况自然就大大地不同了。

    尤其是对英国人民来说,他们真的应该好好地感谢我们的袁大师。

    等到第三帝国实施“海狮计划”,德意志雄鹰飞临伦敦上空的时候,英国的绅士和淑女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仍能上麻将俱乐部打麻将。因为那些俱乐部都建在地下。这当然是某位“先知”的主意咯。

    为了激励英国人民的斗志,在此期间英国政府还以乔治六世的名义举办了第一届“国王杯”麻将大赛。“国王杯”日后会更名为“女王杯”,还会成为麻将四大公开赛之一。

    凌晨时分,袁燕倏送走了自己的朋友们,在这套连家具都已经配齐的豪华公寓里面睡了一觉。

    不过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18点的体质意味着他每天打个盹就够了,而且他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1920年11月19日9点钟,我们的袁大师走进书房。他仔细地关上门拉上窗帘,这才坐到了书桌前。

    “大师球,出来吧!”

    老子总算可以大抄特抄了啊啊啊!!!

    我的b币现在都十万出头了,有了18点的体质良心没有就没有了吧。而且我还有了一个可以无限次使用的限定词……

    “病态(可无限次使用,冷却期一个月。)”

    嗯,这个限定词确实有点那个啥,不过总比“变态”好。

    “铛铛铛,恭喜宿主抽中乔治…马丁的《灰烬之塔》。”

    “铛铛铛,恭喜宿主抽中乔治…马丁的《十字架与龙》。”

    ……

    “大师球,我已经花了五万b币了啊,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宿主,我明白……铛铛铛,恭喜宿主抽中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

    “大师球,先把第一卷给打印出来吧。”

    我们的袁大师看着凭空出现在桌子上的手稿,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拿起了笔铺开了信纸:

    亲爱的霍华德,

    想必你在普罗维登斯也看到关于我的消息了吧。就像报纸上说的那样,我现在已经无罪释放了,身体也恢复的很好。更好的消息是纽约的黑暗势力被正义力量驱逐了,虽然只是暂时而已,但是我们有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期。

    那么最好的消息自然是,我们的事业可以开始了!

    见信后请立即来纽约,以下是我新的住址。十分期待与你的见面。

    你的尼奥

    袁燕倏把这封短信装进信封,穿上衣服离开了上东区的豪宅。叫了辆出租车直奔纽约市中心。

    为什么他不把信交给门房或者投进邮筒呢?那是因为除了寄信之外,他还要发越洋电报。

    话说我们的袁大师在那天被骆佳骧提醒了一下之后,已经让约翰帮他往家里发了一封报平安的电报。现在他亲自到了电报局,再次发了一份长电。

    没办法,出了这种大事家里是一定要通知一下的。

    这个年头的电报费,尤其是这种越洋的电报那可是老贵老贵……还是老贵的了,一般人真的还打不起。幸亏这个时候他已经拿到了布朗小姐送过来的第一笔稿酬,不然真还没有足够的小钱钱发走海底电缆的越洋电报。

    1930年上海交通部国际电台成立,为了与外资的水线公司开展竞争,所订电报资费稍低。例如:国际电台发美国旧金山电报每字1。95元、纽约3。50元、欧洲各国2。60元;而美国太平洋商务水线公司发往旧金山每字3。15元、纽约3。75元。注意,这里的“元”都是还未贬值的银元啊。

    这还是1930年建立无线电台之后的价格,之前走海底电缆的价格更离谱。(笔者注:不好意思没有查到20年代电报价格,所以稍微介绍一下30年的电报价格,好让大家有个概念。)

    不过他不是有钱了吗,单单一万本的《浓情巧克力》他就能拿到五六千美金,所以本来就不大在乎小钱钱的他就洋洋洒洒地发了一份长长的电报。这几十个字的电报费用,放到1920年的魔都起码可以买一套小公寓了。

    这份电报自然先要把自己入狱的来龙去脉说一下,接着汇报一下的身体情况,最后当然是……继续讨钱。

    嗨,那些钱留在中国那也是要糟蹋掉的,还不如给我来糟蹋……不对,给自己家留条后路呢。

    寄完了信,发完了电报,袁燕倏抬腕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刚刚好。

    穿越过来两个月之后,我们的袁大师终于是有钱了。那么他一个有志于当大师的年轻绅士有了钱之后第一件事情该干什么呢?

    买车买房?真是粗胚的想法。

    不懂了吧,当然不是买车买房而是买……哔!

    还是错误!

    看过格里高利…派克演的那部《百万英镑》吗?第一件事情乃是请高级裁缝做衣服啊。

    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十几二十套西装,还有正式场合比如上歌剧院的燕尾服,去赴宴参加酒会的晚礼服,早上见客吃早餐穿的晨礼服,就算一个人在家也得穿的吸烟服,去野外踏青郊游打猎的猎装,去打高尔夫和网球的运动装……怎么好意思出去和别人打招呼吗?

    现在正是初冬,御寒挡风避雨的大衣和风衣不得来几件,这些大衣服不加个貂皮或者海狸皮的领子行吗?

    做了衣服那还没有完呢,搭配不同衣物的不同样式的礼帽、钱包、皮带、皮鞋、靴子、领带、领结、手帕、手套、袖扣……等等这些配饰还不都得配上?

    其实以上这些还是小钱。俗话说得好,丝玩车,富豪玩表。哪怕在一百年后,手表才是男人真正的大件。

    这可是1920年,当个西化的绅士就那么简单。随便弄件西装打个领带你以为就能出去见那些大人物了?

    别看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有了辣么多钱,他们就根本不会花钱,整天就想着买房子办工厂,整个一后世丝泥腿子的做派。

    讲真,买房子干嘛呢?房子还能背着四处走啊,大师要住当然就住大酒店啊。等名头响了,连房钱都不用付。

    再者说1920年买什么房子啊,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